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美团点评:高处不胜寒》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别让正规医美死了。
原标题:别让正规医美死了
题图 | 视觉中国
三个月打一次水光针,坚持了两年的Anny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有小半年没踏进医美机构的门了。
在疫情慢慢过去后,原本需求被压抑的消费者,才开始重新走进医美机构的大门。
复苏在五一节期间达到了一波高潮,近期,医美内容平台新氧发布了“五五小长假”医美预约数据,数据显示:平台内假期前预约状况火爆,环比增长29.97%,其中,轻医美项目的预约量占比约60%,玻尿酸、除皱瘦脸、脂肪填充、医学美肤、牙齿美容等轻医美项目成为爆款。
而据花呗发布的520数据显示,在5月13日至19日期间,医美、体育健身、教育网课、日用品等实用型和自我投资型消费大幅上涨300%以上,其中医美消费增长547%。
这些数据显示着,医美行业正在恢复以往的热闹。
但在过去的4个多月时间里,对于很多医美从业人员来说都是惊险的、脆弱的,而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小型医美机构也经历了一段十分艰难的日子。
仅三成盈利,正规机构处境尴尬
2019年寒冬中,只有30%的医美机构是盈利的,但钱,很多被大型医美机构和“黑医美”赚走了。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Mobdata发布的《2018医美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以艺星、美莱、伊美尔等为代表的大型连锁机构,凭借制度化管理、技术优势和资本运作,争夺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相比较集中度高、较为规范的头部机构,医美下游机构存在集中度低、业务分散等特性,竞争十分激烈。
这场竞争中,正规的中小型医美机构又争不过“黑医美”。艾瑞研究表明,黑产渠道佣金比例高达70%及以上,黑医美渗透在各个合法渠道截流用户。
近期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提到,2019年,中国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12%,在这12%的合法机构里,依然存在超过15%的超范围经营现象。
而在医美行业的医生中,合规的医生仅占行业28%。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针剂的假货、水货大行其道,非法注射屡禁不止,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即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
长期以来,“黑医美”对消费者产生了巨大的伤害。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事故高发于黑医美机构,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大约在十万人,且多数消费者投诉、报案无门,维权难上加难。
“黑医美”不仅损害了行业声誉,还挤压了正规医美机构的生存空间,如果正规机构一直干不过“黑医美”,那么医美产业会陷入恶性循环。
在这种行业现状下,谁来拯救正规中小型医美机构?
如何绝地求生?
《白皮书》中提到,在2013年-2017年间,行业高速发展,大量机构涌现,2018年则是行业放缓的转折点,大量中小机构面临盈利难等问题。
同时,市场呈现供需不匹配的状态,从需求侧看,消费者难以识别合法机构与医生,从供给侧看,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因医疗、运营人才缺失导致获客难、客情难维系等问题。
从获客这个层面看,很多医美机构的运营思路是存在问题的。
仔细回忆一下,从2008年医美消费市场化之后,我们能看到的医美广告有多大变化?无非是一个美女或医生作为主体人像,或者简单粗暴“9.9元小气泡、99元水光针”的特价推广,出没在地铁站、公交站等区域。
如今,越来越多医美机构有转型线上的念头,但它们更多是将线上平台当做营销入口,销售思维严重。
结果是,除了八大处、上海九院这样的公立整形外科医院,以及联合丽格、伊美尔、华韩等大型机构,能被消费者真正记住的医美机构寥寥无几。
就算以低价项目吸引消费者到店,“拔单”(二次开发客户促进消费)的概率并不高。小气泡、针剂类等微整形项目虽然有固定操作周期,较为高频,但以低价吸引来的价格敏感消费者,自然也容易被更低价吸引走。
而一旦上升到隆鼻、轮廓等手术类项目,医美的医疗属性就占了绝对上风——消费者显然更重视安全性,注意力往往被更专业的机构和医生吸引。
这与我们在逛淘宝时的心态区别不大。日常用品货比三家、性价比为王;品质安全很重要的,大家往往还是会去品牌旗舰店内购买,价格虽贵些,但也安心写些。
市场拥挤导致的激烈价格战,并不会给机构带来实际收益,获客成本倒是不断攀升。据悉,医美机构的平均获客成本已经超过了5000元,流量却依然大部分流向头部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绝地求生?
从客户的需求来考虑。《白皮书》中提到,口碑和资质是医美用户选择机构及医生时的主要考虑因素。67.7%的医美用户在选择机构时主要考虑机构的资质和知名度/口碑,而在选择医生时,口碑与评价是医美用户最看重的(65.9%),其次为医生的职业资质(64.7%)及医生经手成功案例(62.0%)。
这是正规机构的优势。而如何把这种优势宣传出去?
