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威盛天下》免费试读_闲客随》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医学实习生手记》:医学僧回忆录 2017/12/18。
医学僧回忆录 2017/12/18
我叫韩旭,是一名医学生,今年大三,专业是涉外护理。至于当初为什么选择学护理?仅仅因为我是国际护士节那天出生的,感觉冥冥中,命中注定学护理吧,可是,当我学了医之后,我才发现,这世间,除了命中注定必然会死,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的。
为什么写这个手记呢?
一方面,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从临床老师的口中,我发现,我们国家普通老百姓医学常识太薄弱,用我们神经内科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比疾病更可怕的是贫穷,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无知”,很多悲剧都是知识缺乏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我发现,现在市面上医学相关,可以朗朗上手,让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一看就明白的书籍,太少,不然就是太不专业,然而专业严谨的医学书,怕是除了医学专业的学生、老师能看得懂,其他人看不懂,也看不进去。
所以,综上,我想把我的经验和我从老师、师哥师姐那里学来的经验以及对生命、健康的感悟,用诙谐幽默、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给大家,让大家,小到生活上感冒发烧腹泻失眠,大到灾难现场,都能知道遇见什么样的情况,该怎么办,不慌张。
说得有点枯燥了,但我希望可以通过我微薄的努力给大家在关键时刻可以提供帮助,可以挽救一个人是一个人,毕竟老师经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学医其实欢乐还是蛮多的,让我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介于下个月就要进临床实习,那我就带你们一起,先回忆一下实习之前我在医学院经历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大一的时候,我最喜欢上解剖课,倒不是因为我多么喜欢解剖和人体结构,而是……教解剖的老师是个男老师,而且还很帅,(哈哈),印象比较深的,关于解剖的事情,其实还蛮多的,细细讲地话太琐碎,先讲些现在,此时此刻打字的时候能想得起来的事情吧。
一个是,第一次进停尸房,我们学校是中医药类大学,对解剖方面的重视度,说实话,没有西医院校的重视度高,停尸房很少,新校区就解剖楼有两三间,当然,至于解剖楼下埋尸体的事情我等下再跟你讲,解剖楼里面特别凉快,我们都说它是阴阴的凉,心理作用吧。停尸房里面的布局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我们见到的尸体应该是新鲜的,泡在福尔马林尸缸的那样,然而并不是,是干尸,也不是尸缸,是那种带冷冻的尸柜,和冰柜差不多,说白了,其实就是带冷气的棺材,不过材质是金属而已。
当老师说“我们把柜子打开吧”,老师的语气真的是非常平淡,平淡到极致,感觉开尸体柜子跟拆快递一样,貌似还带着一丝丝雀跃,出于对尸体的畏惧,我们缩在一起,没人敢掀开盖在尸柜上的铁盖子,“哎呦,不要害怕嘛,”老师过来伸手就把盖子掀开,我们吓到嘤嘤嘤噢,现在想起来也是真怂,也不是你想的那样,尸柜一打开就是尸体,不是,尸体被装在一个长长大大的黄色的包里面,“这个是老师给你们做好的尸体”,当时听到解剖老师这么说的时候,头皮上的毛囊都要炸了,“做好的尸体”,真的,医学院里面的解剖教研室的老师一天到晚就是和尸体扎堆在一起,上课的时候,当我们学骨头(就是解剖里面骨学部分),我们都以为拿到手的骨头是模型,解剖老师强调,一定要分清模型和标本的区别,模型是假的,标本是真的,当时我捧着一个人颅骨把玩,吓得我脑仁子一震,有种触犯到他人亡魂的感觉,“其实人死了就是死了,什么也不会留下,”老师经常用人死如灯灭来解除我们对尸体的恐惧,我们学校的尸体大部分是买来的,老师说,现在尸体越来越不好买了,我们就疑问,“那么多自愿捐献供医学研究的尸体呢?”,老师笑笑,说在西医院(其实我很想把这些医院还有学校名字都按实写出来,但是考虑到社会影响问题,还是算了,你们看看我微博的个人信息,猜一猜,也就知道了,很多话不能直说,担心会有什么社会舆论问题)。
