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海贼之恶魔之名》: 莫离》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考古中国》——古淮河。
开篇序言
这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考古专业在读女博士生、实习研究员石佳琪,专心致志地在资料库里浏览着。这里有各地专业的和非专业的考古资料,包括文字,摄像,图片,口实录音,著作,实物等。林林总总,几乎就是一部生命历史博物馆。
她的博士生导师,方洁琼副所长进来了。
方导一头白发,戴着金丝眼镜,很有学者风度。问:“石佳琪,你又来资料库了,是在准备毕业论文吧。”
石佳琪停步在古骸柜前,说:“是的,正在构思着呢。我所研习的远古课题,还是倾向于新石器时代。”
方问:“有命题了吗?”
石佳琪望着陈列柜里的古人类骸骨,说:“每当我走到这里,就会想起北京人头盖骨。那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襁褓期,从距今250万年开始1万年前后结束,一个多么漫长的进化过程。而新石器时代属于人类的童年,从距今1万年前开始5000年前后结束,和250万年相比,进化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千年。方导,您感觉到了吗,这似乎有一只无形的巨手在快速地推动着。”
方洁琼用手托了一下眼镜,抿了抿头发,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继续说下去。”
石佳琪接着说:“纵观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从距今七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裴李岗文化,到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到五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一系列史前文明璨若星呈。而在此之后,近两三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些文明都断裂了。”
方洁琼频频点头:“说的好,从考古学角度论证了社会进化过程。那么,你通过这一现象,想要表达什么呢?”
“它告诉了我们,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曾经有过一个辉煌时期,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得到极大发展。快速地把新石器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把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进化成了我们今天的现代人。”
“是的,准确地说,这一辉煌时代发生在新石器中晚期。之后的文明断裂,表明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后无来者。或者说,这一段时间,历史前进的车轮正满载着辉煌,在向新纪元过渡中。那么,你所说的推动力是什么?”
石佳琪接口道:“这个推动力是人,人是第一生产力。新石器时代,诞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神农氏炎帝和轩辕氏黄帝,史学界共认的史实是,他们就生活在这个时期。炎黄时代涌现出许多辉煌人物,形成一个以炎黄二帝为代表的宏大历史群体,其中,黄帝作为五帝之首,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从他开启。有学者统计,文献记载黄帝时期创造发明有30项之多。是他,以自己的光辉照耀着人类的童年,承先启后了整个新石器时代。他和他所代表的一系列创造,对于进化新石器时代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所以,有社会学家把新石器时代,称之为黄帝时代。”
方洁琼微微的倾了一下脑袋:“我认同你的观点,可以这样说,新石器时代就是黄帝时代。”
“如果历史车轮没有那一次的大飞跃,你我今天生活的时代,或者还在原始洪荒之中。短短几千年和250万年相比,从进化时间上来看,不是这么一回事吗?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甚至文学家,至今都没有直面这一领域,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应该就是我们考古人的责任。”
“你想来演绎这一段历史?”
