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联想杨元庆:把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董明珠玩得转医疗吗?。
出品丨虎嗅科技组
作者丨石晗旭
“即使不成功也要投入进去,相信只要投入10亿,一定能做出来。”上月,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发出决心跨界医疗的豪情壮语。
日前,这10亿终于落下一子。天眼查数据显示,格力电器旗下新成立成都格力新鹭医疗装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法人董明珠。
这是格力的第二家医疗子公司。显然,继口罩和所谓的杀新冠病毒净化器之后,董小姐的10亿跨界医疗野心落在了高端医疗设备领域。
但这个市场,一直对国内玩家没那么友好。10亿投进这个领域,即便有董小姐IP和深耕医疗投资的格力第一大股东高瓴资本加持,也可能连水花都看不见。
顺势砸医疗
回顾董小姐过去的高光时刻,造口罩这件事一定可以位列前三。
2月10日就各地陆续复工的格力,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所生产的并不全是一直以来熟悉的家电,反而更多投入温度计、口罩机、护目镜等抗疫产防护用品的生产。
董明珠的一句“国家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令她收获叫好声一片。
随后,珠海格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董明珠自媒体发文表示,格力电器已经过正式申请和报备,具备了防护医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资质。根据董明珠介绍,为了生产这些从未生产过的产品,格力用10天时间设计了66套模具。彼时,格力测温仪已能实现日产能2~3万台。
而疫情中难求的口罩,董明珠也实实在在造出来了。3月9日,“董明珠的店”上线格力自产的KN95和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价格相对也比较良心,两种口罩均为50只/盒,售价分别为275元、150元。
一时之间,“董明珠的店”迎来了历史上最高的点击量,当天共有68626人成功预约。按照每人50只的限购额来看,销售口罩总计近350万只。到今天,该店铺只剩一次性医用口罩在销售,仍有5000余人预约。
3月18日,格力再推新品“新冠空气净化器”,宣称这台售价1.2万的机器可以在1小时内杀灭99%新冠病毒。从“董明珠的店”数据来看,该净化器共计售出96件(现在已经下架)。
更多网友将其视作“智商税”产物。不过可能因为定价过高,吐槽声并没有给格力带来太多影响。
对格力来说,这是一次多赢的尝试,不仅帮助解决大众的物资需求,又收获了流量。更要紧的是,这种转产也缓解了格力的运营压力。
董明珠本人透露,整个2月,格力基本没有销售,较往年同期相比至少减少200亿元。疫情也看不到头,3月、4月乃至5月的情况都不一定有所好转。这也意味着,复工后的格力生产线仍以原成本运营着,却带不来任何收益。
然而,满足一时之需显然不是董明珠的作风。2月21日,格力电器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望靖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就明确了医疗科技将成为格力长期业务之一。“成立了子公司,当然是长期的。”
果然,董明珠憋了个大招。3月17日,带着“格健”口罩的董小姐在“疫情后中国制造业的新方向”论坛上,直接发表了10亿砸进医疗产业的宣言。
如果说,口罩等抗疫用品只是较为“初级”的制造业,那么这次成都格力新鹭医疗装备有限公司的注册,就是董明珠进军“高级”医疗设备的号角。
毫不意外地,与家电制造看似最同工(同属电子制造业)、利润率更高的医疗设备领域成了董明珠的新战场。
更像是“打水漂”?
