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黑客演示VRChat、SteamVR等社交平台漏洞 病毒可轻松控制用户》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江西省政府发布:江西省VR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
今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通知,通知中提到:江西省将全方位推动VR产业发展,打造VR产业的“江西高地”,本规划从发展基础和形势、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重大工程、保障措施这五个方面进行展开。其中,关于发展重点部分,提到发展VR核心产业(硬件、软件、分发、测试等),强化产业供给能力;发展VR配套产业(传感器、新型显示、电子材料),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发展VR融合产业,激发转型升级动能;发展VR关联产业(人工智能、5G、云计算、数字创意等),拓展产业发展领域。虚拟现实(VR)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前沿领域,正持续催生出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有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创新应用的基础平台。近年来,江西省将VR产业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举全省之力加以推进。2018世界VR产业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江西省引领VR技术和产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新契机、确立了发展的新起点。全方位推动VR产业发展,打造VR产业“江西高地”,对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和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一)国家层面大力支持,省市密集出台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江西省VR产业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2018世界VR产业大会致贺信,为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西考察时,明确表示支持南昌市发展VR产业。2018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共同推进南昌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江西发展VR产业。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将VR产业作为新制造经济的重点,支持打造南昌世界级VR中心,从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为全省VR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南昌市出台了《关于加快VR/AR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修订版)》,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二)产业基础较为扎实,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力较为雄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打造VR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圈。2018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97.7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0位,列中部地区第2位。近年来,全省先后引进欧菲科技、紫光、联想等企业,在光电显示、精密仪器、电子信息、传导控制、机械制造等领域积累了大量先进技术。欧菲科技、联创光电在高清镜头、指纹生物识别、接触式影像传感器等技术领域位居全球前列。目前,全省已拥有一批VR产业重点企业,涵盖硬件、软件、内容、行业应用,产业链条持续健全,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建立。(三)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人才支撑不断强化。江西发展VR产业起步早、宣传力度大,已形成较好品牌效应。2016年以来,相继举办“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全球推介会”“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新闻发布暨创新孵化中心签约大会”“2016第十届国际iCAN创新创业大赛VR/AR行业赛暨首届红谷滩杯VR/AR创新创业大赛”等宣传推介活动。特别是2018世界VR产业大会的举办,打造了世界级的VR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江西大力培养VR人才,鼓励省内高校开设VR专业或设置VR专业方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泰豪动漫学院、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等职业院校开设了VR设计等专业,南昌大学已成立虚拟现实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创新合作团队,科研力量不断加强。(四)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区域优势日渐凸显。江西自然禀赋优良,生态环境优美,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3.1%,是全国唯一“国家森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省份。在持续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目标驱动下,全省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强化,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江西省区位优势明显,与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省在经济、人文、产业等方面具有合作融通基础,通畅的空中、水上、陆地综合交通网络,为汇聚深圳、广东等周边省市的VR产业资源要素提供了便捷通道,将有效促进VR产业的快速壮大。