石佳琪如同沉浸在一种遐想中:“是的。每当我俯视着这一件件沉睡在地下几千年的人和物,禁不住想越过时光的隧道,唤醒他们,和他们的骷髅骸骨说话。读着他们的文字,拿起他们的新石器,走过他们迁徙之路。问一问,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生存环境,他们是怎么样生存与生活、创造与奋斗。天寒地冻酷暑如火,如何保护自己;猛兽如云同类竞争,怎么抵御敌人;茹毛饮血食不果腹,靠什么维持生命。他们的生命历程,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的婚姻家庭,他们的人生故事,他们的一切。我论文主线索,试图以新石器时代一系列考古发掘为资料,按照大概的时序,还原和再现这一段历史。或许和他(她)们的名字不一定能够对得上号,但是,他(她)们是真实的存在,他(她)们就是那个时代里创造辉煌的主人公。”
方洁琼认可她的构思和创作:“说的好,不论是发明创造,还是建立帝国,轩辕黄帝是唯一的代表人物。新石器时代由黄帝结束,中华五千年文明从黄帝开始,是他,推动了人类社会一个时代的前进。考古新石器时代就是考古炎黄,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考古炎黄,小而言之是考古中华民族的血脉,大而言之就是考古中国。你的这篇论文题目,可以就叫做《考古中国》。”
“可是,这样写似乎不符合论文的规范。”
“没什么,虽然你是根据考古资料创作的,但毕竟不是考古报告。只要能够论证出轩辕黄帝不是传说,而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是新石器时代的化身,就足够了。”
石佳琪再问:“新石器时代几千年,轩辕黄帝只有几十岁,时间跨度大。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因为事件的叙述和人物活动的需要,时间顺序涉及考古年代的争议。”
“不还有一个考古层嘛!比如说,我参与发掘过的阳谷蚩尤陵,它就有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叠压。最上层已经是两汉时代,时间跨度相距几千百年。你论文所叙述的事件,可以理解成同属于一个文化层。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历史的发展进步,从来就不是一时代所完CD有上下传承和相互关联。”
这后一句话,说出了深刻的含意和广泛的内容。石佳琪听懂了:“您真不愧为导师,给弟子指点了迷津。这样,我就不会写出关公战秦琼的笑话。”
“当然,在每一个时代里,领袖人物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从史籍到传说,包括最经典的《史记》《国语》,介绍上古时代都把轩辕黄帝作为典型。的确,要完整全面再现那一段历史时空,浓缩在他一个人身上最有代表性。司马迁是这样,你也是这样。”
石佳琪疑虑全消,精神振奋的听着。
方洁琼继续引导:“除了这些实物和影像资料,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的甲骨文,约4000年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或者其中就有你论文中另一个主人公仓颉造字,会告诉着你想知道的一切,希望你能读懂他(她)们。”
“这些古文字,至今还没有多少人能够读懂,我怎么行?”
“考古的目的,就是借助遗物和古人对话。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走近他(她)们,就会读懂他(她)们!”
“走近他(她)们,就会读懂他(她)们?”
“是的。刚好现在就有了你论文的一个开篇,甘肃所呈报,他们在三皇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三皇沟?那可是考古界争议中的轩辕黄帝出生地呀,我现在就去走近他(她)们。导师,谢谢了,您以上的论述,我就把它作为《考古中国》的序言。”
第一章、 飞土逐肉(上)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皇沟发掘现场。
这是一个春天。
这一天,一个老农在丘陵下发现几棵野山药,就拿铁锹挖了起来。几锹下去,刨出了一个人的骷髅头,顶上还有一个破碎的窟窿。把他吓了一跳,立刻报告乡政府。村里有一对夫妻感情不好,女人曾经给自家男人下过老鼠药,没毒死。后来丈夫失踪,多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女人因为名声坏了,遭到男家怀疑,指名道姓报案杀人,尚没有查出结果。
“这个人头,会不会是张金花的男人?”
公安局的法医看了,哈哈一笑:“不是现代人的头骨,是古人的,看样子年代还很久远。你不要刨了,会破坏现场的,我们上报给考古队。”
考古队以发现的这个骷髅头为中心,做了一次大规模的发掘。这里,显然是一个远古人类的墓地,骸骨不仅这一具,附近还密密地排列着其他不同年龄段残骸十几具。有的属于正常死亡,有的是折断的四肢和残损的骨片,老农发现的那个骷髅头,是一具男人的骸骨。肢骨完好,顶骨破碎处骨碴鉴定,是生前头顶部曾遭受钝器所击。放射性碳素测定,距今五六千年以前。
另外,还在不远处同时采集到大量细泥,红色陶片,为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遗存。
考古队没有更多地去研究那些不正常死亡的骸骨,也没有什么陪葬品可供参考。而是为发现这一个墓葬,感到意义重大,因为这里是传说中的轩辕黄帝出生地之一。
作者石佳琪应邀到发掘现场,并参加了甘肃所举办的学术论证会,听了他们的考古报告:
轩辕黄帝是一个传说,还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关于他的出生地,有很多个说法。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史记》只有一句话:“黄帝居轩辕之丘。”皇莆谧索隐《史记》:“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但是,轩辕之丘、寿丘以及姬水究竟在什么地方。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论依据。
我们坚持黄帝出生地是三皇沟,理论依据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清水县地属陇西郡上邦县(原邽县)。汉武帝元鼎二年析上邽,置清水县。晋郭璞《水经》载:“帝生于天水轩辕谷。”“上邽轩辕谷。”《甘肃通志》载:“轩辕谷隘,县东七十里,黄帝诞此。”《直隶秦州新志》载:“帝生于轩辕之丘,名曰轩辕。”等。今清水县城东南七十里有三皇沟,又叫三皇谷,轩辕谷,境内有轩辕溪、寿山(也叫寿丘)。明著名学者胡缵宗题石碑“轩辕故里”。范文澜《中国通史》,以一部史书的地位确认这一说法。
其它如山东寿丘,河南新郑等地,都有黄帝出生地之说。但都仅是文字资料,还没有任何实物可供支持。这一次的考古发掘,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个既有文字资料,又有具体地理位置的地方,有古人类居住过的遗迹。他们就是轩辕黄帝!
