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山河沙》免费试读_琉璃净火》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免费试读_失落小孩。
第一章 小杨
在中国南方有一个贫穷的村子,整个村子都很贫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大多人都是农民,只有很少数人出去闯荡,大多人都安于现状,觉得种田才可以维持生活,或许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想要出去,可是因为对新环境,对外界的畏惧而止步不前。少数人有眼光,觉得出去闯荡才是正道,有的人在青年时期就出去闯荡了,而有的因为父母的阻拦,子女的拖累,尽管有那颗心还是不得不留在家乡。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出去闯荡的人大都变成了成功人士,而留在家乡的种了半辈子庄稼最后只能维持温饱。
看到出去的人成功了自然会有人效仿,可是后来再出去的人本就不够“聪明”,第一桶金又被无数之前闯荡的人拿走了,成功的人寥寥无几,于是之前出去的大都成为了包工头,之后出去的成了农民工,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去的,成了地道农民,事实证明,一部分开始想出去,被父母子女拖累的,后来也没有想要出去,大概是他们确实够“聪明”。在家里也不再种庄稼,而是种起了各种农作物,成了“土财主”。在那个年代,机会很多,是大多有钱人和没钱人轮换的时期,是一个变革的时期,成功的人很多,只要敢闯荡基本都在十几二十年后生活得不差。
小杨的父母就是在那样的年代生下了他,因为有小孩拖累而无法出去,之后小杨慢慢长大,就把小杨托付给了父母,而他们出去闯荡,做了农民工,他父亲是一个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在农村,把这类人称作“滑头”,做农民工赚不到多少钱,而做包工头又没有希望,就变成了在两地来回跑,什么都想做,最后成就有限。
小杨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又是家里长子,老人宠爱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一个人从小缺乏管教而一味去溺爱,长大一些就会越来越无法无天,但他的父亲是一个很凶的人,本事不大脾气大,虽然回家的时间少,可是只要在家,小杨做错了事情,无论对错都会打一顿,心情不顺畅的时候也常常打骂,小杨在父母和爷爷奶奶两种极端的对待下性格也慢慢转变,变得有些外强中干。
小杨在没上学之前是村里的小霸王,在同龄人面前装大爷,一般人别人也不敢反驳,毕竟老是找人打架的坏孩子是谁都怕的,而且还喜欢动手,下手也黑,一爪子下去的伤口对小孩子来说可不好受,好多同龄人都被他抓过,倘若力气比他大的人把他制服了,他还会咬人,死命的咬,比他大一些的人也害怕他,只有在同是“大少爷”的人面前才怂,毕竟都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心大,下手也黑,而他内心有点脆弱,给他实实在在的痛就会想到自己的父亲,自然就服了。
上学之后,他也是一个野孩子,经常逃课去抓鸟,那个时代古惑仔这部电影特别出名,培养了一大批“混”的人,不管是社会上还是学校里都有,小杨自然也不例外,因为高超的抓鸟技术和凶狠的表象收了一些小弟,天天跟在他身后做跟屁虫,以求他能施舍一些鸟给自己,被欺负了可以让他保护自己。
不得不说,小孩子越无法无天对脑子的开发越有用,不会被条条框框限制,往往能突破固有格局出现新想法,无法无天的人会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加聪明,小杨在小学时候虽然是坏孩子,可是成绩也优越。这种人无法得到老师的喜爱,当然也不会憎恨。
