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阿里、腾讯 “争玩”闲置商品》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蚂蚁“金服”变“科技” 互联网巨头争相去金融。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蚂蚁“金服”变“科技” 互联网巨头争相去金融
“金服”变身“科技”,几字之差,蚂蚁却已酝酿数年。6月22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了更名一事,其已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如今类似蚂蚁这类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弱化金融色彩、强化科技属性已非新鲜事。一方面,从定位和发展战略上,“蚂蚁们”业务已扩充到包含金融在内的全面数字化服务,更名是顺势而为;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业务监管趋严,估值走低,无论是业务空间还是为后期上市考虑,升级为科技,都更符合“蚂蚁们”的战略和价值。
更名蚂蚁科技
蚂蚁低调更名,正式回归科技。6月22日,有消息称,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蚂蚁全称已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将办理工商登记变更。随后,蚂蚁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新名称意味着蚂蚁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蚂蚁更名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去掉浙江这一区域特征,二是从“金服”变身成“科技”。此外,包括井贤栋也已经使用“蚂蚁集团董事长”头衔对外亮相。
蚂蚁去“金融”为“科技”,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在2017年4月,蚂蚁就曾表示,未来只做科技,要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一方面,蚂蚁逐步打造开放平台,全面开放余额宝、财富号等核心金融场景;另一方面,基于科技服务,蚂蚁又先后与数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多个迹象表明,蚂蚁去金融化一事酝酿已久。
在业内看来,蚂蚁此举是顺势而为。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虽然金融依然是蚂蚁的业务根基,但从定位和发展战略上,已扩充到包含金融在内的全面数字化服务。此外,金融业务的监管日渐趋严,估值走低,无论是业务空间还是为接下来上市考虑,升级为“科技”,都更符合蚂蚁的战略和价值。
北京市网络法学会副秘书长车宁同样称,从历史层面考察,更名意味着回归科技驱动定位,坚持技术解决问题的基因;从未来层面考察,更名意味着超越金融服务,全面拓宽数字经济服务的边界,体现了蚂蚁服务数字化升级的方向。另外,新名字还去掉了“浙江”的区域特征,这也与今年3月支付宝的升级相呼应,在形式上直观表达了它面向未来面向全球的战略意图,符合这家公司对自己的定位和期许。
“去金融化”趋势
事实上,不仅仅是蚂蚁,包括百度、京东、小米等多家互联网巨头均在“去金融化”,纷纷宣称不做金融,强调“技术输出”。2018年9月,京东金融就曾更名为“京东数科”,坚持数字科技战略,加大在数据和技术上的投入,并称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都不做。2019年9月,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更名为小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名字上弱化了金融属性,加强了科技定位。
BATJ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去金融化”意欲何为?背后是何逻辑?在车宁看来,BATJ等虽然业务场景不同,但从诞生起就都是技术驱动的公司,技术一直是这些互联网公司血液里流淌的基因。因此,去金融化也意味着这些科技公司向初心和主业的回归。随着科技能力的不断提高,技术不仅成为互联网巨头业务的发动机,还能沉淀成标准化商业化技术服务大规模对外输出,这已经超越了单纯金融业务的层次。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去金融化”是当前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也是大势所趋。一方面,科技对金融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对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未来金融实力的比拼需要更多的科技实力,强调科技能够给市场、给客户更多安心、信赖感。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巨头科技研发和场景运用的成熟,其业务范围已逐步从集团内部扩张到外部,输出科技方案、打造开放科技生态圈等to B思维在互联网巨头的发展进程上逐步显现出来,进而带来科研人员比例上升、科技服务费收入占比上升等趋势,因此,强调科技是一种顺势而为。”苏筱芮进一步表示。
严守科技安全底线
淡化金融、强调科技或已成互联网巨头发展的共识。不过,目前各家数字科技集团手中持有的金融牌照并不少,以近期动作频频的小米为例,自2015年涉水金融至今,小米金融已发展成涵盖银行、支付、理财、保险、小贷、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多个板块的综合型金融平台,俨然已成全牌照“金融帝国”。
但在金融牌照和科技平台两手抓的情况下,互联网巨头们该如何厘清金融与科技的边界?又有哪些风险问题需要注意?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厘清金融与科技二者的定位,一个原则就是,“凡是搞金融的,都要持牌经营”,金融业务涉及到资金的运用,有资本金、杠杆率等明确监管规定。金融是审慎的、天然具有风险性的;而科技是开放的、追求创新的,“审慎+创新”这两种迥异的属性如何碰撞结合?最近北京等地推出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苏筱芮进一步称:“金融行业的持牌性,使得认真遵守监管规定的机构鲜有风险事件发生;而从近两年来看,科技安全反而成了风险聚集的地方,例如信息安全事故、App窃取个人隐私、非法使用爬虫等问题,使得过去互联网金融由于各种风险事件而被‘污名化’,因此从我的角度来看,更名后强调科技基因的机构,更应当把技术安全铭记于心,在坚持底线思维的前提下进行‘守正创新’。 ”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
编后语:关于《蚂蚁“金服”变“科技” 互联网巨头争相去金融》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为何商品总秒空?揭秘电商“代拍”江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