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穿越火线》开发商成立巴塞罗那工作室 开发3A级开放世界主机游戏》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国产独立游戏的中场战事。
![]() GameRes234游戏网原创/浔阳 前一阵子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2020上半年,国产独立游戏基本全军覆灭,国产独立游戏未来还有机会吗”,回答区自然引来了一批独立游戏开发者的争论。 ![]() 抛开“是否有未来”不论,今年上半年国产独立游戏真的全军覆没了吗?很多人不会认同这一观点,《港诡实录》、《罗曼圣诞探案集》、《小魔女诺贝塔》等的游戏销量与口碑可就在那摆着,从投入产出比来说这些游戏怎么也不能说是“覆没”了。 事实上,类似言论实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今年上半年没有像《太吾绘卷》、《隐形守护者》这样的爆款游戏。爆款之所以是爆款,不正是因为它稀有吗?别说国产PC单机,今年上半年国产手游领域也没有太多势头强劲、持久的游戏。 为了对今年上半年的国产独立游戏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GameRes特地整理了一份上半年发售以及预计于下半年发售的游戏,资料来源于indienova、其乐网等网站,难免有所遗漏,有兴趣的欢迎在评论/留言区补充。 注:仅统计PC、主机游戏,事实上做移动独游的不在少数,另外一些擦边球游戏就不放了.《三色绘恋s》等从Steam下架的游戏也没有归纳在内。 ![]() 2020年上半年发售的国产游戏 补充: 1.黑荆棘角斗场,开发PersonaeGame Studio,发行CreativeForge Games,策略、即时战斗 2.安妮:最后的希望,开发/发行Pixel Rice,体素,俯视角射击 ![]() 预计于下半年发售的游戏 补充: 1.他人世界末,开发8A studio ,发行昆布科技,AVG,7.10发售 2.尼罗河勇士,开发锅炉房工作室,发行Gamera Game,Roguelike,战棋,8月发售 3.快到碗里来,开发北京互联星梦ISVR,派对游戏,解谜闯关,7.16发售(NS) 独立游戏不独立 谈“独立”是个令人头大的事。 就像一干哲学概念一样,你要是不先澄清概念来源于哪一位哲学家的话,两人争论半天,最后会发现谈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独立游戏”也一样,不先划定好范畴,就可能出现牛头对马嘴的尴尬情况。 从原教旨主义的角度来说,独立游戏是个人或小团队开发的游戏,一般没有发行商,资金来源于个人或众筹,游戏类型有别于主流的商业游戏; 从使用语境的角度来说,在国外,独立游戏就是与大型工作室相对抗的游戏,在国内,独立游戏就是区别于商业游戏的游戏,自我追求高于商业利润; 从内涵的角度来说,独立游戏标志着某种创新或实验,它是开发者的个性表达,这种表达无关乎商业或非商业。 想要理解独立游戏是什么,或者它被提出来时是什么,不妨看看《独立游戏大电影》,从几位采访者身上你能看到最纯正的解释:小团队、反主流商业游戏设计、个人表达、新鲜体验……但现在,谈“独立”是个相当主观的词语,它甚至可能只是游戏发展史上的一个潮流,一个特定时期出现的某类游戏的共同称呼,就像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寻根文学一样。 ![]() 独立游戏这个概念在市场的鼓吹之下早已成了泡沫,随时都有可能破灭的那种。2016、2017、2018年,Steam上架的游戏总量分别为6000+、8000+、8000+,其中来源与个人开发者的游戏不计其数,其中质量难以入目的游戏也不计其数。依托发行商,或者经由大厂扶持的团队也屡见不鲜,微软、索尼都推出了相应的独立游戏计划,声名大噪的《茶杯头》、《奥日与黑暗森林》均为微软扶持的游戏。 