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质量问题频出,泡泡玛特的“盲盒故事”还能讲多久?》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刚倒闭的“回家吃饭”,只是又一个都市童话的泡沫。
作者 | 晏非
远离家乡的我们,往往在失去私厨的时候才惊觉,定制美食才是生命中最奢侈的事。
身在大城市,也能随时随地吃到“家的味道”,这是多少漂着的空巢青年做过的梦。有商家曾经把这种梦想变成现实,只可惜,梦想成真的感觉没有持续太久。
近期,私厨平台“回家吃饭”于3月31日发布公告,宣布停止运营。其用户也陆续收到短信,并被要求于6月1日前完成退款申请。
和其他感官相比,有关味觉的记忆更加隐秘,也更加深刻。刻在人生某一个阶段的味道,可以绵延数十年不忘。有人对“妈妈的味道”难以忘怀,会因亲人的离去而担心味道难以被炮制,甚至将一碗红烧肉放在冰箱冷冻层封存5年之久。
纵然世间美食千千万,总有一种味道无可替代。
人人身处异乡,人人思念外卖之外的家庭味道,在这种广泛的痛点之下,私厨平台应运而生。但从这种商业模式诞生之初,关于监管的争议就不曾停止。
疫情,或许是压倒身处灰色地带的“回家吃饭”的最后一根稻草,但面对警钟大作的舆论环境,私厨平台们早已进退两难。
“‘回家吃饭’倒闭,
我再也吃不到妈妈菜了”
“除了给爸妈打电话,中午订餐是你唯一说四川话的机会。”
“王阿姨的厨房不到五平米,却装下了儿时的八百里秦川。”
……
正如“回家吃饭”于2015年打出的系列广告中写的那样,大多数用户选择私厨平台,还是冲着那一股乡愁。
对于忙碌的当代人而言,下厨实在是一件太难的事。《2018年中国新餐饮消费趋势研究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42.5%受访的“90后”每周在家做饭次数少于4次,每月在家做饭少于3次的比重是其他年龄段的两倍以上。
普通外卖显然不能满足又懒又挑剔的消费者。相比流水线生产的外卖,有关私厨的“更干净更细致”的想象,让煮妇煮夫们看到了在自家厨房实现再就业的希望。
天下吃货苦常规外卖久矣。看得见的重油重盐、看不见的添加剂、随机投放的“意外惊喜”、日渐缩水的分量、只增不减的价格等等,都更加深了人们对“住家饭”的渴望。
而在私厨平台上,顾客可直接与家厨沟通,实现餐食的“个性化定制”,让吃到嘴里的饭更实惠、合口、健康。在这样的饭面前,千里之外不让你叫外卖的老妈都会多放心一些。
更加和善亲切的来往,让订餐这件事不只是一场生意。生病时吃到的一口热粥、附赠的小菜水果点心、适时出现的药品,让私厨在美味之外更被赋予了人性的闪光。
“回家吃饭”可以说是受资本眷顾的幸运儿。成立2年内就获得了5轮融资,已公开的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今日资本以及王刚,是圈内有目共睹的明星创投项目。
但说起来,“回家吃饭”真算不得多大的平台。要不是突然关门大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它的存在。
中国青年报报道中提及,截至2017年,回家吃饭平台注册用户达350万,拥有家厨4万,覆盖北上广深多个城市。
同期整个外卖市场的用户有多少?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足有3亿。那一年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的美团外卖,日活跃骑手都有20万。相比之下,私厨市场真的只能说是“小而美”。
“回家吃饭”不是没有谋求过其他出路。
2016年,他们携手《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董克平,试图挖掘具有品牌化潜力的民间家庭厨房,帮助平台实现向品牌私厨孵化器的转型。但直到停止运营的一刻,这一企划依旧不见落地。
但如果真实现了,“回家吃饭”与高端版“饿了么”,又有何异?
私厨平台
终于彻底从风口坠落?
