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steam每日特惠:《巫师3:年度游戏版》今日史低47元》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游戏数值——如何设计回合制经济数值。
本文对经济数值的设计方式,其实也适合于其他游戏类型,只是以我自己的个人经验来进行总结,因此更偏重回合制游戏,如果大家有其他的设计方式,欢迎留言讨论。 1、确定价值基准 所谓“价值基准”,就是指其他道具的价值都是参考该物品的价值来设定,不是简单的“1RMB = X钻石”这种,而是一种特定的道具,比如《梦想世界》中的“飞行旗旗包”,大部分卡牌游戏中的体力等等。 一旦这种物品的价值出现波动,其他的物价也会随着更改,比如 一管体力 = 100点体力 = 100钻石 = 1RMB 而现在,要把1RMB改为120钻石,这就意味着,1点体力的价格变低了,从而1点体力所能产出的价值要比之前高 一管体力 = 100点体力 = 100钻石 = 100/120 RMB 但是,游戏中各种关卡的体力值是固定的,不管是更改体力价格还是更改关卡所需体力,都会对玩家造成影响,这时候,就需要以体力这个基准对其他物品进行价值换算,然后得出每个关卡新的掉落价值。 当然,一般来说,这种物品定价之后基本就不会改变,即便要改,要是未上线之前,所以我们还是以一级货币——假设是钻石——作为基准。 2、确定兑换率 1钻石 = X二级货币 = Y三级货币 = Z积分 这个兑换率,只要是用于计算各种产出的价值,将所有产出都统一成RMB,更方便对比各个任务活动的价值。 当然,活动产出的计算并不仅仅只有价值,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下文我们会说到。 二三级货币容易理解,部分游戏还有一级货币兑换成二三级货币的功能,只要有这个兑换率,那么做兑换也就轻而易举了,当然,这里的兑换率,是基础兑换率,如果还有一些额外加成,比如“概率暴击”、“每日首双”这种,需要通过概率或付费值来算出这种兑换的真正价值。 比如,1钻石 = 100000金币,每天可兑换20次金币,有1-10倍暴击,那么,1倍兑换的时候,实际获得的金币应该是 ![]() 当然,上表是一种最简化的兑换方式,实际上,为了刺激玩家消费,可以进行次数分段,不同的次数段有不同的概率,另外,可以先随机一个参数,然后在该参数的某些倍数进行10倍暴击,都是一种有效的刺激方式,不过价值就需要重新计算了。 至于积分,目前大部分手游都有积分兑换系统,主要用于购买道具,一般来说,只要设定好了Z值,积分的消耗和产出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要计算好投入的积分以及积分可兑换的物品即可,当然,不同的积分肯定会有不同的兑换率。 3、确定道具价值 数值策划最少都会有两张表——战斗表和价值表,其中价值表有一页就是对应各种道具的价值,将所有道具都统一成“钻石价值”,当然,如果有RMB直接购买二级货币的,为了更加准确,可以统一成“RMB价值”,这些道具价值,就是后面所有消耗产出计算的基础。 那么,该如何确定各个道具的价值呢? 这里便需要涉及到消耗的计算了,有些道具的价值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设定,有些则可以通过参考其他游戏的RMB价值,还有一些是本身游戏独有的,那么就需要先预估一个单价Q,然后,以这个Q值算出该道具所在系统总共所需要的RMB,如果这个RMB不符合预期,那就调整Q值,直至符合为止。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一个阵法系统的阵眼,可以通过消耗道具洗出高品质,道具需要两种,普通道具和珍稀道具,所需数量是3:1,而我们希望,每次洗练5RMB,那么最终的“钻石单价”如下表。 ![]() 上表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消耗计算,实际每个系统的消耗要比这复杂得多。