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迟迟不开学,各自家里的“神兽”窝在家里持续进化,吃喝玩乐,一室之内;偷奸耍滑,有始无终。有的家庭正在持续冷战,有的家庭早已开始间歇性“交火”,而有的家庭则已经刀枪尽碎,“满目疮痍”了。
今天上班的时候,我听说学校实验班的一个孩子,昨天被他妈妈赶出了家门。细一打听,原来是这孩子在参加线上考试的时候,关了摄像头玩《王者荣耀》被他妈妈发现了。于是两人打了一场“针锋相对”的遭遇战,最后男孩战败,只能外出避难了。
其实,近几年,关于中学生玩《王者荣耀》的话题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很多家长和老师,一提起《王者荣耀》就如临大敌,视为洪水猛兽,说什么“玩物丧志”。在我看来,其实大可不必。毕竟,即使没有《王者荣耀》这个游戏,贪玩的孩子还是会找到新玩物。

玩物是人之常情。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我们毕生追求幸福和舒适,正是趋利避害的基因早就写好的程序。因此,玩一玩、乐一乐,自然是人之常情。
德云社的于谦爱玩,也并没有耽误他自己的事业。
他的人生观是,“玩儿比天大”。
于是他玩着玩着,写了本书——《玩儿》。
玩着玩着,整了个京郊60亩的动物园,养了大大小小数千只动物。

身为一代文坛领袖的鲁迅也爱玩,也并没有影响他的声誉。
自从43岁那年看过第一次电影,他便进化为了“电影狂魔”。
翻看鲁迅日记,我们会发现他1934年看了34部电影,35年看了30场,36年又看了17场。平均下来,基本上一个月得看两场。
除了爱看电影,鲁迅还喜欢给自己设计服装,收集书画文物,养金鱼,养壁虎……
难怪陈丹青评价他:
“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可见,玩物跟丧志并不构成必然因果。关于这两者的关系,木心先生讲得很好:
“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
我想接着木心先生的话,再进一步明确一下:丧志才是因,玩物只是结果。
毕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志性“玩物”。80年代的武侠小说和流行歌曲、90年代的动漫和“魂斗罗”、00年代的魔兽世界和大话西游,玩物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世界。当我们在对00后“手游一代”指手画脚的时候,我们可还曾记得自己也曾是“电视隐”一代,不看《还珠格格》吃不下饭,不看完《渴望》睡不着觉。时代不同,玩物变了个样而已。
教育是要顺应人性的,要想去掉孩子心中的“野草”,最好的办法是在那里种上“庄稼”。

“丧”是万恶之始
“丧”是前几年,在90后群体中兴起的文化象征,多用来形容人态度消极、情绪消沉、精神萎靡、负能量爆棚的状态。
在我看来,“丧”实际上就是心灵荒芜的外在表现。
什么叫心灵荒芜?
就是对未来没什么志向,也发现不了生活中的乐趣。

时代和环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想在这滚滚红尘中不随波逐流,我们首先要有个方向。
孟子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王勃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苏轼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其实都是这个道理。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给孩子的心里,种上一颗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关于孩子玩《王者荣耀》这事,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交流哦~
我是Note,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收藏、点赞!你的每一份鼓励和支持,都将是我坚持原创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