手底下的小弟就不行了,只会跟着老大喊好,狐假虎威,被欺负了会自豪的说我跟着谁混,学习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深得老师的讨厌。
倘若经济条件本就不太好,教育还出了问题,孩子会有很大的可能慢慢走向偷盗的道路,小杨就是这样,家里虽然不算穷,基本的生活保障能给他,可是人的内心欲望是没有止境的,特别如果一个人太过放纵,有了基础的东西,就会想要更好的东西,除非真的富到可以让孩子随心所欲,没有需要偷才能完成自己欲望的东西,他才不会去偷东西。
小杨从小就喜欢偷盗,特别是喜欢偷亲戚家的钱,然后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他又因为内心脆弱经不起折磨,偷完一被逼问就全部老实交代,而亲戚呢,虽然知道了,可是都是特别亲的亲戚,人家也不好说什么,只是骂一下,然后告诉他的父母。他父亲会打一顿,可这有什么用呢,无论对错都打,时间一长都被打习惯了。
那时候农村的交通工具生活条件好一点的是摩托车,差点的就只能走路了,小杨家生活条件算是中等的,而他的父亲有时会出去外地干活,就买了一辆摩托车。
小孩都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抵制力也不强,小杨自然也不例外,看到大人骑摩托车也想学习,比较小的时候他父母说他太小了,不让骑,他自是不肯的,他父母在他的吵闹下给他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对两轮车的欲望,不过显然摩托车更让他向往,毕竟电影里的那些主角大都骑着摩托车,警察开着去追人,“古惑仔”开着去抽刀砍人。
六年级的时候,小杨的二手自行车被骑烂了,而且也长大了一些,会时常把他父亲的摩托车偷偷推出来学习驾驶摩托,因为有骑自行车的底子在,骑摩托也不在话下的,脚落不着地,他就把摩托车推到石头旁边,踩着石头起步。
偷骑的次数多了会被他父亲发现,他父亲也没打他,觉得学会骑摩托车也挺好的,当然,他还小,父母总是不放心的,会骂一顿,让他不要再骑,还小,不安全之类的。
那一代人,电影的影响还是挺大的,电影里的主角大都几乎嘴里叼着烟,而且现实生活中大人也是烟不离手,小杨想要做一个合格的“男人”自然也要学一学抽烟的,小孩子想要抽烟,不管父母再怎么样都不可能允许的,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父母不允许还不能偷偷的抽么,被发现了就说只抽了一次,想要试试看。
对那个年代的男孩来说,武侠也是内心的向往,每个男孩都梦想有各种神功,能有强大的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纵横江湖,随心所欲,小杨每看完一本武侠片都会去砍树来削武器,刀枪棍棒,削完就学着电影里的人“练功”,没有内功心法没关系,可以练剑法,刀法之类不需要内功的,练得差不多之后一帮小孩会开武林大会,竞选武林盟主。一群小孩围坐在一起,首先一个人上去接受挑战,直到最后只站着一个人,其他人不再挑战为止,每次武林大会都是小杨是盟主,毕竟从电影里哪能学到什么武术,还不是看谁下手重,导致了有好多小孩因为“功力不够”被打伤哭着回家。
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小杨读完了小学,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他考了比较优异的成绩,中学发了三百块钱的奖励,在那时,农村里三百块虽不说是大钱可是也不算少到哪里去了,毕竟小学考第一名才五块钱。事情传回,尽管邻居对他的观感不好,但出了这个事还是不得不夸赞一下,以前是坏孩子,现在成绩好还得了三百块奖励,大家都觉得估计是要出人头地了,得拉近关系。
小杨成绩好,以后一定能考上大学,当上大官之类的夸赞的话,不要钱的往他身上放,小杨从小到初中第一次这么光辉,那段时间他的父母也跟着长了脸,笑脸不断,逢人就提他孩子奖励了三百块钱,然后笑眯眯的听着别人对孩子的称赞。