(五)产业生态有待完善,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江西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VR产业生态体系,本地相关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多个地区发展模式趋同,产品低端同质竞争,且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对VR的了解较为有限,对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界定以及对VR企业的认定标准不明晰,构建VR产业生态面临较大挑战。2016年以来,江西抓紧布局VR相关产业,规划一批VR小镇、VR基地、VR新城,意图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微软、高通等巨头企业纷纷表达与江西省开展合作的强烈意愿,全球科技巨头积极构建从开发、制造到消费的生态系统,为江西寻求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走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强化创新引领,引导要素汇聚,打造产业生态,加强示范应用,深化开放合作,构建全球VR产业中心,打造VR产业“江西高地”,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发展原则。创新驱动。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核心关键技术掌握能力,强化共性技术产品研发,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系统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和区域协作,统筹规划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战略,整合资源推进产业特色化集群发展,构建完善VR产业体系。
融合应用。加大VR与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深化VR在经济社会众多领域的应用,形成产用互动的发展格局。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VR共性技术、资源和服务的开放共享,加强省内外、国际间技术、标准、人才及产能合作。(三)发展目标。——打造VR产业集群高地。初步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同推进的生态化发展格局,产业综合实力显著跃升。引进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VR企业,聚集一批VR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打造VR技术创新高地。建设2-3个VR产业相关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多区域参与、多技术融合、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体系,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突破,产品与应用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打造VR应用示范高地。实施一批成效显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应用,应用服务供给水平大幅提升,在部分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实现VR深度应用。建成一批VR应用示范基地和应用示范小区,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产品和企业。——打造VR人才集聚高地。培育和引进100名以上掌握关键技术、带动交叉学科发展的VR领域高端研发人才、应用创新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吸引50个以上国内外高水平创业团队。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初步建立,累计培养10000名以上VR相关专业人才。——打造VR政策环境高地。制定出台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构建完善统筹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初步形成适应VR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开放合作机制、创业促进机制、特色文化氛围和良好营商环境。(四)空间布局。江西省VR产业按照“一核心、两体系”进行总体布局。“一核心”是指以南昌市为核心,围绕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建设总目标,依托已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整合资本、技术、人才、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要素,重点建设“四大中心”“四大平台”核心项目,聚力打造VR产业生态链,形成制造、内容、软件开发、分发平台等环节的产业闭环。“两体系”是指VR硬件配套基地体系和软件服务平台体系。硬件配套基地体系,即依托吉安、赣州、九江、上饶、新余、萍乡、赣江新区等地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着力发展智能穿戴、数字视听等硬件整机设备,以及触控显示模组、新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关键零组件产品,丰富产品有效供给,巩固和拓展全省VR产业链条。软件服务平台体系,即鼓励鹰潭、上饶、九江、宜春、抚州、赣州等设区市根据智慧物联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推动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能力和多领域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建设,提升信息技术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定制化水平,促进VR在民生及各行业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创新,强化对全省VR产业的战略支撑。(一)发展VR核心产业,强化产业供给能力。以构建“硬件+软件+专业服务”的产业链为目标,加快推进VR硬件设备、专用软件和VR集成、测试等专业服务发展,夯实VR产业发展基础。1.VR硬件设备。终端设备方面,推动实时三维图形生成、实时定位跟踪、近眼显示、高速渲染处理等技术创新,发展主机式、手机式、车载式、一体机式、洞穴式等VR整机设备,研发面向重点行业领域、特定应用场景的VR行业终端设备。交互设备方面,发展实时动作捕捉、语音交互、眼球追踪、触觉反馈、表情识别等技术,优化传感融合算法。研发数据手套、数据衣服、操纵杆、触/力觉反馈装置、三维位置传感器和三维声音产生器等VR交互设备,推动交互设备向精准化、智能化、低功耗等方向发展。内容采集制作设备方面,突破高动态范围、多摄像机同步、无线实时预览等技术。加快发展衍射光学元件、影像模组、三维建模模组、三维相机,推动动作捕捉设备、三维扫描仪、浸入式声场采集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2.VR软件产品。