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仙道异徒》免费试读_旁门道人》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草根胡佑民的春天》:第1章 陋室柔情。
第1章 陋室柔情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腊月二十三,上午开会总结了一年的工作,安排放假事宜,发放工资奖金后,工厂下午就放假了。胡佑民发了一百五十元工资,还有一百元的奖金,按常规进厂半年以上才有奖金发,这笔意外之财让他高兴了好一阵。他今年八月份才来这里上班,没打算回去过年的,早就给家里写了信。
胡佑民收拾了一下行李,绑到单车上,准备去三爷爷家,刚准备锁门,田玉梅来了,穿着一件白色的长羽绒衣,围着一条淡紫色围巾,脸冻得有些红,使平时泼辣的她多了些抚媚,看得胡佑民有些出神。他一边将她让进仓库里,一边问她怎么还没走?田玉梅说买的是明天早上的车票,将手里的一个塑料包递给胡佑民,问她是什么也不说。
田玉梅过来整理胡佑民的军大衣,问他第一次在外面过年,习惯不?胡佑民笑着说:“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四海为家,有什么不习惯的?”“小屁孩一个,还大丈夫呢!”她白了他一眼。
“只有你和你爸爸回去吧?你姐和姐夫要年后才会去你家吧?”胡佑民岔开话题,田玉梅心不在焉在嗯了一声,伸出手抚摸他的脸,突然一把抱住他,将头埋在他怀里:“要好久看不到你了,我想你,你会想我不?”胡佑民手足无措地愣在那里,犹豫了一下,轻轻地将双手放在她肩上。安慰她说:“才放十多天假,一晃就过去了。”
“我一天都不想和你分开,想每天都能看到你!”田玉梅在他怀里喃喃地说。第一次和女孩子亲密地搂在一起,虽然屋里没有暖气,胡佑民却觉得身上有些燥热,心跳加快,喉咙发干。
田玉梅抬起头,泛着情-欲的双眼似要滴出水般,渐渐凑近他,她闭上眼睛,轻轻吻上胡佑民微凉的嘴唇,她的嘴巴好小,特别柔软,胡佑民的头嗡地一声响,浑身像过电一样,他一把搂住她,变被动为主动,开始探索那未知的神秘,生涩的动作,被激-情掩盖,他们意-乱-情-迷地相互索取。
这是他们的初吻,田玉梅开始有点害羞,随即热烈地迎合他。柔软绵嫩的触感让他舍不得松开。一只手搂住她的腰,另一只手则是悄悄的抚上了她的身体。肌肤柔嫩白皙没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完美的如同一件艺术品,她发出一声闷哼,将身体紧紧地贴向他,像是希望他的暴风雨能够更加的激烈一点。
外面冰天雪地,屋内春-意盎然。离愁别绪,让他们迷失了自我,尝到了吻的美妙销-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胡佑民刚满十七岁,一米七六的个头,略显单瘦的身材,一张未脱稚气的国字脸,浓眉大眼,刚毅的面部线条,带着温和的微笑,高挺的鼻梁,性-感的嘴唇。虽然穿着军大服,戴着棉帽子,显得有些土气,但掩饰不住他的帅气和阳光。
他出生在湘南渔阳市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家里有父母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高考落榜后,只身来到关东,投奔三爷爷,通过三爷爷战友的关系,介绍他来到东陵长兴电炉厂做事。
刚进来时,是做厂里的仓管员。原来的仓管员是厂长的小姨子田玉梅,他来后就调到办公室去上班了。
胡佑民在仓库里闲不住,干了一段时间后,主动要求去车间干活。厂长刘红阳安排他给车间主任老田当学徒。
一晃到了年底,胡佑民学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师傅老田对他很好,教了他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最大的收获当然是和田玉梅的恋爱,虽然现在还只是地下恋情。
送走依依不舍的田玉梅,胡佑民到商店买了一对西凤酒,一条石林烟,给师傅老田去拜了个年,然而才骑着单车向三爷爷家赶去。结冰了的路很不好骑,一不小心就会摔到地上滑出好远,十多里的路,胡佑民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三爷爷家。
将单车锁在楼道里,拿着行李和田玉梅给的那包东西上楼,三爷爷还没回来,三奶奶在做晚饭。胡佑民打了个招呼,就坐在沙发拆田玉梅给的包,里面是一套浅灰色西装,他走进卧室试穿,很合身,是根据他身材买的。
三奶奶还以为是他自己买的,夸他挺有眼光,会买东西,他不好意思地说是同事买的,她摸了摸布料:“不错,这一套得二、三百呢,谁对你这么好?男的女的?”胡佑民不想说实话,找个理由掩饰过去了。