做好内容或许是一个方法。
停止价格战,在宣传上减少销售倾向,将机构的优势,例如资质、产品、医生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在选择平台上,竞价广告这种简单粗暴的模式,曾为医美行业带来巨大的流量,但在精细化运营时代,明显有些过时了,且其获客成本不断高涨,也是中小机构很难持续承担的。同时,很多渠道都有黑医美,正规军基本难以与之抗衡。
《白皮书》提到,更为合适的环境,应该是医美垂直平台,因为大多会核实进驻机构及医生的资质,对平台内容分享实行严格监管,黑医美难以渗透。
“内容平台天然具有用户重复访问、留存的特征。而电商平台,用户可能就在消费时才会去访问,他的平时天然流量是比较低的。”新氧董事长兼CEO金星如是说。
金星的说法,也验证了为什么新氧必须做出庞大的媒体矩阵:7个微信公众号、16个微博账号以及15个视频专栏,而这个矩阵帮助其在今年2月吸引了11亿次浏览;社区内用户写下的超过350万篇美丽日记,加上医美医生直播、医美百科,才得以完善了其整个PGC和UGC生产体系。
做好口碑,才能双赢
对于中小型机构来说,他们拥有的是正规的资质、医生、产品,在目前“轻”医美盛行的时代,中小型机构完全能够胜任诸如激光、射频、注射填充等非手术医疗美容项目,事实上,他们的价格比大机构低,效果相差不多,这本该是他们的强项。
但由于自身的口碑、品牌没能建立,因此缺乏客流。
在这方面,垂直医美平台的特性就体现了出来,医美平台不同于主流电商,它对信息对称、信息真实度和用户真实反馈的要求又高了一层。
在这些平台上如果运营得好,对于机构的美誉度将有所提升。
而对于垂直医美内容平台,做好风控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一个“黑机构”,就可能导致内容平台方的信誉受到重大影响。
目前,各个平台在风控方面下了大功夫,例如,新氧曾经的痛点是虚假日记,由于平台用户价值高,会有很多人在新氧发贴,去获取用户线索。比如很多机构小号,伪装成用户发贴,蒙骗消费者。
如今新氧提高了门槛,严格把控内容真实度:在刷评价方面,用户如果没有消费凭证,就不能对医生或机构进行消费评价;在社区内容方面,新氧采用“人工智能+人工审核”模式,通过机构、医生、项目三级联审,强力排查违规或异常信息风险。
同时,新氧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好辨别正规医美与黑医美,增加了机构与医生的查询信息功能,并逐步整合各厂商的药品/器械正规产品溯源平台。
为了帮助整个行业向上发展,让正规医美机构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新氧与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于近期启动中国医美行业自律行动,同时将上线“用户风险指南”和“机构风险指数”两款产品。此举也是响应近期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
越是在打击黑医美上下功夫,内容平台就越将获取更多用户的信任。而这对于平台上的医美机构来说,有了平台的背书,获取用户信任更为容易。如果有机构得到平台的推荐,在获客上则将更加高效。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动作,在疫情期间,新氧逆势实现了强劲的用户增长,这在新氧一季度的财报中也有所体现——截至2020年3月31日,新氧第一季度总收入为1.83亿元,超出公司1.60亿元至1.80亿元预期;APP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417万,同比增长117%。
在中小机构需要的品牌打造方面,新氧也有所规划,如新氧去年推出的“双百计划”,就是提供医生个人IP打造的服务,主要通过医生口碑管理、粉丝运营、技术提升和托管服务来实现。
在这种机制的带动下,可以说,只要质量高,优质医生和医院所能够获得的曝光更多,获客成本更低。
而这也将帮助中小机构更好地活下来。
还有很多可以做的
在一个平台上,用户认为自己是在消费还是在接受服务,对用户的使用意愿、平台的复购以及黏性会产生本质性不同的影响。这也是很多内容平台往电商属性转型时遇到的解决不了的困境。
医美平台作为医美机构的“电商平台”,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刺激用户,尤其是C端用户付费。在业内专家总结中,方式主要有三,包括完善基础设施、消费带动、创新引领。
就平台而言,如今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实更倾向于打造并完善内容生态。比如,视频面诊这样的工具,不仅可以让用户更快完成自我审视,经过视频面诊也更容易完成消费决策。
可以看到,从唤醒需求到刺激消费的过程中,线上小工具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盘活用户和机构的目的。
在新氧,类似视频面诊这样的小工具还有新氧魔镜、皮肤检测等。数据已经证明了它们的必要性:截至今年5月,“新氧小工具”累计使用2.3亿余次。其中,视频面诊一季度累计咨询次数达88000,单日最高用户数达4000人,新氧魔镜测脸单日最高活跃用户超过33万。
对于工具而言,难的是如何引导医美机构不将其作为简单的营销、获客工具,而是实实在在服务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消费者有被服务的感觉,消费者感觉好了,才有可能愿意去消费。
相比于口红等美妆类产品,医美的种草难得多,现在不是靠一个KOL或者医生喊几声“买它”就搞得定的。
目前,新氧的美丽日记超过350万篇,“买家秀”的带动力不可小觑,如果能够结合好美丽日记和视频面诊,两者对于消费的带动将出现良好的效果。
对于平台来说,创新是不能停止的。
同一个消费领域中,如果没有创新,即便完成前述两个刺激消费的方式,消费者们大概率仍会被竞争对手吸引注意力。
医美作为非高频、非刚需的消费品,平台们自然不能只围绕这一种商品发力,而需要围绕着消费者的变美需求做出延伸,扩充SKU。
美团点评、阿里健康等进军医美领域的科技巨头也正将目光投向齿科机构。新氧也不例外。从专注医美到以“更美更健康”为业务核心,新氧在其新版App中已将平台品类明确为面容管理、皮肤管理、身材管理、健康管理,SKU自然也随之增加。
而这种多元化,一方面可以引领老用户完成更多的消费,另一方面可以将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和机构拉入“鱼塘”之中,进一步盘活行业,同时,平台也能够扶持更多垂直领域的优质玩家,让“小而美”的医美机构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结语
在互联网下半场,好的内容生态对于交易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内容运营和IP化,是中小医美机构的长久发展之道。
至于医美行业线下完全复苏后,平台的苦心布局能在机构和用户处发挥多大作用,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 特别策划游戏网
编后语:关于《别让正规医美死了》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英礴联手腾讯云正式在中国上线思礴(SpatialOS)平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