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苹果推智能眼镜,主打什么牌?》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国产RPA首登Gartner竞争格局报告,你更需要关注中国RPA市场。
原标题:国产RPA首登Gartner竞争格局报告,你更需要关注中国RPA市场
从Gartner全球RPA竞争格局,到国产RPA国内市场百花齐放
国产RPA首登Gartner竞争格局报告,你更需要关注中国RPA市场
除了Gartner竞争格局报告中的,还有哪些国产RPA值得关注?
文/王吉伟
5月13日,Gartner发布了一个名为《竞争格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软件》(中译)的报告,主要阐述了当前全球RPA的市场竞争格局。打眼一瞧,竟然有三家中国RPA厂商出现于报告中,分别是阿里云RPA、艺赛旗和云扩科技。
国产厂商进入Gartner的RPA报告尚属首次,的确是可喜可贺。看来,Gartner真正开始重视国产RPA厂商了。其实也不奇怪,以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三大行业巨头为首的多个国外RPA厂商已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在很多RPA招标项目上都与中国本土RPA短兵相接,Gartner又岂能忽视国产RPA厂商?
中国企业数量全球数一数二,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急需数字化转型,这便意味着中国市场更具潜力。这个市场,一方面能够让国外RPA的全球市场份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另一方面也足以造就几个媲美三大RPA厂商的存在,这就由不得Gartner不重视了。
只是,这份报告对于国产RPA展示的太少了。即便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只有2%的RPA市场,但从产品能力、生态建设、融资进程、市场反馈、客户评价等方面,表现不错并值得介绍的国产RPA也有不少。
借着Gartner报告这个话题,王吉伟频道也对国产RPA做一些介绍,以让大家了解国产RPA企业现状。
全球五强RPA占有47%市场,中国市场RPA百花齐放
Gartner报告显示,全球市场主要由八个市场参与者主导。这些厂商在能力上有足够的广度与深度,使得其产品能够在全球部署。八个厂商分别是,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NICE、Pegasystrems、UiPath、Kofax、EdgeVerve system、WorkFusion,其中前五厂商占有RPA市场47%的份额。
在Gartner报告中,全球RPA市场份额被50多家RPA厂商瓜分。实际上,目前还有很多国外RPA厂商的业务尚未做到中国。同时,很多咨询公司及会计事务所的合作对象多以RPA三大为主。在中国市场,除了已进入的国外RPA厂商,更多的市场份额则掌握在正在崛起的通用RPA厂商、垂直RPA厂商、推出RPA的云计算厂商以及企管软件商手中。
然而,中国的RPA市场格局,与Gartner描绘的并不是一个画面。
▲ 中国市场部分RPA厂商
目前,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等国外厂商,正在联合各大服务机构努力开疆拓土。来也科技、达观数据、云扩科技、艺赛旗等通用RPA厂商,已在能源、医疗、政务等多个领域拿下一些大客户。金智维、阿博茨、英诺森等垂直RPA厂商,都已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扎稳了脚跟。
阿里巴巴原来的码栈已更名为阿里云RPA打包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用户,京东云等厂商也已上线RPA工具。SAP、用友、金蝶等一众企管软件,在云化为SaaS/PaaS的同时也推出了自研RPA产品。而一些大型企业,譬如苏宁的RPA已经开始大量服务其商户,兴业银行的金田螺RPA、平安银行的安小峰RPA也已从服务自身走向对外服务。
同时,科技巨头们终于也下定决心进军RPA领域,IBM在两年前就推出了自己的RPA,微软则在去年推出了集成RPA的Power Automate。此外,如德勤、安永等会计事务所以及咨询机构,有的也推出了自己的RPA。
各路厂商的产品集中起来,大概有几十种RPA产品,每个产品都有一定的用户群体。关于RPA行业格局,王吉伟频道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详述,这里不做多议。