在众生皆为果腹、营销方是大头的环境下,一堆标榜独立游戏的游戏也难以称得上有何创新或个人表达,独立游戏的香草时代在市场与环境的变迁下早已远去,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独立游戏,其定义与处境比任何时候要复杂得多,前阵火起来的九宫图能说明一二: ![]() 即便按九宫格排列,个人标准不一样,填的游戏也有很大差异 事实上,就像国外以3A vs 独立的视角来看待独立游戏一样,国内以商业 vs 独立的视角是有些共通之处的,“独立”二字带着某种天然的褒义,它们是游戏市场中的一股清流。长期被免费氪金手游所统治中国玩家自然会把PC买断制游戏看做独立的净土。不管你在资金上独立不独立,只要你做一款不逼氪的优秀买断游戏,玩家就会将其往“独立”这块金字招牌上面靠。 在资本的涌入下,独立游戏的独立性不再纯粹,在对其做严格的区分并没有过多意义。只能说,在国内,你去做一款买断制游戏,这一行为本身就足够“特立独行”了。 国产独游的上半年 首先,今年上半年确实没有一款游戏能像《太吾绘卷》、《隐形守护者》一样打响自己的名头,被各游戏媒体争相报道、甚至出圈。但这或许才是游戏圈的常态,某几款游戏因新颖、趣味等因素走红,市场立马跟进,却因为质量、审美疲劳等原因折戟沉沙,各方厮杀,经由一段时间的沉寂后,才出现一个在势头上能压开创者一头的集大成者。 这一历史规律不仅适用于主流商业游戏,在独立游戏圈子也相当常见。当年Edmund McMillen(以撒系列开发者)把游戏往Steam随手一丢就能有上百万销量的奇迹不再可能,玩家越来越多了,消费水平也变高了,当生意却越来越不好做了—— 独立游戏的市场在扩大,游戏数量在增多,游戏门槛在升高(玩家眼光与产品竞争相互作用),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 如果把以前的独立游戏比作是一场以小博大的游戏,那现在的独立游戏就是自己与自己竞争,还要提防着大厂在一旁虎视眈眈,“走钢丝”这比喻还不够确切,应该是“千军万马走钢丝”。 其次,国产独游的上半年没有“全军覆没”凄惨,部分游戏的销量在全球榜也能排得上名号。这里谈谈上半年发售游戏的几个特性: 1.闷声大发财的,几乎没有什么宣传或报道,但评价、销量都相当可观,比如《传奇生物》。根据官方介绍,这是一款集roguelike+自走棋+策略等玩法的个人小品,玩法创新谈不上,UI、画面更是简陋,就连宣传片都透露着一股廉价气息。简略地查看了一下玩家评价,游戏的可观表现主要来源于王老菊直播+简易开放的创意工坊+休闲策略的有机结合。而在Steam上还有多少款类似《传奇生物》的游戏?没有多少宣发手段,却依旧能活得有声有色。 ![]() 2.发售前有大量曝光,玩家期待值较高,正式发售后却遭遇翻车,比如《九霄缳神记》。类似的情况常见于商业游戏,当发行商把独游当成商业游戏去宣传的时候难免用力过猛,忽略了游戏本身就是小团队、小成本制作,玩家的期待值反而成了一把刺向游戏自身的利刃。 另外就是宣传看着颇有几分特色,实际游玩却不如人意,这情况诸见于国产单机游戏,具体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独游开发并不是几个人窝在一个房间里撸代码、搞美术这么单纯的事,它总带着一些现实的“意外”,最终导致成品与当初的构想相去甚远。任天堂旗下的工作室总秉承着一种创作理念,先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将其视为容器不断填充内容,从而达成体验的统一性与完整性。但说到底,把一个概念贯彻到底并呈现出来,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功业,否则市面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残次品或劣质品。 3.大厂(准确地说是比小团队规模要大、经验更丰富的厂商)入局,初见成效,典型如腾讯、汉家松鼠、多益。这些厂商的经验、资源自然要比初创团队丰富得多,它们介于大厂的流水线创作与小团队的开放自由之间,这种优势让它们的游戏完成度更高、艺术风格更成熟,同时还能带有一定的创新度。《部落与弯刀》,一周不到近10万份的销量就印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 4.