价值计算一般要么先定道具价值,然后反推系统最终所需RMB,这种比较适合同个道具被用于多种系统的情况,可以通过修改道具数量来实现预期的系统消耗,另一种是先定好系统消耗,然后通过各种条件来算出道具价值,这种比较适合道具只匹配单一系统的情况。 4、确定消耗价值 确定了道具价值之后,便需要确定每个系统的消耗了,最终,将每一个系统的消耗和各个道具的数量统计出来,集合成一张表,用于计算投放。 ![]() 上表只是统计表,实际上,每个系统都有单独一页进行消耗演算,你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系统的每一个消耗步骤,将他们所需的道具数量和价值逐一列出,然后最终集合成总表,需要天数那一项,是“总RMB/每日产出价值”,这是粗略的计算方式,实际上不应该如此,因为A活动产生的道具,不一定是A系统所需的,而它的价值,很有可能占据了每日价值的很大一部分,从而造成消耗产出比波动较大,所以,列出每一消耗项的道具数量,目的就在于此。 当然,总表是需要进行微调的,上表其实只是粗略的一个表,可以看出,作为付费重点的异兽和助战,消耗占比太低。 不过,立项初期,很多系统都是无法确定的,特别是新系统出现的同时,需要修改掉落,如果有专门的投放活动倒也还好,最麻烦的是,新系统的道具需要投放在已有的任务活动中,这时就需要涉及到产出的调整了,理论上,如果只是单纯增加新道具,会导致该活动的时效价值变高,从而让其他活动价值变低,所以最好是采用新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新活动,那么在已有活动上,适当降低泛滥型道具的产出也可以,当然,也有游戏直接添加道具,无视价值的增加,因为对现在的手游来说,并没有那么多活动可以选择,活动就在这,价值无论增减玩家都会玩,更何况价值增加玩家会更兴奋。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系统培养的两种类型——成长型和替换型,所谓“成长型”,就是指该系统的培养过程是持续不断的,伴随着玩家的整个游戏生涯,不会因为玩家等级的提升而更换,比如《神武》中的“修炼”系统、《放置奇兵》的“公会技能”系统;而“替换型”,则是指该系统的培养是阶段性的,会随着玩家等级的提升而进行更换,比如《天龙八部》中的“宠物”系统,大部分游戏中的装备系统。成长型培养,成长曲线平滑,玩家会在前期便开始投入资源,可以在游戏初期造成一波付费冲动,但是,因为是成长型的,所以需要增加一些限制,比如等级,以免造成超R玩家瞬间达成进而碾压其他玩家的现象,而且,成长型很容易让玩家失去付费冲动,产生一种“慢慢升”的心态;相反,“替换型”的成长曲线是跳跃式的,不管是付费还是成长数值,但是,这样会很容易让玩家产生“囤资源”的现象,初期都不敢投入资源,因为毕竟“会被换掉”,所以他们宁愿囤着,也不愿意用于提升实力,不过,“替换型”也有好处,那就是玩家的付费冲动是阶段性,不会被消磨,最明显的便是传统端游回合制游戏中的“宠物”和“装备”,这两块以前基本都是“替换型”的,高等级之后,每10级都会出现一波付费,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玩家选择了囤积资源,策划当然不希望玩家囤积,就连《放置奇兵》这种囤积式游戏,策划也希望他们先将资源用完之后再付费购买,所以针对“替换型”的囤积问题,很多游戏都做了一些努力,比如针对装备,采用材料等级的做法,40级的装备只能用40级或40级以上的材料来打造;宝石可以卸下,从而让宝石的培养变为“成长型”,这一点,很多卡牌游戏也有,比如装备可以成长,只不过成长所需材料数量越来越多。 5、确定产出价值 与消耗相同,每一个任务活动都需要有一页专门的产出表,用于计算该任务活动的价值以及所能产出的道具数量。 产出一般有两种计算方式:价值和数量。 所谓价值,就是将道具转化成钻石或RMB,然后求和得出该任务活动的价值;而数量,则是计算该任务活动产出各个道具的数量。 