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关于人生悲欢离合的心情说说:没有过不去的经历,只有走不出的自己》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对话周鸿祎:5G时代会更安全吗?。
对话周鸿祎:5G时代会更安全吗?
本报记者/裴昱/北京报道
周鸿祎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一度颇受争议。但近几年来,他低调了很多。用他的话说,说真话得罪人,说假话太难受,所以还是少在外面说,把更多精力放到360集团的战略上。但根本上,周鸿祎还是周鸿祎。
5G时代还需要周鸿祎吗?这不是他自己能给出的答案,但周鸿祎自己显然要占有一席之地。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他带来了围绕5G时代信息安全的提案。
相比于4G,其实5G的应用场景更多是在通讯技术以外,比如物联网、汽车自动驾驶等。
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的过程中,他反复强调,5G时代的信息安全和4G时代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与概念。这既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标准建设,也需要技术层面的与时俱进。
他的言语之中,传递着非常明确的信息:5G也需要周鸿祎。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能真正推动5G发展
《中国经营报》:这种应用场景的完全不同,大量物联网、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的接入,会使得5G全面应用之后的数据量、涉及领域的安全重要性,远远大于主要应用于通讯技术的4G时代,这是不是5G时代最大的安全挑战?
周鸿祎: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5G的真正推动,我认为要靠各种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项目来带动。如果仅仅是个人消费,那么4G就足够用了。个人用户不会因为视频下载快了100倍,就觉得能怎么样。所以,我认为5G是为了两个时代准备的,物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
因为在新基建和工业互联网这种场景下,大量的物联网设备会把工业企业运转、城市运行等领域的信息数字化。这些都需要无线传感器通过5G信号来传送,所以5G传输密度要比4G高大概100倍,在每平方公里支持的终端数目,5G也比4G的更高,同时,5G的上传速度也比较高。所以,大数据和物联网会给5G带来一个推动。
但是,正因为大数据、高速度、高密度的数据无线传输,才使得很多产业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大数据。这样的话,大数据就不会像今天一样,集中在互联网消费者用户为主的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里,也不再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的专利了。我可以想象5年后的产业互联网的景象。
当工业互联网铺开之后,终端的数量就会大为增加。现在,全中国有十几亿部手机,但是,5年之后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可能上千亿部的终端设备,这些设备7×24小时在不停地上传数据。所以,今天互联网上的主要流量可能是视频和游戏,但是5年以后,互联网的主要流量就是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物联网了。我觉得,这才是5G甚至是6G真正应该发挥作用的价值点。
正因如此,5G是更换了一种应用场景,它更多的是TO B、TO G这个领域,也就是针对企业端、政府端来获取应用的机会。因此,我觉得考虑5G安全的时候,就不能够孤立地看通讯协议,而是要在整个大的、完整的应用场景下,去考虑它的安全问题。从通讯协议本身来说,5G还是蛮安全的,其实4G本身的漏洞也不多,这么多年,我们也只找到了它的一个漏洞。
但是,5G要考虑物联网的安全,要考虑解决大数据的安全,这两个都是原来从未有过的挑战。
当我们把海量的、实时更新的大数据汇集到云端后,大数据如何能防止滥用,防止被人泄露,防止越权,这也都是全新的挑战。
《中国经营报》:所以你觉得安全要求5G比4G高出很多对吧,主要是因为要保证在综合应用场景下的安全,要全方位去考虑。
周鸿祎:对,我觉得你对这些都很熟悉。4G时代,很多个人消费者连接到网络上,那么其实网络出现问题,无非就是影响一下我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但是,未来5G将有工业级的应用、城市级的应用,可能核电站里的传感器是用5G来连接,可能公路上跑的网联车是用5G来连接,一旦网络遭受攻击,你就会发现这个后果可能要比现在严重得多。
《中国经营报》:既然是从应用场景全方位地进行5G的安全防控,你觉得从大的这种安全架构方面,要从哪几个重要的节点入手来确保5G的网络安全?