想起田玉梅对自己种种的好,胡佑民有一些瘣疚,他从没为她做过什么,有时还特意躲着她,这时胡佑民就觉得自己没用,一点也不爷们。
三爷爷依然是准时回家,很有规律地吃饭、看电视、睡觉,军人的刻板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除夕前这段时间,胡佑民没有出门,天天呆在家里看书。三奶奶家的书很多,书房有,卧室有,客厅也有,除了书房的不让动,其他的随便看。
胡佑民挑了一本《西方近代经济发展史》、一本《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近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就读这两本书,反复地看,到最后也是似懂非懂。这让胡佑民有些沮丧,也激起了他想读大学的欲望。
那时候可以参加自考取得大学文凭,也可以报考成人高校,有脱产的,也有半工半读的。胡佑民把想去参加成人高考的想法给三爷爷说了,他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并说过完年就帮他去报名。
过年的那天,三爷爷的儿子一家三口来了。胡佑民第一次见到这个堂叔,三十多岁的样子,一米八几的身高,浓眉大眼,穿着军装,军衔是二毛二,一口标准的东北话,人也非常热情。他老婆也有一米七高,典型的北方美女。他们的女儿约七、八岁,身材单瘦,很有礼貌地喊他哥哥。
与他们一家的热情、大方相比,胡佑民显得有些拘谨、腼腆,可能是受他们的感染,他也很快和他们聊在一起了。堂叔听完他的情况后鼓励他好好干,干出点成绩来,说有很多没上大学的干得比大学生还好,事在人为,以后他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只要帮得到的,会尽力帮他。
吃团圆饭时,没有像家乡一样,先搞个祭祖仪式,而是大家围坐在一起,端起酒杯互致祝词,然后一起干杯。吃完饭堂叔一家回去了,可能是喝了酒的原因,三爷爷比平常和蔼了许多,给胡佑民讲起了他的战争故事。
都是朝鲜战场上的事,一次他们连队在一个小山坡上生火做饭,开饭的时候,他端着饭盒想爬到山顶上去吃,这个无意的举动救了他一命,还没到山顶,来了几架敌机,是生火的烟将敌机吸引过来了,一顿炸弹过后,又是一顿机枪扫射,他们连队基本上报销了,没受伤的只有他一个,有二十多个伤员,其他的都牺牲了。
第二故事是讲的一次阻击战,他们一个团在一个山头上阻击敌人,打了二十多天,补给上不来,马杀掉吃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最难受的是没水喝,到后来只能接自己的尿喝,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团硬是切断了敌人一个师的退路,并挡住了敌人的增援,配合友军全歼了这个师,他们那个团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人了。讲这些的时候,三爷爷的眼里有些落寞,有伤感,但他更多的是自豪。
初一堂姑一家来拜年,下午一起去南湖公园看冰灯展,冰雕里的电灯五光十色,让胡佑民觉得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灯展是不收门票的,公园里有很多人,很热闹,公园的大门都是用冰块砌成的。
这是一个冰的世界,公园里的景点全是用冰砌成的:拱桥,走廊,亭子,灯塔,还有一些造型,比如一帆风顺、啤酒瓶、凤凰、奔马等等,这些都是企业攒助的,上面攘嵌有公司的名字和广告宣传。
堂姑拿出相机不停地拍照,不时发出夸张的惊呼声,胡佑民随着人流前行,彩灯和冰雕相交辉映,仿佛置身神话世界。一家人玩得其乐融融,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胡佑民却有一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过了初次看到冰灯的兴奋劲,胡佑民开始想乡下的父母,想弟妹,他们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到这样的漂亮的冰灯?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连省城都没有去过!他还想到了田玉梅,这个让自己矛盾的东北女孩,越想心越乱。
初三胡佑民一个人去了步行街,他是想给田玉梅买点东西,她给自己买了那么贵的一套西装,得表示一下,不然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
逛了好久,他最后买了一块西铁城的女式手表,花了九十八元,他很满意。想象亲手给她戴上的场景,不由得咧嘴傻笑,这时他有点昐望工厂明天就开工,这样就能看到她了,她这个时候在做什么呢?还是和自己一样思念着对方?