你觉得你们手上现在拿到的骨头就是骨头吗?老师问,我们一脸“难道不是吗?”的表情,老师又要说他们的苦劳了,都是我们教研室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做好的,我们很奇怪,骨头有什么好准备的?骨头上面有什么?骨头上能有什么?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筋膜等等啊,老师说,可我们依旧觉得没什么,老师感觉我们好像不领情似的,像男朋友精心给女朋友准备了礼物,女方还不领情、不感动似的,你们知道怎么才能把骨头上的肉和其他多余不要的组织去掉?他问,我们当然是摇头不知道啊,谁知道这个?我们老师,一个是自然掩埋,就是把要用的尸体埋到土里给它自然腐烂,只剩下骨头了再挖出来用,不过这个方法要花很长时间才行,另一个方法就是放在锅里煮,锅里面是一些溶解肌肉结缔组织的药水,然后煮到肉烂了再把骨头捞出来给你们用,“嗯……”一阵怪调的声音,惊讶道:“我的天呐……”,我一想到锅里炖的是人的腿子、胳膊、头什么的,我的脑子都要炸了,可能老师要的就是这种一脸震惊的教学效果,题外话扯一句,我们班的解剖老师原来是医院的手术医师,后来实在受不了医疗事故给心理上带来的压抑和痛苦,才到医学院教书,对比一下隔壁班的解剖老师,我们都暗自自喜,因为,我们班解剖老师帅多了好嘛,而且人也很温柔,画图超级棒,在学校里,他的迷妹很多。
接着说停尸房的事情,我们去的停尸房其实是比较简单的解剖室,其实还有局解和系解(局部解剖和系统解剖),然后,老师看我们个个畏手畏脚的样子,也就作罢,自己把两个尸体柜子掀开,把装着尸体的黄包拉开,第一具是一具女尸,大概七八十岁,因为她是趴在尸缸里面,头没有用东西盖上,我最害怕的就是看到死者的脸,看不到脸我还可以把尸体看作是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但是如果看到死者的脸,我会害怕,还好她是趴着的,只能看到她的后脑勺,银灰色的头发里面掺着白头发,老师说她是自然死亡,也就是老死的,老奶奶背很驼,像是背着一口锅一样,她的脊椎从上到下都是被打开了的,以便于我们观察竖脊肌、脊椎和脊椎有关的五条韧带、椎管里面的神经等等,老人家很矮,老师说人上了年纪就是会缩水变矮,我不敢想象,一米六的我估计会缩成侏儒吧。
还没打开另一具尸体的时候,我就嘤嘤嘤着“老师……脸……!”,“盖上喽!”这时候,老师男友力max,简直帅爆,一点都不害怕,另外一具是一位五十多岁,算是比较年轻的男性,他就没有那么幸福了,老师说他是死于消化系统疾病,生前做过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然后老师就把他的胃翻出来给我们看,确实很小,三分之一个手掌心那么大,老师又把他肩胛骨拎出来给我们展示,说是肩胛骨比较薄,生前应该是从事轻体力劳动,我臆想他以前应该是个知识分子吧。
我就记得老师在他身上翻啊翻、掏啊掏、刨啊刨,各种器官、组织,一边扒拉一边解说,让我们戴手套自己感受一下,我没敢,还是怂,但是!但是!我跟你们说一件差一点就让我原地爆炸的事情,就是尸水溅到我嘴里了!是的!溅到我嘴里面了!要命了,我差点无奈到眼泪掉下来!不要问我尸水是什么味道,我不想回忆!
还有一点就是尸体的福尔马林味很重,闻着,我个人感觉和劣质蜡笔的味道比较贴切,而且还特别刺激,不是情感上的刺激,是生理上的刺激,闻着让人流鼻涕,流眼泪,睁不开眼,还很持久,从解剖楼出来,一下午,我闻到的味道一直都是福尔马林味。
最后一点,就是干尸的肉是蜡黄色的,像过年家家户户腌的腊肉咸鸡的颜色,对不起,这样形容大体老师,因为我实在是想不到更贴切的形容物。
我说得应该不可怕吧,可怕的我就不跟你们说了,以免你们害怕,说点有意思的,就是从骨头上分男女和老少,是不是很神奇?
