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隐藏”式背部指纹 Redmi 9真机照曝光》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小米裁员风波背后的新零售压力。
在小米“暴力裁员”风波消退后的20多天里,常远(化名)仍坚持在社交平台上为自己发声,“你听到的,看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3月初,其在社交平台微博上发布多张截图, @小米高层在内的多位微博大V并喊话:“雷军先生能出来解释解释小米集团涉嫌违法裁员吗?”
常远原是小米线下业务相关员工,其与小米签订的合同到期时间是2020年2月。据其称,公司内部有裁员指标,所以HR从2019年11月起就劝说其主动辞职,他认为这一行为涉嫌违法裁员,而且自己并未收到小米对媒体所回应的补偿。
与此前网易、华为裁员事件引发全网关注不同,在小米方面给出的“合同已到期、不续签、给予相关补偿”的回应之后,此次裁员舆论风波很快被新的热点覆盖。3月下旬,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常远仍坚称,外界看到的并不是事件的全貌,整个事件并非小米官方对外回应那般简单。
在常远发微博质疑小米涉嫌违法裁员时,原小米之家上海世博源店的店长李易(化名)也正在处理与小米之间的裁员纠纷。他们的共同点是,李易与常远均是小米线下业务相关员工。
对于上述裁员,小米方面也一一给出了说法,双方各执一词。据被辞员工分析,这些裁员的背后,也折射出这样的现实:如今小米线下渠道运作模式已逐渐成熟,而在小米门店仍持续加大投入,线下渠道成本高企之下,前期负责“探路”的老员工们此时便成为公司降本的“牺牲品”。
小米之家东方明珠店
未到手的补偿与失效的股票
根据小米公司给到记者的回应,常远之前是上海公司专卖店经理,主要负责前期选商选址、打款,运营期间的运营指导及合作商考核分数评定等专卖店业务。
“该员工与公司所签署用工合同已经于2020年2月29日到期,根据员工表现评估以及国家相关法律,公司已于2019年11月20日发出不续签合同的通知,并根据劳动法给予相关补偿,并不存在暴力裁员一说。”小米方面表示。
在大多数关注此事的网友们眼中,合同到期且已经给了补偿,小米的做法合法合规。对于合同到期一事,常远自己也从未否认,但他认为,外界所了解的事件经过是片面的。
于2017年初加入小米的常远,最初是浙江省专卖店(小米之家合作商联营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浙江省客户拓展、线下开店、客户关系维护等工作。同年下半年,由于业绩表现出色,开始接手部分华东区(苏皖沪浙闽)的线下业务,后来其base地也由杭州转到了上海。
直到2019年11月14日所有的平静被打破。这一天下班前,常远被相关HR“约谈”,并被开门见山告知“公司要调整优化”,建议他主动离职。随后的11月15日与11月20日,HR与其又进行了两次沟通。
常远认为按照劳动法,小米在合同到期前一个月即今年1月底通知其不续约即可。“说白了就是裁员么”,常远称,HR没有给出自己业绩不合格的理由,并提出希望自己在11月或者12月底前离职,是因为公司内部有裁员指标,HR及分区领导需要向总部上交裁员名单。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向记者表示,劳动合同到期,法律没有规定公司是否应当提前三十天通知,公司仅需在到期前通知员工,公司愿意或不愿意续签劳动合同。同时,韩骁也提到,若员工在合同期内主动离职,公司可以免于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但员工是否提前主动离职属于个人选择,公司无权强求。
不过,对于常远的说法,小米方面在回复《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却给出了另一个版本。其称,HR从未要求该员工尽快主动离职,其合同于2020年2月29日到期,经业务确认做不续签处理,2019年11月发出劳动合同不续签通知书,一个月后发出EMS通知,2020年2月3日发出离职补充协议,11天后发了EMS的离职事项说明。
针对至今未对还上述员工做出补偿的实质性举动,小米方面也给出解释,“由于该员工于3月7日才退还公司固定资产,所以N+1补偿金将于下个发薪日4月5日发放。”
从国内另一家具有庞大销售网络的科技公司工作多年离职后加入小米,一度让常远看到职业生涯的曙光,在被HR约谈时,他手上还有不少任务正在进行,就目前看来,所有的事情均是始料未及。
