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献帝崛起》免费试读_武陵年少时

发表时间:2019-01-11 15:40:37 作者:武陵年少时 来源:qidian.com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玄魔对决》免费试读_疯子吃零食》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三国之献帝崛起》免费试读_武陵年少时。

第一章丨雨夜新生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庄子·齐物论】

长安城,未央宫。

年轻人喟然一叹,以手抚面,终究是认命,接受了穿越到千百年前,从一企业董事穿越成年幼天子的事实。

“你。”少年天子伸手一指,那宦官立即伏身恭听“今天是什么日子?”

“回禀国家。”那宦人见少年不在发脾气暗地里松了口气,出声答道:“今天四月二十,国家病了快有半个月了。”

可还是没问到少年想知道的讯息,少年微微皱起眉头,眼前如水面浮光般跃过几个模糊的人影,大量的记忆开始充斥在脑海,使得他脑仁有些发胀。

“国家、国家?”少年喃喃道,皱着眉,有些不耐的冲人摆手;“你们都出去,没有吩咐不许进来。”

“唯。”那宦人古怪的看了少年一眼,应诺一声,便和众人依次退了出去。

房间内就只留下少年一个人,还有未经收拾而散落满地的镜子。少年坐在床榻上,身着一件单衣,两眼空洞无神,似乎在沉溺在某种思绪无法自拔。

良久,他才长叹一声,半是震惊半是不可置信的说道,“我是……刘协?汉献帝刘协?”

是了,自己早该想到的,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魏晋以后合称官家。

自己早该知道的,现在是东汉,自己穿越了!

他从未想过穿越这种事情,毕竟前世生活美满,又过了愤世嫉俗的年龄,实在没有什么想回到过去改变历史的想法。

但当所有人梦寐以求的穿越真正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刘协脑子里就只剩下mmp三个字。

哪怕是穿越,老天能不能不要捉弄自己?不求皇帝王爷,好歹给个太平盛世的富二代来穿一穿啊,你让我做个窝囊的小皇帝是怎么回事?而且还是那种马上就要朝不保夕、颠沛流离,最后在许昌被曹操架空,窝囊一辈子的汉献帝!

现在摸根绳子上吊还赶得上投胎么?

他抬头环顾了这间破败老旧的寢殿,不知道是无奈还是庆幸的自嘲道,“初平三年,再过几天王允就要伏杀董卓,然后就是李郭反攻长安,关中大乱,自己就要受颠沛流离、任人宰割的日子,直到最后被曹操奉迎架空,禅让帝位,然后终了一生。”

如果顺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刘协最后还能落得一个善终,可自己好不容易来这世间走一趟,岂能就这么碌碌无为?

自己还有很多机会,只要好生布子,一切都还来得及。一想到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名将谋臣辈出的时代,并且自己可能会是驭使他们的人,刘协心里便油然而生一种热血,像沸水要从壶中满溢出来。

刘协上下打量着自己那一副柔弱的身躯,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脑中留存的那些可怜的三国知识显然无法在此刻给他有用的办法,当务之急是要干什么?锻炼身体方便以后逃跑?还是练兵自保?或是找信得过的臣子当外援?

就在刘协脑子一团乱的时候,那宦人的声音又从门外响起,“国家,司徒王允、侍中杨琦求见。”

刘协心里一喜,突然想到自己其实并不是身处绝境,有王允这个汉室忠臣在此,如果能跟他达成一致,在诛董之后安抚李郭等将,天下何愁不定。

想到这里,刘协立即让人将他们宣了进来。

司徒王允精神矍铄,道:“臣听太医令言,陛下已唾出淤痰,脉象平稳,并无发热之兆,不日即可痊愈。臣谨为陛下贺。”

“这得多谢王司徒的关切。”刘协点了点头,又看了向在场众人,摆手道:“无事便都退下吧,我有话要与司徒说。”

王允见状,心下起疑,尚不知皇帝突如其来的举动代表着什么。

众人刚一出去,刘协便凝声问道:“太师安在?”

“太师尚在郿坞,返程车马为风雨所阻,要明日才到。”

刘协这时没了声响,好半天才斟酌道:“王司徒与他人私下谋划的大事,难道就不打算告诉我么?”

王允悚然一惊,下意识的反驳道:“陛下何出此言!”

刘协没想到王允反应会这么大,还未有所发话,却被王允接下来的话给镇住了。

“陛下近日可是听了旁人的闲言谮语?臣与太师忠心为国,陛下可别听信了旁人的离间之计!”王允厉声说道,言语里哪有一丝恭敬的意味?