以上就是我们这一次的考古报告。
报告简短扼要,又有说服力,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短时间内信息通过诸多媒体,迅速传播,史学界轰动一时。
石佳琪一个人来到了陈列柜,久久地凝视着这一骷髅头。她认同甘肃所的观点,确认眼前这个沉埋在地下数千年的精灵,和轩辕黄帝是同时代人,或者曾经是一个部族。那么,他是谁?叫什么名字?是因为什么,自己的脑袋被砸得粉碎?
骷髅上两个圆圆的大眼眶洞开着,也一样地在望着自己,里面似乎射出压抑了几千年的不屈的目光。没有了下颌骨的嘴巴,似乎也在向她倾诉,诉说着那遥远的过去,那地老天荒的岁月。
“考古的目的,在于借助遗物对话古人”!
她跳跃的思维,越过了那漫长的时光隧道。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那是一个遥远的时代。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有一个生活在黄土梁峁沟壑区的氏族部落,有熊氏、有乔氏、伊耆氏和褒氏。他们居住的地方,背靠一座连绵起伏的山陵,叫轩辕谷,林木苍郁,绿树成荫,草色青青,鸟语花香。山谷前是一片几乎没有多少沟壑的广袤平原,有一条姬水河穿越其中。因为生存的需要,人类居住的地方都选择依山临水,有山就有山洞可以居住,有石头制作武器和用具,有兽以供捕猎。水是生命的源泉,同时也可以捕鱼。平原是采集谷和其它植物的必要生存条件,必须选择长谷的地方,有食物可供就近采集。
但是,现在这里不行了,恶劣的气候变化让他们招架不住。已经一个冬天没有下雨,春天又持续干旱,到处风沙弥漫。西北方向刮过来的风,那是阿尔泰山的戈壁沙漠,带着越来越多的黄沙,一年一年淹没着广袤的緑树青山。黄尘日积月累覆盖着,使这里大部分地方,以后成了黄土高原。
人们用石斧或者是兽骨,挖地下植物的根茎,或者捡前一年落在地上的谷,回来放在陶罐里煮。身上穿的都大致相同,上身是敞袖扁衫,下身是没有裤管如裙子似的叫裳,上身为衣下身为裳。布都是大麻织的,颜色也是麻坯原色,黄褐色。腰间束着一块兽皮,脚上是兽皮做的靴子。夏天的皮靴,用石刀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孔洞,同于今天人们穿的皮凉鞋。不同的是,首领腰间是难以捕获的珍贵兽皮。如有熊氏首领叫少典,是几个氏族共认的领头人,就有一块虎皮,有乔等几个首领,是一块豹皮。大部分兽皮是夜里当被褥盖的,舍不得穿出来经风雨。男人女人都是长长的头发,女人有的把头发扎起来,或者做一个发髻,或者梳成辫子,有各种各样的头饰。而男人的头发就那么披着。
没有新生的草谷,植物都干枯,黄黄的叶子,需要从沙土里捡。余谷几乎看不到,泥土混杂,成了一样的颜色。河水大部分干涸,只有深洼里还有一点残留,都已浑浊不堪,河床上一片死鱼虾。一些还留在这块土地上的兽,吃草的兽还有吃人的兽,白天不敢与人抢水,夜晚挤到这里撕打成一片。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只要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存,相应的办法就是迁徙。今天,几个首领在一起开会,讨论向一个未知的地方去,寻找生活居住的新环境。部落开会,没有什么秘密而言,所有人都可以参加,所有人都可以发言。这是一个较大的山洞,除了应该参加会议的几个首领,还有很多人来听会。
议事的几个首领席地而坐,少典主持会议。
他是一个青年大汉,身材挺拔,胡须短促,脑门开阔,看出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开门见山就提出这个话题:“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下雨,土地干旱草谷不生,连兽也纷纷离开了这里。我们四个家族之所以居住在轩辕谷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有大片长谷的土地。但是,生存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雨,谷地就是再大也长不了谷。是不是也要迁徙,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
首领有乔年纪和少典差不多,长着三缕胡须,思考问题比较老成持重:“我有乔氏走过许多地方,难得寻到这么大一片长谷的土地,一个秋天的采集,够一冬一春吃饱肚子。如果走了,还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呢?嘿,穷家难舍呀!”