初中是一个人性格转变的关键时期,几乎所有的人在初中性格都会一定程度上定型,以前是坏孩子的可以变成好孩子,以前是好孩子的可以变成坏孩子,再之后,想改过来就比较难了。
小杨刚上初中的时候老师也不了解他,只知道成绩好,特别看中他,开始还好,可是慢慢就不行了。
大多人如果一直在重复做一件事,对新鲜的,“利己”的,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的,刺激的事情一般没有多大的抗拒力,而且初中的学生都是经历过小学的,自然也就什么样的人都有,初一那年,小杨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只是偶尔和他们逃课,后来就干脆十天半个月不去学校了,偷他父亲摩托车的钥匙骑着出去和朋友风流,带小姑娘出去飙车。
内心欲望和身边人的感染下他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把妹,摩托车的油,都需要钱,家里本来就算不上富裕,给不了他这些多余的闲钱,而他又想做这些事,没办法,只能去偷,只是偷的对象变了,毕竟亲戚家可偷不到这么多钱,小卖部是不错的选择,在一个夜晚,他和同伙趁着一家小卖部主人不在把小卖部屋顶的石棉瓦撬开,偷了小卖部里三千块钱和很多零食,还有一些首饰,偷完后终于有钱了,小杨一辈子没拿过这么多“属于自己的钱”,生活开始大手大脚,着实风流了一段时间。
可是三千块毕竟不是小数目,小卖部发现被盗后报了警,不过警察没查出什么,大概是警察想的方向错了,三千块,还能想到把房顶撬开,无论怎么看都不像初中生偷的,如果是社会上的人偷的,那就更难查了,大晚上的也没有目击者,也没有监控。至于指纹,小杨一早就想到了,作案的时候带了副手套,警察也只能看之后盗贼还活不活跃,如果再活跃也许能查得出来。
最后还是被发现了,至于发现的原因确实够狗血,小杨把一个银镯子送给了一个女的,以讨取女孩的欢心,然后女孩去小卖部买东西的时候被老板看到了,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家的银镯子,一追查就追查到了小杨身上,小杨也没想到镯子的辨识度竟然这么高,还好的是最后也没有进派出所,而是在学校老师的调节下私下解决了。
这件事确实足够大,大到把小杨吓得不敢再偷东西,在那之后,小杨依旧鬼混,可是再见到想要的东西都不敢再去偷。
小杨的成绩因为心没在学习上飞速下滑,而且出了偷盗的事,在学校名声实在是臭了,最后读了一年多就读不下去了,而他的心又向往外面,没办法就只能不上学了,老师去找他和他的父母分别做了好多次思想工作,都不管用。后来为了躲避老师他干脆连家都不回了,去找他父母他父母也说没办法,劝不回来。
辍学后小杨和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混了一年,对父母宣称自己在外面工作,实则每天“潇洒”,没钱了找父母要点救助金,要的次数多了父母就怀疑他,一打听就知道了他的现状,结果自然是被一顿批斗,但更多的是无奈,叛逆期的坏孩子很难管教,动不动就要砍谁,自以为世界缺我不可,谁若“逆了我的心意”,那就是坏的,都要被我砍死,大话连篇。小杨还好,父亲经常打他,再叛逆还是会有恐惧,管教起来容易一些。
被管教后小杨总算去打工了,算是正式踏入了社会这个学校里。刚进入的时候小杨发现“社会”与自己所想的区别很大,进入社会的人并没有那么帅,并不能随心所欲,最惨的是刚开始的一年,小杨既无出世的能耐,也无入世的精明。周转于人情世故间,笨拙又生疏。应付着一地的鸡毛蒜皮和偶尔的不怀好意。他不甘的挣扎抗争,却总是杯水车薪。慢慢的开始认识到了情谊的浅薄,功利的可爱。虽依然天真,但是也虚伪。虽依然不甘,但是也妥协。迎面而来重重的一巴掌,只能咧嘴笑笑,不言一语(《鸿鹄志》热评)。慢慢的磨合下小杨终于适应了现实的环境,两年时间里换了很多个工作,工资只能够自己吃的,没有一点存款。
小杨是一个聪明的人,而且内心深处还有那么一丝不甘,明白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得有一门手艺,足够吃好饭的手艺。
