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B站“上车”,为车企和年轻人搭桥》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南极电商靠卖商标年入14亿,产品质量有保证吗?。
没有工厂,却“万物”皆可南极人,南极电商靠卖吊牌成功刷了一波存在感。
近期,有媒体报料称,南极人只是“吊牌的搬运工”,将上市公司南极电商带入大众视野。
南极电商靠贴牌走红,但是质量却不能完全把控。7月6日,商标为“南极人”的彩棉和服三件套、婴幼儿内衣被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了存在绳带不合格的问题,商标授权人为南极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不过,这种“奇葩”模式背后,南极电商却拥有相当亮眼的业绩。2019年年报显示,去年南极电商实现营业收入39.07亿元,同比增长16.52%;实现归属净利润12.06亿元,同比增长36.06%。
靠“卖吊牌”走红,业务毛利率高达90%以上
企查查显示,南极电商前身为南极人,总部位于上海。公开资料显示,南极电商的主要品牌包括南极人、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其中,南极人品牌的产品定位多品类的新快消费品,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卡帝乐鳄鱼品牌产品定位运动时尚服饰产品,精典泰迪品牌产品定位大母婴类产品。
南极人创立于1998年,曾经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保暖内衣品牌。2008年,产能过剩明显的南极人提出品牌授权的商业模式,关闭了自营工厂,砍掉了所有的生产线和销售端,只保留“南极人”这个品牌。
2015年,南极人的主体南极电商借壳新民科技成功登陆A股,并于当年剥离了丝织品制造业务,完成了向电商企业的大转型。
换句话说,从那时起,南极人品牌可以“包容一切”,早就从内衣领域“出圈”了。
目前,南极人品牌产品还包括床上用品、男装、女装、童装及母婴,甚至生活电器和按摩器等。从行业上看,南极电商的主要覆盖现代服务业、移动互联网业务和货品销售。2019年年报显示,现代服务业实现营收13.96亿元,占总营收的35.73%;移动互联网业务实现营收25.08亿元,占总营收的64.20%;而货品销售仅占0.07%。从品类上看,南极电商主要包括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和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其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12.41亿元,毛利率高达93.36%。
南极电商也在此前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指公司向授权供应商提供品牌授权、供应链服务等综合服务,并收取品牌综合服务费。南极电商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是公司向授权经销商提供品牌授权及电商服务,并收取经销商品牌授权费,经销商主要在阿里巴巴的淘宝和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电商渠道上开设线上店铺。在这个过程中,南极电商并不采购和销售相关的产品。
“卖吊牌”让南极电商赚得盆满钵盈。Choice数据显示,2014年,南极人的营收仍为2.74亿,而2019年营收已经达到39.1亿。其归属净利润也在成倍增长。2014年,南极电商的归属净利润为6650万,而2019年已经高达12.1亿。
与此同时,南极电商的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和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收入也在逐年增加。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2015年至2019年,南极电商的上述两项品类的收入合计分别为2.74亿元、4.66亿元、6.39亿元、9.34亿元和13.06亿元。
南极电商上述两项业务的毛利率也相当高。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94.85%、94.11%和93.36%,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91.22%、96.52%和94.85%,整体均维持在90%以上。毕竟,在这种模式下,南极电商没有销货成本和库存成本。而在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强势拉动下,南极电商去年的整体毛利率高达38.50%。
“南极人”品牌也确实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年报显示,2019年,南极电商在各电商渠道可统计的GMV(成交金额)达305.59 亿元,同比增长48.92%。其中南极人品牌GMV为271.38亿元,同比增长 52.86%。
鞋服行业分析师马岗认为,此类模式可以让南极电商保持“轻资产”的运营方式,公司能够灵活、专业地从事IP开发和运营策划。
不过,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认为,在这种模式下,南极人的品牌价值是递减的,只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利益。
屡遭点名,把控质量关成难题
过往年报显示,通过南极人品牌授权,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南极电商的授权供应商达422家,授权经销商达1053家;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南极电商合作供应商总数为1113 家,其中主要合作供应商约500家;合作经销商总数为4513 家,授权店铺5800 家。
在这种模式下,产品质量把控成为重中之重。但是,南极电商屡屡因质量问题被点名。
7月6日,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儿童服装进行了抽检,发现市场上部分儿童服装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主要问题为产品使用说明、纤维含量、绳带等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其中,商标为“南极人”的彩棉和服三件套、婴幼儿内衣 (南极人新生儿衣服0-3个月婴儿和尚服初生宝宝套装)存在绳带不合格的问题,商标授权人为南极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商为丹阳市昊琪服饰有限公司。
此外,2019年,上海市监局对48个批次旅游鞋、休闲鞋、布鞋等老年健步鞋进行了市场检查和质量抽检,南极人品牌男鞋再次抽检不合格。
今年3月,国家市监局组织开展2019年第二批网售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中,不合格产品包括南极电商的旅行箱包;4月,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点名北极岩户外专营店销售的商标为南极人的户外冲锋衣不合格、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上海市室内加热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南极电商上海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22日生产的南极人五面取暖器存在非正常工作的问题;6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接触用塑料桶(含食品接触用周转箱)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标称商标“南极人”10KG米桶被检出标签标识项目不合格。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南极人”在透支品牌价值,最终会导致品牌的口碑和产品的品质下滑。其实也有一些品牌授权管理很苛刻,对代工厂有很强的品控能力,但南极人没有走这条路。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有商家表示,由于“南极人”等类似品牌是自己组货,基本上不存在品控环节。品牌方会要求授权工厂提供产品的质检合格证,而这些质检合格证网上花费100元就可以购买。在如此粗糙的品控模式下,“南极人”贴牌商品质量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4月29日,南极电商披露2020年一季度报告称,这家以电商渠道为主的公司却在疫情期间业绩惨遭滑铁卢。今年一季度,南极电商实现营业收入6.72亿元,同比下降18.51%;归属净利润为1.28亿元,同比增长5.28%;扣非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12.97%。
公告称,报告期内,南极电商主营的品牌授权及综合服务业务收入合计为1.37亿元,同比增长12.85%;其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为1.2亿元,同比增长11.21%;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收入1680.06万元,同比增长26.12%。
实际上,南极电商也在继续寻求转型。
2017年,南极电商收购时间互联,试图加码流量生意。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南极电商通过时间互联开展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在南极电商营收中的占比越来越重。2017年至2019年占比分别为24.28%、69.08%和64.20%,但毛利率却仅为13.68%、8.37%和8.33%。
截至7月14日收盘,南极电商涨0.04%,报23.49元/股。近期,南极电商股价走强,Choice数据显示,三个月内股价涨幅高达109.14%。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泽炎 编辑 赵泽 校对 李世辉
编后语:关于《南极电商靠卖商标年入14亿,产品质量有保证吗?》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外媒:谷歌有意40亿美元投资Reliance数字部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