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聊天内容可能“被窃听”?一次都没打开的App,却已向外传输数据

发表时间:2020-07-13 19:02:47 作者:编辑部 来源:游戏王国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无代码无边界”轻流产品线上发布会精彩回顾》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你的聊天内容可能“被窃听”?一次都没打开的App,却已向外传输数据。

原标题:你的聊天内容可能“被窃听”?一次都没打开的App,却已向外传输数据

手机里各种各样的App五花八门,

它在方便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同时,

似乎也越来越能准确地“捕捉”到

我们的想法,

你在想什么,

它就给你推送什么……

App的这种“正合我意”是怎么实现的?

个人信息安全有风险吗?

App获取个人信息 用户感觉“被窃听”

最近,来自北京的苑先生发现, 自己和朋友在偶然的线下聊天中提到了“椰枣”,结果“椰枣”第二天就出现在了手机应用推送里。这种精准推送,让苑先生感到“后背发凉”。

除了“精准”推送,还有不少用户发现,自己如果在某个应用里发送手机号并接收到了验证码,不久后就会收到一些推销电话。此外,不少用户对于手机应用索取通讯录等信息的授权也表示疑惑。

多个App涉及信息过度收集

7月5日,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在被点名的15个App中,有13个都涉及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等,个人信息安全依然受到威胁。

你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二次贩卖给非法团伙

此外,一些非法网络推广团伙也盯上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今年以来,公安部发现一些非法团伙会 根据用户的浏览、搜索记录,分析其贷款意向,从而精准推送大量虚假贷款广告,并实施诈骗。

业内人士介绍, 这些App拿到用户的通讯录、短信等信息,就能分析出其近段时间是否有借贷需求,这些数据很可能会被二次贩卖。

App一次都没打开

是如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呢?

面对此类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专门组建了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对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现象进行专业监管。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检测发现, 一些社交类App刚安装进手机,一次都还没有打开,却已经开始悄悄地向外传输数据。那么,这些App是如何获取用户信息的呢?

专家表示, App获取的第一个信息,往往是移动设备标识号。这个唯一的识别码,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App一旦获得了移动设备标识号,就为个性化推送奠定了基础。

更可怕的是,国家有关部门还发现, App获取的信息不仅能自己用,甚至有部分App还会把信息传给第三方。不少应用会内嵌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它通过自启动之后的机制,将用户的信息转走。

谈话是否真的被窃听?

专家:存在少数但成本很高

不过,对于用户感觉到被“窃听”的情况,专家表示, 因为获取成本高、法律风险大,目前用户语音、图片等隐私信息被收集的可能性较小。造成精准推送的原因有很多, 有可能好友搜了一个商品,该应用获知了用户间的好友关系,可能就会给相关用户推送消息,但从用户的体验来讲,这会给用户造成自己“被 窃听 ”的错觉。

不过,专家也表示,也有越来越多新的技术手段正在降低获取用户信息的成本和风险。

此外,近年来,有关部门定期针对App违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曝光,针对App的各项隐私政策也在不断细化和规范。

大家都在看↓

空降兵战士抗洪一线迎来20岁生日,生日愿望是……

这个卡,你领了吗?

警方通报贵州公交坠湖事故!

来源:央视财经、央视新闻

本期编辑:荆诗越 游戏网

编后语:关于《你的聊天内容可能“被窃听”?一次都没打开的App,却已向外传输数据》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最强蜗牛阿基米德的杠杆怎么获得-最强蜗牛阿基米德的杠杆获得方法_快吧手游》,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