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汽修这门手艺,因为他有一个亲戚在汽修厂里工作,就把他介绍进了汽修厂工作做学徒,刚进去的时候也没有技术,一个月才八百块钱的工资,还特别辛苦,汽车坏的时间是无法确定的,好多时候半夜还要起来加班,他就在旁边帮师傅递扳手、吊变速箱、推轮子,变速箱的重量有好几百斤,那年小杨十七岁。
修理过程中师傅也不讲解修的原理,就给他讲了需要注意的事,车厢升起来的时候要拿木头垫着,拆后轮的时候有千斤顶顶着也要拿一块木头再顶一道,给车胎打气的时候先看看轮胎的老旧程度,打气的时候人要离得远一些,吊变速箱的时候千万不能放手,这些事出了一点小问题都会被师傅骂的狗血淋头,或许已经不能称之为骂,而是侮辱。
小杨以为开始进入社会的两年已经够辛苦,没想到做了汽修学徒后更辛苦,每到快坚持不下来的时候小杨就会让自己想想以后的生活,必须要咬牙坚持。师傅不给讲解他就看着,自己琢磨原理,时间过久些的时候师傅慢慢让他操作一些简单的工作,拧螺丝,卸轮子,给汽车换刹车片,第一次操作的时候小杨很激动,觉得原理都知道了,操作就不难了,可是一上手才知道并不容易,小小的拧螺丝都是一门技术活,小杨开始时候拧完一个螺丝师傅已经把其它螺丝全拧好了,换刹车片的时候卸轮子用风炮打螺丝,好几次直接把手指粗的螺丝打断了,敲废刹车片的时候手磨起泡,效率还是不如师傅的四分之一。
不过只要踏踏实实干了,技术总能学到,也能练好,小杨在师傅的辱骂中慢慢变得老练,学习了一年半就基本能独立完成除发动机以外的所有汽车维修。
小杨再呆了半年时间觉得已经差不多了,发动机的维修他没有学,一是他的师傅也不会修,二是发动机坏得少,而附近又专门有修发动机的名人,僧多肉少这种事最好还是不要出现。
十八岁的时候,出师的小杨离开了那个“折磨”他两年的修理厂,回到了家给自己的父母说自己要开一个修理铺,开始他的父母不同意,毕竟自己做老板,还是有些异想天开了,而且家里条件也不怎么好,拿一大笔钱来做这种事风险太大。
在这个事上小杨就一根筋,怎么劝都劝不动,相反的,他还劝父母,这个行业我了解过,肯定会赚钱的,最后还是没能完全劝动父母,无奈之下只能给父母说自己去银行贷八万,让父母资助五万,他父母才同意了让他开修理铺。
银行贷款需要担保人,一般人是不愿意做这个担保人的,求了好多人在说出自己的方案时别人都觉得不可行,有修车技术去厂里呆着慢慢熬,工资总会慢慢提高的,做这么高风险的事干什么,万一赔本了贷款怎么办,而且当时小杨才十八岁,在大人眼里还年轻,做事估计不靠谱。
他母亲无奈只能去求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小杨的舅舅,是一个做家具的手艺人,小杨舅舅听后虽然也觉得小杨太年轻,可是求自己的是妹妹,而且自己的经历也和小杨差不多,都是学技术,开铺子的。不得不说,成功人士的眼光还是比较长远,毒辣的,就同意了做担保人。
在凑齐十三万后小杨的铺子开始动工了,地点是小杨早就想好的,前几年刚修了一条市内公路,车流量比较大,小杨把地点选在了公路旁边,和土地的主人软磨硬泡后租了一小块地十年,一年租金两千四,用空心砖盖了个简易的材料摆放处,修理的地方是用钢架焊的一个大棚,买了几台二手的修理设备。一封鞭炮点燃修理铺算是开始正式营业了。
开始的时候尽管小杨尽力宣传,可是几乎没有客户,只有一些以前在修理厂给他修过车的司机会来照顾生意,惨淡到一个月下来连饭钱都赚不回来,母亲也常常去铺子里看他,说是看他其实是去看他的生意怎么样,可是结果看到这么惨淡心凉了一截,每次都问小杨没有生意怎么办,万一赔本贷了那么多钱怎么还,小杨自己心里也无奈,但只得安慰母亲开始的时候都这样,以后会慢慢变好。
做生意这行,客户资源是最为重要的,有了一定客户才能盈利,小杨选的位置比较好,在公路旁边,司机在路上车时常会出现小毛病,而车上又拉着货物,不值得再开到厂里去修,看到小杨的修理铺就在路边就会进来寻求帮助。每到这个时刻小杨都会客气的招待对方,先递上一根烟,再让司机来坐着,泡上一壶茶,让司机喝着,自己赶紧去帮别人解决车上的小问题,修完回来乘着司机还在喝茶与司机闲聊,如果修理的问题确实足够小,就不收司机的钱,只让司机多帮宣传宣传。
