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天价签约直播平台?罗永浩“不便宜”》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本次疫情结束之后,阿里巴巴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怪盗团团长裴培
来源: 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ID:TMTphantom)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一家以电商,尤其是零售电商为主体的公司。阿里的营业利润几乎完全来自核心电商业务,尤其是其中的淘系电商(淘宝/天猫/聚划算等)。至于其他业务——被计入“核心电商”的新零售,以及“核心电商”之外的云计算、文娱、创新业务等,虽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并非决定性的战线,不会决定战局的胜负。
因此,本怪盗团一贯认为,简单地拿阿里和腾讯相比是缺乏意义的;拿阿里和美团相比的意义也很有限。很显然,阿里的未来不取决于“它与腾讯的组织体制孰优孰略”,也不取决于“它能否打垮美团”。阿里的未来取决于:它的核心电商业务能否同时应对其他大型电商平台(主要是拼多多,京东只是陪客)以及去中心化电商平台(小程序、有赞微商城、快手小店等)的挑战,能否维持稳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
再说一遍:阿里的未来取决于它的核心电商业务(主要是淘系电商)能否同时击退拼多多等中心化电商平台,以及微信小程序等去中心化电商平台的侵袭;取决于淘系电商能否继续贡献稳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阿里的未来不取决于它的组织文化是否优于腾讯或美团,不取决于它的云计算或创新业务是否具备技术优势,也不取决于在东南亚、印度或中东市场发生的交战。
阿里财报中的“核心电商”(又称“核心商务”)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线上零售、线下零售、海外零售、B2B、O2O等。投资者和业内人士主要关注的是国内线上零售,也就是淘系电商。无论是淘系电商,还是其他非自营的B2C/C2C电商,其营业收入均遵循如下公式:
营业收入 = GMV * 货币化率
GMV = VV * 下单转化率 * 客单价
VV = DAU * 用户时长 * 点击率 = 内部VV + 外部VV
下单转化率 = 商品/内容打开率 * (购买率 + 复购率)
货币化率 = 广告货币化率 + 佣金率
解释一下上述公式中的部分名词:
GMV:这个不用解释。顺带说一句,很多人询问阿里或拼多多的GMV有没有水分。按照非常严格的观点看,任何电商平台的GMV都会带有水分,但是我们无意在此探讨该话题。
VV: 即Vist View, 某网站/APP在某一时间范围内的总访问量。假设手机淘宝在今天有1亿人打开,平均每人打开了2.5次,它的VV就是2.5亿。
内部VV:来自淘系电商,或者广义的“阿里系”内部的VV。
外部VV:来自“阿里系”外部的VV,例如从短视频直播跳转过来的。
下单转化率:在所有VV当中,有多少比例发生了下单购买行为?假设VV为2.5亿次,发生了2500万次真实购买,那么下单转化率就是10%。
货币化率:去掉天猫超市和盒马线上的自营GMV,淘系电商第三方GMV主要有两种货币化方式,即广告(含直通车)和佣金;天猫有佣金,而淘宝没有。拼多多也没有佣金。
不难看出,淘系电商要实现收入的持续增长,有如下几条道路:
提高客单价(品牌化/消费升级);
提高下单转化率(算法/调性/爆款新品);
提高内部VV(下沉市场/内容化/信息流);
提高外部VV(淘宝客/网红带货);
提高货币化率(与第一条相仿)。
在这五条道路当中,有两条是难以实现,或者最好不要实现的:
过去两年,淘系电商已经新增年活用户1亿以上,已经成为国内除了微信之外首屈一指的头部APP;而且,通过扶持淘宝直播、短视频、内部信息流等“内容电商”模式,用户时长也增加了不少。从现在开始,淘系电商的内生流量虽然不至于枯竭,但是肯定过了快速上升期。提高内部VV这条道路,相当困难(去海外找用户不属于本文探讨的主题)。
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竞争对手采取低价下沉战略的情况下,提高货币化率并非明智的举措,阿里管理层也不打算采纳。事实上,我们估计淘系电商的“实际可比货币化率”过去几年在小幅提升;今后几年无论是小幅提升、持平还是稍微下降,总而言之不太可能大幅提升。
其他几条道路则都能走通,甚至已经走通过了:
在移动时代,淘系电商一直在强调消费升级。具体说就是:将优质流量导向天猫;扶持天猫品牌旗舰店,与头部品牌加强合作;鼓励新品、尖货在天猫首发;强调商品和品牌的调性;发展跨境电商,尤其是其中的高端商品。直至2019年,提高客单价的战略执行的非常成功。
调整手机淘宝的流量分配机制,鼓励商家经营自己的粉丝群,优化算法;同时强调电商的内容属性和调性,以及淘宝内部的社交属性(淘宝群、店铺关注等)。以上做法当然也提高了用户时长,但主要是提高了下单转化率。
淘系电商一贯鼓励商家去外部拿流量,并在内部予以流量配比(具体算法很复杂,在此不赘述)。淘宝客作为有偿的从外向内导流机制,已经运行多年,现在又出现了新的淘宝高手机制。李佳琦、薇娅都是在淘宝直播成名,然后被推向外部,从短视频平台导入淘系产生GMV的。对于外部VV,淘系一贯秉承“流量草原”战略:要毛细血管,不要主动脉。
然而,淘系电商的多个运营指标存在天然矛盾,不可能同时增长,至少不可能同时高速增长。有时候需要弃一个指标、保一个指标,有时候需要照顾一部分商家、牺牲另一部分商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运营思路。这就是电商行业的精髓:万事万物不在于战略而在于执行,不在于产品而在于运营,不在于技术而在于Know-how。举几个例子:
在品牌升级的过程中,流量逐渐集中到天猫旗舰店/高等级专卖店,用户养成了买品牌、买头部品牌、买尖货的习惯;传统的淘宝C店,以及级别较低的B店商家,自然失去了流量。京东曾经试图圈占这一批商家,但是失败了;现在拼多多在大量吃下这一批商家。