加强VR相关基础理论、数据处理和场景合成等共性技术研究,支持VR系统平台和开发引擎研发,发展VR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中间件等专用软件,研发云端渲染、光场渲染、视网膜渲染等应用软件,提升VR软硬件产品适配和集成能力。3.VR分发服务。发展VR网络分发服务和应用聚合服务,构建与云计算、大数据相结合的VR分发服务平台,推动建立高效、安全的VR内容与应用支付平台及分发渠道。4.VR测试服务。建设标准化、专业化的产品测试平台,开展VR软硬件、VR内容产品测试、认证服务。(二)发展VR配套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强化VR产业配套支撑为目标,积极发展传感器、新型显示、电子材料等与VR核心业态紧密联系的电子信息配套产业。1.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方面,研发三维建模算法、结构光、立体视觉等核心技术,推进VR与手势识别、物理建模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发展红外传感器、结构光传感器、3D视觉传感器等产品,推动光学传感器与指纹、图像、重力感应等通用传感器的集成应用。智能传感器方面,引导传感器生产企业加大对微型化、微功率、多功能智能传感器的研发投入,提升传感器加工制造工艺水平,大力发展新型生物、气体、流量、惯性、距离、声学、速度等智能传感器。加大图像、温度、湿度等多类型传感器系统集成,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应用的智能硬件传感器产业链。2.新型显示。发光二极管(LED)方面,发展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加强硅、砷化镓、蓝宝石等类型芯片的研发生产,研制生产高刷新率、低时延的VR设备显示光源。加强技术研发与工艺改造,扩大蓝宝石、砷化镓、硅基LED器件的封装规模,满足本地VR相关LED产品封装测试需求。显示面板方面,发展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着力引进6代及以上AMOLED面板生产线,突破长寿命、高效率、高良率AMOLED面板生产工艺。引进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发展高分辨、高刷新率、低能耗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模组。未来显示方面,积极探索新型VR呈现方式,强化在柔性显示、裸眼三维立体显示、全息显示、激光显示等领域的技术布局,推动VR终端设备小型化、轻型化发展。3.电子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方面,完善本地VR设备电池产业链,着力研发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大力发展新型高电压正极材料、高比能量正负极材料、高电压电解液、高性能阻燃隔膜,提高VR设备续航能力。光电子材料方面,着力研发光学功能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光电集成材料等关键材料,在印刷显示器件与基础工艺集成技术、可溶性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等印刷显示关键材料与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显示材料方面,加快电子化学品、高纯发光材料、高饱和度光刻胶、超薄液晶玻璃基板等材料批量生产工艺优化,在液晶中间体、单体以及扭曲向列(TN)、超扭曲向列(STN)类混晶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提高屏幕分辨率。(三)发展VR融合产业,激发转型升级动能。面向重点行业特色场景的应用需求,发展实用性强、示范性好的VR产品和系统,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经验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助推VR+制造融合,大力发展VR研发设计、检测与装配、运营与服务,提高生产制造环节效率。助推VR+教育融合,结合VR沉浸式教学的体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产品。助推VR+文娱融合,提升文物展示和艺术表现能力。助推VR+医疗融合,实现VR技术与手术方案设计、手术规划、模拟演练与教学等相结合。助推VR+旅游融合,加快虚拟景点与购物、娱乐、饮食、住宿等出行要素的结合。助推VR+智慧城市融合,发展和应用“VR+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提高智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交互效率。(四)发展VR关联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培育发展VR相关的人工智能、5G、云计算服务、数字创意等相关联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极。1.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方面,推动自然语音理解与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与VR技术相结合,打造虚拟智能机器人。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提高对人类面部表情、手势、语言等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实现虚拟机器人拟人化,发展虚拟客服、虚拟教师等智能机器人产品。智能驾驶培训方面,推动VR、人工智能技术在驾驶员培训中的应用,建立VR驾驶模拟环境,解决学员真实驾驶中的安全问题,着力研发智能辅导系统,根据学员在模拟环境中的操作,实时指出存在的危险、识别驾驶错误,评估学员驾驶行为,为学员驾驶训练提供反馈数据。VR内容智能渲染方面,积极研发能实时将VR内容从低分辨率视频转换为更高分辨率的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减轻VR内容的延迟与运动模糊,降低设备终端负载和能耗,提升VR体验。2.第五代移动通讯(5G)。5G网络设备方面,重点发展小基站系统、大规模阵列天线、新型射频器件等产品,积极发展5G网络运维优化服务和新型增值服务。支持运营商发展“5G+VR”业务,布局“产品+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5G终端设备方面,发展新型5G智能终端,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发展基于5G的辅助驾驶产品,以及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工厂、工业控制等行业级场景的新型终端设备。3.云计算服务。渲染上云方面,推进云渲染技术与VR技术的结合,支持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多层次渲染解决方案,实现云渲染高效化、定制化、便利化。鼓励省内企业将计算复杂度高的渲染设置在云端处理,提高终端渲染计算能力。内容上云方面,着力开发贯通内容采集、传输、播放的云控平台解决方案,将内容以视频流的方式通过网络推向用户,借助无线信号传输,实现终端无线化、移动化,拓展VR应用场景。4.数字创意。VR动漫游戏方面,发展VR游戏、动漫内容、网络原创视听节目的创作生产,支持已有视频、数字动漫等出版内容向VR内容化迁移。VR体验服务方面,建设VR线下体验馆、VR博物馆等数字体验展馆,发展虚拟演唱会、虚拟赛事、虚拟直播等服务。