小杨积累的客户资源慢慢的增多,开了三个月后,修理铺终于算是正式盈利,虽然还很少,可做生意一般一旦进入盈利就会出现滚雪球似的增长,开了八个后,小杨的月盈利过万了,似乎过万是个饱和期,增长的速度不如之前那么快,可总还有增长不是。
一年后小杨赚到了一定的钱把借的贷款还上了,他的父母看他的生意步入正轨也变得不再焦虑,用两口子存了半辈子的钱重建了房子,算是给儿子以后结婚用的新房。
第二年,小杨的生意越来越好,自己忙有些吃力就招了两个学徒来帮自己。有的司机在远的地方车坏了,彻底开不了打电话过来就只能去救急,以前都是开着一辆摩托车拉着一大堆工具去,碰到难走的路时常翻车,特别不方便,小杨就分期买了一辆皮卡车,救急的时候方便了很多。
至于人生大事结婚,小杨是不急的,初中时候就常常撩妹,现在生活也算是步入正轨了,还怕娶不到老婆么?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是有反思的,小杨小的时候那么坏?长大了算是活的比较成功,可这样的人算不算好人呢?后面又一想,管他的,虽然以前是坏孩子,可长大后他也没干犯法的事,踏踏实实干事。
有时候还会想是不是那些早早辍学的人才能成功,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某某某不读书创业,几年成为百万富翁,可是写完这个的时候我发现了,并不是的,越早出去吃的苦越多,或许他们有的人会很有钱,可是那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还在拿着微薄的工资度日,成功的人确实足够聪明,而且也能吃苦,只能说他们心没在学习上。
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我们都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可时间一久,大多人都被现实磨平了所有棱角,目标在慢慢降低,觉得当下也挺好的,得过且过。
当然,倘若真的觉得当下也挺好,那恭喜,你的人生算是成功了,也不用百分百觉得,百分之七十就够了,倘若还不满足,觉得生活满是无奈,那就该奋勇直前,多吃苦。勤奋,稳得住的人,就算不聪明也是可以成功的。
第二章 老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十年,广东是改革开放的重点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一大批外地人背井离乡去到广东寻求发展。
老杨生于南方,在那个时代,南方经济不发达,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少,而老杨又有一颗闯出去的心,在读完高中后未能如愿考上大学,只能无奈的从南方去往遥远的广州打工,去的时候老杨内心满怀期望,当然,也有焦虑,毕竟第一次去离家那么远的地方。
去之前免不了母亲的一阵唠叨,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注意为人处世,千万不要和人闹矛盾,不要做坏事。这些话老杨听得耳朵都起茧了。知道了知道了,老杨不耐烦的回答着母亲。
收拾好行李后小杨拿着家里凑的三百块钱出门了,老杨第一次拿这么多钱,为了防止被偷母亲把钱缝在了贴身的衣服里,那时候穷人要出去只能坐车去省城,然后再坐火车去往广东,光坐车都要好几天,车上人杂,自然就什么样的人都有,小偷小摸也特别猖獗,有天晚上老杨在火车上睡觉的时候模糊中感觉有人在扯自己衣服,睁开眼一看果然看到一个四十来岁的大叔在翻自己的衣服兜,大眼瞪小眼,老杨和大叔都被吓到了。
“你干嘛?”老杨紧张的问那个大叔,说完去摸了摸钱袋子,发现钱还在松了一口气。