共享经济或许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最热的风口。衣食住行医等无所不包,一部智能手机几乎就能解决全部需求。
2014年下半年,以有饭、觅食、回家吃饭、妈妈的菜、一起吃、蹭饭等为代表的私厨平台争相进入大众视野。此时,被称为“共享经济元年”的2015年还尚未到来。
但随着规模的扩张,一开始如白月光般美好的私厨,其“人设”开始越发站不住脚。
有多家媒体报道,“回家吃饭”曾曝出消费者吃出螺丝帽、吃完拉肚子、饭菜制作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不只是食品安全,物流也是私厨平台的硬伤。由于采用第三方配送方式,多少会存在家厨不熟悉环境、配送不及时等情况,如果再遇上送餐高峰期,那么再挑剔的吃货都难免败在空空如也的肠肚之下。
很快,来自监管方的当头一盆冷水闻风而至。
2016年的“3·15”晚会,央视揭露了饿了么黑作坊的存在,也为私厨平台敲响了警钟。
同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要求相关经营者在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等。
北京药监局甚至放话,要求单位食堂、中央厨房、个人私厨等不得上线运行,各网络订餐平台则需在3周内整改完毕。
官方要求的证件与资质,家厨们显然是难以具备的。
正规餐饮商家需要具备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排污许可证、餐饮经营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
而“回家吃饭”的家厨们,则只需提供健康证和身份证明,并证明自己家的厨房的清洁度,且不使用地下室、出租房、合租房,不开设餐饮业实体店铺等。
谁也不能保证,家厨们不会用干净的样板房应付开店资质核查,在卫生度不如人意的厨房里制作餐食。没有统一标准的食材,没有严格监管的厨房环境,足以给用户的餐饮体验埋下不少雷。
2016年的禁令一下,大多数私厨平台应声而倒。苟延残喘走到今天的“回家吃饭”或许不会想到,一场疫情让人们捡起了被遗忘的厨艺,也断送了私厨最后的活路。
人们呼唤的私厨
是对工业化社会的微弱反抗
说到底,私厨的概念本就与市场监管乃至整个工业化社会背道而驰。
来自工业革命的速食文化,早已在无形中改变了我们的饮食结构。
一天固定三餐,压缩罐头、速冻食物大行其道。饱受诟病的重油重糖重盐,却也是不少人的快乐源泉。上班必备茶叶咖啡提神,下班总要酒精消解疲惫。本该是享受的饮食,成了不得妨碍生活和工作的续命补给品。
即便得空下馆子,呈上来的也都是早已被程式化的餐点。
举目皆是连锁餐厅,再难寻得一家风味本真的地方菜。川菜等于火锅、粤菜等于茶餐厅、闽菜等于海鲜楼……一系列符号化操作,无形中消解了我们对美食的想象。触手可及的日料、东南亚菜、西餐之流,反而让人们更怀念小时候吃厌了的那一口饭。
在李子柒面前,毫无新意的外卖餐似乎没那么难吃了;乡村生活实践起来并不美好,但看着何炅黄磊们劈柴做饭,就当自己也吃到了有机食品;突然跑到素人家吃饭的明星固然烦人,但想想能蹭得一餐久违的住家饭,受人白眼也值了。
然而私房菜的劳心程度,岂是金钱所能衡量。
多年前有一豆瓣网友发帖,说自己格外想念住家饭,因而希望找到一户愿意让ta加入饭桌的人家,并表示会支付每月数百元的酬劳。
但评论区却有不少人表示无法接受。毕竟对于家厨而言,这不只是添一副碗筷那么简单。食材的配置或许可量化,但要承担执行过程中多耗费的精力值,以及饭桌上多出一个陌生人的社交成本,远比吃一餐饭费劲得多。
著有《食物的历史》的英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南德兹·阿梅斯托认为:“微波炉和现成即食的餐点联手消灭了烹饪和用餐这两项社交活动。”
诚然,在人情愈发淡漠的当下,有关食物的社交被认为是越少越好,但来自肠胃的对美食最原始的渴望,让我们无法断绝往回追寻的步伐。
我们要吃得快、吃得饱,又要吃得好、吃得有滋味,这几乎不可能实现。你怀念的妈妈味道,是她绕着灶台一下午忙活出来的成果。这一份心力,外卖平台给得起,毕竟疫情之下米其林也得做外送,但你未必付得起。
没有一位“煮妇”“煮夫”,是要持厨师证、健康证才能踏进自家厨房的。远离家乡的我们,往往在失去私厨的时候才惊觉,定制美食才是生命中最奢侈的事。
参考资料:
马双。从“回家吃饭”看美食共享之忧[J]。企业管理,2016(09):75-76。
肖平辉。 一起美国网络私厨案引发的思考[N]。 中国医药报,2018-08-16(006)。
寇佳丽。私厨外卖何时走出灰色地带[J]。经济,2016(22):68-70。
徐慧。 “回家吃饭”转型家厨孵化器求生[N]。 北京商报,2016-07-20(B01)。
黄加宝。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九行,2020-04-23
姜菁玲。明星公司悄然陨落,私厨平台‘回家吃饭’停止运营。界面新闻,2020-05-31
朱子曰。美食界的Airbnb?亿欧网盘点六家私厨平,2015-05-23
编后语:关于《刚倒闭的“回家吃饭”,只是又一个都市童话的泡沫》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一场属于少数人的复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