民间传闻说女性比男性少几根肋骨,我现在告诉你,假的假的,男女别说是肋骨,就是全身上下骨头的数目都是一样,当然要在年龄一致的情况下,因为小孩儿的骨头比成年人的多。男女从骨盆(民间俗称盆骨,就是屁股那里)上可以区别,我给你们大致讲一下,不讲深,形态上男人的骨盆,窄一点,长一点,类似漏斗,但没有漏斗那么夸张,女人的骨盆,宽一点,短一点,像桶,然后就是耻骨弓,女性耻骨弓(90°到100°)比男的(70°到75°)角度大一些,因为女性被大自然赋予孕育生命的使命啊。
讲一点好玩的吧,不然你们就要弃文了,但是我拿我的人格跟你保证,如果你弃文,绝对是你的损失,这是我这几年的学习经验,很精练,而且怕你看不懂,完全转换成大白话说给你听,有点医学常识,让你更好地了解你自己,知道你为什么会生病,生什么病,生病了该怎么办,而不是一味地问度娘,生病时候问度娘,你就会感觉你可能是得了绝症,或许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小傻子。
大一那年的双十一,QQ动态、朋友圈里面都在刷“剁手”的内容,说再买东西就要吃土了之类的言论,说学校这块的土什么味、那块的土什么味,这时候,我们解剖老师就在下面了评论了,让我们不要随便吃学校的土,因为解剖楼下的草坪里面埋了大概三四百具尸体还没挖出来。啊……我要哭了……老师你能不能不要这样……不然你以为解剖楼的草坪为什么一直是绿的?老师说。
说西医院埋的尸体比我们要多得多,得上千具,哎呦,我的脑仁子疼。
还有一次,我室友去解剖楼旁边那片油菜地拍照片,然后踩到一片扁扁的骨头(听她们描述,我猜应该是肋骨),也不知道是人的还是什么动物的,反正吓得要死,两个人顿时意兴全无,面色煞白地飞奔回来。
我也不知道你们对上面的文字接受程度如何,也不知道你们想听哪方面的知识,你可以给我留言或者评论,比如说营养健康方面的(我已经拿到了公共营养师的职业资格证,虽然这个证在我考完的第二年就被取消了,但是知识还是在脑子里的),美容护肤、减肥保健都可以问(我也是有资格证的中医美容师),不然我空讲,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比较好。
然后,大二印象比较深的是药理学实验,其实,大二让我印象深的事情和无奈的事还挺多的,比如让我手抄免疫微生物书的噩梦老师、实验课考试、地毯式提问、接火车式答题等等,简直够了。
药理学实验,就是解剖小动物,牛蛙、大兔子、小白鼠、大白鼠,在学校路上,看见拉着小动物的同学,都要躲远一点,不然就要屏气,那味道是真的钻脑子的骚臭味,经久不散,很反胃的气味。
实验做完所有的动物都要处死,做小白鼠灌胃没处死,但是大白鼠小白鼠要分开放,不然大白鼠会把小白鼠吃掉,实验课老师如是说。
你见过给人做心肺复苏,但你见过给兔子做心肺复苏吗?