大叔明显很紧张,害怕老杨声张,支支吾吾的说看你没盖被子怕你冷到给你盖被子,老杨也知道大叔是来偷钱的,但一个人在外也不敢太过声张,而且母亲也常常叮嘱自己不要和人闹别扭,就给大叔说不需要,以后别来碰我。至于语气,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的,大叔觉得理亏,也不管老杨语气如何,只想赶紧离开。好好好,说着就走开了。
出了这个事,小杨彻底害怕了,每次睡觉都要用手捂着钱睡,白天的时候还要不定时去摸一摸钱还在不在。在经历转车,坐车的折磨后老杨平安去到了广州,出火车站后老杨就暂且忘记了火车上的不快,被眼前的景象惊吓到了,高楼大厦,人来人往,本以为省城算豪华了,来到广州后才知道还有更好的“天堂。”
老杨以为来到了天堂,壮志成城,心想着在这么发达的地方,凭借自己的知识一定可以闯出一番事业,可是找工作的时候老杨瞬间感觉回到了地狱,尽管改革开放后传统技术工有一定削弱,可较为低端行业需要传统技术,较为高端行业需要专业知识,老杨不是大学毕业生,只是高中毕业,并没有专业知识,传统技术更是一窍不通,应聘了好多公司都不要老杨,至于体力活老杨是不屑去做的,毕竟自己好歹是高中生不是。
老杨在广州找了半个月的工作,还是没有头绪,找工作过程中老杨也想过要不随便找个工作算了,先维持生活再说,可是内心仅存的那一丝丝骄傲还是没允许自己去做“低贱”的工作,又过了十来天,老杨彻底走投无路了,自己带的钱没了,而工作还是遥遥无期老杨想家了,不停的责怪自己没事找抽跑出来做什么,自己好歹高中毕业,在家乡足够自己找一份比较好的工作了。现在钱没了,回家也成了奢望,而且如果再找不到工作别说回家连肚子都填不饱了,走投无路的老杨被磨光了骄傲,去一个小印刷厂应聘,给老板说什么工作都可以,没有要求,老板问他会不会运转机器,会不会调色,老杨从来没接触过这些自然是不会的,老板听完他的回答后不想要他,什么都不会要来干嘛,我有这闲钱不如找个会的,老杨看老板又不要他顿时着急了。
“我不会可以学的,至于工资也没有要求,开始可以不给我工资,只要供吃供住就可以了。”老杨不停的乞求老板让他留下来,老板看他可怜而且几乎是免费的苦力就让他留下来做了个小工,保证包吃包住,工资自然还是要意思一下的,只是低得可怜。
就这样,老杨算是在广东生活下来了,每天早上七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开始一个月的时候老杨跟着一个老师傅学习各种操作,帮忙搬纸,老杨虽然心高气傲,但是做事的时候特别认真,工作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小伙子不错,”老师傅显然也特别喜欢老杨,一个月后老师傅慢慢让老杨自己操作机器,当然是在自己在旁边指导的情况下,老杨也在练习中慢慢熟练,最后可以单独操作流程,三个月后,老杨在老师傅的帮助下,成功让老板把自己从学徒变成了正式工。
成为正式工后老杨比之前轻松了许多,心情自然也好了,毕竟工资提高了,虽然离自己内心所想的工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给家里带钱了,老杨成为正式工后第一次给家里写信,算是报平安,并且带回了自己省吃俭用留下来的两百块钱。
转眼就到了过年的时间,出门在外的游子都有着归家的心,过年团聚是中华几千年的传统,老杨也是,出来快一年了,特别思念母亲,想要回家,可是看了看自己没混出成绩,当初离家的时候可是信誓旦旦的说要闯出一番事业的,现在回去多落魄啊。
老杨就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在这边过的很好,不用担心,但是过年的时候需要加班,今年就不回来了,让母亲在家也要注意身体,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要节省钱,并附上自己省下的一千多块钱,而老杨的母亲在收到信后虽然不舍,可看老杨拿回来一千多块钱还是高兴的,毕竟在农村,一千多可不是小数目了,好多人家一年到头除去各类开销的纯收入也才一千块左右,以为老杨在那边过的很好。母亲给老杨回信让他不用担心家里,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之类的。