因此,在停职的这段时间,常远也在反思,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收到了小米创始人雷军发的股票福利。2019年7月,为庆祝小米集团进入世界500强,雷军宣布向给所有在职的同事和核心外包服务团队的伙伴共计20538人准备了红包——赠予每人1000股股票。按照小米3月26日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票总价值约为2.1亿港元,每位员工持有的股票价值约1万港元。
常远在授予“红包”的名单之列。其于2019年7月19日被授予这一“红包”,归属期为一年,即2020年7月19日将全部归属。不过按照规定,归属日当日员工仍须在职才能获得相应的股票。换句话说,如果员工在归属日之前离职,被授予的股票将自动失效。
无奈兑现的期权与被代交的离职申请
常远或不是个例。他表示,自己从公司高管处得知上海的分公司及小米之家各要裁掉5%的员工。目前这种说法尚未得到证实。
不过,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手握小米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工号三位数的“老小米人”李易也因离职纠纷站在了小米的对立面。
不是降薪,也非调岗,而是直接解聘。这对于从早期的售后服务到后来转型做零售,一步步从店员做到了主管级别的店长,也见证了小米手机诞生、小米之家开店、小米香港上市等一个个历史性时刻的李易而言,完全没有想过他在小米的职业历程会是这样的结局。
2019年12月11日下午,像往常一样,李易正在所管辖的小米之家世博源店处理相关业务。然而这一天,小米上海区域经理、HR等一行人突然到访,并以李易存在员工代打卡和上班时间不在店为由,要求其当天在系统内提交离职申请,并给出离职的最后期限为1月31日。
李易并不认同小米给出的这个“牵强”的解聘理由。根据李易给出的解释,自己不存在旷工的情况,至于代打卡,店面营业时间为12个小时,作为店长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需要随时及时处理,“有时晚上也需要开会或外出谈客户,所以将考勤的工作交给店员来负责”,李易还表示,时间并没有长达一年。
可以想象,双方的沟通并不愉快,从当日下午两点一直持续到晚间十点半,沟通中提到李易所拥有的小米期权可能无法兑现。自2011年加入小米,李易曾在2014年6月获得小米一定比例的期权,但在双方交涉中,他被告知:“(公司)单方面解除的话,是没有期权的。”
当晚回家后,李易发现自己已被踢出了小米的各个工作群后,次日,他便将期权兑换成现金,与此同时接到了公司的停职调查通知。25天后,李易收到了一封邮件,内容显示,其离职申请已经提交。但根据李易的说法,在此之前,他本人从未提交过任何有关离职的申请。
李易收到的邮件反馈
对此,在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回复中,小米方面称,这是一起内部违规事情,代打卡事实明确,公司已保留相关证据,并进行内部邮件通报,人力通过快递给世博源店长发送了劳动解除通知书,并由HR代为发起离职系统流程,不存在不知情的情况。
不过,对于这一情况,韩骁表示,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需由公司承担举证责任,举证不利则可能面临被认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风险。如果在公司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该员工违反公司制度的情况下,违反员工意思表示代为提交离职申请,应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目前李易和常远都在试图通过劳动仲裁来维权。眼下,李易也正在寻找新工作。从事手机线下销售多年,对已经30多岁的他来说,再换行业已经不太现实,但与小米的纠纷已经影响到他在行业内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年初李易曾面试另一家手机厂商,所面试的岗位职务和薪资都要比在小米低,面试时他预估可以拿下这份工作,但最终却被拒绝,对方HR隐晦地告知他,以后可能没办法在这一行继续工作了。
裁员背后,小米的线下渠道压力
记者注意到,2020年3月10日,在实名制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认证名为“小米员工”的用户透露,“据我所知,小米挖来了狼性的HR,现在走上狼性的末位淘汰制,涉及所有部门,都得裁10%的人。”
对于上述说法,记者在向小米方面时求证时被告知,“公司会根据业务需求对员工进行相关考核,但从未有任何政策强制所有部门开启末位淘汰裁员5%-10%”。