(一)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引导支持各地发挥资源禀赋和自身优势,聚焦VR及相关领域,整合汇聚优质资源要素,推进特色发展、协同发展,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强配套能力的VR重点产业集群。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和VR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建设一批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VR特色小镇、VR产业基地、VR应用示范基地(应用示范小区)、VR创新孵化基地等载体,厚植产业创新发展土壤。(二)龙头引强培优工程。按照错位发展、产业集聚、链条协同的原则,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重视专业机构作用,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资源、渠道优势,助力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加强考核督导,以优质服务吸引并留住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增强企业根植性。建立重大项目公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投资决策机制,提高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提升普通市民对VR产业及项目的关注程度。(三)创新载体打造工程。发挥南昌VR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和专业机构作用,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优化股权结构,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对创新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VR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应用示范能力和行业支撑服务能力,形成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行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VR产业协同创新载体。吸引社会资源参与VR创新创业,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积极引进创新创业辅导、投融资、风险担保等服务机构,为VR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四)网络设施提升工程。加大南昌、鹰潭等城市的5G业务试验城市申报建设力度,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为5G正式商用奠定基础。率先开展5G在VR领域的应用,着力建成移动网络在VR领域的公共检测认证、技术支撑、应用研发等平台,逐步打造VR与5G融合的生态系统。加强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完善传输网干线路由,全面部署大容量传输网络,加速向全光网络演进。开展千兆光纤接入能力建设,为高分辨率VR内容传输提供网络保障。(五)行业应用推进工程。实施VR+制造应用示范。加快推动VR技术在制造研发、装配、检测、检修、培训等环节的应用。推广虚拟三维设计、虚拟制造、虚拟产品展示等新型生产方式,打造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全力推进江西省制造业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实施VR+教育应用示范。加快VR技术在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建设VR教育资源应用制作与分发平台。面向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开展VR教育资源汇展、教育产品体验和示范应用,兼顾部分科普和娱乐功能。实施VR+医疗应用示范。推进使用VR技术在医疗培训、手术模拟、患者康复训练、手术规划及导航、远程协作手术等方面的应用,开拓医疗新兴应用领域,创新社会服务方式。实施VR+旅游应用示范。充分发挥我省红色旅游核心资源的优势,打造“VR+红色旅游”样板工程。加快购物、娱乐、饮食、住宿等出行要素与虚拟旅游的融合,从虚拟导游、AR地图导航、虚拟订房等方面为旅游业做服务支撑,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实施VR+商贸应用示范。加速推进VR与电子商务、家装设计、物流运输、商业展示等领域的融合,提升VR和社区交互体验感,推广虚拟试衣、虚拟看房等新型体验模式,使用户参与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和设计开发,拉近用户与产品的距离,带动全省商贸创新发展。实施VR+文娱应用示范。鼓励VR与文娱影视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相关企业在动漫、影视、新闻、广告、演艺、展会等方面拓展VR应用,发展VR直播频道、文化展览、游戏等,形成全新文化传播方式,打造全国VR文娱影视发展高地。(六)民生应用服务工程。将VR作为提升政府管理效率的新手段,打造VR政务大厅,还原实体政务大厅,进行定制化场景式服务导航,实现政府服务内容清晰化、服务中心平面化、业务窗口精准化,进一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将VR作为民生服务信息化的新路径,重点推进VR在司法、教育、医疗、社区服务、城市管理等民生领域的应用,加强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支持一批企业在民生领域形成行业领先的应用模式并复制推广。(七)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统一的VR信息安全防护平台,加强安全风险信息共享,开展VR技术、产品、系统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服务。建设VR环境下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制定VR软硬件技术产品研发标准,加强对基础设施、云平台、网络通信、数据、身份认证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有效保障VR内容制作、传输、处理、交互等环节安全可靠,防范黑客利用VR技术和场景进行欺诈、攻击。支持建设VR安全试验室,打造安全攻防场景,开展安全防护和网络攻击演练。落实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规文件要求,指导VR企业规范用户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等行为。