第二年老杨因为勤快老板慢慢给他加了工资,老杨的生活状况提高了,往家里寄的钱多了一些,平时也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到了过年的时候老杨向老板请了一个月年假,两年没回家了,老杨也管不了有没有闯出成就来,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回到村里的时候老杨看到母亲在村口等自己,思念了许久终于回到了家,老杨没有所想的那么伤感,只觉得平平淡淡,开始回来感觉和农村有那么一丝脱节,从喧嚣的地方到了穷乡僻壤,回到了从前苦闷的日子。
到了家里母亲也不管老杨有没有吃饭了,拿出刚买回的猪肉,给老杨做了一顿“大餐”。结果老杨吃的不怎么习惯,前两年老杨吃的都是厂里的大锅饭,做饭的人还是讲究的,回家了母亲做的饭就不怎么讲究了,把肉用水煮一遍,切片和青菜一起炒,剩下的切块放酸笋一起煮,肥肉特别多,也没啥调味料,就盐,味精,小米辣。母亲问老杨味道怎么样老杨只能违心的说好吃,比在那边那些厨师做的好吃多了,由于肉太腻老杨吃了一点就说饱了,母亲还想让老杨多吃点老杨说回来时候就在城里吃过了,还不饿。
过后几天亲戚知道老杨回来了会来串门聊天,至于聊天话题不是那边生活怎么样就是老杨的终身大事。
“在那边过得怎么样?”
“那边房子是不是比城里还要高?”
“去那么久了,有没有小姑娘了?我们家柱子都结婚了,啥时候准备结婚啊?”
母亲最担心的是老杨的终身大事,至于生活,每年能往家里带挺多钱,母亲觉得老杨在那边过的应该不会太差,而且村里和老杨同龄的都结婚了,有的孩子都四五岁了,在家那几天母亲老是会给老杨说要不找王婆给你物色一个算了,老杨每次都会说自己年龄还小,要以事业为重,母亲就会骂他,你看谁谁谁家,孩子都多大了,你还小?我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孙子。老杨无奈,只能赶紧转移话题或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并保证下次回去会留意女的。
一个月时间过的很快,老杨又踏上了外出的道路,人真的很奇怪,离开的时候总是容易伤感,不舍,想着早点回来,可以回去的时候又没有那么伤感了,大概是外面太辛苦,精神上总要有一个寄托。
回到广州老杨似乎开窍了,或者真的是母亲催的太紧,在广州工作了两年后终于邂逅了自己后半生的伴侣小沐,小沐是一个中专毕业生,学的会计专业,毕业后到了广州一个报社做会计,小沐工作的报社与老杨工作的印刷厂有合作,两人自然就会有交流,并且慢慢的生出了情愫,之后两人坠入了爱河,老杨也从厂里搬了出去,两人一起租了个一室一厅的房子住,出去后生活的开销更大了,老杨发现没法往家里寄钱了,每个月两人的工资只是正好够用,没办法,老杨只能给母亲写信,说谈了个女朋友,生活的开销大了许多,没法往家里寄钱了,母亲收到信后直接忽略了不能寄钱回家这些话,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谈女朋友上,激动得不得了,马上给老杨回信说应该的应该的,两个人生活确实会用得多,当然,也问出了最在意的问题,什么时候带回来见见,没什么问题就结婚。老杨收到信后看完给小沐看了,小沐满脸尴尬,对着老杨就是一脚。
“谁要和你结婚。”
…………
过年的时候老杨和小沐商量了一下准备带小沐回家给自己母亲看看,当然,说的时候不能这么说,只能说和我回家过年呗,去见见咱母亲。老杨踏上了外出后第二次回家的归途,只不过由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
到了家里后母亲虽然提前就知道老杨要带女朋友回家,可是看到自己儿子真的带了女朋友回来还是激动了一番,特意去买了几斤肉,换了件以前舍不得穿的“新衣服”,
小沐的家庭条件也不算特别好,至少傲娇不会出现在她身上,而且也读过好多年书,出去也工作了两年,人际交往上老杨都甘拜下风,尽管在乡下确实住的不怎么习惯,可该有的礼貌还是有的,而且回来的时候还给老杨的父母都买了一套衣服,带了许多家乡特产。