听得出这是一个消极的态度。
褒首领年纪比他们两个大,胡子稀稀拉拉,已经花白,一副老实人模样。他习惯于服从少典,说话做事都以少典的意见为准则。这时看着自己的大首领,吞吞吐吐的:“难得一块养人的宝地,就是人口再增加,也不要跑很远的路去采集。又没有其它野蛮氏族来和我们抢夺,舍不得走啊。”
长叹一声,再没有话说。
伊耆首领和褒的年纪差不多,一脸络腮胡子,他性格果决:“不要垂头丧气好不好,好地方都是找出来的。老天不给人活路,怎么办,树挪死人挪活,走吧。”
首领决定了的事务,不再征求其他人意见,但允许其他人发言。在场旁听人虽然也议论纷纷,但都瞻前顾后,说不出什么主导意见。褒和有乔说的话模棱两可,只有伊耆态度明确,需要少典做决断了。他再一次重复:“都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吧?”
场内有一个男人站了出来,说:“我说,我们采集的范围,再走远一点的路不行吗?或者能躲过这一阵旱灾呢。我就是喜欢这个地方,也不想离开。”
这是一个中年人,身材高高瘦瘦像一根树干。少典望了他一眼,问:“巴桑,你这些天出去采集,来回一趟要走多远?”
“三天吧。”
“采集结果如何?”
“和,和这里状况都差不多。”
“那你说还要走多远?尤其四面八方去寻找食物,还不如就离开。再说,谁有你那么长跑路的腿。”
人都笑了起来:“就是。长腿巴桑,我们可跑不过你。”
少典就决定了:“既然说不出好的办法,就走吧。大家回去收拾收拾,至于往哪里去,由巫男大公龟卜。”
人都吵吵嚷嚷开始散场,嘴里还说着:“走吧,走吧。”
突然山洞外一声吆喝:“谁说要走?”
话音没落,就听得一阵“咚咚”的敲击声,和哐啷哐啷的响声,来了一个小老头。女人们嬉笑着:“一听这哐啷声,就知道是他。”“正说他呢,他就来了,难道真的有神灵附体。”
来人就是巫男大公。有熊氏的巫师,也是这里所有几个氏族的巫师,部落年纪最老的一个男人。他拄着一根拐棍,拐棍顶端是分开的树枝丫,每一个枝丫上挂着不一样的物件。有乌龟壳,一只兔子或者狐狸的骷髅头,几根花花绿绿野鸡翎毛,还有是一串玉坠。他说这叫法器,但人都说那就是拐棍。走起路来乱响,会引得孩子们跟着,仰起头来看。因为他是巫,本身就有着一种神秘色彩,听到这敲击声,人都会毛骨悚然,更会注重他的说话。
巫男进会场来,梆梆地敲打拐棍,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少典问:“巫男大公,你想要说什么?”