无论是发行商还是开发者,品牌意识正在逐步建立。发行商方面,除了有心动、哔哩哔哩这些商业、独立两栖的知名厂商,还有椰岛、Gamera Game、Indienova等专注于独立游戏的厂商。开发者方面,胖布丁游戏靠着《迷失岛》系列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帕斯亚科技将陆续推出《永进》、《超级巴基球》等游戏,预示着工作室的多项目推进模式将进入检验阶段,队友游戏则继续自己的个性道路上前行。无论是资源的积累还是经验的积累,品牌的建立对国产独游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椰岛游戏 5.有意外走红的,但更多的是无人问津的小众游戏,但这些游戏“失败”的原因也很明显,题材要么太过冷门、圈地为牢,要么太大众、特色全无,但更多的是质量粗糙。 那么,下半年呢?在疫情管控放缓、放宽的下半年,展会、发行、CP都能出来透口气的下半年会如何? 国产独游的下半年 先说已发售的三款游戏。《纸人 贰》,继前作的“特别好评”评价,续作迎来了开门红。正如前文所说的,国产独游的品牌意识正在逐步树立,前辈们的开荒终于垦出了块可以持续耕耘的田地,《纸人》一二作发售之间间隔只有一年多,游戏售价还往上调了一波,游戏资源的重复利用、开发经验的积累、玩家社群的培养,在《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人世界末》,恋爱题材AVG游戏,近年来国产独游最热衷的类型之一,成本相对较低,靠着立绘、剧情两个核心就能够吸引到一波圈内爱好者,除了表番,国内走里番路线的团队也不少。从评价数量与分数来看,《他人世界末》的表现在AVG这个小圈子可算不错。 《紫塞秋风》,与前面描述的情况类似,售前期待值高,售后评价翻车的,但根据评价数量来看,《紫塞秋风》的情况要好得多。在同一个游戏类型(动作游戏)上翻车数次,其背后的问题可能远比表面上看起来的要复杂得多。 ![]() 而在接下来可能发售的游戏中,从代理发行、自研自发、“大厂”三个角度各举几款游戏说一说。 1.代理发行 bilibili在去年举行了一场独立游戏发布会,公布的4款PC游戏还剩下一款《斩妖行》未发售。横版动作、AVG、点击解谜、派对游戏,无论是从类型还是画风上,四款游戏的跨度相当之大,但市场整体表现中上。bilibili做发行,就是能利用平台的流量优势与其他宣发组合拳来提高游戏曝光度。说回游戏本身,《斩妖行》宣传靠一手精湛的写意国风取胜,玩法走的是横版动作,对操作手感以及实际的打斗表现有较高要求,在下半年可能发售的游戏中有较高的期待值。 ![]() Gamera Game发行的独立游戏不在少数,其中不乏《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纸人》、《港诡实录》等登上热销榜的游戏,但玩家记得更多的是开发商而非发行商,发行商的存在感并不强。就像《侠隐行录》的设计师所说的,国内独游发行团队也是在做“从0到1的事情”,无论是Gamera Game还是indienova,他们发行的游戏也是在这一两年才扎堆出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独游市场无序生长的情形正在褪去。 ![]() 至于游戏,《地表法则》与《烟火》,前者GameRes曾有过专门报道,后者则是《黑森町绮谭》制作人的新作,以RPGmaker制作的低成本游戏《黑森町》在Steam上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长尾营销与口碑积累为《烟火》垫高了起点。 2.自研自发 在下半年可能发售的一系列自研自发游戏中,《沉浮》刷脸的次数比较多,航海题材+物理效果+沙盒建造,游戏在国内外都有不小的人气值,此处不再赘述。笔者更感兴趣的是《一方灵田》以及《超逼真的攻城模拟器》。 《一方灵田》,“一款包含山谷经营、修仙养成、人际交往的角色扮演加模拟经营游戏”,开发者终于想清楚了,再造一款“星露谷物语”是没有前途的,最后还是得搞一些民族特色的东西,《江南百景图》无处不在的美术细节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另外,修真+模拟经营在国内独游圈有几分走俏的意思。 ![]() 《超逼真的攻城模拟器》,“全物理的战术攻城游戏”,来自惊叫盒游戏的新作,在2017年曾发售过有着养眼骨骼动画的《愤怒军团:重装》,三年潜伏,这次他们憋出了《超逼真的攻城模拟器》、《轮回深渊》(年内发售,发行商Zodiac Interactive)两款游戏。三种视觉风格,三种游戏类型,不得不感慨这支团队的心很大,是那种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与突破自我的勇气的类型,但具体表现还得等游戏发售才能见真章。 ![]() 3.“大厂”布局 腾讯NEXT Studios的两款游戏《金属对决》、《不思议皇冠》研发时间并不短,前者据报道称已有三年多,除了成品质量,或许也跟NEXT Studios的战略有关——都是PC/移动/NS多平台发售的游戏。 ![]() 《轩辕剑柒》的发售时间并未确定,虽然游戏已进入调整与优化期,但具体档期还得观望。2018年《古剑奇谭三》的表现让国人对3D武侠/仙侠类游戏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但后续多款同类型游戏的实际情况又向他们泼了一盆冷水,3D、即时动作、武侠,压在这款老三剑上的担子可能比想象中的来得重。 综合来看,下半年可能出现一款销量、口碑双丰收的爆款游戏吗?这种想法还是少想为妙,在游戏尚未公布前,一切都是未知数,跌落神坛的情况可能有,半路闯出一条黑马的情况也可能有,不做期待,或许才有更多惊喜。 风往哪里吹? 在2020年发售/预计发售的两张表格里,还能看到什么?里面是否隐含着一些发展趋势呢?除了上文提到的品牌意识、“大厂”布局外,这里面多少还有些可以琢磨的东西。 1.Roguelike GameRes在两年前曾对Roguelike做过一番探讨(详见《听说2018年 Roguelike又火了,那我们不妨谈一谈》),只是没想到近年来类Rogue游戏不仅没有半点消退的意思,反而愈演愈烈,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有大量、大量、大量的游戏出现,这跟《死亡细胞》、《杀戮尖塔》两款游戏的走红不无关系,而且这类游戏常常给人一种卖得还不错的感觉。 除了以前提到的低成本(相对而言)、重复游玩性高(生命力保障)以外,现在的类Rogue还有更多的受欢迎元素: (1)创意工坊。类rogue游戏本身就以大量的随机卡牌/装备为标志,游戏体验中Build是核心之一,一个简易的mod工具能够激发玩家的创作欲,为游戏的build系统增加更多的可能性,趣味为首,平衡其次。群众参与,群众创造,群众享受,UGC的魅力在类roguelike游戏上也得到了体现。 (2)拓展性。类rogue的拓展性远比想象中的要来得高,不仅仅是游戏内部的道具、地图拓展性,还包括与其他类型、要素之间的兼容性,3D动作可rogue,横版、顶视角、45度俯视角都可rogue,卡牌策略、射击、动作等皆可rogue,而且多数游戏都会不同程度地做微创新。 2.AVG 在日本风光不再的文字冒险游戏在国内的隐隐有股复燃的趋势,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都出现了不少该类型的游戏,与真人互动影像、部分二次元游戏、女性向游戏一起划出了块天地。经历了早些年的摸索,现在的国产AVG在立绘、演出手法、剧本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3. NS还是手机? GameRes在2019年同样对Steam游戏移植到移动端的情况做过一番研究(详见《重制、移植,越来越多的PC游戏推出了手游版》),这一两年移动端出现的买断制游戏确实也不少,但7月份苹果版号政策实施后,中小团队的多平台策略可能要搁浅了,与之相对的是越来越多的团队把目光转向了任天堂的NS平台。 除了NEXT Studios的游戏之外,《霓虹深渊》、《部落与弯刀》、《超级巴基球》等游戏均有计划或已经登上了NS平台。 ![]() 《霓虹深渊》NS国行页面 手机的性能以及移动市场的占比明明已经如此强大了,为什么愿意移植的还是少数?