两者有利有弊,价值产出容易控制各个任务活动的实际价值,比如,A活动时长20分钟,产出价值500钻石,B活动时长60分钟,产出价值1250钻石,但是,它只控制了价值,很容易出现某一个道具匮乏或泛滥的情况,比如AB活动同时产出了高概率的C道具,虽然两个活动的价值没问题,但最终会导致C道具对应的系统更容易完成;数量产出可以控制每个系统的完成时间,即每天产出的道具数量都是定好的,玩家需要N天才能完成某个系统,而N则由产出控制,比如某系统需要180个C道具,预计60天内完成,A活动每天产出2个C道具,B活动每天产出1个C道具,很容易把控,但是,这种方式同样也有弊端,那就是活动价值不好控制,比如A活动20分钟,B活动60分钟,而C道具的价值是250钻石,很容易出现短时间的活动,价值反而比长时间活动高的现象。 具体采用哪种见仁见智,我习惯上采用价值产出,当然,两种同时并行是最好的,只是计算起来会比较复杂,很容易导致没有道具可以产出的结果。 但是,不管是价值产出还是数量产出,最终都要计算出产出总值,那么,产出总值该如何计算呢? 产出总值 = ∑(道具掉落概率 * 掉落数量 * 道具价值) 当然,有些程序员采用的是权重,我们本地计算好概率之后再转化成权重填入导表即可。 这个总值,主要是用来统计每个活动的基础产出,这种表,只要是策划基本都应该知道,这里不再细说。 ![]() 如上表,可以算出每个关卡的产出总值,当然,这里采用的是权重,如果有A几率不掉物品,那么总价值 * A才是该关卡每次战斗的真正价值。 上表是最基本的掉落表,实际的掉落,会复杂得多,本文旨在于说明经济数值要如何调配,具体掉落类型会在另一篇文章详述。 当然,计算完总值只是最初一步,还需要明白几点: 第一,各任务活动的时长、付费刺激程度、玩家参与欲望,比如,A活动时长20分钟,付费刺激程度低,玩家参与欲望中等,B活动时长60分钟,付费刺激程度高,玩家参与欲望低,那么,A活动的产出价值便可以稍微下调,而B活动的产出价值要大幅度增加,其中时长采用预估,付费刺激主要看活动设计的目标,比如各种竞技活动,付费刺激程度中上,抢夺类活动,付费刺激程度上等,日常组队,付费刺激程度下等,有一个大概估计便可,只要活动设计初衷没变,基本不会有大问题,至于玩家参与欲望,很多时候都是先预估再微调,很有可能一个活动在开发的时候信心满满,结果投放之后没人玩,当然,如果某活动付费刺激程度低、玩家参与欲望也低,甚至时长也大,那么这个活动就应该进行调整了。 第二,根据各任务活动的时长、付费刺激程度、玩家参与欲望,给每个任务活动设定一个产出分配系数。 那么,分配系数要如何确定呢?(关于经验奖励系数,我已在另一篇文章《如何设计回合制经验数值》中讲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首先,需要列出各个任务活动,当然,游戏初期不可能一下子确定所有的任务和活动,我们可以用代号来代替,只要数量不是太离谱就可以,比如一开始设定了30个活动,但最后同时投放的只有10个,那就比较麻烦了。 其次,根据各个任务活动的时长、付费刺激程度、玩家参与欲望来设定系数,一般来说,任务时长越长、付费刺激程度越高、玩家参与欲望越低的活动,分配系数需要高一些,当然,也有一些是指定活动,比如节日、每周付费活动这些,即便活动时长很短,分配系数也可以高些,一般来说。 周活动 > 每日活动 >= 常规活动 当然,为了方便各个任务活动的系数分配,一般以某一个任务为基准任务,该任务的分配系数为10,其他任务根据该任务进行微调。 ![]() 上表便是初步的分配系数,以“任务活动3”为基准任务,你会看到,有些活动明明付费刺激、参与欲望和预计时间都和其他活动一样,但分配系数却少了很多,那是因为该活动可能会有比较高的经验奖励,所以,这里的分配系数,其实还需要参考各活动的经验系数,具体可见另一篇文章《如何设计回合制经验数值》。 