接下来的几天里,胡佑民窝在家里看书,他不再纠结能否读懂,他要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他如饥似渴地在书中翱翔,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管理、传记,逮到什么读什么。
这几天的时间让他知道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他的《经济学原理》,保罗.萨缪尔森和他的《经济学》,罗伯特.蒙代尔,艾伦.格林斯潘。
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经济战争在二战后己取代军事战争,成为一个国家掠夺其他国家财产的主要手段,前苏联就是倒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大棒下的。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和一些西方国家五、六十年代差不多,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加速发展经济,极有可能步前苏联的后尘。
虽然建国后我国打赢了朝鲜战争、中印战争、中越战争,但从武器装备来说,都是以弱胜强,是悲壮的、被动的反击战,战胜后也只能迅速退回国内。
周边的小国,还没有我国的一个省大,敢任性地和中国叫板,敢占你的岛屿,这都是因为国力不强,腰板不硬,这是一种怎样的苦涩和无奈!
第2章 寒门学子
湘南渔阳市丰家铺镇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位四十多岁的农妇在禾场里晒着萝卜条,可显得有点心不在焉,后来索性坐在一根枯树干上发起呆来。
在堂屋里正在编竹框的中年汉子看到这一幕后走了过来,“想佑伢子哒?”他一边摆萝卜条一边问,
“嗯,个杂伢子咋还不来信哩?也不晓得他会不会回来?”农妇抹着眼泪说,
“信应该过几天会到滴,等信到哒才晓得。”中年汉子安慰道。
“个小就跑咯远,当初不让他克就好哒。”农妇在怨自己无能。
“个杂伢子心性大,拦不住滴。”中年汉子的神情也有些黯然。
农妇叫刘月香,是胡佑民的母亲,中年汉子叫胡建华,是胡佑民的父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胡建华有二个妹妹、二个弟弟,共五兄妹。刘月香有一个姐姐,四个弟弟,共六兄妹,都是贫穷家庭。
到了胡佑民这代就只三兄妹了,胡佑民出生于七四年,是老大,第二个是弟弟胡佑军,比他小三岁,在县城读高一,最小的是妹妹胡佑芬小他五岁,在镇上读初二。
如果不是计划生肓,胡佑民的兄妹也会很壮观,听说生妹妹时要罚款,那时家里穷,没钱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最后不了了之。
童年在胡佑民的记忆里只有带弟妹和干活,上学后不用带弟妹了,可要干的活更多了,要打猪草、砍柴、放牛、晚上还要帮爹妈编竹框,在家是没时间读书学习的。
但胡佑民善于利用时间,放牛的时候,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就是他学习的时间,捧着连环画看、想数学题、想老师的讲课、背课文,所以胡佑民在班上的成绩是最好的。
那时候上初中是要考的,考不上的就不能上学了,胡佑民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丰家铺中学。丰家铺中学只有初中部,离家有五公里,胡佑民只能寄宿了。这下不用帮家里干农活了,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读书上了。
如饥似渴的胡佑民整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可书读得越多,接触的知识面越多,胡佑民越觉得自己简陋、渺小。胡佑民不满足课本知识了,大量地阅读课外书,他到处找人借书,那时兴起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胡佑民读了几本,便对这种东西不感兴趣了。
