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简单方法排除路由器的故障

发表时间:2020-05-06 10:05:22 作者: 来源: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后浪”B站的新机和隐忧:转型阵痛不可避免》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使用简单方法排除路由器的故障。

    器故障,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PacketInternetgroper(ping)该命令主要是用来检查路由是否能够到达,由于该命令的包长非常小。所以在网上传递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快速检测要去的站点是否可达,一般您在去某一站点是可以先运行一下该命令看看该站点是否可达。如果执行Ping不成功,则可以预测故障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线是否连通、网络适配器配置是否正确、IP地址是否可用等。如果执行Ping成功而网络仍无法使用,那么问题很可能出在网络的软件配置方面,Ping成功只能保证当前主机与目的主机间存在一条连通的物理路径。它的使用格式是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Ping IP地址或主机名,执行结果显示响应时间,重复执行这个命令,你可以发现Ping报告的响应时间是不同的。请注意,5个数据包已经发出,但是我们在第一个数据包上遇到一个超时,而所有其他的数据包平均只用了49毫秒就得到了应答。  

  其实这也不一定说明它有问题,实际上这种情况是非常多见的,之所以第一个数据包超时,这是很容易解释的。以太网协议在OSI模型的第2层上运行,而IP和ICMP则在第3层上层运行。在我们能够与运程的路由器之前,我们必须将第3层的地址转换成第3层的地址,这需要花费时间,Ping的默认超时只有两秒钟。我们不能以足够快的速度将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来防止第一个数据包超时,而后面的数据包则不需要转换MAC地址,因为它已经保存在ARP表中了。如果我们在第一个Ping之后立即试发相同的Ping,那么我们就不应该看到第一个数据包超时,因为ARP高速缓存仍然存储着远程路由器故障的MAC地址。请注意这一次所有的数据包都接收到了,有些情况下,可能有几个数据包收不到。我们立即可以想到的一种情况是ISDN(DNN)连接有问题了。  

  如果在发送Ping命令时数据链路恰巧出现路由器故障,那么在连接恢复之前,所有的5个数据包都可能超时。在这种情况下,你既可以改变感兴趣的信息的定义,也可以在试发Ping命令之前使用另一种方法,就是扩展型Ping命令。扩展型Ping命令关于Ping命令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按照默认设置,用户方式的Ping命令将TTL组件设置为32。Ping遇到每个路由器故障时,这个值将递减1。如果TTL的值变成0,那么最后一个路由器故障将发回一个ICMP超时消息。如果你有一个非常长的路径,那么这个值可能不够。在大型网络中,必须使用扩展型Ping来检查网络的连通性。  

  扩展型Ping命令与用户方式的Ping命令有一些差别,比如:扩展型Ping我们必须激活才能使用。它只支持IP协议、AppleTalk和IPX协议,不支持Apollo、CLNX、DECnet、Vines、XNS等协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优点是,我们自己可以改变Ping命令使用的默认值,改变这些值后,就可以使用相同的应用程序来进行许多不同的测试。3lian素材www.3lian.com数据包的大小也可以改变,它的默认值是100个字节。在网络的负荷量较大时,它可以用来检查连接的状态。当数据包的大小是默认值100个字节时,Ping命令常常无法暴露网络的任何异常情况,但是,当你将数据包的大小提高到500个字节时,你就能够看到重要的连接丢失现象或者应答时间中的重要变化。在你对网络进行基线性能分析时,你应该将大型、中型和小型Ping命令的吞吐量速度记入文档。这将有助于你准确地描绘在不同负荷量的情况下网络的运行情况。  

  当你设置这个参数时,应该小心,不要把它设置成会将其他因素掺和进来的程度。如果将数据包的大小设置为10000个字节,那么可以肯定它会产生你意料不到的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以太网机器必须将数据包分割成以太网能够处理的大小,然后才能在网络线路上发送。远程接收到数据包后,要对数据包重新进行组合。这种组合花费的时间比你希望的要长,并且会导致它根据Ping所需时间之外的其他因素来解释连接的速度。当你改变数据包的大小时,请使用合理的方法。观察下面的命令输出,注意Ping是如何因为数据包的大小增加到最大值18024个字节时而造成超时的。  

编后语:关于《使用简单方法排除路由器的故障》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使命召唤战区》易上手武器选择推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