(一)健全财政投融资机制。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资金、体制等多种工具手段,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强化产业支撑,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利用社会投融资渠道,构建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VR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融资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机构,强化对VR企业和VR研发创新、应用示范项目的信贷支持。降低融资门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加强上市公司资金补贴支持,加大对VR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二)强化创新支撑能力。鼓励支持创新产品与服务的推广应用,允许企业按照当年实际发生的、用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申请国际专利和国内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主体按规定给予支持。探索建立产业创新合作机制,构建统一的VR研发设备、制作工具、素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编制资源共享目录,制定共享标准与规范。建设VR应用测试验证平台和综合验证试验床,开展兼容适配、互联互通和互操作等测试验证,实现资源互通、接口互认、数据互通。(三)提升市场供需水平。挖掘文化旅游特色及各类节庆活动的文化创意内涵,丰富VR创意内容和形式。大力开发适宜VR呈现的网络创意和设计产品,支持企业推出差异化VR终端设备,创新VR设备形态。鼓励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加强VR相关产业的创意、设计和策划宣传,在制造、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领域加大政府对VR设计服务、终端产品的采购力度。鼓励地方和行业合作,开展消费体验周、案例展示等体验活动,鼓励企业通过数字技术深化用户在产品设计、应用场景定制、内容提供等方面的协同参与,加强展示、互动功能,强化用户消费体验。(四)夯实人才保障基础。以实施我省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为重要抓手,加大VR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完善省内高端人才政策资源,分类型、分领域推进VR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与省内外重点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的平台,全力打造VR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支持省内高校设立VR相关学科方向,与企业合作开设相关课程。发挥省内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探索多元化的职业技术人才培育方式,采取定向式、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培养一批职业技能型人才。(五)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区域合作,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和相邻省份在VR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接VR及相关领域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加强与国家大院大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鼓励省内有实力的VR企业、科研院所“走出去”开展科技合作。吸引和支持总部在外地的VR企业参与我省VR应用示范项目。全力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提升大会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将其打造成为全球VR领域重要对话交流平台和永久性品牌。积极参与中外VR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加强VR关键技术、产品、内容和服务的研发合作,支持VR企业承接国外市场委托业务。(一)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VR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有关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省VR产业发展。省VR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和产业发展具体工作。落实江西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共同推进南昌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定期会商VR产业发展有关事项,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成立VR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与VR产业联盟合作,借力提升VR产业发展水平。(二)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各地、各部门职责,制定工作细则,形成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协调配合、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和配套措施,加强重大问题的协调,确定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和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建立督办机制,适时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导。(三)加强统计监测。加快构建VR统计指标体系,建立VR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创新统计监测手段,开展VR统计监测工作。定期发布产业监测报告和分析报告,及时反映VR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全面掌握全省产业发展动态,根据监测结果,做好重大项目、任务和政策的动态调整。(四)开展实施评估。
研究制定VR产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具体的评估方案,建立考核评估机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跟踪评估,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编后语:关于《江西省政府发布:江西省VR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VR是真实吗?大卫·查尔默斯谈VR世界终极哲学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