大量的中外名著,让胡佑民获益不浅,作文水平自然是大幅提升,眼界也比同齡人高了许多,褪掉了乡下穷小子的粗俗,慢慢有了书生的气质。
脱颖而出的胡佑民让老师喜欢不己,也得到了许多女同学的爱慕。十三、四岁的胡佑民不懂得谈恋爱,虽然经常收到一些幼稚的情书,但他没有心思理会这些。穷苦的生活让他迫切地想改变自己的困境,而读书是他觉得唯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
初三一期的时候省里有一个“新苗杯”数、理、化竞赛,在校选拔赛上,胡佑民的化学、物理都是第一名,但去县里参赛只能选一科参加,胡佑民选了物理,参赛带队老师是化学老师,一路上对他颇有微词。
在县里得了个二等奖,这对从没有过奥赛培训的胡佑民来说是很难得的,在他们镇中学也是第一次取得这么好的名次。
中考,胡佑民考入了县城的渔阳市一中,这是一所省重点中学,听说每年都有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
开学时是父亲送他去的,开心自豪的父亲用一辆二八自行车驮着他的行李,让他坐班车去县城,在校门口会合。县城的繁华,进入高中的兴奋被交费的一幕给冲击得无影无踪。学费是一百八十元,杂费三十元,住宿费五十元,共二百六十元,别人交费大多是伍拾元一张,拾元一张的。
轮到父亲交费了,掏出的是一个塑料袋,里面全是伍毛的、一元的、伍元的纸币,拾元的很少,甚至还有一些贰毛和壹毛的,在窗口点了好久才交完费。
在这个过程中胡佑民如同被电击了一般,他没想到要交这么多钱,当时一个初中老师的工资是四十多元,这相当于吃国家粮的半年多工资,这对在地里创食、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是天文般的数字。
胡佑民不知父母攒这笔钱攒了多久,想到每学期都要交这么多钱,还要生活费,他的心更沉重了。直到父亲将他在寑室安顿好,胡佑民的心情还是低落的,好在粗心的父亲没看出什么,家里还有很多农活要忙,父亲匆匆忙忙地走了。
走的时候快中午了,胡佑民想和父亲去食堂吃饭,父亲拒绝了,胡佑民知道父亲舍不得在外面吃,他要骑自行车赶三十多里的路回家去吃。
胡佑民也没心情吃饭,坐在宿舍里发了会呆,便找出本书来看,可什么也看不进去,加上宿舍里闷热,他丢开书朝外走去。
来到操场上,这里人少一些,胡佑民走到一棵树下,微风拂面,感觉清爽了许多。
胡佑民想到了退学,但他知道是行不通的,父母不同意不说,自己回去也做不了什么,他是家里的希望,除了读好书,他别无选择,想通了这点,胡佑民的心情好些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冲出农门,一定不让父母失望!
高中的课本比初中难多了,老师的授课方法也不一样,开始那几天,胡佑民有点不适应,天生不服输的他,不断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勤奋的汗水,使他很快跟上了老师的思路和节奏,学起来轻松多了。
每个星期上六天课,只有星期天休息,第一个周日胡佑民没有回家。星期天去食堂吃饭的时候,胡佑民发现了一个问题:要多花一天的生活费。
现在胡佑民一天的生活费在一块钱左右,早餐吃二毛钱的米粉或馒头,中午吃二毛钱米饭三毛钱菜,晚餐吃二毛钱的米粉,有时食堂有西红柿蛋汤或紫菜蛋汤,五分钱一碗,他馋的时候便会去喝一碗。
初中时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周六放学回家,星期天下午回到学校。每次回校要带好几瓶干菜,有萝卜干、豆豉,干酸菜,剁辣椒等等,这就是一周的菜了,开学时都往学校交了米,所以饭是不用发花钱的。
胡佑民心疼这一天的生活费,也有点想家了,在第三个周日决定回家,周六放学时快五点了,他整理好书包,装了一玻璃瓶自来水,准备走路回家,可以省一块钱车费。
开始的时候走得蛮快,但走了十多里就慢下来了,天渐渐黑了,又累又饿的胡佑民咬着牙往家里赶。
今晚的月亮像个调皮的孩子,只是偶尔从云层中钻出来,又马上象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起来,路上行人很少,蛙鸣声声,间或的鸟叫声让胡佑民头皮有些发紧,他顾不上脚底磨出了血泡,只渴望早点回到家里。
胡佑民回家时快晚上九点了,弟妹在禾场的竹床上纳凉,母样在编竹框,父亲在剖竹篾,看到他回来,都有点诧异:“佑伢子,你回来哒?”