那个时代,在经济较落后的地方带女朋友回来还是不常见的,一般都是媒婆介绍,回家的时候引来了亲戚的围观,对围观的亲戚,小沐也特别有礼貌,能说会道,亲戚也对老杨带回来的女朋友赞不绝口。致使老杨的母亲看未来儿媳越看越顺眼,有时还偷偷给老杨说快点把小沐娶回来。老杨说还得再工作一两年,先找娶媳妇的钱,你们把我供长大,许多负担都得我自己去面对了。
回广州工作了两年后老杨准备结婚了,老杨和小沐存了两年钱,置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算是正式在结为夫妻了,那年老杨二十三岁,婚后两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回到老杨的家乡去打拼,一是在广州压力太大,而老杨的父母又给不了经济上的支持,想白手起家太困难了,二是老杨的父母年纪也大了,回去也方便照顾。
老杨和小沐都辞去了干了好多年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回来后生活的节奏慢了许多,而且回家后两人自然不愿意再去打工的,两人合计后决定在家乡的县城里摆地摊,卖一卖衣服,开始时候两人生意特别惨淡,还幸亏小沐口才不错,不停吆喝,才会有一些生意,每天起早贪黑,生活过得比以前还清苦,两人好多时候都在想要不回广州打工算了,最为雪上加霜的是小沐怀孕了,或许本该开心,但生活条件太差的话这就是负担。
两人又不能不工作,毕竟没房没车,没土地,不工作的话生活就过不下去了,除非回到乡下去种田,初期小沐还能挺着大肚子去吆喝,后面肚子越来越大只能把母亲从乡下请过来照顾小沐,经历那么多事后老杨的口才也慢慢锻炼了起来,可以一个人去摆地摊,孩子出生后把母亲高兴坏了,是个男孩,如愿以偿的抱上了孙子,不过在城里母亲也适应不过来,而且租的房子也太小,母亲在孩子断奶后又回到了乡下,而小沐回到了地摊旁。至于孩子,两人拿了个纸箱子,摆地摊的时候就把孩子放在后面纸箱里。
结婚后四年,两人迎来了重大的转折点,当时政府为了鼓励人创业,实行了一个无息贷款政策,二十万的贷款,只要在老死前能还清就可以,老杨在纠结过后,去贷了这个款,租了一片地,再买了一台二手的两色印刷机,以自己的手艺开了一个小型印刷厂,创业初期,客户是最大的问题,两人每天跑去宣传,还好的是因为那时候这个行业在落后地区还比较新,两人也占了一份先机,而且钱是向政府借的,宣传上政府也会帮忙,生意变好的很快。
三年后夫妻两用前期赚的钱买了一台两色机,一台四色机,场地也变得更大,生意变得火爆,请了工人。两人生活走向了正轨,变成了老板。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夫妻两回忆过去,觉得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摆地摊的时候,生活非常清苦,以前打工时候不用有家庭负担,赚多少钱都觉得没什么,自己照顾自己就好,结婚后不同了,需要兼顾三个家,那段时间赚的钱本来就不多,还要每天起早贪黑,特别辛苦。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感觉老杨的运气比较好,有那么好的政策,可是仔细想想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首先是老杨出去闯荡,对眼界的开阔特别有帮助,其次是小沐的帮助,两人祸福相依,缺了谁都不行的,最后就是胆量了,在九几年的时候二十万不是小数目,好多人都不敢借的,而且老杨家庭条件也不好。
加油,努力,献给在努力的所有人,路尽头的风景或许不那么美好,可是如果不想着去看看,不觉得遗憾么?
编后语:关于《《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免费试读_失落小孩》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岁月在杯韵在茶》——二柏居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