目前,小米究竟在采用何种标准对相关部门采取人员优化,尚不得知。不过,无论常远还是李易,在离职前皆是小米线下业务相关的员工。一位近期离开小米的员工称,据其了解到的情况,从去年11月开始,陆续有不少小米线下渠道员工被裁,“这或与小米线下渠道承压相关。目前,团队已经把项目做得非常成熟了,按照现有模板,老员工们可以很容易做好,但如果招一批年轻人来也可以完成,可能做得没有老员工好,但人员成本就降下来了”。
从线上起家的小米在创业前五年一路飞跃登顶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2014年和2015年,小米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但2016年小米遭遇滑铁卢,其市场份额从冠军直接跌到了第五。后知后觉的小米意识到了线下的重要性,也就是从这一年2月24日开始,小米之家从售后正式转型为新零售门店,截至当年12月,小米之家门店数量超过了50家。
之后的两年,小米之家迅速扩张,除了直营店之外,小米也通过授权店逐步下沉到更广阔的市场。到2017年12月底,小米之家数量达到287家;2018年年底,小米在中国大陆直营的小米之家已达到586家,实现翻倍,与合作伙伴经营的小米授权体验店达到了1378家。
小米线下不断拓店的这两年,李易的工作内容也有所改变。2017年7月,小米之家上海第三家店世博源店开业,李易被调任到这家店任职,并在一年后升任为该店店长。
常远的任务也越来越多,“2017年我负责新开了30家小米之家,2018年这一数字跃升至了46家,同时还开设一些其他不同类型的小米门店。”
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底,小米将销售与服务部改组为中国区;2019年6月,雷军在一次动员会中强调了小米中国区未来三年的策略概要,其中便包括三年在新零售建设方面投入50亿元,同月,小米成立中国区线下业务委员会。
不难看出,小米对线下市场的投入仍在进一步加大。据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分析,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需求减弱,在新的消费升级浪潮下,手机厂商需要给用户在产品之外的体验,包括消费场景的体验、服务的体验,而这些是互联网销售所无法提供的,也正是目前手机厂商大面积铺设线下门店的原因,通过深入消费者的线下生活场景,来增加转化率和出货量。
但是,在智能手机从4G向5G转换的初步阶段,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在萎缩,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表示,2019年在华为的强攻下,OPPO、vivo和小米国内的占有率都有所收缩。
从销售业绩也能直接看出整体环境在变差。李易每月需要完成一定的目标流水,他表示,“2017年,店里业绩好时每月可以达到600万,2018年基本维持在每月500万-550万,到了2019年公司给的任务指标在不断地降,去年12月降到了300万,今年1月份则是进一步下降到了200万。”
与此同时,小米门店投入仍在加大,2019年12月28日,小米线下100多家门店同时开业,彼时官方公布,小米线下终端数量已经超过6000家。
常远称,2019年小米线下拓店的重点主要放在授权店及其他类型门店,小米之家新店开得不多,但2020年小米之家重新规划了路线,要开出600家,包括新开100家直营店,100家专卖店,另外400家小米授权店转为小米之家。
这将需要一笔不小的成本。据常远介绍,一般授权店需要几十万就能开,但小米之家的成本至少要100多万,选商选址、装修、设计、招人、培训、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流程下来没有一两个月是搞不定的。
除开店成本高企之外,关于小米利润过低,经销商获利空间被挤压的声音一直存在。孙燕飚表示,渠道和手机厂商的关系纽带就是利益,看厂商能否带来足够的利益空间,在国内厂商中,华为给的毛利空间很高,更吸引经销商渠道。
独立IT分析师付亮认为,小米在线下渠道还需要补很多课,其中一个典型的问题在于其对手OPPO、vivo给渠道商的毛利空间是比较大的,这些厂家的合作伙伴会获得更多好处,而小米模式本身是做极致性价比,其前提就是会压缩利润,那这样会给渠道商造成压力。
(应采访对象要求,常远和李易均为化名)
编后语:关于《小米裁员风波背后的新零售压力》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路透社:5G iPhone 12 量产推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