胡佑民扑进母亲怀里:“妈,我想你们哒!”
刘月香一把搂住儿子,泪一下就出来了:“妈也想你,呷晚饭冒?妈给你做饭去。”
胡佑民松开母亲,对父亲说:“爹,你也休息哈,莫太累哒!”
胡建华慈爱地看到儿子:“不累,在学校里还习惯啵?”
“习惯,学校里蛮好滴。”胡佑民坐到竹床上和父亲聊天。
很快刘月香端来一碗面条,可能是没有剩饭剩菜了,便给儿子煮了一碗面条,煎了一个鸡蛋,还在上面放了些葱花和剁辣椒,饿极了的胡佑民接过面条大口吃了起来。一抬头看到妹妹两眼盯着自己的碗里,忙将鸡蛋分成给弟弟和妹妹吃。
母亲怜爱地看着他:“他们都呷哒晚饭,是眼睛馋,你自己呷!”
胡佑民笑笑:“这么大一碗,我呷不完。”
习惯早起的胡佑民和父母一同起床了,晨练了半个多小时,洗嗽完后他拿了把柴刀去后山砍柴。胡佑民的家依山傍水,因为是丘陵地带,山只有五十多米高,屋前有一条简易公路,沿着河岸通向镇里H县城。河是一条二十多米宽的小河,是沅水的支流。
胡佑民很快砍好一担柴,挑回家时,妈妈己经做好了早餐,饭是南瓜饭,菜是一碗酸菜炒辣椒,一碗盐水蒸茄子,还有一碗辣椒炒鸡蛋,估计是因为他回来了特意加的菜。胡佑民忍着馋虫,将辣椒炒鸡蛋留给弟妹吃。
早餐后母亲和妹妹去打猪草,弟弟去放牛,胡佑民和父亲去后山上砍竹子,用来编竹框的。砍竹子也有讲究,那些好的,能发竹笋的要留着,父亲摸摸这根,看看那根,都舍不得下刀。
后在山顶砍了十多根,山顶的竹子常被人偷砍,每次发现被偷砍了竹子,父亲都要心疼好几天。帮父亲去掉竹枝,将竹子一根根地背回家,竹枝和竹尾也要拿回家,当柴烧。
编竹框是个技术活,而且很累人,也容易伤手,手指背长倒剌,一不小心就被竹篾割个口子。胡佑民也会编,而且速度很快,只是他不喜欢干这个,小时候是怕累,现在是觉得做这个不赚钱,一个人累死累活地干到晚上十多点,也只能赚二、三块钱。
可乡下没有别的挣钱门路,靠编竹框卖钱是家里的主要收入,父亲还经常去河里用网子网些小鱼,母亲将鱼剖净晒干,让父亲挑着框和干鱼一起去卖。
胡佑民三兄妹的学费就是这样来的。这些年还好,可以光明正大做这种小生意,父亲在去年买了一辆二八的永久自行车,可以用自行车驮着去比较远的地方,卖的价钱高一些。
早几年割资本主义尾巴,不许搞这些,父亲只能晚上偷偷地挑出去卖,在天亮前赶回来,要出第二天的集体工,不能扣工分,不然分的口粮少了,全家要挨饿。小的时候不觉得,长大以后才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每当回忆起这些便觉得特别心痛,不自觉地流泪。
编后语:关于《《草根胡佑民的春天》:第1章 陋室柔情》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大运仙缘》: 降生皇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