周鸿祎:我觉得,在新基建、5G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整个安全格局都改变了,所以传统的安全防护不起作用了。
首先,刚才我讲过的,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下,终端设备的互联是基于软件的,然后通过5G传输数据进行连接,软件层面可能都会有未知的漏洞,只要有漏洞,就可能会被人攻击。所以,这个网络一定会被人攻击。
其次,5G、新基建,都是物联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物联网实际上把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联通了,这样,所有对虚拟世界的攻击,都可以蔓延到物理世界。比如可以直接导致停电,所以,危害都非常大。
再次,现在的攻击对手也变了,因为现在基本上没有小毛贼了。攻击就只有两种,一种是有组织犯罪,比如说,攻击企业进行勒索,勒索的额度都是千万元以上。再比如,国与国之间的网络角力,很可能其他国家的网络攻击组织、国家背景的黑客组织,对基础设施发起攻击,或者潜伏、渗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网络安全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是碎片式的、修补式的解决问题,哪里有问题,哪里就装一个杀毒软件,哪里有问题,就去建一个防火墙,但是这种传统的碎片式的模式,已经无法应对我刚才说的这种高级威胁的攻击。
网络安全带成功发现他国网络攻击
《中国经营报》:你做网络安全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了,对于5G时代的网络安全,你有什么想法或者说360有什么做法?
周鸿祎:我们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网络安全的框架,称为网络安全带。网络安全带简单来说,不再采用这种碎片化、单点式的防御或者阻拦,而是通过建立大数据驱动的一个平台,把整个5G网络或者整个工业互联网网络各个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已经发生、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以及网络安全数据全部采集下来,这样用大数据加上数据积累,形成一个关于网络攻击的“知识库”和“数据库”,来进行威胁点和风险点的发现,形成威胁情报,再用威胁情报,把整个网络里各个结点上孤立的、互不同期的网络安全产品联通起来,实现真正的联通,协同防御,纵深保护。
其实,这些网络攻击,是有规律可寻的。无论现有的,还是在未来5G应用场景下的,虽然攻击方式在不断地更新,但攻击者都要做两件事情,其中的一件是,一定会在某个终端上,运行一下用于攻击的程序。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程序,运行的时候肯定要访问网络,因为它要和控制端取得联系,所以当我们采集足够多的网络安全大数据之后,所有的这种行为都会被我们记录下来。这其中,有正常的行为,也有不正常的行为,这就需要甄别和识别,这就需要建立网络攻击的知识库。
所以,我们以这个方式做了尝试,已经比较成功。过去5年里,我们帮助国家发现了40个来自其他国家的网络攻击组织。甚至就在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发现了来自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攻击,攻击的对象是我们的医疗体系、外事部门。我们还曾用几年的时间,发现了一个国家的情报机构,对我国进行了长达11年的网络渗透,而且我们还获取了证据,这证明我们这套体系是有效的。
另外,我们觉得,现在网络安全也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不是要去给网络里堆砌更多的网络安全的产品,而是要从实际上真正提升整个网络对安全的应对能力。所以,我们有一个框架,要给5G网络或者说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所使用的安全基础平台,提升网络基础安全能力。
比如我们比较崇尚通过实际网络攻防,就是把真实的网络做成靶场,然后来请黑客的团队、请安全的专家进行实际的攻防来发现漏洞。我们也在为很多单位建立这种数字化的靶场,我们发现,很多被入侵的单位,是因为它们的软件里有明显的漏洞,所以我们通过众包的方式,来建立漏洞的挖掘基地,主动发现漏洞,主动进行修补,就能降低被攻击的概率,从而提升整个网络应对攻击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经营报》:如果我们发现了某个程序或者某个访问网络是有问题的,我们一般通常采取的是记录拦截这种模式吗?
周鸿祎:就是进行阻断。
《中国经营报》:阻断,如果他换一个程序换一个网络,我们还需要再去寻找新的发现对吧?
周鸿祎:不需要。因为当我们发现了一次攻击之后,他已经被纳入我们的大数据覆盖范畴,这是一个遍布全国全网的大数据。我们会积累这种攻击知识库,并且把这种积累的信息变成威胁情报。威胁情报实际上是会建立一个类似于国家的标准,像其他网络里如果有类似的情况都可以同步地阻断。
《中国经营报》:这个国家标准大概都包含什么内容?
