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崩坏3第15章第4关怎么打 第15章第4关打法分享》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还在谈论“逃离北上广深”?这届年轻人早就不这么想了。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鸿键
来源:深响(ID:deep-echo)
核 心 要 点
“北漂的生活也可能是一眼望得到头的。”
“谁规定说只能在大城市努力?”
“离开不是因为压力,我和这座城市气质合不来。”
“我从没想过离开深圳是妥协。”
“为什么安稳的工作就等于望得到头的生活呢?”
离开北上广,还是继续留下?疫情之下,“逃离北上广”这个老话题又一次引发了广泛讨论。
引发当下讨论的特殊背景是无法忽视的疫情,在疫情发展最揪人心的阶段,部分大城市出现了租客无法返回小区的情况,而疫情之下,许多公司选择压缩成本渡过难关,一些行业整体处境艰难,为部分职场人带来生存上的压力。在新的变量作用下,部分人选择离开,话题随之发酵。
但对于多数人而言,疫情带来的影响只是一时的,离开或者留下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涉及人生选择的重要决定,需要考量的因素会更加复杂。
多位接受了「深响」采访的北上广年轻人也表示,疫情并未改变其对北上广的态度,无论离开还是留下,疫情只是放大了此前的考虑或者倾向,并非决定因素。
那么,在“逃离北上广”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背后,人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对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这个问题肯定已经想过无数次。过年回家时,这份纠结会更加强烈:父母亲戚轮番询问“什么时候回来”;那些在老家生活的朋友们不用挤早晚高峰,双亲在侧,岁月静好。
很多人开始有些动摇,存在类似纠结的人并不少见。
在大城市工作常常被描述成为理想拼搏,离开是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是妥协,去小城市或者回老家等于选择“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
不过,情况似乎已经变了。
「深响」找了几位正在或曾在北上广深工作的人聊了聊,发现有关“北上广深”的选择不再那么简单。离开不一定是因为压力,可能是“和这座城市气质不合”;而留下的原因,也没想象中那么高大上;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对于生活、职业的选择和考虑,被容纳进更多因素,比如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差距的拉平效应。
生活很复杂,每个人做选择时考虑的都不一样,下面的自述观点各异,但都打动了我们,如果你有共鸣,或者有故事想分享,欢迎你来告诉我们。
北漂的生活
也可能是一眼望得到头的
姜南:北京工作4年,考虑离开
我2015年毕业就来北京工作,换了三份工作,工作经历都在互联网大厂。
北漂那些东西我基本都经历过,地下室没住过,但第一个租房也没好到哪去,是在客厅里打出来的隔断,放一张床和书桌就满了,三室一厅的房子里住了12个人,当然这种群租房是违规的,后来查的很严。
最开始是来实习的,工资一天80块。虽然穷,但每天都很有精神,实习公司平台很不错,那段时间我接触了些行业里的牛人,去了高大上的活动,很开眼界,觉得来北京来对了。
当时确实觉得自己来北京是追求理想,过上丰富的人生,而不是和一些同龄人一样选择安逸,不过后来就不这么觉得了。
正式工作后,新鲜感边际效应递减,而工作中的糟心事越来越多。职场免不了有人际问题,同事间有利益纠葛,八面玲珑是必修课。互联网企业听起来好像更自由、更尊重个性,其实在媚上迎合、使小动作、党同伐异这些事上,跟其他地方没什么两样。
最困扰我的不是职场关系,毕竟这些事到哪都会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嘛。开始怀疑自己到北京的价值,是因为在大企业“螺丝钉感”越来越强。
名企的头衔很光鲜,但很多人的工作其实都是机械重复,每天看似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技术含量并不高。说实话,很多人的能力配不上他拿的工资,为什么担心裁员,因为离开这家公司他们很难拿到同等水平的薪水。
升上去当个小领导,其实也只是一个执行者,为KPI殚精竭虑。至于为什么做,从长远来看方向对不对,那是次要的,先把数据弄起来,个人考核和晋升比较重要。
我认识不少北漂多年的人,除去少数自己创业当老板的,大部分都是在大厂当个小中层,他们的生活也没什么差别:早上被领导cue醒、工作出了岔子被骂、开车在五环堵半天、早出晚归努力还房贷、担心自己被裁员。
他们在同龄人里已经算混出一些名堂的了,但这样的日子就不是“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了吗?