国外RPA引领全球趋势,国产RPA厂商并未落下
Gartner报告显示,2020年及以后RPA竞争格局,主要参与者,将凭借品牌知名度、软件服务能力IT合作能力主导市场。如何更好的教育市场,建立更完善生态系统去支持和服务客户,是接下来RPA企业经营的重点。RPA厂商不仅要关注产品路线图,还得将产品价值有效传达给目标受众,因此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销售团队。
简而言之,技术研发、产品能力、用户体验、销售策略、合作伙伴与用户生态等因素,都将影响RPA厂商在今后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速度与进度。在后面的竞争中,只有具备这种综合能力的RPA厂商,才有可能突围而出。
国内很多RPA厂商,也是这么做的。现在大部分RPA厂商都将AI视作核心竞争力,RPA正在从向智能认知的IPA迈进。这也使得之前未接触RPA企业用户,能够一步到位的应用RPA+AI融合解决方案,能够最大化的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增效降本效果更加明显。
RPA厂商综合能力的打造,除了产品不断迭代,生态建设是重要一环。目前第一梯队的RPA厂商都已推出RPA商城与开发者社区,以更多的连接开发者、用户与商户的供需。
譬如,来也科技 UiBot注册用户超过30万,已是全球第二大开发者社区,并于近期发布了全新RPA+AI平台产品UiBot Mage,这是全球首个专为RPA机器人打造的AI能力平台;达观数据的自研AI组件,对流程自动化过程中的文档信息提取类型已超过40种。同时,做的好的RPA厂商也在积极构技术、咨询、部署、销售等合作伙伴生态,以更全面的服务客户。
在技术趋势上,全球RPA正在走向超自动化(Hyperautomation)。编排器/仪表板,开发环境,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云计算架构,以及与各种企管软件的产品集成能力,是各家厂商都在倾力研究的。
可以说,在各种新技术与RPA融合进程中,以及在生态建设成为RPA厂商主要竞争力的主流打法上,国产RPA并没有落后。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越某些国外厂商。
融资能力见真章,国产RPA第一梯队
融资能力,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认可。资本风口意味着更多的融资机会,但投资机构更重视看企业能否按照既定目标发展,团队能否协同共进应对困难,市场份额能否稳步拓展,经营数据是否有更好的表现。连续的快节奏融资,即意味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自去年8月份之后,拿到上一轮融资的国产RPA企业都铆足了劲在各自赛道上肆意驰骋。半年以后,2020开年就遭遇了新冠疫情,只是没有想到RPA的融资进程并未受到疫情影响。来也科技首先在2月24日拿到了C轮4200万美元融资,3月16日云扩科技完成3600万美元B轮融资,5月14日达观数据完成2.7亿人民币B+轮融资。通用RPA企业中,这三家企业在今年率先拿到了新一轮融资,已是名副其实的通用RPA第一梯队。
事实上,不管是融资金额和市场估值,国产RPA在投融资方面均已超过Gartner这份报告中的某些国外RPA厂商。目前,来也科技、云扩科技、达观数据的估值分别是27.3亿人民币、9.75亿人民币、20亿人民币。而以当前B轮融资额度而言,云扩科技C轮融资亦有可能突破20亿人民币。(注:最新估值为IT桔子估算)
在Gartner所列厂商中,Kryon Systems完成C轮融资后的估值在13亿人民币左右。至于Electro Neek和RPA Labs则是两家初创企业,其中ElectroNeek的最新融资进展是在4月中旬拿到了种子轮附加投资250万美元。这几家的融资体量,远不及国内三大通用RPA厂商。而全球八大厂商之一的WorkFusion,其2018年的E轮融资金额为5000万美元。
后记:中国市场体量大属性强,内功强的国产RPA机会更多
Gartner这份报告,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当前全球RPA行业的市场格局与竞争形势。只是此格局,无法反映出中国RPA市场的现状。而更多人在看完报告后,也是在询问中国市场的情况。这,也是王吉伟频道撰写此文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国内虽然在RPA应用方面比国外晚,但国产RPA的发展进度并不算慢,并且在战略布局、技术研发、产品应用等方面,都在向国际领先水准看齐。