根据消耗总表,以及在设计经验数值时确定的时间点X和等级Y,我们可以初步估算出每日总产出的值,即 在Y级时,玩家每天可获得的产出价值 = 消耗总值 / X * 系数 这里增加系数,是因为我们不可能通过任务活动就满足玩家的日常培养需求,肯定还有一部分是通过礼包、付费购买才能满足,而这一部分,便是游戏的另一个付费点所在,这个系数,通常在70%-90%左右,因为消耗总值,采用的并不是极品数值,只是基准玩家的数值(也就是VIP2),具体的基准玩家数值,请见《如何设计回合制经验数值》,而剩下的10%-30%,是为了防止活动数量预备不足,导致有新的活动新的产出。 最后,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基准价值,所谓“基准价值”,是指玩家进行基准任务时,每分钟可获得的RMB价值,这里以0.6RMB为基准,这个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在Y级时玩家每天可获得的产出价值 / 在Y级时所有任务活动的预计时间总和 得出的值只是一个参考值,一般都不会用它来演算,而是会进行调整,只要不是太离谱便可以,它的效果,主要是用来计算各任务活动的理论价值。 ![]() 上表算出的理论价值,都是每次价值,也就是玩家每次参与活动可获得的价值,但实际上,为了计算任务活动的总产出,我们还需要算出每日价值和每周价值。 ![]() 一旦所有任务活动都已配好产出,那么,我们便需要和消耗一样制作一张产出总表,从而对比各个任务活动的实际产出结果、时效比和奖励排序。 本文对经济数值的设计方式,其实也适合于其他游戏类型,只是以我自己的个人经验来进行总结,因此更偏重回合制游戏,如果大家有其他的设计方式,欢迎留言讨论。 1、确定价值基准 所谓“价值基准”,就是指其他道具的价值都是参考该物品的价值来设定,不是简单的“1RMB = X钻石”这种,而是一种特定的道具,比如《梦想世界》中的“飞行旗旗包”,大部分卡牌游戏中的体力等等。 一旦这种物品的价值出现波动,其他的物价也会随着更改,比如 一管体力 = 100点体力 = 100钻石 = 1RMB 而现在,要把1RMB改为120钻石,这就意味着,1点体力的价格变低了,从而1点体力所能产出的价值要比之前高 一管体力 = 100点体力 = 100钻石 = 100/120 RMB 但是,游戏中各种关卡的体力值是固定的,不管是更改体力价格还是更改关卡所需体力,都会对玩家造成影响,这时候,就需要以体力这个基准对其他物品进行价值换算,然后得出每个关卡新的掉落价值。 当然,一般来说,这种物品定价之后基本就不会改变,即便要改,要是未上线之前,所以我们还是以一级货币——假设是钻石——作为基准。 2、确定兑换率 1钻石 = X二级货币 = Y三级货币 = Z积分 这个兑换率,只要是用于计算各种产出的价值,将所有产出都统一成RMB,更方便对比各个任务活动的价值。 当然,活动产出的计算并不仅仅只有价值,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下文我们会说到。 二三级货币容易理解,部分游戏还有一级货币兑换成二三级货币的功能,只要有这个兑换率,那么做兑换也就轻而易举了,当然,这里的兑换率,是基础兑换率,如果还有一些额外加成,比如“概率暴击”、“每日首双”这种,需要通过概率或付费值来算出这种兑换的真正价值。 比如,1钻石 = 100000金币,每天可兑换20次金币,有1-10倍暴击,那么,1倍兑换的时候,实际获得的金币应该是 ![]() 当然,上表是一种最简化的兑换方式,实际上,为了刺激玩家消费,可以进行次数分段,不同的次数段有不同的概率,另外,可以先随机一个参数,然后在该参数的某些倍数进行10倍暴击,都是一种有效的刺激方式,不过价值就需要重新计算了。 至于积分,目前大部分手游都有积分兑换系统,主要用于购买道具,一般来说,只要设定好了Z值,积分的消耗和产出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要计算好投入的积分以及积分可兑换的物品即可,当然,不同的积分肯定会有不同的兑换率。 3、确定道具价值 数值策划最少都会有两张表——战斗表和价值表,其中价值表有一页就是对应各种道具的价值,将所有道具都统一成“钻石价值”,当然,如果有RMB直接购买二级货币的,为了更加准确,可以统一成“RMB价值”,这些道具价值,就是后面所有消耗产出计算的基础。 