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成功对接:技术和资本融合下的科技创新实践

发表时间:2020-06-01 19:31:57 作者:编辑部 来源:游戏王国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泰州税务:问需求优服务畅通复工复产路》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SpaceX成功对接:技术和资本融合下的科技创新实践。

原标题:SpaceX成功对接:技术和资本融合下的科技创新实践

有时候,世界在黑暗时期需要一束光,如果光线能产生180万磅的推力,那就更好了。

——埃隆·马斯克

商业航天时代正式开启了!

北京时间5月31日22点30分,SpaceX创造的载人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两位宇航员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成功送入太空轨道。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商业载人航天

SpaceX正式成为首个掌握载人飞船制造和发射能力的私营公司。而此前,这项任务都由国家队承担。

Spacex载人航天的成功,创造了历史的同时,也带来一次思想解放。在这个难度最高的领域,民营企业也可以拥有优势。

01

没有NASA,就没有SpaceX的今天

编辑

载人飞船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主要是资金和人才两个方面,这也是民营企业做载人航天最大的两个拦路虎。

马斯克的胜利,是商业和资本的胜利。他不迷信技术,也不迷信市场,他只迷恋解决问题,永远在寻找如何让技术和市场融合的答案。

马斯克和Spacex的背后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是如何关注马斯克和SpaceX?最终和他形成合作的?里面的模式是怎么样的?

2002年,美国航天工业正被波音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所垄断

2003年,小布什直接颁布了《国家航天运输政策》和《美国国家航天政策》两道政令, 决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政府和军工巨头垄断下失去创新力的航天工程,自此拉开了私营航天公司的生存空间

NASA开始扶持一批载人航天工程中核心的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等项目,经过多年的打磨,最后只剩下SpaceX和波音寥寥几个玩家。

NASA从资金、人员再到技术予以spaceX全面支持。NASA先是给了SpaceX 5亿美元的投资,而后又前前后后签订了合计42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货物补给与国际空间站人员运输合同。期间,还有不少NASA的科学家加入了SpaceX任职。

可以说没有NASA的支持,就没有SpaceX的今天。比如说这次载人龙飞船的研发,NASA对SpaceX支持26亿美元,且派出专业人才。

本次飞行中最为关键的两个人物,宇航员道格拉斯·赫尔利与宇航员罗伯特·本肯,是NASA钦定的龙飞船首飞任务执行人员,有着20年的太空经验。

02

如何发现和培养马斯克这样的人才?

美国的人才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教育事业,从基础上开始培养人才,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设立各种奖项鼓励创新,从各州筛选人才,不断挖掘出人才。

二是吸引高端人才,给予优厚条件从各国抢夺人才,从二战时期这种人才战略使得美国获得了各个学科的精英人才,从那时起美国在基础学科的积累导致了后续的技术领先地位,这种地位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超越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基础学科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个是真正的硬实力。

三是美国国内的人员流动不受护户籍、地域的限制,住房、医疗、保险等实现了社会化,这样加各个层面的人才流动没有了后顾之忧,只需要专心于个人发展方向努力即可,所有的公司人员采用社会招聘,分工细致、完善,工资福利、股权制度健全,个人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样促进了人才的自我发展,同时又鼓励创新,很多的人才可以有出头的机会,自然会出现马斯克这样的领军人才。

我们有十几亿的人口,美国只有三亿多人口,按照简单的概率来说,在同等的机会情况下,我们应该出现4-5个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没有出现,这个需要深度思考一下我们欠缺什么?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张伟认为,中国的商业航天还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支持不足、专业人才队伍不太稳定,这造成创新企业研发能力不足,难以获得核心竞争力。

身为私营企业的Spacex成立于2002年,18年后,成功完成载人太空任务。而中国商业航天真正破土是2015年,较美国足足晚了13年。我们当时推出航天军民融合政策,民间资本才陆续进入火箭研发、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领域,至今不过三五年积累。

蓝箭航天CEO张昌武透露,这五年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速度,同期超过美国的增速,后劲很足。

但我们仍需要正视差距,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别人的长处,增强自己的能力,过去我们学习是为了抵御列强,增加自己的国防实力,现在我们更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科技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优点,科技人才的发现、如何使人才能够被发现更重要。给人才、商业公司提供生存的空间和土壤,最终才能开花结果。

03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马斯克和Space X

马斯克是一个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除了个人魄力和决心,以及开放的环境和肥沃的土壤,前人的探索同样是促使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硅谷钢铁侠后来曾动情地说:它毫无疑问的激励了我。如果没有阿波罗11号,可能就没有SpaceX。现在年复一年,我期待着可以继续前进,超越Apollo 11号。

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Space X火箭回收技术,和“可复用理念”,并不是这家公司的独创。相反,早在38年之前就已经成为过美国航天业的“国策”。美国甚至一度强制所有的商业航天发射,以及军用、科学卫星的发射都要由航天飞机来进行。

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复用运载器”提上日程,航天飞机应运而生,但风光背后,是美国巨大的财政补贴。

根据“小火箭”数据,整个航天飞机项目总花费如果置换为2018年的美元价格计算,总资金高达2285亿美元。比造出三枚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加上让12名宇航员往返月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总和,还要多出405亿美元。根据航天飞机总共135次的发射数量,平摊到每一次发射中的成本为16.93亿美元

如此高昂的成本,是业界对于“可复用运载技术”偏见的开始,业界开始认定“可复用”理念已经被“证伪”,NASA也因无法负担如此高昂的成本,最终放弃了整个载人航天计划,宁愿向俄罗斯购买服务。

在之后的9年里,NASA 每年至少往国际空间站项目投入 15 亿美元。其中,他们为宇航员购买俄罗斯联盟号的船票就已经支付了超过 33 亿美元

直到Space X出现。这下搭自家飞船更经济实惠了!

04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知乎网友提问:SpaceX有多先进,用了哪些黑科技?

网友JoshuaH2000的回答较符合逻辑,他回答道,SpaceX做到了的其它火箭生产商目前还没做到的事情有很多,不是所有它的优点都能以“黑科技”一言以蔽之的。不如说它用的大部分技术都是成熟的货架技术,这一点本身就是它很大的优点…

他认为SpaceX革新的方面主要在于它重新思考了火箭该怎么做,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抛弃了之前的一些工程教条,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性能。

不可否认,载人龙飞船的成功,是科技创新及资源优化整合下的成功案例,也是这个难度最高领域(航空航天)中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次成功实践。

仰望星空,梦想人人都有,但很少有人能学会如何运用商业和资本的力量,来实现梦想。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将始终提醒着我们:伟大的事业仍然有可能,人类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游戏网

编后语:关于《SpaceX成功对接:技术和资本融合下的科技创新实践》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扒一扒618电商大促,背后那些IT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