“少典首领,你的女人附宝就要生小孩了,山高水远,这时候怎么走路。她就要给我们家族增添一个人,使我们人丁壮大,是一个伟大的女人,怎么能够让她担这个风险?要走,那也要等她生了孩子以后再走。”
他的敲击和他的话,几个首领都听见了。有乔和褒频频点头,深有同感,伊耆不好说什么,就望着少典。少典有点焦急,他是主事人,部落每一个人的生死存亡,与自己的决策正确与否有很大的关系,不愿因为一个女人,而影响整个部落的前途。望了其他三个首领一眼,说:“哦,大巫,你说的我不是不知道。但是,不能因为她一个,而让所有人在这里等死。”
“谁说她是一个人?她的肚子里有一个伟大的生命,要给我们家族添丁增口。”
一个女人说:“是啊,我看附宝是不能走远路的。”
一个男人说:“只有抬着她呀。”
女人不同意:“如果在路上生了怎么办?”
场上一时哜哜嘈嘈,议论纷纷。少典着急:“你们再不看看,姬水河已经干涸,没有水喝比没有吃的更可怕。今天早上几家排队去等一个水洼,如果不走,没饿死就先渴死。”
这样一说,人就停止了议论。见巫男说:“为了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大家忍一忍,让我再祭祀一回。”
少典刻不容缓:“你不已经祭祀了多少回?”
巫男扬起不大的脑袋,眯缝着一对小眼睛,望着拐棍上的一个乌龟壳:“今天早上,天元未经烧灼自成纹路。冥冥中有一种预兆,神灵在保佑附宝的孩子,保佑着我们。”
“保佑”这个词,他说的时候拖长了音调,听上去像祈祷。
巫师虽然不是首领,但有绝对的权威,同时,他说的话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医疗条件的缺乏和生活状况的低下,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很短,尤其是新生儿更难存活。人丁兴旺,是保证氏族生存,以攫取食物,和不被其他氏族吞没的要素。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那是首先要保护的。怀孕的女人尤其是快要临产的女人,每一个氏族都呵护有加无比尊崇,视为伟大的人。所以,巫男在这里说话时,一次又一次使用了“伟大”这一词语。
会议最后就听了他的意见。少典说:“那好吧,就再祭祀一回,听天由命。”
氏族居住的地方设有祭坛,先是一群人在巫男大公的带领下跳祭祀舞。《考古中国》根据巫男的祭祀内容,和远古时代的壁画考据,原始人的祭祀舞,其行为就是极尽每一个人身体动作,和每一个人能够啸叫出来的音量,夸张地向天宣泄,极力表现出天人一体。如果合着歌声,舞蹈动作就随着音调的节奏。且祭神种类繁多,保佑风调雨顺的祭祀,生小孩的祭祀,捕猎的祭祀,结婚典礼的祭祀,居住地选择的祭祀,还有欢庆的祭祀等等。
祭祀舞后,就是老巫男没日没夜地祈祷。他所说的“祭祀一回”,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时间段。就如这时闭着眼睛端坐在祭坛上,已经一天一夜过去。风沙刮过花白的头发,烈日照耀着枯黄的脸庞,他一直一动不动,口中念念有词,如后来的佛家坐禅念经。坚信人的虔诚,神会给自己的部族降福。
第二天又是一天,不吃不喝也不睡。没有人去打扰他,更多的是陪在他的法器前,一样的祈祷。
就在这一夜,附宝临产。
山洞里摇曳着松树火把的光亮,洞门前宽广的场地上匍匐着族中男女老少,他们知道一个生命要降生。接生女人进进出出,附宝的呻吟撕着暗夜,几多恐惧,几多紧张,但他们一动不动,等待着这一时刻的来临。
突然,一阵大风刮过,乌云翻滚推起重重波浪,听得天空一声声吟叫,有几条巨兽在空中飞舞。风云刹那间开始变幻,群山奔涌,天低云暗,霹雳震空,闪电撕着苍穹。大自然肆无忌惮,似乎世界的末日就要来临。
所有家族的人都跑出山洞,大声欢呼:“龙,龙来了。”“龙来了,雨就来了,神灵来保佑我们了。”
一声嘹亮的啼鸣,几如石破天惊,人们感觉轩辕丘都晃了几晃。几乎就在同时,大雨倾盆。
“生了,附宝生了!”
“下雨了,下雨了!”