我见过。
我们隔壁组的兔子麻药推多了,快要死了,老师就赶紧给它做心肺复苏,快速挤压胸廓,一紧一松,好在救回来了,不然他们组实验就提前以失败告终,浪费了一条小生命。我从个人情感来说,是不支持用小动物做实验的,但是客观上来说,如果你连给小动物做手术都无法冷静应对的话,无法想象你面对人体手术的场景。
我在给大白兔备皮的时候,我的手都是抖的,我那个时候就生怕一不小心剪到我自己的手指。不知道是我,还是别人,碰破了兔兔的颈部小动脉血管,鲜血就不断地从它脖子打开的那个腔里溢出来,我真的是慌了,好在老师立马过来,拿起纱布就填塞,一边还说,害怕什么,碰到小动脉了,有的同学要是真的没办法做,不要勉强。
真的,有的女生是真的没办法接受实验手术课,太血腥了。我记的比较深,因为那节课小兔子的气管切口是我切的倒T口,特别开心。
后来几次的实验课就比较顺利了,胆子也大了,渐渐镇定下来,大家都精神高度紧绷做实验,其实一个手术,最难的不是手术部分,是麻醉,一个半小时的手术时间,光搞麻醉就能搞一个半小时,手术十分钟就搞定了,因为麻醉要推到刚刚好,推多了,兔子就死了,推少了手术没办法做,兔子会挣扎。
话说,我被猪队友扎过,给兔子打的麻药,打了兔子,然后没麻好,我伸手按兔子,她针头朝上,然后,就不小心扎到我,兔子是携带狂犬病毒的,你不知道吧。
扎到我左手食指指关节,肿了大半个月,不能伸直不能弯曲,还很疼,难以想象这些麻药打进兔子血管里带来的痛苦,老师一上课就强调,不要说兔子做完实验,你把它缝起来带走,麻药给它带来的痛苦大于它活着的痛苦,所以一定要处死,不然它也是疼死。
处死就是打空气针,一针下去就结束了它的痛苦。
我最讨厌的实验是大白鼠、小白鼠实验,我实在不喜欢老鼠,太恶心了,唯一提一点的是,做小白鼠灌胃的时候,有不少同学把小白鼠灌死了,倒不是灌多了,而是灌错位置了,该从食管下去的,没从食管下去,反而从气管下去,一针灌到肺里面,小白鼠呼吸衰竭,一会儿就没气了,你别以为这些实验都是好做的,我跟你说,是真不好做,一方面要克服心理障碍,谁都不喜欢以杀生为乐趣,一旦威胁到其他个体生命健康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是害怕的,不喜欢给别人带来伤害,可是不学会伤害,怎么去学治愈?另一方面操作是有难度,而且机会不多,不容你试来试去,成功就是成功,失败就是失败。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请大家给医学实习生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我由衷地恳求大家,因为后来上中医基础操作和护理基础操作的一段时间,简直是我的噩梦时期,针灸还好一点,针子比较细,扎着不是很疼,学注射那一段时间,我简直想死,每过一周,就要挨一针,不同部位,从皮内(就是皮试针)、皮下(胳膊针)、肌肉(屁股针)、静脉穿刺(打点滴)、采血(胳膊肘)等等,哪儿一项不是我们同学之间互相扎、互相伤害啊,所以,你要知道,我们打的第一针绝不会是在你身上,而是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请你宽容我们的同学,没打上针给她带来的心理负担和职业愧疚感其实大于你的疼痛,她一针没见血,她可能一个星期对打针都有心理阴影和包袱,万望宽容,我们学习的时候挨的针的疼痛大于你们在医院没打上针的痛苦。
我记得我室友给我做静脉穿刺,她足足扎了三针,连着扎,很遗憾,一针没进,反而我一口银牙快咬碎,你无法感受到她拿针头在我皮下和血管之间来回试探所带来的疼痛,还不能缩手,也不能叫疼,打针的人比被打的人还紧张,你一嚷嚷她吓得要死,我只能鼓励安慰她再来一次。
我希望我上临床吧,遇见的人都是善良之人。
今天就暂时讲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一个是死亡是命中注定的,从你出生开始,其实就在走向死亡,然后是关于解剖方面的知识,最后是动物实验和医技操作方面的知识。
备注:小兔子其实是携带狂犬病毒的,所以不要被它抓到或者咬到。
下一次,我们来说说死亡吧,以及如何去对待死亡,我会很浪漫地给你们诉说我对死亡的理解。
快圣诞了,我许个愿:期望临床上碰到的带教老师可以精明温柔,拜托了。
哦对了,差点忘了说,我是个女生,由于爹妈给取名字太阳刚了,以至于我的名字窝在一大帮姑娘的名字里显得很突出。然后,经常被点名回答问题,以至于我到现在没体验过逃课的滋味……论给孩子取名字的重要性!