然而,这次跨界大概鲜有人看好。
一方面,感到家电行业已达天花板的董明珠已经试误过好几次。从手机、新能源汽车再到芯片,格力没能在任何一个风口上起飞,依然没有达成多元化的目标。
格力手机一经推出就遭遇了口碑滑铁卢,销量自然扑街。知乎上一自称2018年入职格力、今年年初离职的匿名网友透露,自己这一届员工想转正的前提是必须购买格力手机。
最惨的是造车梦碎。2016年,董明珠的第一次跨界,瞄准了新能源汽车,并使尽浑身解数收购以“钛酸锂电池”为招牌的珠海银隆,豪掷130亿。
但仅仅2年后,珠海银隆便被停产、停工、欠薪等负面新闻缠身,董明珠执掌的那辆MPV也最终量产失败。
或许,董小姐跨界的步子总是迈得有点大。而医疗对她来说可能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大部分中高端医疗器械设备厂商本就在从国际巨头手中争抢一些“残额”,日子不太好过。如之前虎嗅报道过的呼吸机产业,国内医用呼吸机市场被德尔格、美敦力等已经瓜分走了90%以上的份额。
据前瞻占产业研究院统计,在整体超过5000亿规模的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产品只占25%。而这25%中,又有70%被进口设备牢牢占据。在以下这几个领域中,进口依赖尤其严重:
激烈竞争中,即便格力具备技术、材料等制造优势,但面对强安全要求的医疗产业,格力的短板也十分明显。
而如果准备进入国内更具市场的器械领域,如启明医疗所从事的介入人工心脏瓣膜,这对格力来说又将是一个完全无法借助此前优势的跨界。
除此之外,10亿的投入相比于医疗产业的高成本来说是很小的数目。以美国医疗设备巨头美敦力为例,一年的研发费用便超过20亿美元。
更何况,医疗行业的研发本就具有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也就是说,在等待相对漫长的时间轴,10亿的投入有一定概率最终换不来任何实质性的研发成果。就算产品研发成功,动辄几年的医疗器械资质认证过程也是相当磨人的。
退一步讲,即便中间环节搞得定,上游供应链对格力来说也不难,在to B的销售渠道方面,家电与医疗设备也是大相径庭,格力进医院、体检机构等的过程将十分艰难。即便有第一大股东高瓴资本所投资的医疗服务机构(爱康医疗、爱尔眼科等)加持,也不足以支撑业务的持续发展。
而在to C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中,国内已有鱼跃医疗占据了优势。再加上消费者对格力的品牌定位还锚定在家电、甚至空调上,格力看起来并不具备突围的能力。
经历了几次跨界风波的董明珠此前一直很乐观, “我从来不认为我们打水漂,这是要有一个培育过程的”。不知道这次,她是否也做好了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
三思而后行
不过我相信,即便明知失败,董小姐也是注定有此一试的。毕竟国外巨头如西门子、GE、飞利浦都能在医疗界大杀四方,而国内家电大厂海尔、海信们在这一领域也陆续有了收获。
海尔旗下的青岛海尔生物医疗公司算得上其中的先行者。从2005年成立到去年10月成功登陆科创板,海尔生物医疗为家电跨界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
现年已经50岁的海尔生物医疗CEO刘占杰,早在2001年就加入海尔集团低温技术研究所任所长,这也为后来海尔生物医疗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在制冷技术上,刘占杰带领团队陆续开发了-150℃、-86℃、-70℃等超低温冷链产品。而这种超低温冰箱,显然是生物样本存放所必须的。据公开报道,中华骨髓库、国家基因库等项目均采用了海尔的超低温产品。
而在海尔生物医疗独立的当口,海尔已经确定了超低温技术结合自身物联网技术为生物样本、血液、疫苗、药品等提供低温存储解决方案的路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全球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相当集中,海尔生物医疗是该领域五大参与者中唯一一家中国公司。
其中,海尔生物医疗最新尝试的疫苗安全业务正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目前,海尔生物医疗已在印度安装了6万台疫苗冰箱,并与全球疫苗联盟的48个国家合作。
海信则利用自己显示器的优势,在医用显示器、便携超声设备等细分市场做了布局。去年11月,其自主研发的彩超仪器经过3年多的研发,拿到了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
而这条基于自身技术研发、以自己所长去寻找适合场景的路线,看起来是更容易成功的。放在互联网语境中,就是我们常说的“基因”——基因匹配,事半功倍。
自始至终,众多企业都在试图通过跨界的方式打破自身天花板。但越是当机会来临时,我们越需要冷静下来思考如何规避风险、寻找与自身核心业务的结合点,从而找到合适的市场,并在计算投产比后适度出击。
编后语:关于《董明珠玩得转医疗吗?》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视频|联想线上誓师大会,杨元庆变身主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