刘协心里有些不悦,没想到自己穿越来第一个信任的臣子会这么不把他当回事,忍着脾气与王允好生说了些话,却无不遭到王允的否认。甚至刘协迂回问到朝中政事,王允也梗着脖子说刘协年纪尚小,还不宜过问为由拒绝回答。

本以为王允在历史上好歹有个忠心的名声,刘协还想着依靠、扶植王允,为自己掌握朝堂,平定天下提供便利。没想到王允不知是出于私心还是别的,对刘协的暗示如临大敌,这让刘协百般恼火,最后再也谈不下去了。

“既如此,司徒且好自为之!”

面对刘协话语中隐隐带着的威胁,王允不以为然,回道:“还请陛下好生修养,朝政之事,有太师与臣等,大可放心无虞。”

他站了会,确定不会再有问话了,这才甩袖走了出去。

在殿门外的侍中杨琦见王允匆匆出殿,赶紧前去相送。

此时风雨停歇,晨光熹微,王允站在原地,随意打量着面前笼罩在晨光里的路寝殿,缓缓说道:“你久侍陛前,可有发觉国家今日与往常有何异样?”

“适才琦去太医署寻脂习,未曾见到司徒与国家诏对。”杨琦有些疑惑,看了眼神情冷漠的王允,小心问道:“不知司徒以为,国家与平日何处不一样?”

王允想起了刚才那一番问对,隐隐发现刘协仿佛已经觉察了什么,不然无缘无故,说起这些做什么?

“司徒或许是错意了,国家一贯宽己待人,若是……”

“老夫没有这个意思。”王允破天荒的笑了,正欲说些什么,却又摇了摇头;“是老夫多虑了,侍中且在此照顾国家,老夫先去尚书台,这里就有劳了。”

看着王允离开的背影,杨琦微微叹了口气,尚书杨瓒与他同出弘农杨氏,几人早已与王允谋划,要在刘协病愈,诏群臣入殿庆贺的时候刺杀董卓。事关紧要,多拖一天就会多一分变数,所以王允才会表现的慎之又慎,甚至有些草木皆兵。

杨琦站了一会,觉得王允离去时有些反常,想了想,又回道了宣室殿。

宣室殿,刘协披着衣袍,正坐在床榻上喝药,侍中马宇,太医令脂习等人在侍立在一旁,若干中黄门都退在门外,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自袁绍杀尽洛阳群宦之后,宦官便一蹶不振,许多宦职均由士人担任,中黄门只能承担打扫等奴仆之事,士人警惕前车之鉴,从不让刘协与宦官单独相处。

“杨公来了?”刘协放下空空的药碗,用素绢擦拭了嘴唇余留的药汁,殷勤的招呼道:“快请近前来,我这孱弱之躯,这几天倒是劳烦侍中了。”

杨琦看向左右,捉摸不清刘协这突如其来的优待,竟不敢近前去。众人见状,知道刘协行为亲密,定有私语,于是纷纷告退。刘协也不挽留,摆手让小黄门也一齐跟着退出去了。

“杨公迟不敢坐,莫非是吾榻侧藏有虎豹?”

“臣谢陛下。”杨琦犹疑片刻,终还是坐下了,刘协离他如此之近,不过一臂的距离。这是皇帝对臣子的宠信优待,全天下能坐在皇帝床榻边上的大臣,古往今来,屈指可数。杨琦倒像是坐在夏日火炉上,浑身发热,不知所措。

刘协盯着侧身而坐、不敢直面的杨琦,心里思索着杨琦的履历,记忆中的杨琦可以算是一介忠心、能力都不缺的名臣。如今依靠王允这条路走不通,甚至可能会与王允为敌,刘协必须寻找其他的忠臣来为自己谋划。

看着杨琦恭谨的模样,刘协心里做出了决定,问道:“太师如今安在?”

“王司徒今早回禀过,太师正在从郿坞赶回长安的途中,明日、不,今日午后便至。”杨琦不明白刘协为什么要问董卓是否回京,但这也不是什么要紧的问题,所以如实答道。

刘协挪了挪身子,压低了声音,小的只有君臣两个人听见:“董卓将到长安,王司徒忠贞为国,难道就不该做些什么吗?”

这话简直如炸雷轰鸣,响彻耳边,杨琦大惊失色,下意识的转头看向刘协。只见刘协年轻稚嫩的脸上,出现的是罕有的沉着,像是胸有成竹,像是洞察一切。

杨琦不敢安坐,跪伏在一边辩解道:“陛下何出此言!太师与司徒二人,俱是我大汉良臣,陛下切莫、切莫……”

刘协明摆着不信,一双漆黑的双瞳盯着杨琦看了很久,杨琦心里发毛,不敢与其直视,但面上仍然强做冷静。终于,刘协手拍着被褥,朗声笑道:“哈哈哈,杨公在说什么呢?我的意思是,太师返朝,三公不应该带诸卿出城迎接吗?”