淘系电商当然不愿意失去C店及中低等级B店商家,毕竟它们的存在可以丰富SKU、让淘宝更值得逛。所以,它通过“千人千面”等算法机制以及店铺粉丝机制,为这些商家对接流量。它还通过聚划算等鼓励“低价爆款单品”,使淘系不至于成为高端品牌独占的舞台。
拼多多固然是标品、白牌性价比最高的电商平台,但是它的SKU不足,履约能力与淘系相比尚有差距。淘系电商通过持续扩大SKU、持续内容化、区分内部调性、提升履约能力,巩固自己的“一站式购物/逛店平台”属性,让用户习惯自我加强。
不过,拼多多背靠着微信的巨大流量池,而微信对淘口令、淘宝群等采取严厉打压态势;结果就是,淘系电商不可能充分利用微信的庞大社交流量,而拼多多(京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利用。双方在流量、用户习惯方面形成了微妙的平衡,拼多多希望在SKU、品牌上实现突破,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在本怪盗团看来,投资者和外部人士往往倾向于高估阿里“非核心电商业务”的实力,却低估了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尤其是淘系电商)的实力。在长达16年的发展过程中,淘系电商建立了对“货物”的深刻理解,以此同时连接了商家和C端用户。简而言之,淘系知道什么时候该推什么货、该怎么推、该由谁来推、该通过什么渠道推;它还知道如何促使交易发生、如何完成交易、如何处理交易后事项。B2C/C2C电商的运营就像在空中同时玩好几个球:既要让消费者满意,又要让商家有钱赚,还要给自己(平台)留下足够的一份。你不可能通过培训或口头交流,去教别人做好电商平台的运营——就像你不可能教别人“如何在空中玩七个球,一个也不落地”。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当中,对淘系电商发起攻击的竞争对手要么失败了,要么只取得了有限成功,其根源都出在运营和执行上:
腾讯从一开始就未对电商业务投入足够资源。它的“联邦分权”组织体系决定了次要业务很难获得足够重视。此外,腾讯是“产品经理文化”而非“运营文化”导向的,天然不适合电商这种重运营的生意。不过,在微信小程序兴起之后,腾讯倡导“去中心化电商”潮流,试图扳回一局;从现在的势头看,“去中心化电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是零售电商的支流而非主流。
京东一直不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它更像“互联网化的零售公司”。因此,它一直没有弄懂流量游戏的精髓,没有用好微信的流量,也没有在自营和第三方商品之间找到平衡。京东确实在技术、基础设施、金融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这不能帮助它击败淘系。
唯品会、网易考拉、小米有品之类就更不用说了,它们从一开始就是垂直电商平台,从来没有认真转型综合性电商平台。在流量红利耗尽的时代,一切流量都在向少数头部平台集中,垂直平台只能通过调性存活。电商可能是所有互联网细分行业当中规模效应最明显的——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对商家,10倍的GMV差距足以颠覆一切。
拼多多则是一个更危险的对手:它的创始人做过电商代运营,深谙货物和流量之道;它通过社交拼团+低价标品,找准了初期定位;它依托微信的庞大流量,实现了野蛮生长,及早跨越了电商平台的生死线;它的APP很有趣味性,能够增加用户时长。但是,就算做到以上所有,它的SKU丰富度、用户黏性和履约能力还是明显弱于淘系的。
在本次疫情当中,毫无疑问,整个电商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阿里更是不可能不受冲击。总体看来,疫情对淘系电商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正面影响。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略的归纳:
从负面看:消费者信心的动摇、物流效率的下滑,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购买意愿;对于高端服装、美妆、海淘等货币化率较高的品类,影响尤其大。在疫情平息之后,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未来能见度下降,高端消费需求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抑制,“消费升级”宣告中断。在物流方面,京东证明自己强于绝大部分同行,而菜鸟网络的整体表现一般。
从正面看:对物流体系掌握薄弱的拼多多,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影响,放慢对淘系的追赶速度。淘宝直播的用户时长可能大有增长,网红带货之路还能走上很久。支付宝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进化,事实证明是相当及时的。盒马等生鲜电商业务可能迎来机遇。
总而言之,如果经济增长确实因为疫情而骤降到2-3%的区间,那么越是高端化、品牌化的电商,日子可能越不好过;越是非必需品、高货币化率的品类,受到的影响就越大。然而,本次疫情也说明,阿里过去几年孜孜以求提升物流效率、深度介入本地生活服务、发展直播等内容电商业务,都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如果经济无法尽快复苏,那么提高客单价就无从说起。阿里必须在提高下单转化率(算法/内容)、引进外部VV方面多下工夫。2019-20财年阿里的净利润增速很快,现金储备很多,有充足的资源去应对短期的挑战——至于二级市场投资人怎么看,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编后语:关于《本次疫情结束之后,阿里巴巴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疫情期间哄抬物价 亚马逊冻结近4000商家账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