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堪忧》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本”。
(原标题:【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本”)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到规划布局、环境营造、产业集聚等方面,持续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深圳GDP从1979年不足2亿元跃升至2019年近2.7万亿元,人均GDP居全国第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广东省第一,主要污染物减排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任务。“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已成为深圳这座全球知名创新城市值得骄傲的一张“新名片”。
顶层设计,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深圳虽是全国一线超大城市,却是“空间、资源、环境容量”的“小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经济时,深圳就明确提出“重污染项目原则上不引进,倡导发展科技含量高、无污染或污染小的项目”。在上世纪90年代,深圳就发布了环保限制发展项目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明确提出建设“美丽深圳”,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作为城市发展路径,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进入重视程度最高、推进力度最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快的时期。
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生态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2013年,深圳将“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并将考核范围扩展到全市10个区、18个市直部门和12家重点企业,创新推出“双排名”制度,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2014年,深圳以大鹏新区为试点,编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县区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全国率先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履职情况进行审计,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在监管方面,深圳在市级层面设立“环保警察”,建立健全“两法衔接”机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惩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深圳在获得特区立法权的第一时间就开始研究特区环境立法,于1994年制定《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后续又出台噪声防治条例、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等20多部生态环保类法规和40多部地方标准、技术规范,初步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态环保法规标准体系。
补齐短板,营造城乡美好生态环境
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深圳曾面临水污染问题。“严重的水污染,不但影响城市形象、市民生活,还成为深圳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短板。”深圳市水务局局长张礼卫说。据统计,2016年初,深圳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另有各类小微黑臭水体1467个,纵横交错的“臭水沟”“墨汁河”,被称为深圳“脸上的黑斑”。
针对问题,深圳将治水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举全市之力,统筹“厂、网、河”等涉水全要素,“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岸上岸下”系统治理。截至2019年底,深圳用4年时间补齐了近40年的水环境历史欠账,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迎来消除黑臭水体的历史性转折。
一大批河流水域重新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在福田区,自2019年起以荔枝公园为试点,通过市政管网雨污分流、面源污染治理等举措,成功打造了深圳市首个污水零直排示范片区,实现了区域污水零排放、透明度达1米以上、湖水达到地表水准Ⅲ类标准。在龙岗区,龙岗河于2017年展开综合治理,2020年1月至6月持续达到Ⅳ类水标准。
张礼卫表示,预计到2022年,深圳全市河流水质将稳定达V类及以上,完成600公里碧道建设,全市碧道网络基本成形;到2025年,深圳全市河流水质将稳定达Ⅳ类及以上,主要河流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在广东省率先高质量建成1000公里碧道,形成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
此外,深圳还在全国最早开展PM2.5源解析,最早限行黄标车,拥有全国最全大气治理地方标准,建成首个符合国家标准的“一街一站”网格化监测体系等。2019年,深圳PM2.5平均浓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自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灰霾天数从2004年最高187天降至2019年9天,创1989年以来新低。今年上半年,深圳PM2.5累计平均浓度进一步降至18.4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
打好“绿水青山”保卫战,深圳营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环境。200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概念,并在国土开发空间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布设生态资源保护安全网。目前,深圳全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土地总面积为974.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8.76%,接近深圳市总面积的一半。
绿色引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提升不仅有碧水蓝天的“面子”,更有高质量发展的“里子”。近年来,深圳通过持续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倡导绿色生活,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2011年,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深圳共投放运行2011辆新能源汽车,一跃成为全球新能源客车投放最多的城市。此后,深圳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出租车100%纯电动化、工业锅炉100%清洁化,率先实施轻型车国Ⅵ排放标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6.2万辆。
2013年6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目前,深圳碳市场纳入管控企业达721家,覆盖制造业、电力、水务、地铁等31个行业,呈现市场流动性高、减排成效显著等亮点。2018年管控企业排放量较2011年下降7.86%,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上涨93%,碳强度下降49%,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趋势初显。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介绍,深圳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推动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并提出了四个阶段目标:2020年“起跑”阶段、2025年“跟跑”阶段、2035年“并跑”阶段、本世纪中叶“领跑”阶段。深圳还构建了58项指标体系,设立了100项工作任务,倾力打造固体废物管理的“深圳模式”,全力打造超大型“无废城市”的范例。
今年5月,罗湖区首次发布的区级生态地图显示,罗湖区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超50%,森林覆盖率达51.8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64.6%。其中,梧桐山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8.6%,是深圳市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国内罕有的位于中心城区,以滨海、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风景区。
“梧桐山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深圳的自然博物馆与动植物基因库,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庇护地和资源库之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局长唐湘良介绍,这里的陆生脊椎动物有231种,野生植物有1419种;全国仅有的两个植物类物种资源保护中心兰科、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均位于梧桐山脚下。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深圳公园总数达1090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87%,市民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如今,漫步深圳,1000余座公园万物并育、水碧山青;2000余公里绿道依山傍海、风景如画;10余万株观花植物花繁四季、彩绘鹏城。
编后语: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本”》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反转?拉伊奥拉发推公开否认伊布已完成续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