“啊,是、是该迎接,此事已由王司徒与众人商议好了,届时长安公卿都会在横门迎接太师。”杨琦心中这才平静少许,原来刘协只是在问这个……

但刘协显然想让杨琦继续胆战心惊,他饶有兴趣的问道:“不知道王司徒是与那些人商议的?这些人里面,可有尚书仆射士孙瑞,以及尚书杨瓒?”

“陛下!”刘协为何能准确的说出密谋的主要参与者?此事若连刘协都知道了,那董卓岂不是早有防备?杨琦跪伏在地,心念急转;“迎接太师,确实是要司徒与尚书台商议流程,然后再下发诏旨。”

“是这样吗?”刘协语气仍有些不确信。

“是这样。”杨琦深吸一口气,冷静了下来;“这都是朝廷办事的既成之规,开国以来,便一直如此。”

刘协沉默了,良久不言,正当杨琦以为自己多虑,刘协或许是误打误撞的问到了关键人物时,只听刘协喃喃自语,再一次口出惊人:“我虽然是一国之君,但在宫里却如聋哑之人,你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我,为了大汉,却什么都不让我知道。”

杨琦忍不住看向刘协,少年人本来朝气蓬勃的脸上,却尽是悲戚与怨恨。

“我再问你一次,若你答不上来,便让王允来答。”

武陵年少时说

在东汉时期,大臣称皇帝为“国家”,这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于是就以“国家”作为国的通称,而皇帝是国的化身,所以就称皇帝为“国家”。

《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胡三省注:“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

直到晋代,都仍然沿袭这种称呼,如《晋书陶侃传》有这么一句话:“国家年小,不出胸怀。”这里的“国家”即指晋成帝司马衍。

当时,臣下称呼皇帝还称“天家”,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记载道:“亲近侍从称皇帝曰大家,百官小吏称曰天家。……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也。”

最后感谢书友的质疑,仅为科普,不做反驳。

第二章丨莫欺少年

“逆命而利君谓之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荀子·臣道】

未央宫,尚书台。

王允高坐首席,左右分别坐着尚书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

杨琦坐在最下首,将上午在宣室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王允等人,刘协或是知道了什么,或是察觉出了臣子私下有什么动静,这个变数如果把握不好,将会事败人亡。

“国家素来谦和忍让,纵是董仲颖也挑不出差错,今日听你这么一说,国家这些年耳听宫中,眼望朝野,并非无所作为,只是碍于时局,所以才不飞不鸣,默然无声。”士孙瑞说着说着便笑了,眼底满是欣喜;“小小年纪,便有楚庄齐威之姿,真乃我大汉之福。”

一旁的杨瓒也是颔首道:“确实如此,自荀司空首倡大义,伍越骑拔刀刺董以来,朝中士人皆欲杀董贼久矣,据公挺所言,国家对董卓早有不满,只是怨我等隐瞒,未与陛下事先交流心迹。吾等只需……”

“只需如何?”沉默着的王允突然插话了,语气冷硬;“国家年少,如此大事若是尽皆告知,稍有不慎,我等死国则已,难道还要陛下与我等同患难吗?若是能言,荀司空在时何不言于陛下?正是因为陛下当时年幼,荀司空不欲陷陛下于危难,故而瞒之,等大事既成,再如实相告。怎么到了如今,尔等见国家略有其才,便忍不住让陛下行此大事了?”

“国家年满十二,我等大臣尚可擅做主张,为君分忧。但陛下迟早是要……”

王允抢话道:“国家及冠亲政之后,对今日之事若是有所怨言,老夫当一力承担。”

杨瓒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王允打断话语了,虽然早已熟知王允秉性如此,但心头仍有不快,索性闭了嘴,不再多说。

王允这么做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眼下刘协的举动与平常大相径庭,但他并不相信刘协知道了自己的谋划。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刘协受了什么人的唆使,想要掌权亲政。

这可真是笑话,如今朝廷乱成这个样子,哪里还有空让皇帝亲政?