如何面对死亡?2017/12/18 晚
今天来讲讲“死亡”这个话题,我不知道大家对死亡抱有什么样的看法,起初,在学医之前,我对死亡的感情是恐惧、害怕还有拒绝的,我只想永生不想死掉,也可能是因为影视剧作把死亡给妖魔化,给我带来的心理阴影。
医院,是一个看尽人生百态的地方,每一天都有人死去,每一天也都有人即将死去。
很多一线的、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你可能觉得他们对死亡好像已经麻木了,其实,他们的麻木有一定程度上是在安慰自己。
我们学校二附院神经内科科主任,是个有趣的小老头,很善良的老头,在他身上有很多趣事,我以后再说。小老头很厉害,心地也特别善,病人经常对他说,“要是治好了,我感谢您哎!”,但是,他对病人的口头禅就是:“你不用感谢我,治好了,是你的命,治不好,也是你的命。”
可能我们都是站在健康的阳光下,健康限制了我们对疾病的想象,有的时候,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生病,她明明那么善良,又没做错什么,平白无故,为什么要用疾病来惩罚她?
答案,或许就是小老头经常说的那句话:“你的命。”
我们站在健康的阳光下,疾病就像阴影一样笼罩着一群无辜的人,你永远都无法拨开疾病的黑暗去窥探他们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多活一天算一天,算是赚了,少活一天,也是命数。
而我今天想讲的是“享受死亡”,(现在临床护理上讲求生命质量和人文关怀,前一段时间那个孕妇在医院跳楼事件,我想,如果那个时候有一个医生或者护士过去安慰她几句,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就是人文关怀,很多人都说以后看病不需要医生护士了,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一切,但我想说,你是喜欢一个有温暖的怀抱来安慰你,还是冷冰冰地机器人?个人觉得,医生护士在心理上给予我们的安慰和关怀,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至少我接受不了。)我诗意一下,用泰戈尔的诗来说:“死亡和出生一样,都是自然生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当初学习死亡这一部分的时候,老师是给我们个体化教学,就是让学生上讲台给同学们上课,所以我印象比较深,我上的部分是“死亡的分期”,死亡,是一个连续进展的过程,而不是骤然发生。(分为濒死期,一定要记住!这一期是生命的可逆转期,有效抢救,完全可以抢救回来;临床死亡期,大概持续5到6分钟,有复苏的可能;生物学死亡期,死亡的最后阶段,机体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备注:可以通过尸体腐败时出现的色斑的颜色来判断死者是否为中毒死亡,一般情况下是绿色的,学名为“尸绿”,硝基苯中毒尸斑是绿褐色的。)
生命的陨落,是一个逐步逐步的过程,而不是骤然的消失。
人,在死的时候,最后消失的感官是听觉,所以说,虽然他死了,但是在死的时候,他还是可以听到周围环境里的声音的,那些新闻里说对着已故亲属尸体说话,尸体流泪的事件,从医学上来说,完全可以发生,甚至我们老师强调,在患者死亡的时候提高死亡质量,让他临死以及死亡的整个过程感受到爱,让他感受到他是被爱着的,让他美美的、心里暖暖的离开这个世界,或许他的离开是被迫的、是挣扎的。
我认为,爱和存在,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被爱着的离开是温暖的,是幸福的,我从个人情感上愿意相信量子纠缠理论,我相信,一个生命的消失,在浩瀚宇宙的另一边,距离很遥远的那一边,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在浙中医附院(我们老师原来工作过的地方),老师接手了一个女大学生,准确地来说是刚考上研究生,还没等开学,被查出来患有霍奇金淋巴瘤(我记的不太清楚,因该是霍奇金病,反正是血液系统疾病),从查出来,到离开,没到两个月,陨落在一个花季般的年龄里,像是樱花树摇晃,纷纷飞扬的花瓣雨,粉粉嫩嫩,但也孤寂凄凉,可是那个姑娘是带着爱走的,她临死前对我们老师说,只有到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有多么爱这个世界,爱你身边的人、你爱的人、爱你的人。
我相信,她一定活在另外一个我看不见的世界,美美地活着。
提高死亡质量,我希望,市面上的影视剧作,不要再妖魔化死亡,死亡其实和出生一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无法避免,不可抗拒,就像你的出生,没有人问你,征得你的同意,说你愿意来到这个世界,才给你安排出生,让你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提前给你打招呼,让你做思想准备,死亡也是这样。
就像我前面说的,人,这一生,命中注定的,除了死亡,其他的什么也没有。
迟早都会来的,我希望各位,都能坦然一点,正视死亡的意义和价值,有些没有存在感的活着,还不如有存在的死去,“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多少人死了,不管过了多久,还是被人们惦念,可有的人,即使是活着也没有挂念他的人,这就是爱,是人与人生命之间的纠缠和联络。
这种没有存在的活着和被爱着离开的死亡,到底哪个更可怕?说得残酷一点,就是你活着还不如人家死了的人更有存在感,你觉得是该悲伤还是该难过呢?
