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营商舆情应对失败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05-25 16:15:30 作者:编辑部 来源:游戏王国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10后拼多多、00后京东和90后阿里电商三巨头到底谁更强?》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一运营商舆情应对失败案例分析。

原标题:一运营商舆情应对失败案例分析

我的微博做了一个小调查《套餐外流量如何计费更好》:

给出了三个选择:

选项1,“达量限速,第一限速点不低于20GB(误写为MB)”,到撰写此文时,177参与者中,63票(36%)选择;

选项2,“超套后继续高速上网,每GB不超过3元”,34票(19%)选择;

选项3,“都应该存在,由用户选择”,80票(45%)选择。

这是截止昨晚11点的调查数据,如果把选项3加到第一个选项上,可以得出超过八成的用户,还是希望“达量限速”套餐的。

这种“达量限速”也不是中国的运营商发明的,在欧美的运营商已有大量使用,在我国香港,也是达量限速限速为主流。

可为什么我国运营商去年会被迫全面取消了“达量限速”套餐呢?

1、来自媒体和消协、律师的质疑;

2、主管部门的干预;

3、舆论的影响。

其中重要的理由是运营商宣传是“不限量套餐”,可是其中却有“限速”条款。

在上面这三重压力下,运营商取消了“达量限速”套餐,改为套餐流量用完后,提供价格较低的流量包,这样的做法,降低用户超量后的费用,确实做到了“不再宣传不限量“、”资费清晰透明“,但如果超量后,用户仍继续高速上网,那样用户的月使用量会增加。

运营商说不清吗?用户真不懂吗?实际上并非如此。上面的调查选择,能看出用户的意愿。按一些地方消协的说法,运营商在“不限量套餐”中,没有清晰的写明“降速”条款,这是虚假宣传……所以,运营商将“达量限速”改成了“达量优惠”,也就是选项2的方案,不再包含限速的内容。

经过以上的博弈,运营商被迫妥协,结果运营商和用户双输。

回顾整个舆情过程,运营商暴露以下问题:

1、介入舆情时间过迟,错过了黄金回复期。

2、未搞清楚用户明确诉求,应对方向选择错误。实际诉求并不是“不能限速”,而是“限速”内容隐蔽,构成了“虚假宣传”,这只要修改宣传内容即可。

3、未能讲清楚限速的情况,已经全球主流运营商此类套餐情况。

4、面对主管部门的不合理要求,没有有效回应办法。

类似的舆情案例,运营商还有不少。另一个类似典型的是“套餐流量当月不能清零”。游戏网

编后语:关于《一运营商舆情应对失败案例分析》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平板一季度出货量:华为力压苹果登顶,联想暴跌5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