周鸿祎:其实国家标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两个标准。第一个就是当我们发现一次攻击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种标准的语言来描述攻击。这就相当于你去医院看病,大家嘴上说的这种症状肯定是很难统一的,最后医生一定会给你验血、拍X光、照CT,最后它就会有一些标准的描述方式。
第二个是在我们发现攻击的时候,我们是要通知各个单位,应该去拦截什么东西,这就需要拦截一个样本,有的时候是拦截一个程序,有的时候是要拦截域名,这个需要一套标准。如果能够统一成威胁情报的标准语言,那么,不同公司的产品就能够接收到一致的指令,就可以执行了。
希望国家加大对网络安全产业的扶持
《中国经营报》:你觉得进入5G应用时代之后,从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角度来讲,会有哪方面能够更好地做出制度性的网络安全建设,你认为当务之急是什么?
周鸿祎: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国家能够在数字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加大对网络安全产业的扶持和支持,不是把网络安全看成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上的投入,大概占到国家数字化、信息化投入的1%,而美国至少是10%。如果我们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不起来,那么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涌入,产业不强,就没有安全保护。
我们国家花大力气发展数字化,我们的新基建搞得越多,工业互联网搞得越多,5G带动的终端越多,如果安全不到位,一旦遇到网络攻击,是不是就像裸奔一样?发展得越大,出的事儿就越大。所以,我觉得国家应该明确在新基建的过程中,安全应该成为核心的技术基础之一。另外还有在网络安全上的投入,要进一步提高,即便达不到10%,达到5%是可以的。这样我觉得我们的网络安全市场就可以以5年为一个周期,有一个更大的增长。
《中国经营报》:这几年,国家在网络安全上的投入实际上是在逐年加大的,你怎么评价这种投入所产生的效果和效率?
周鸿祎:第一,我觉得国家这两年投入确实在加大,但是我觉得网络安全的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其中应该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第二,投入的比例应该扩大,但这些投入都用来做什么了?大部分钱都去买了硬件,还有一些钱是用来买软件。但是,现在这种采购行为,是基于一种合规的思路,而并没有人真正考核投钱买了这些收到了什么效果。
网络安全的这种实战和对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引入一些专家专业的服务团队,这比目前这种知识硬件、软件的投入更有利于网络安全的提升。
《中国经营报》:你刚才说,市场空间还很大,能有多大?
周鸿祎:我认为三五年内应该增长至少10倍。
应明确公众数据的所有权
《中国经营报》:随着互联网的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就会出现通过技术和数据能够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巨头公司,你认为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对这些巨头公司加以约束,以避免它们使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对其他企业和社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周鸿祎: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答案很明确,但是国家喜欢大企业对吧?实际上世界各国都有反垄断法。这个问题可以改一改。那就是,只要你使用互联网服务,你的数据就一定会被互联网公司收集,也不能说收集这个行为本身有什么不对,因为收集是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前提,但有哪些底线性的问题需要明确出来?
第一,今年两会审议民法典,那里提到了物权的很多权利问题。我认为,很多公众的数据,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被采集了,被互联网公司保存了,但应该看成是托管在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上,它的所有权,是属于公众,应该明确这个物权。这样的话,就约束了互联网公司,你采集的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你不能随便去乱卖用户的数据。
第二,你有的时候需要借助用户的数据,但是用户的数据属于用户,如果有一天用户不再使用你的服务,注销了,这个删除数据的权利,应该在用户手里,而不是在互联网公司的手里。
第三,采集数据需要尊重用户的知情权,互联网公司要告知用户,我为什么要采集你的数据,采集了你什么数据。这一点,很多APP是做得不清楚的,它们不给用户选择权,要么你就把数据开放给我,要么你就别用,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
因此,我觉得国家立法需要更细致一点。更重要的是,现在用户隐私泄露不是用户自己的问题,他们都是技术小白。所以,我觉得有能力收集用户、储存用户数据的公司,必须在网络安全上有足够的投入,保证自己用户的数据至少不会被人偷走,如果连这个能力都没有,那就没资格去提供互联网服务。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应该对一些大公司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和约束。
《中国经营报》:你说得很对,那么像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其实可能拥有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数据,你觉得如果只是依靠企业自律,是否能够实现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周鸿祎:除了我刚才说的几点原则,还有一点,就是我觉得国家应该从法律层面上制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罚则,如果他们滥用了用户的数据,或者是数据被流失、被泄露了的话,就需要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
编后语:关于《对话周鸿祎:5G时代会更安全吗?》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李彦宏:新基建恰逢其时 平台型企业应发挥“火车头”作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