尽力去珍惜身边的美好,别浪费了,否则你现在丢弃的,可能是你下一秒后悔万分的,尤其是你父母给你的爱。
所以说,死,就是永远地活在了爱你的人的心里。
一朵花的陨落都是美好的,更何况人呢?
直面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正视它,感悟死亡,你才能发现活着的美好所在,给你一个小方法去稍稍感悟一下死亡,找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没有手机、没有灯光,你一个人躺在床上,幻想一下,你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你会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交代些什么话?我试过,泪流满面,原谅所有。
原谅,是一种解脱,记恨,是一种枷锁,锁住你的心,让他们的爱进不来,你的爱出不去。
如果说,你恨一个人,你就幻想一下,他马上就要死了,你会发现,他对你造成的所有伤害,在死亡面前,你都可以原谅他,所以嘛,解放你的心,释然吧,你就当他死过一次呗。
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也是对死亡的一种释然,对自己心灵的疼爱,何必非要让自己活在深仇大恨,活在自我构想的怨恨愁苦之中呢?
我说实话,不反对安乐死,目前我们国家对安乐死视为一种违法行径,但是,从生命质量上来说,一个高质量的死亡的价值远大于疾病折磨下的活着,如果说,苟延残喘地活着,我宁愿选择美好幸福地离开,让我爱的人、爱我的人欢聚一堂,围在我的床头,欢声笑语,祝福着我,笑着看我离开,叮嘱我,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哦,说着,我会一直想你的哦。
坦然地面对死亡,不要去畏惧死亡,如果说你对死亡有畏惧,那应该是你对生命还有牵挂和担心,那么就请你珍惜好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美好、被爱包围着,好好地活着,不要在临死的时候后悔没有好好活过。
如果说,你觉得没有人爱你,那也请你爱你自己,爱自己也是一种爱,还有,我也会爱着你,亦如我爱每一个认真活着的生命个体,所以,请相信,我是爱着你的,不知道你能不能隔着文字和千山万水,感受到一个来自陌生人、一个生命守望者的爱的温度。
希望我可以有幸成为你冬天里温暖,一定要热爱生活哦,因为我们可能一死,就会死很久。
有人问我,在你们学医的人眼里,是不是所有人都有病?
我说,严格地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这样说会好理解一些:如果说有人是完全没有任何疾病的,那他就可以获得永生,但是你看见或者听说过,有谁是永生的吗?
不死不生。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正视死亡,它是自然生命中不可避免无法抗拒的一部分,坦然接受死亡,要快乐幸福,会爱会原谅。
总结一下,今天你学到了:死亡的三个分期,死亡是一个连续进展的过程,而不是骤然发生;死亡的时候,最后消失的感觉是听觉,有什么话,一定要说,他能在弥留之际听到;死,其实就是永远地活在爱你的人的心里。
下一次,我们来聊一聊精神病院里面发生的一些事情吧,笑过之后,可能更多的是怜惜。如果说你有什么感兴趣的,可以给我留言哦,我说给你听。
编后语:关于《《医学实习生手记》:医学僧回忆录 2017/12/18》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神奇异能在哪里》免费试读_小猪吃玉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