在应用方面,中国企业基本没有经历RPA1.0-RPA2.0时代,直接进入了认知型的RPA3.0-4.0时代。RPA与AI的融合应用,使得认知型RPA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增效降本,并且融合RPA的业务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也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首选。
编辑
而相对于国外市场,中国又有一些不同。
首先是在市场体量方面,中国市场真的非常大。福布斯刚发布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有367家中国企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8年末,98.5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使用计算机的企业占99.6%,有信息化投入的企业占83.9%。至2019年12月,平均每家企业计算机拥有量首次超过50台。
中国还有3000万左右的中小企业,增效降本是其刚需,对“不敢转、不会转、没钱转”的企业而言,都可以尝试从业务流程自动化开始转型。
中国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即便是一些行业巨头也不例外。经济下行,疫情突发,加上政策鼓励,增效降本的需求与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使得大量企业对业务流程优化的需求加以释放。
这方面,IDC也有一个预测数据:2023年,中国RPA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但眼下形势来看,届时市场很有可能会突破100亿人民币。关于这些数据,王吉伟频道不做更多解释。相信有心之人,已从数据之中看到了RPA未来巨大的机会。
同时,从一些招投标案例能够看出,中国企业更青睐国产RPA。国内很多领域的龙头企业都选择了国产RPA,很多工程动辄就是几百上几千万乃至上亿级别。譬如来也科技UiBot中标南方电网、中国移动,金智维中标两大国有银行等,达观数据也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联这样的大客户。在投标之时,即便与UiPath等一线厂商竞争也没有落败。
在疫情期间,各路RPA更是来了一轮集中亮相。几乎每个RPA厂商,都在第一时间为各地相关部门定制了相应的政务机器人。这些厂商,多是本土RPA。
其实道理很简单。从产品而言,面向国内企服市场的AI算法与模型,更理解国内办公的业务流程环境,这不是一般的国外RPA能做到的。简单的讲,在产品能力与解决方案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一般都会优先考虑国产RPA。价格是一方面,更快速响应的售后服务与更放心的数据安全,才是首选。
这对于国产RPA而言,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国产化替代。更复杂的全球经济与政治形势下,中国的自主可控已是刻不容缓。现在从政府到企业,很多组织的办公、管理设施,从硬件到软件系统都进行了国产化产品替代。
对于RPA厂商而言,国产化替代会是客户选择国产RPA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但它同时也为RPA厂商带来了挑战,至少你的产品能够适配Linux等多平台系统。
所以,即便中国市场对国产RPA企业在利好,前提也得是做好产品研发与技术迭代的内功。
最后,对Gartner这份报告感兴趣的朋友,记得私信我。
【王吉伟频道,关注TMT与IOT,专注数字化转型与流程自动化。】
从Gartner全球RPA竞争格局,到国产RPA国内市场百花齐放
国产RPA首登Gartner竞争格局报告,你更需要关注中国RPA市场
除了Gartner竞争格局报告中的,还有哪些国产RPA值得关注?
文/王吉伟
5月13日,Gartner发布了一个名为《竞争格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软件》(中译)的报告,主要阐述了当前全球RPA的市场竞争格局。打眼一瞧,竟然有三家中国RPA厂商出现于报告中,分别是阿里云RPA、艺赛旗和云扩科技。
国产厂商进入Gartner的RPA报告尚属首次,的确是可喜可贺。看来,Gartner真正开始重视国产RPA厂商了。其实也不奇怪,以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三大行业巨头为首的多个国外RPA厂商已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在很多RPA招标项目上都与中国本土RPA短兵相接,Gartner又岂能忽视国产RPA厂商?