欢呼声中,雨注如淋,不一会就沟满壕平。雨下起来的时候,空中盘旋的龙一个个都飞舞着远去。人们依旧匍匐,恭送这一伟大的神灵,任凭雨水在自己身上尽情地浇。
少典从山洞里走出,有人抑制不住地兴奋:“少典首领,附宝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少典也无限的高兴:“杀兽呀,我有熊氏又增添了一名勇士。巫男大公,祭祀起来吧。”
他说的是氏族风俗,生男孩就杀兽,生女孩就杀禽。禽兽都是之前捕猎留下来的,为了祭祀牺牲。巫男说:“我们住的地方轩辕谷,久旱无雨,新生命的诞生给这里带来了吉祥。我说,为了一种永远的纪念,就把他的名字叫轩辕。”
伊耆首领说:“我们听到了他第一声哭,象雷鸣那样响亮,轩辕谷都在摇晃。取这个名字,难道是一个预兆吗?”
有乔首领接口道:“我出生的地方有一座山,氏族就以姓氏为名叫做乔山。轩辕因地得名,愿他长大以后雄壮如山。”
众人齐声叫着:“轩辕,轩辕。”
这时,天地突然明朗,云开雾散,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雨雾云霞中,看那林梢尽处挂起一道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
巫男牵来一只小羊,一只手拿石斧,一只手拿陶罐,走在前面。两个少年抓着羊角,两个少女扯着羊尾,一群少男少女摇曳着踢踏起舞,并大声歌唱: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送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歌声中,巫男劈倒了羊,用陶罐接血:“轩辕问世,龙神降临,给我们送来了风雨,带来了新生活的希望。这牺牲品,应该让轩辕喝第一口,他就是龙的传人。”
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龙,就是黄帝氏族的图腾。
所谓图腾,是原始时代的人类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们不仅能够保护自己和家族,并且还能从它们身上获得超人的力量、勇气和技能。都是以尊敬、崇拜的态度对待,一般情况下不得伤害。氏族,家族等社会组织多以图腾物命名,或者以图腾作为重大标志。
图腾物,都是真实的存在。那么,龙这个动物到底是一个传说,还是真实的存在?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龙的雕塑和造型比比皆是。从那时开始,龙的形象一直存在着,且各个时代对它造型的描述都不一样。我们所知道的龙的形象,就是头上长角,身上有鳞,嘴上有须,有腿有爪。能在天上飞,能在水中行,来时天就要下雨。今天的人们,只承认历史上有恐龙,因为发掘有恐龙的遗骨,没有发掘过龙的遗骨,而把龙当成一个传说。
《考古中国》再现这一段历史,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动物。
学者们在解读《山海经》时,认为它是一部地理志、动物志、植物志。其中介绍的那些形形色色奇禽怪兽,都在地球上真实存在过,尤其是那么多种类的龙。
“虽然没有化石,或者说没有发掘出遗骨。但是,只要有遗迹,就可以认定这个物种的存在。”
生物学家论证,目前所认识的物种有200万种,而累计11亿种物种在地球上生存过。同样持此观点的学者根据地质学考证,五千多年以前,东亚气候曾经有过一次巨大的变化,叫小冰川时期,曾经有过许多物种被灭绝。中国龙,也是在这一时期被灭绝的。
既有许多遗迹,又有许多古人类对于这个动物的造型,刻画,雕塑,当时的人类是见过这个动物的。问题是,除了形象被保存了下来,化石或者是遗骨为什么没有被发掘?