那么,该如何确定各个道具的价值呢? 这里便需要涉及到消耗的计算了,有些道具的价值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设定,有些则可以通过参考其他游戏的RMB价值,还有一些是本身游戏独有的,那么就需要先预估一个单价Q,然后,以这个Q值算出该道具所在系统总共所需要的RMB,如果这个RMB不符合预期,那就调整Q值,直至符合为止。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一个阵法系统的阵眼,可以通过消耗道具洗出高品质,道具需要两种,普通道具和珍稀道具,所需数量是3:1,而我们希望,每次洗练5RMB,那么最终的“钻石单价”如下表。 ![]() 上表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消耗计算,实际每个系统的消耗要比这复杂得多。价值计算一般要么先定道具价值,然后反推系统最终所需RMB,这种比较适合同个道具被用于多种系统的情况,可以通过修改道具数量来实现预期的系统消耗,另一种是先定好系统消耗,然后通过各种条件来算出道具价值,这种比较适合道具只匹配单一系统的情况。 4、确定消耗价值 确定了道具价值之后,便需要确定每个系统的消耗了,最终,将每一个系统的消耗和各个道具的数量统计出来,集合成一张表,用于计算投放。 ![]() 上表只是统计表,实际上,每个系统都有单独一页进行消耗演算,你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系统的每一个消耗步骤,将他们所需的道具数量和价值逐一列出,然后最终集合成总表,需要天数那一项,是“总RMB/每日产出价值”,这是粗略的计算方式,实际上不应该如此,因为A活动产生的道具,不一定是A系统所需的,而它的价值,很有可能占据了每日价值的很大一部分,从而造成消耗产出比波动较大,所以,列出每一消耗项的道具数量,目的就在于此。 当然,总表是需要进行微调的,上表其实只是粗略的一个表,可以看出,作为付费重点的异兽和助战,消耗占比太低。 不过,立项初期,很多系统都是无法确定的,特别是新系统出现的同时,需要修改掉落,如果有专门的投放活动倒也还好,最麻烦的是,新系统的道具需要投放在已有的任务活动中,这时就需要涉及到产出的调整了,理论上,如果只是单纯增加新道具,会导致该活动的时效价值变高,从而让其他活动价值变低,所以最好是采用新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新活动,那么在已有活动上,适当降低泛滥型道具的产出也可以,当然,也有游戏直接添加道具,无视价值的增加,因为对现在的手游来说,并没有那么多活动可以选择,活动就在这,价值无论增减玩家都会玩,更何况价值增加玩家会更兴奋。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系统培养的两种类型——成长型和替换型,所谓“成长型”,就是指该系统的培养过程是持续不断的,伴随着玩家的整个游戏生涯,不会因为玩家等级的提升而更换,比如《神武》中的“修炼”系统、《放置奇兵》的“公会技能”系统;而“替换型”,则是指该系统的培养是阶段性的,会随着玩家等级的提升而进行更换,比如《天龙八部》中的“宠物”系统,大部分游戏中的装备系统。成长型培养,成长曲线平滑,玩家会在前期便开始投入资源,可以在游戏初期造成一波付费冲动,但是,因为是成长型的,所以需要增加一些限制,比如等级,以免造成超R玩家瞬间达成进而碾压其他玩家的现象,而且,成长型很容易让玩家失去付费冲动,产生一种“慢慢升”的心态;相反,“替换型”的成长曲线是跳跃式的,不管是付费还是成长数值,但是,这样会很容易让玩家产生“囤资源”的现象,初期都不敢投入资源,因为毕竟“会被换掉”,所以他们宁愿囤着,也不愿意用于提升实力,不过,“替换型”也有好处,那就是玩家的付费冲动是阶段性,不会被消磨,最明显的便是传统端游回合制游戏中的“宠物”和“装备”