中国企业数量全球数一数二,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急需数字化转型,这便意味着中国市场更具潜力。这个市场,一方面能够让国外RPA的全球市场份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另一方面也足以造就几个媲美三大RPA厂商的存在,这就由不得Gartner不重视了。
只是,这份报告对于国产RPA展示的太少了。即便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只有2%的RPA市场,但从产品能力、生态建设、融资进程、市场反馈、客户评价等方面,表现不错并值得介绍的国产RPA也有不少。
借着Gartner报告这个话题,王吉伟频道也对国产RPA做一些介绍,以让大家了解国产RPA企业现状。
全球五强RPA占有47%市场,中国市场RPA百花齐放
Gartner报告显示,全球市场主要由八个市场参与者主导。这些厂商在能力上有足够的广度与深度,使得其产品能够在全球部署。八个厂商分别是,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NICE、Pegasystrems、UiPath、Kofax、EdgeVerve system、WorkFusion,其中前五厂商占有RPA市场47%的份额。
在Gartner报告中,全球RPA市场份额被50多家RPA厂商瓜分。实际上,目前还有很多国外RPA厂商的业务尚未做到中国。同时,很多咨询公司及会计事务所的合作对象多以RPA三大为主。在中国市场,除了已进入的国外RPA厂商,更多的市场份额则掌握在正在崛起的通用RPA厂商、垂直RPA厂商、推出RPA的云计算厂商以及企管软件商手中。
然而,中国的RPA市场格局,与Gartner描绘的并不是一个画面。
▲ 中国市场部分RPA厂商
目前,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等国外厂商,正在联合各大服务机构努力开疆拓土。来也科技、达观数据、云扩科技、艺赛旗等通用RPA厂商,已在能源、医疗、政务等多个领域拿下一些大客户。金智维、阿博茨、英诺森等垂直RPA厂商,都已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扎稳了脚跟。
阿里巴巴原来的码栈已更名为阿里云RPA打包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用户,京东云等厂商也已上线RPA工具。SAP、用友、金蝶等一众企管软件,在云化为SaaS/PaaS的同时也推出了自研RPA产品。而一些大型企业,譬如苏宁的RPA已经开始大量服务其商户,兴业银行的金田螺RPA、平安银行的安小峰RPA也已从服务自身走向对外服务。
同时,科技巨头们终于也下定决心进军RPA领域,IBM在两年前就推出了自己的RPA,微软则在去年推出了集成RPA的Power Automate。此外,如德勤、安永等会计事务所以及咨询机构,有的也推出了自己的RPA。
各路厂商的产品集中起来,大概有几十种RPA产品,每个产品都有一定的用户群体。关于RPA行业格局,王吉伟频道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详述,这里不做多议。
国外RPA引领全球趋势,国产RPA厂商并未落下
Gartner报告显示,2020年及以后RPA竞争格局,主要参与者,将凭借品牌知名度、软件服务能力IT合作能力主导市场。如何更好的教育市场,建立更完善生态系统去支持和服务客户,是接下来RPA企业经营的重点。RPA厂商不仅要关注产品路线图,还得将产品价值有效传达给目标受众,因此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销售团队。
简而言之,技术研发、产品能力、用户体验、销售策略、合作伙伴与用户生态等因素,都将影响RPA厂商在今后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速度与进度。在后面的竞争中,只有具备这种综合能力的RPA厂商,才有可能突围而出。
国内很多RPA厂商,也是这么做的。现在大部分RPA厂商都将AI视作核心竞争力,RPA正在从向智能认知的IPA迈进。这也使得之前未接触RPA企业用户,能够一步到位的应用RPA+AI融合解决方案,能够最大化的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增效降本效果更加明显。
RPA厂商综合能力的打造,除了产品不断迭代,生态建设是重要一环。目前第一梯队的RPA厂商都已推出RPA商城与开发者社区,以更多的连接开发者、用户与商户的供需。
譬如,来也科技 UiBot注册用户超过30万,已是全球第二大开发者社区,并于近期发布了全新RPA+AI平台产品UiBot Mage,这是全球首个专为RPA机器人打造的AI能力平台;达观数据的自研AI组件,对流程自动化过程中的文档信息提取类型已超过40种。同时,做的好的RPA厂商也在积极构技术、咨询、部署、销售等合作伙伴生态,以更全面的服务客户。
在技术趋势上,全球RPA正在走向超自动化(Hyperautomation)。编排器/仪表板,开发环境,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云计算架构,以及与各种企管软件的产品集成能力,是各家厂商都在倾力研究的。
可以说,在各种新技术与RPA融合进程中,以及在生态建设成为RPA厂商主要竞争力的主流打法上,国产RPA并没有落后。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越某些国外厂商。
融资能力见真章,国产RPA第一梯队