在之后的故事里,我们的主人公还要零距离和这个圣物接触,揭秘它们的一切。
少典这时心情很好。他精神亢奋,拿起一支标枪,以号召式的语言叫道:“轩辕,拿起刀枪来,到山林里捕兽去。男人,生来就是要与天地战斗的。”
捕兽,吃兽肉,用兽骨,穿兽皮,是古人主要的生活来源。那时候的兽甚至比人还多,几乎随处可见,人吃它它也吃人。有时近在咫尺但都不易捕捉,因为人没有它们跑得快。实践中积累了逐兽的经验和方法,就是集体性围猎,许多个氏族联合起来,有组织的分工合作。轩辕丘的一侧,地面上有过去挖好的陷阱,男人们在首领的带领下手执枪斧或者就是一个木棍,打草惊蛇式三面包剿,把兽朝陷阱里驱赶。山林间狼奔冢突,草木中风起云涌,百兽被赶扑到陷阱里,就被追逐而来的人砍杀。困兽犹斗,人兽相争,地上流着兽的血,也流着人的血。
也有特殊情况,有一些跳跃性强的兽类会越壕跑出,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望尘莫及。唯长腿巴桑喜欢与之较力,看见一大一小两只兽竟然越过陷阱逃跑,他早就埋伏等待着,刹那间也以飞快的速度追上前去。他的腿长,几十步就把一只小兽扑倒在地,再起身追逐大兽已经不及,就脱手投出标枪掷过去。标枪远远落在大兽的身后,它回过头来望望,还是摇摇摆摆的跑了。
他摇摇头,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
一个美丽的少妇站在山岗上,把轩辕高高的举过头顶,沐浴着这一场热血沸腾的逐兽竞技。
她就是附宝。
当猎手们把捕获的兽背回来抬回来的时候,各个氏族的人都会在广场上欢迎。兽都是死了的,伤了的也在捕获时被打死了。有少数活的小兽,就用绳拴上,不是伺养,而是等待祭祀时候做为牺牲,过一段时间再杀。
狩猎的勇士们这时候就很荣耀,认为自己是英雄。有乔说:“少典,你分配呀。”
伊耆和褒也这样说。
少典一边指挥着大小排列,分门别类,一边指着一个一个兽进行分配:“先第一轮分,有熊家的,有乔家的,伊耆家的三只大的,四只小的。褒氏人口多,四只大的,五只小的•••巫男大公,你记下了吗?”
巫男正拿一根麻绳在结绳记事,回答说:“记下来了。”
少典继续分配:“有熊家的附宝生了一个男孩,伊耆家的巴桑被兽咬伤,各多分一只。喂,长腿巴桑,你伤得怎么样,还能不能把奖励的兽,背回到你们的洞里去?”
巴桑走过来,他的头上血淋淋的,被一块麻布包裹着。还昂扬地说:“我能。”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要不是被一只花兽抓伤了头,后来那一只就一定跑不了。哎,还是跑不过它们。”
“你不是用标枪投射了?恐怕连它的屁股都没碰到吧,哈哈!”
“是的,标枪扔不了多远。”巴桑想象着:“标枪要是飞得更远,比兽跑得还快,就好了。”
人多把他的话当笑话:“那怎么可能?天上飞得最快的禽鸟叫箭,它才快呢,但不会帮你去击兽呀。”
“兽跑起来就是一阵风,人再有本事,也没有追风的能力。”
四个家族各领了分配来的兽,又分配到各个氏族。女人们扒皮煮食,大部分的,放在太阳下晒肉干。
有了雨,漫山遍野的谷又开始生长,兽也回到了这里。有了生长着的草谷,生活就有了希望,人们平静地生活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主要劳动就是采集谷和一些能吃的植物,还有树上结的果子。女人们出去采集的时候,都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背篓里带上,小轩辕从他一出生,就和田野朝夕相处。这里有谷的田野很广大,秋天能够把用来做仓库的几个山洞装的满满的,第二年,那些没有采集的谷和落谷,经风沙掩埋后就又重新生长。
每天出门的时候,人都会来看一看轩辕。附宝用树条做一个摇篮,把轩辕吊在洞门前一棵树上,女人们一边晃摇篮,一边和附宝聊天:“你们家的轩辕出生,我们这里就一直风调雨顺。”
“还有哪,太神奇啦!轩辕出生时龙也来了,雨也来了,人都说他是龙的传人。”
“老巫男说,没有哪一个氏族,敢于奉龙为祖先神。轩辕长大自立为氏,只有他才有资格。”
还有那个巴桑,每一次出去采集或者捕兽,都要先来看轩辕,或者把他顶在肩膀上带到田野里去。走到树底下,就得把腰弯下来,要不树枝就会刮着轩辕的脑袋。
轩辕在三皇沟度过了他宁静的童年。
编后语:关于《《考古中国》——古淮河》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雷洲大陆的故事》: 巧遇张岳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