不出意外的话,我的未来也会和他们差不多,但我不想过那样的日子。既然都是望得到头的生活,我想换个惬意的地方,江南烟雨朦胧,我很喜欢,那里是我的第一选择。
谁规定说只能在大城市努力
林冰:北京工作10年,已在北京买房
大学的时候我来北京实习,实习完准备回去的时候,领导问我要不要留下,我想这家公司平台高,机会挺不错的,就接受了offer。
之所以一直待在北京,充满可能性和机遇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我一直挺顺的,换了两份工作都有人介绍,生活和收入也不错,没什么很强的契机让我想离开。
我几个好朋友都在北京,在北京的交往圈子也让我挺舒适的,我喜欢四季分明的地方,北京的秋天真的很美。选择一个城市,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圈子和生活。
不是没想过换个城市,但我是北方人,说话比较直,说话声音也大,北京的气质和我很合得来。南方有很多很舒服的城市,我都去过也很喜欢,但我可能还是没法过那种精致的生活。
逃离北上广,这种这么大的话题在我看来都是伪命题,在大城市工作就是为了理想拼搏?离开就是压力太大了?这种观点在我这讲不通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我有个朋友,曾经在某大厂干到中层,但在内部斗争里被整得很惨,被迫离开了那家公司。他背着房贷,两个孩子等着他养,他是河南农村出来的,家里没法提供支持,离开北京回家也不可能,只能一直在北京熬。
去小城市就是选择安逸我也不认同,努力当然是需要的,但谁规定说只能在大城市努力?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和很多KOL和MCN机构很熟,有个做的很不错的MCN机构就在安徽,他们就是在现在的平台里发现机会,然后去实践。
我有个朋友,他和他老婆在苏州也做了个MCN机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收入很不错。还有个朋友是影评人,平时就在东北小城研究电影,有活动才去北京上海露个面站站台。他们不努力吗?
很多东西学起来门槛并不高,只要你会上网,诸如运营之类的东西都可以自己学,也可以直接去实践。机会是很多的,只要你有心做这个事。
每个地方情况和资源不一样,说白了,只要你想做,在哪里不是最重要的。
离开不是因为压力
我和这座城市气质合不来
秦欣:上海工作2年,准备离开
因为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我在北京、上海、香港都待过,上海是我刚到的时候就很喜欢的城市。
和很多人一样,我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精致、洋气,我很享受这样的氛围。来上海工作前,我曾在上海短居,当时觉得这里能给我想要的生活,充满可能性,不是那种两点一线的单调日子。
到上海工作了几个月,每天出门前要认真打扮,着装得体,参加各种活动,和有头有脸的人接触聊天,这是以前我向往的生活,也符合我对上海的印象。直到有一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他很爱上海,很享受上海的生活,我开始静下来回想这几个月我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突然发现除了各种浮华,什么也没想起来。
以前的我会因为花开而雀跃,会因为偶尔遇到的烟火气而感动,但现在的我对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感受力。
认识的人同质化严重,喜欢名流、喜欢网红店、喜欢人造景观,我来之前所期待的多样性并不存在,这种生活带给不了我有生命力的感觉。
我的同事是典型的上海女孩,追求品牌,谈吐间会显现出名流范。她的家境很好,经常发在外滩的party或者酒店的照片,打扮得很精致妥帖。我和她关系不错,但我感受不到她个性化的一面,觉得她完全是被上海的景观塑造出来的女生。
我和其他同事的关系也不错,偶尔会有观念上的冲突。有次我们想吃一家平价但很有名的老馆子,一个同事说:“就吃这个?我的工作餐最低配都是Wagas。”
有次我去跳操课,那个健身房在的地段比较繁华,来的都是附近的女性白领,她们像是约好了一样穿着现在很红的某国外品牌的瑜伽裤,课程开始前都在对着外景自拍,然后发到朋友圈,非常典型的沪上精英作风。当时我特别想离开那个环境,那不是我待的地方。
身边有不少朋友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她们对在上海社会规范中生活感到疲惫和无趣。
工作方面其实都还OK,但我和上海的气质确实合不太来,现在我在找另一个心仪的城市,找到了就会离开了。
我从没想过离开深圳是妥协
毛戈:曾在深圳工作3年,现居重庆
我毕业后去了深圳工作,深圳做海外电商的企业很多,我的专业也对口,所以就去了。
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电商公司,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差不多,9点上班,下班会晚一些,一般是晚上7点多,那种很夸张的加班比较少。虽然算不上太忙,但会有压力很大的时候,有时会整夜睡不着。这份工作比较机械重复,觉得自己没什么成长,所以做了一段时间就跳槽了。
第二份工作在一个软件公司,老板是香港人,业务上经常有要去香港工作的时候,这家公司加班很严重,有时运维和开发的同事12点多了还在香港工作,弄完过关回到深圳,都已经两点多了。