融资能力,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认可。资本风口意味着更多的融资机会,但投资机构更重视看企业能否按照既定目标发展,团队能否协同共进应对困难,市场份额能否稳步拓展,经营数据是否有更好的表现。连续的快节奏融资,即意味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自去年8月份之后,拿到上一轮融资的国产RPA企业都铆足了劲在各自赛道上肆意驰骋。半年以后,2020开年就遭遇了新冠疫情,只是没有想到RPA的融资进程并未受到疫情影响。来也科技首先在2月24日拿到了C轮4200万美元融资,3月16日云扩科技完成3600万美元B轮融资,5月14日达观数据完成2.7亿人民币B+轮融资。通用RPA企业中,这三家企业在今年率先拿到了新一轮融资,已是名副其实的通用RPA第一梯队。
事实上,不管是融资金额和市场估值,国产RPA在投融资方面均已超过Gartner这份报告中的某些国外RPA厂商。目前,来也科技、云扩科技、达观数据的估值分别是27.3亿人民币、9.75亿人民币、20亿人民币。而以当前B轮融资额度而言,云扩科技C轮融资亦有可能突破20亿人民币。(注:最新估值为IT桔子估算)
在Gartner所列厂商中,Kryon Systems完成C轮融资后的估值在13亿人民币左右。至于Electro Neek和RPA Labs则是两家初创企业,其中ElectroNeek的最新融资进展是在4月中旬拿到了种子轮附加投资250万美元。这几家的融资体量,远不及国内三大通用RPA厂商。而全球八大厂商之一的WorkFusion,其2018年的E轮融资金额为5000万美元。
后记:中国市场体量大属性强,内功强的国产RPA机会更多
Gartner这份报告,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当前全球RPA行业的市场格局与竞争形势。只是此格局,无法反映出中国RPA市场的现状。而更多人在看完报告后,也是在询问中国市场的情况。这,也是王吉伟频道撰写此文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国内虽然在RPA应用方面比国外晚,但国产RPA的发展进度并不算慢,并且在战略布局、技术研发、产品应用等方面,都在向国际领先水准看齐。
在应用方面,中国企业基本没有经历RPA1.0-RPA2.0时代,直接进入了认知型的RPA3.0-4.0时代。RPA与AI的融合应用,使得认知型RPA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增效降本,并且融合RPA的业务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也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首选。
而相对于国外市场,中国又有一些不同。
首先是在市场体量方面,中国市场真的非常大。福布斯刚发布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有367家中国企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8年末,98.5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使用计算机的企业占99.6%,有信息化投入的企业占83.9%。至2019年12月,平均每家企业计算机拥有量首次超过50台。
中国还有3000万左右的中小企业,增效降本是其刚需,对“不敢转、不会转、没钱转”的企业而言,都可以尝试从业务流程自动化开始转型。
中国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即便是一些行业巨头也不例外。经济下行,疫情突发,加上政策鼓励,增效降本的需求与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使得大量企业对业务流程优化的需求加以释放。
这方面,IDC也有一个预测数据:2023年,中国RPA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但眼下形势来看,届时市场很有可能会突破100亿人民币。关于这些数据,王吉伟频道不做更多解释。相信有心之人,已从数据之中看到了RPA未来巨大的机会。
同时,从一些招投标案例能够看出,中国企业更青睐国产RPA。国内很多领域的龙头企业都选择了国产RPA,很多工程动辄就是几百上几千万乃至上亿级别。譬如来也科技UiBot中标南方电网、中国移动,金智维中标两大国有银行等,达观数据也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联这样的大客户。在投标之时,即便与UiPath等一线厂商竞争也没有落败。
在疫情期间,各路RPA更是来了一轮集中亮相。几乎每个RPA厂商,都在第一时间为各地相关部门定制了相应的政务机器人。这些厂商,多是本土RPA。
其实道理很简单。从产品而言,面向国内企服市场的AI算法与模型,更理解国内办公的业务流程环境,这不是一般的国外RPA能做到的。简单的讲,在产品能力与解决方案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一般都会优先考虑国产RPA。价格是一方面,更快速响应的售后服务与更放心的数据安全,才是首选。
这对于国产RPA而言,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国产化替代。更复杂的全球经济与政治形势下,中国的自主可控已是刻不容缓。现在从政府到企业,很多组织的办公、管理设施,从硬件到软件系统都进行了国产化产品替代。
对于RPA厂商而言,国产化替代会是客户选择国产RPA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但它同时也为RPA厂商带来了挑战,至少你的产品能够适配Linux等多平台系统。
所以,即便中国市场对国产RPA企业在利好,前提也得是做好产品研发与技术迭代的内功。
最后,对Gartner这份报告感兴趣的朋友,记得私信我。
【王吉伟频道,关注TMT与IOT,专注数字化转型与流程自动化。】游戏网
编后语:关于《国产RPA首登Gartner竞争格局报告,你更需要关注中国RPA市场》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构建生产链和供应链新模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