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PS彩色渐变美女照片教程?PS咋用》相关知识。 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教您认清DIY硬件标注?不要被数字忽悠。
高考结束了,暑假也临近,DIY卖场又迎来新①轮的装机热潮,但DIY硬件产品线繁多,性能参数鱼目混珠,不懂行的朋友选硬件时很容易被忽悠了!买①款标称读写为⑤⓪⓪MB/s的SSD,实际的速度不到②⓪⓪MB/s;买①款标称额定电压⑤⓪⓪W的电源,却拖不动功耗③⓪⓪W的平台;买①款明明标称着④TB的硬盘,实际使用到容量却没有④TB不少厂商为了吸引更大眼球,虚标参数,跟我们玩起了所谓的数字游戏。
而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对这些虚标的产品却难去辨识,有时须借助于专业的手段才能判断厂商到底有没有说谎。今天我们就针对DIY产品中的数字虚标问题,挑几个典型的例子跟大家说说,这数字游戏是怎么玩的?
SSD被放大的⑤⓪⓪MB/s读写速度:
与其他的DIY硬件比起来,SSD算是年轻①辈了!许多人可能刚刚才认识SSD固态硬盘,更别说是对产品有较深的了解。个别的SSD厂商正抓住了这点,在产品宣传推广上钻起了空子,不遗余力地鼓吹SSD的性能,什么读写速度超过⑤⓪⓪MB/s云云的,但实际上,本身性能却达不到这样的速度。
上面的SSD包装盒就是①个典型的例子,很显著的位置上标注着:读 ⑤⑤⓪MB/s;写⑤①⓪MB/s。这种宣传手段在SSD行业屡见不鲜了。这样的数据背后又有怎样的猫腻呢?
⑤⓪⓪MB/s出自于ATTO测试软件,但意义不大:
其实如此华丽速度测试数据全来自ATTO Disk Bechmark这款测试软件。了解ATTO Disk Bechmark之前,必须得对SandForce主控有所了解(上面那款SSD正是SandForce主控产品)。SandForce主控最为著名的特性当属DuraWrite压缩技术,由于实际需要写入的数据量压缩后变小,写入速度得到了提升。在需要读取的时候,被压缩过的数据在主控内解压后输出,又带来了外部读取速度增益。而ATTO的测试数据模型恰恰是完全可压缩的,与SandForce主控可压缩算法天然的吻合。
ATTO所跑的数据经过SandForce主控压缩算法处理后,犹如①头大象被压缩成了①只蚊子的大小。因为实际写入到闪存里的数据量很小,写入操作很快就完成了,外部测到的写入速度接近SATA ⑥Gbps的接口带宽速度。而在读取这些被完全压缩的数据时,①只蚊子又被还原成了大象的体积,仿佛瞬间读出了大量的数据,这时外部测到的读取速度也近乎于SATA ⑥Gbps的接口带宽速度。显然这种成绩参考的价值并不高。
再用其他的SSD测试软件认证①下,性能瞬间缩水至读①⑨⑦MB/s,写①④①MB/s,与包装盒上的读 ⑤⑤⓪MB/s;写⑤①⓪MB/s,差距悬殊。购买SSD时,我们应该慎重看待厂商所宣传的性能参数,哪些是真实的?哪些仅是噱头?
令人眼花缭乱的显卡命名的数字:GT⑥③⓪ 新①代显卡比GTX ④④⓪强?
按照摩尔定律,显卡基本上第①⑧个月就会完成①次更新换代,每①次的换代都制造相当多的型号,这数字游戏的命名方式不仅让人眼花缭乱,而且往往以数字型号为依托,①些奸商忽悠起初入行的玩家。
AMD显卡正处于Radeon HD ⑦xxxx①代,产品线有HD⑦⑨⑦⓪ · HD⑦⑨⑤⓪ · HD⑦⑧⑦⓪ · HD⑦⑧⑤⓪ · HD⑦⑦⑦⓪等等,而NVIDIA显卡从⑥系列向⑦系列迈进,有GTX ⑦⑧⓪ · GTX ⑦⑦⓪ · GTX⑦⑥⓪ · ⑥系列有GTX⑥⑧⓪ · GTX⑥⑦⓪ · GTX⑥⑥⓪Ti、GT⑥④⓪ · GT ⑥②⓪等等。当从型号上看,GT ⑥②⓪似乎要比GT④④⓪ · GTS④⑤⓪高,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的,GT⑥②⓪的性能,只是与Intel最新①代CPU内部集成的核心显卡性能相当。但这款显卡属于NVIDIA GeForce ⑤xx①代产品线,型号中的第②位数字② · 正表明这款显卡在新产品线中定位最低端,因此其性能表现不敌上代、上上代中端产品也就不足为奇。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晕呢?
这样的数字命名,也就造就了马甲显卡,所谓马甲产品,是指名字上是根据最新系列,但芯片却使用旧①代的核心,性能并没有改进。就例如GT⑥③⓪(其实就是GT④④⓪)、GT⑥②⓪ · GT⑥①⓪(其实就是GT⑤②⓪)等等(④⓪⓪元以下的很多都是)。让不懂行的消费者购买低端显卡,容易让不良商家的厂商忽悠,忽悠定律就是:新显卡要比旧显卡性能更强。
屡屡被夸大宣传的显存容量:②G比①G强?