我做的是销售,相对技术的同事要好一点,没有那么忙,但也比第一份工作要累挺多。晚上一般8点下班,回到家和室友一起做饭、吃完饭收拾,也就10点多了。洗洗澡刷刷手机,一天就过去了。
这份工作一开始觉得还不错,但待久了也遇到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上的。最难受的一次是转正的时候,老板拿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难我,那天我和他沟通到了晚上10点,离开公司的时候天有些冷了,我走在天桥底下,风吹过来,觉得很无助。
之后还发生了很多事,其实很难说有什么事让我下定决心离开深圳,这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有一天我突然下定决心要回重庆,然后就开始做计划。
我本身是重庆人,回去后确实感觉重庆比深圳慢很多。就说我在重庆的工作吧,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没有人会加班。我有几次5点50的时候走,就是办公室里最后一个人了,得把灯都关了。
差别还是挺大的,深圳机会多,重庆大公司很少,工资也低,同样的岗位只能拿到深圳的一半多一点,但生活压力不大,月薪6000只要不买大件过得都还可以。同事和朋友租了个三室一厅,一个月1500,好一点的小区也就两千出头。
在重庆我的空闲时间挺多,夏天下了班就去游泳,前阵子报了个班学跳舞。之前在深圳下班会在外面跑步,但不会有时间报班学东西。
没想过会有同辈压力,我好几个朋友在深圳很好的企业,也会经常跟我吐槽。她们的生活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好,大家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
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回深圳,当时离开不是因为累或者生活成本高,是没有遇到能说服我、让我全心投入的工作。当这样的机遇没有出现时,回重庆是我最好的选择;当它出现了,我可能会再去深圳,或者任何一个忙碌的城市。
为什么安稳的工作
就等于望得到头的生活呢
西蒙:曾在北京上学,毕业就回了家,一个三线城市
我本科四年是在北京过的,北京是个好地方,有机会我会回去玩,但工作和长居就算了。
大三暑假我在后厂村某大厂实习过,那段时间挺开心的,公司的食堂出了名的好吃,但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我不想一直干那个。至于其他厉害的工作,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北京也找不到太好的。北京人才辈出,我在大学里都不算拔尖的,我的大学也不算拔尖。
大城市的交通让人崩溃,有一次我从六道口回学校,路上堵了一个多小时,大夏天我站在满载乘客的公交车上,跳车的心都有了。另外,北京的住宿和餐饮也很难让我舒服。
我现在是公务员,工作方向偏研究型,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样,这份工作挺忙的。之前有人问我在单位会不会给领导端茶倒水,说实话很多时候一天忙下来,我自己一口水都喝不上,领导想喝水还是自己倒比较快。
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课其实讲得一般,但喜欢judge别人,说挤破头考公务员没出息,鼓励大家要在大城市拼搏,不要过“望得到头的生活”。我觉得挺有意思,为什么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就一定是选择“望得到头的生活”呢?生活不可能让你望得到头的,生活永远充满了意外和不确定。工作也是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工作会出什么岔子。
再说了,也不是每一个在大城市的人都在拼搏,这个思路不对。就像这个老师,她之前是公务员,觉得没意思,重新考研然后到大学当老师,她对她的经历很自豪,但在我和同学看来,也不过是换个地方混日子罢了,她自己没有意识到。
至于年轻人该不该去拼,年轻人分很多种,有的精力旺盛、理想远大,有的懒散度日,有的安于现状,愿意拼的就去拼,不愿意拼的就别拼,能养活自己就可以。
我没什么同辈压力,说实话,在这个小城市里我的收入还可以,也不是庸碌度日,不要脸地说,我觉得我在普通人里已经是忙碌光鲜的了。当然了,我有不少真正在拼搏、真正耀眼的朋友,我打心底里敬佩他们,但毕竟能上舞台的还是少数人,认清这点有益无害。
没想过如果在大城市会怎样,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的就是朋友比较少,大部分聊得来的朋友都在外地,只能靠网络联系。不过我也想过了,就算我当初留在北京,或者去广州深圳,又有多少时间留给我和朋友来往呢?周末约个饭出门搭一小时地铁?算了吧,大城市真的太大了。
(文中姜南、林冰、秦欣、毛戈、西蒙皆为化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编后语:关于《还在谈论“逃离北上广深”?这届年轻人早就不这么想了》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爱奇艺腾讯视频等11家网站整改:取消默认自动续费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