除开版号问题,对于中小团队来说,他们要做的考虑是错综复杂的(仅涉及买断制游戏): (1)群体不同,手游用户居多,主机/PC玩家居多,主机/PC玩家更愿意为买断制游戏付费。而且,移动端的买断制游戏一般价格都很低,想要高价售出就必须是一款全方面表现完美的游戏,这也就意味着移动端要卖三到四份才能达到其他平台一份的利润,哪怕手机性能强大,用户庞大,移植表现出色,厂商赚到钱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 (2)曝光问题。从游戏数量到宣发成本,移动端跟PC/主机不是一个量级的,中小团队是否有把握能够从手游大厂铺天盖地的宣发中喘过气来? (3)NS正在成为独立游戏的天堂,在国内,腾讯打算如何耕耘这块沃土尚不明了,而在国外,如何与国际接轨才是团队首要考虑的,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Steam上,即便国区用户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重,但Steam依旧是个国际化的平台,是个以英语人群为主要用户的平台。 未来会更好吗? 回到文章最开始的知乎问题,国产独游的未来在哪里?从大环境来说,这就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哑雷,无论是版号政策的钳制还是Steam中国的不确定性,谁都无法断言明天会更好。不仅是大厂,国内的独立开发者也在考虑如何将游戏推向国际市场。 但就像《The Closing Walls Around China’s Independent Game Developers》一文作者所说的一样,“它(中国游戏市场)太大了,太流行了,也太强大了”,强大到难以被任何力量轻易摧毁。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国产独立游戏都将会继续走下去,并一步步壮大,即便它们不再独立。与全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独立游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庞大得多,但它也正在死去,根植在独立游戏身上的那种对抗精神已经褪去。 No More Robots的创始人Mike Rose在2019年发布了一份关于Steam独立游戏的报告,其称Steam独立游戏销量在2019年下降了70%,平均游戏收入下降了47%。该数据有几分夸张之嫌,但反应了一个问题,Steam的独立游戏越来越多,整体质量也越来越差。 ![]() 玩家在Steam游戏库找精品像在大海捞针,而独游团队的生存则是大浪淘沙,因资金问题、内部问题走向解体的团队不计其数,你问他们为什么还在这个圈子里挣扎? 有回答为了“游戏梦”的: ![]() 但更多的是为了能有一份收入: ![]() GDC演讲,十一年没有热门作品怎么活下去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开发者来说,独立游戏开发都是赔的多过赚的,即便赚,也不如正常上班来得多。“做了两年,内裤都赔进去了,换来的是销量惨淡,甚至还险些多半差评。”这更像独游开发者的写照。 当然也有来寻求磨砺的: ![]() 在部分开发者看来,独立游戏的开发能够培育自己的全局观,亲自感受游戏制作各个环节的难处,他日独游毕业之时,也即开发者的出道之日。 独立游戏不再是一个与主流、与商业对抗的存在,倒不如说它就是游戏行业的一环,只是国内长期给人一副发育不良的感觉。玩家并不奢求国产独游能够撑起创新、突破这样一种虚无缥缈的使命感,而是希望在它们身上也能看到国际知名单机游戏那样的闪光。 国产独游未来会如何?在笔者看来,它更像是小厂大厂、国内国外、研发发行多线交叉发展的存在,它们顺着各自的河床流淌下去,或并流或枯竭,但也许有一天能够看到大海。 |
编后语:关于《国产独立游戏的中场战事》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消失的150家主体:买量公司的商业模式走到了尽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