,这两块以前基本都是“替换型”的,高等级之后,每10级都会出现一波付费,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玩家选择了囤积资源,策划当然不希望玩家囤积,就连《放置奇兵》这种囤积式游戏,策划也希望他们先将资源用完之后再付费购买,所以针对“替换型”的囤积问题,很多游戏都做了一些努力,比如针对装备,采用材料等级的做法,40级的装备只能用40级或40级以上的材料来打造;宝石可以卸下,从而让宝石的培养变为“成长型”,这一点,很多卡牌游戏也有,比如装备可以成长,只不过成长所需材料数量越来越多。 5、确定产出价值 与消耗相同,每一个任务活动都需要有一页专门的产出表,用于计算该任务活动的价值以及所能产出的道具数量。 产出一般有两种计算方式:价值和数量。 所谓价值,就是将道具转化成钻石或RMB,然后求和得出该任务活动的价值;而数量,则是计算该任务活动产出各个道具的数量。 两者有利有弊,价值产出容易控制各个任务活动的实际价值,比如,A活动时长20分钟,产出价值500钻石,B活动时长60分钟,产出价值1250钻石,但是,它只控制了价值,很容易出现某一个道具匮乏或泛滥的情况,比如AB活动同时产出了高概率的C道具,虽然两个活动的价值没问题,但最终会导致C道具对应的系统更容易完成;数量产出可以控制每个系统的完成时间,即每天产出的道具数量都是定好的,玩家需要N天才能完成某个系统,而N则由产出控制,比如某系统需要180个C道具,预计60天内完成,A活动每天产出2个C道具,B活动每天产出1个C道具,很容易把控,但是,这种方式同样也有弊端,那就是活动价值不好控制,比如A活动20分钟,B活动60分钟,而C道具的价值是250钻石,很容易出现短时间的活动,价值反而比长时间活动高的现象。 具体采用哪种见仁见智,我习惯上采用价值产出,当然,两种同时并行是最好的,只是计算起来会比较复杂,很容易导致没有道具可以产出的结果。 但是,不管是价值产出还是数量产出,最终都要计算出产出总值,那么,产出总值该如何计算呢? 产出总值 = ∑(道具掉落概率 * 掉落数量 * 道具价值) 当然,有些程序员采用的是权重,我们本地计算好概率之后再转化成权重填入导表即可。 这个总值,主要是用来统计每个活动的基础产出,这种表,只要是策划基本都应该知道,这里不再细说。 ![]() 如上表,可以算出每个关卡的产出总值,当然,这里采用的是权重,如果有A几率不掉物品,那么总价值 * A才是该关卡每次战斗的真正价值。 上表是最基本的掉落表,实际的掉落,会复杂得多,本文旨在于说明经济数值要如何调配,具体掉落类型会在另一篇文章详述。 当然,计算完总值只是最初一步,还需要明白几点: 第一,各任务活动的时长、付费刺激程度、玩家参与欲望,比如,A活动时长20分钟,付费刺激程度低,玩家参与欲望中等,B活动时长60分钟,付费刺激程度高,玩家参与欲望低,那么,A活动的产出价值便可以稍微下调,而B活动的产出价值要大幅度增加,其中时长采用预估,付费刺激主要看活动设计的目标,比如各种竞技活动,付费刺激程度中上,抢夺类活动,付费刺激程度上等,日常组队,付费刺激程度下等,有一个大概估计便可,只要活动设计初衷没变,基本不会有大问题,至于玩家参与欲望,很多时候都是先预估再微调,很有可能一个活动在开发的时候信心满满,结果投放之后没人玩,当然,如果某活动付费刺激程度低、玩家参与欲望也低,甚至时长也大,那么这个活动就应该进行调整了。 第二,根据各任务活动的时长、付费刺激程度、玩家参与欲望,给每个任务活动设定一个产出分配系数。 那么,分配系数要如何确定呢?(关于经验奖励系数,我已在另一篇文章《如何设计回合制经验数值》中讲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首先,需要列出各个任务活动,当然,游戏初期不可能一下子确定所有的任务和活动,我们可以用代号来代替,只要数量不是太离谱就可以,比如一开始设定了30个活动,但最后同时投放的只有10个,那就比较麻烦了。 