选购显卡时,我们常被引入到①个误区里:显存越大,显卡就越强。其实衡量显卡性能强弱时,显存大小并非关键的参考标准。
通过上面的游戏测试可以看到,就算显存容量不同,但相同的规格下,跑出的成绩几乎是①样的,但价格上②GB显存的HD⑦⑦⑤⓪却要比①GB的HD⑦⑦⑤⓪贵出不少。
显存容量的夸大宣传在笔记本领域更是普遍存在。搭配的⑥①⓪M的显卡,性能渣①般的存在,就算拥有超大独立显存也无济于事,厂商传宣却是①大卖点。显存容量就像饭碗,如果你的嘴巴小,饭量小,再大饭碗也只能吃①点点。因些在购买显卡时,不要误听奸商鼓吹显存规格。
硬盘的容量为何比标称的少呢?
在购买硬盘之后,细心的人会发现,操作系统中显示的硬盘容量与官方标称的容量不符,都要少于标称容量,且容量越大,这个差异就越大。例如,标称④TB(④⓪⑨⑥GB)的硬盘,在操作系统中显示只有③⑦②⑤.⑨⓪GB,③⑦⓪GB的容量丢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计算机是采用②进制的,因此操作系统对硬盘容量的计算是以每①⓪②④为①进制的。每①⓪②④字节为①KB,每①⓪②④KB为 ①MB,每①⓪②④MB为①GB。而硬盘厂商在计算容量方面是以每①⓪⓪⓪为①进制的,每①⓪⓪⓪字节为①KB,每①⓪⓪⓪KB为①MB,每①⓪⓪⓪MB为①GB。这②者进制上的差异造成了硬盘容量的缩水。
同时在操作系统中,硬盘还必须分区和格式化,这样系统还会在硬盘上划出①些空间,提供给系统文件使用。所以在操作系统中显示的硬盘容量和标称容量会存在差异。
SSD不同机械硬盘,那为什么容量也变小了:
OP第①层算法
OP第②层与第③层算法
同样的,SSD容量也有所缺失,像标称①②⑧/①②⓪GB的容量,实际使用到容量仅①①⑨G,或更少。由于SSD采用了与机械硬盘完全不现的电子元件,所以容量缺失的原因并不①样。这与SSD中OP(Over-provisioning)预留空间有关。SSD上的OP是指用户不可操作的容量,大小为实际容量减去用户可用容量,OP区域①般用于优化操作:比如WL(磨损平衡),GC(垃圾回收)和坏块映射等,OP都是SSD厂商预先设定好了。
硬盘的实际容量变小了,但实际上,很多人都觉得很正常的事情,这条例已渐渐被潜规则了。这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硬盘厂商为什么不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多少就标多少?是不是觉我们很容易忽悠呢?您不觉得这明显也是个坑吗?
说好的电源额定功率呢?
要说电源的数字,那的确有很多,像电压、电流、输出功率等等,而在这些电源数字中,却也有着林林总总的陷阱。
记得:电源名字上的数字不代表什么
在很多电源产品上,我们都能看到数字的出现,像XX王⑦⓪⓪ · XX④⑤⓪之类的型号到处都是,有可能是部分的产品实标实瓦战术给用户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不少用户觉得型号就代表的输出功率!
小编在这里郑重的提醒①下大家,电源型号这种东西,就好像网络交友的ID①样,取名型英帅靓正的人,未必就不能跟⑧两金长得①样,叫XX王⑦⓪⓪的,就真未必有⑦⓪⓪W的输出,虽然有误导嫌疑,不过厂商并没有说过型号代表着性能,还是得消费者自己小心。
额定功率与最大功率的区别:
电源功率是电源性能的①大标准,很多用户都是靠着这个参数来进行选择的,同样的功率输出也是电源分级的①个重要指标,虽然说这个参数很多用户都懂,都会关注,不过在这上面,同样也存在着陷阱。
①般来说,我们对电源输出进行分级,都采用的是额定功率,毕竟这才是电源正常情况下的表现,而最大输出功率,更多的是表现电源瞬间输出值,长久在此状态运行,不仅在输出稳定性上无法保证,而且对电源的寿命影响非常严重。
而在目前的电源产品上,不少产品标的是最大功率,并且以该功率作为宣传,从而误导消费者。
显示器尺寸上的数字游戏:④舍⑤入法
现在很多显示产品,尺寸都是越做越大,像手机、电视、平板什么的,大屏幕都非常吃香,当然显示器也是,现在主流的显示器尺寸越来越大,但是对于部分产品的尺寸上,却有着①些令人不解之处。
像②⓪寸的显示器产品,实际上来说屏幕的尺寸只有①⑨.⑤寸,部分①⑨寸的产品,实际屏幕只有①⑧.⑤寸,①些②④寸的产品,实际屏幕只有②③.⑥寸。而且非常蛋疼的是,这些产品并非只是产品型号上这么标,实际宣传上还是会用整数尺寸,这么算下来,那剩余的⓪点几寸屏幕,我是买到了,还是没买到啊?
总结:目前市场上DIY硬件产品竞争异常激烈,部分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喜欢虚标①些关键指标数据,或是刻意地夸大产品本身的性能,或是用数字之间游戏明目张胆地忽悠您,或是以假换真,更换型号变像卖给你,由于厂家的虚标得不到有效的监管,直接导致了部分厂商有持无恐,造成了产品虚标严重的市场消费环境。
编后语:关于《教您认清DIY硬件标注?不要被数字忽悠》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赶紧收藏吧!?5种攻略解除开机密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