杨琦听明白了王允不愿想刘协告知几人密谋刺董的内容,但他身负着刘协的托付,不得不询问王允的意见:“陛下想让司徒去宣室一趟,亲口回答那个问题。”

“陛下所问,我已答过,大可与陛下言,老夫的回答还是那样。至于去宣室,过会儿太师就要到长安,老夫要带群臣出城迎接,恐怕无暇入宣室朝觐了。公挺随侍陛前,应劝陛下多加静养,太医令脂习不是说了么,要少思虑。”

话一说完,王允便带着士孙瑞和杨瓒走了出去,他们要在外面召集其他尚书、侍郎,然后步入未央宫前殿,与三公九卿们汇合,一起赶往横门迎接太师董卓的车驾。

杨琦也起身随行,半途却被自家同族的杨瓒拉到队伍后面的角落里,悄悄的对他说:“你回宣室照顾陛下,迎接董卓犯不着让所有人都去。”

“是。”杨琦性情耿直,见自家人当面,忍不住抱怨道:“司徒太固执了,我看国家今日言行,处处与常人无异,绝不能以孩童看待,若按司徒那样做,日后定有大祸!”

杨瓒此时也是甚为苦恼,王允性格刚烈,矢志报国,这是他所钦佩的,也是他甘冒风险,与其密谋刺董的缘故。而他与王允并不是一路人,这一点王允也知道,双方只是暂时联合,一致抗董。等抗董之后呢?王允作为首谋,威权一时无两,而弘农杨氏又岂会甘居人下?

是时候要给自己人预谋后路,以为进身之阶了。

“如果国家真如你所说,能够担负大事,你便以光武事之。”杨瓒一手捉住杨琦的手,一手抚背,两人甚是亲密的动作,旁人知道这对本家是在聊些秘事,都自觉的避开,给二人留下一个表露心迹的空间。“王子师没有容人的雅量,只可结一时之盟。你在国家身旁,可见机行事,事后在朝廷,王杨分庭,亦无不可。”

杨瓒紧了紧握住的手,然后松开,走到尚书台前的队伍里去了。杨琦不发一言,寻了个空当,独自走回了宣室。

刘协没有下床,依然是半靠在床头,手上拿着一卷书,在细细的看着。杨琦知道,从初平元年以来,王允便和太史令王立常在良日吉时入宫,为刘协诵读一章《孝经》。今天虽然是良日,但百官都要去迎接董卓,刘协只能自己拿着书读了。

“如何?王司徒可说何时来见我?”见杨琦进来,刘协垂手放下书,卷了起来,神采奕奕,全然不似刚得了一场大病;“我料想王司徒不会来,毕竟有眼前有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只能派你代为答复,是么?”

在短短时间里,杨琦早已熟悉了刘协非一般的聪敏,此时对答也很得体:“国家所料皆中,司徒要带群臣去横门迎接太师,稍后还有关东军事与太师商量,故让臣代为请罪。陛下所托之问,司徒说,与早先所答一致。”

“所答一致?”刘协笑容敛去少许,出奇的没有多说什么,反倒是又招手让杨琦坐在他榻边,显然是把他看做是亲信,他语气还是很和煦的说;“侍中到近前来,我适才问过马侍中,说起了侍中你当年在孝灵皇帝前的一段往事。”

“当初孝灵皇帝问你,他与孝桓皇帝比起来,孰优孰劣。”刘协不待杨琦回答,像个刚学会一个字的孩童,迫不及待的显摆道:“你说他二人比起来,就像是虞舜与唐尧相比一样。”

这可不是什么好话,杨琦虽然刚直强项,但还是听得冷汗直流,而刘协却装作不懂的样子问道:“这话是什么意思?马侍中不愿意说,非得要我亲自问你。”

马宇行为散漫,好出大言,素来为杨琦所不容,多次借资历加以呵斥,如今正好借机让杨琦在刘协哪儿丢一次面子。可惜杨琦强项,即便是孝灵皇帝当面都敢出言讥讽,又何况是一个小皇帝?

编后语:关于《《三国之献帝崛起》免费试读_武陵年少时》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九尊天下》: 少年苏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倩一道阳光
倩一道阳光 江苏省镇江市 发表于:2019-01-11 15:56:51
《三国之献帝崛起》免费试读_武陵年少时《三国之献帝崛起》免费试读_武陵年少时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文文已收,望亲回收《飘去的孤独岁月》和《情满必定归》。望相互支持!
小妖″
小妖″ 广西钦州市 发表于:2019-01-11 15:54:06
写作路上有你们的陪伴,是我的荣幸,一起加油!
你怎么能够
你怎么能够 湖南省娄底市 发表于:2019-01-11 15:51:53
霜来回访了,文文抱走,嘿嘿
紫气东来
紫气东来 上海市 发表于:2019-01-11 15:49:38
写的不错,收走了,加油
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 广西桂林市 发表于:2019-01-11 15:47:22
斩江来给友友加油打气来了,友友加油...
江南皮革厂厂长
江南皮革厂厂长 重庆市 发表于:2019-01-11 15:45:00
在佳作中收获快乐!!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