其次,根据各个任务活动的时长、付费刺激程度、玩家参与欲望来设定系数,一般来说,任务时长越长、付费刺激程度越高、玩家参与欲望越低的活动,分配系数需要高一些,当然,也有一些是指定活动,比如节日、每周付费活动这些,即便活动时长很短,分配系数也可以高些,一般来说。 周活动 > 每日活动 >= 常规活动 当然,为了方便各个任务活动的系数分配,一般以某一个任务为基准任务,该任务的分配系数为10,其他任务根据该任务进行微调。 ![]() 上表便是初步的分配系数,以“任务活动3”为基准任务,你会看到,有些活动明明付费刺激、参与欲望和预计时间都和其他活动一样,但分配系数却少了很多,那是因为该活动可能会有比较高的经验奖励,所以,这里的分配系数,其实还需要参考各活动的经验系数,具体可见另一篇文章《如何设计回合制经验数值》。 根据消耗总表,以及在设计经验数值时确定的时间点X和等级Y,我们可以初步估算出每日总产出的值,即 在Y级时,玩家每天可获得的产出价值 = 消耗总值 / X * 系数 这里增加系数,是因为我们不可能通过任务活动就满足玩家的日常培养需求,肯定还有一部分是通过礼包、付费购买才能满足,而这一部分,便是游戏的另一个付费点所在,这个系数,通常在70%-90%左右,因为消耗总值,采用的并不是极品数值,只是基准玩家的数值(也就是VIP2),具体的基准玩家数值,请见《如何设计回合制经验数值》,而剩下的10%-30%,是为了防止活动数量预备不足,导致有新的活动新的产出。 最后,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基准价值,所谓“基准价值”,是指玩家进行基准任务时,每分钟可获得的RMB价值,这里以0.6RMB为基准,这个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在Y级时玩家每天可获得的产出价值 / 在Y级时所有任务活动的预计时间总和 得出的值只是一个参考值,一般都不会用它来演算,而是会进行调整,只要不是太离谱便可以,它的效果,主要是用来计算各任务活动的理论价值。 ![]() 上表算出的理论价值,都是每次价值,也就是玩家每次参与活动可获得的价值,但实际上,为了计算任务活动的总产出,我们还需要算出每日价值和每周价值。 ![]() 一旦所有任务活动都已配好产出,那么,我们便需要和消耗一样制作一张产出总表,从而对比各个任务活动的实际产出结果、时效比和奖励排序。 ![]() ![]() “时效比”其实就是对“RMB/分”这个字段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哪些活动的时效价值最高,然后进行新手推荐或其他其他奖励指引,另外,付费刺激较大的活动,时效比都可以多一些。 至于“每次奖励排序”,则是用来查看所有任务活动的价值区间,避免某些任务活动奖励过高或过低。 至此,我们便可以得出整个游戏的消耗产出数值了,当然,这肯定不是最终数值,整个游戏开发过程,都是数值微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不管是那种任务和活动,也不管是经验奖励或道具奖励,如果不想出现不可弥补的损失,所有任务活动都要限定次数,即便这个活动看起来是可以无限次完成的,也要给一个次数上限,这样即便出现刷奖励的现象,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而且也更容易测出来。 以上便是设计回合制游戏经济数值的基本步骤,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自己手动设计一次? 来源:项目记录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bJu9DAcpF3rz7AkSRxeIiA |
编后语:关于《游戏数值——如何设计回合制经济数值》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Stellaris》游戏分析报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