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哂录》免费试读_故山秋淡

发表时间:2019-03-28 03:41:59 作者:故山秋淡 来源:qidian.com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海马别墅》:海马别墅》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一哂录》免费试读_故山秋淡。

第一节

稽县,这儿和北方的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方圆百里都是平地。虽能望见远处连绵的山,但那不过是山的影子,距这儿恐怕也得十万八千里哦。稽县是这的大县,人口有四十万之多,全仗着那土地过生活,即便是再平坦再肥沃的土地也是巧妇之难,人们只好向着那影子走去。

田家是稽县的大户,田多是田家的老太爷,想当初田老太爷的父亲在那一亩三分地刨活,田老太爷的母亲在炕头生娃。几年光景一亩三分地典的就剩栽葱的一溜了。地下溜溜出来进去两小子一丫头,田老太爷母亲怀里抱着一丫头,索性索性眼看着就要断炊了。索性那三分祖产都不要了,一并卖了出去,换了些钱去租。田老太爷的母亲常常说,“死了都没地儿埋了”。是啊,田家破产了,土地没了,成了真正的佃农了,但总比一家老小都埋那三分地上强。大儿满月,那时候家里种自己的田,足够一家子丰衣足食,田老太爷的父亲喜得贵子,自然高兴。满月酒办的热闹,街坊邻里都请到了,虽只是臊子削面,但大家吃的痛快。

“孩儿叫啥了么?”

“叫狗壮了。”

“这是小名,得有官名了么。”

“对,得有官名了……”

田老太爷的父亲的名讳不可考了,连田老太爷父亲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人们都叫他“二青”,他有哥哥叫“大青”。生了第一个孩子还新鲜,起名字什么的,第二个就谁还有那个雅致,随了老大叫呗。我们姑且叫田老太爷的父亲“田二爷”吧!田二爷想着给自己孩子起个名,可是自己不认识字。

“面儿赵,让赵先生给咱孩子起一个。”

“嗯,起个好的,让咱儿有出息。”

两口子一合计,还是赵先生起了个名。赵先生是本地出了名的“文化人”,前朝的秀才,上过新学堂,会背唐诗,能写对子……县长宴请本县学人可是有赵先生的,大概是第一百零八位吧!可是这赵先生做什么事都不白做,总得称二斤面才做,人们背地里都叫他“面儿赵”。人们只有在用得着“面儿赵”的时候才尊称他一声“先生”。

第二天赶早,称了二斤面,约的高高的,恐怕得多出二两来,进了城来。

“民主、自由……”

“民族自救……恢复中华……”

一队人,有黑制服,有蓝裙子制服的。这是县学的学生,舞着五颜六色的旗子,大喊口号。街上人都躲,这些学生可不是喊喊口号这么简单。

“同志,你爱国吗?国家需要你……”田二爷被黑制服男学生拉住。

“嗯……嗯……”田二爷不知道什么国,只知道他小的时候皇帝爷爷跑了,又回来了,“皇帝爷爷又跑了?”

“现在没有皇帝,是中华民国了,孙先生………救国费……”学生激动的讲着,一边掏着田二爷的口袋。

“得,又一个爱国分子。”旁边人招呼着田二爷,“过来,快过来……”

田二爷紧护着那儿二斤二两面,挣扎不过,口袋里的三毛钱被掏走了,这是给孩子妈扯洋布的。

“多少钱没了?”

“三毛多,这是干什么的,这不是抢吗?”

“这是救国费,专挑进城的农民……”

“是啊,这不是学生么?”

“嗨,什么学生,那你钱的是那些个。”

“政治部的。”

“什么狗屁政治部,就他妈是一帮流氓。”

田二爷,听不懂什么政治部,什么救国费,反正丢了三毛钱,洋布扯不成了,看着乱哄哄的,也没心思在这城里晃了,赶忙揣着这二斤二两面往“面儿赵”这来了。

“怦怦……”

“你谁啊?你找谁?”

“我找面儿……赵先生。”

“干什么呀?”

“孩子满月,想请赵先生给起个名。”

“赵先生今儿不在……”

“我这有二斤面,自家磨的,可香……”

“你在这等着。”

田二爷这时满心欢喜,想着自己一会见到赵先生该怎样站,怎样回话,听人说“面儿赵”喜欢被人叫老爷,可是在外面又喜欢被人叫先生……

“嗨,给。”

田二爷刚接过空面口袋和一张条子,“这……”

“怦”。

“这是什么呀!一溜字。”田二爷还没开口问,门就关上了。

田二爷想着没有问姓什么,也能起名字。读书人这二斤面挣的太容易了,自己大儿子也要读书,出人头地。小心翼翼地折好写纸条,揣怀里。拎起空口袋在街上逛。

走到“汤圆”摊,“卖了半辈子元宵不让卖了,非得改成汤圆……”

“袁大总统在北京做皇上了……自然不能叫‘袁消’了。”

田二爷顾不得什么“元宵”还是“汤圆”,反正圆不留丢谁分辨呢!只觉得坐上的先生说的听不懂,便拿出纸条询问。

“国难当头,岂能坐视。故名‘立’。老哥,你这是什么纸条?”

“给孩子起的名字,这什么意思?”

“哦,就是说国家危难……所以叫‘立’。”

田二爷不关心什么国家,只知道名字是一个“立”字。

田立,大儿子名字叫田立,二爷觉得挺好,很高深,那国家危难也似乎理解了许多,便觉得那二斤二两面没白花。折好纸条,谢过坐上那先生,嘴里念叨着“田立、田立……”回家去了。

第二节

二爷回到家中,已是后晌了,饭又热了一回。

“去了这么时长,起了个什么名字?”二爷嫂加了把柴,问到。

二爷看着炕上的儿子,长得壮实,“一定得念书,认字”,口里念叨着,转头来看着二爷嫂,“今个街上让什么政治部的人把三毛钱抢走了,洋布也没扯成,听说是什么孙先生……袁宵……做皇帝,要救国费嘞!”

“要变天,世道怎么这么乱,丢了三毛钱不甚要紧,敢哪天乱抢乱杀,城里可难过了。皇帝爷爷能活一万岁,还能换么”,二爷嫂掀起锅盖,搅了搅锅里的稀粥,“面儿赵,给咱孩儿起了什么名儿?”

“嗨,别提了,连面儿赵都没见着。等半天,……”边说边从怀里掏出那条,“给了一条”,二爷小心翼翼的打开条,念着,“困难……”,往下的字记不住了,只知道最后一个字就是孩子的名,“立”。

“咱孩子连田立,就像谷子麦子一样立着。”说着把纸条递给二嫂,二爷嫂衣服上抹了两把手,接过条,看了半天,口里念着,“田立……田立……”。问二爷,“这哪个立字”?

“最底下一个,立。”

二爷嫂比划了几下,说到,“这名儿好这名儿好,好写……”说完,把纸条折了交给二爷,盛出粥来。

自此那狗壮便没人叫了,大家喊“田立”,田二爷走在街上也要夸耀自己的儿子,拿树枝在地上给众人写个“立”字。田二爷租了些土地,租子虽然是高了点,对半分,但一心想着田立念书,总还是要攒点。田二爷猛干了一年,年限好,收成还不错,交了租子剩下不少。

田二爷借了一辆马车,驮着粮食进城去了。

“不行,就这价,外国人拿大轮船运粮食,要多少有多少,不缺你这点。”

“我这可是新粮……”

田二爷拿着钱,本想着今年余量多,能多卖点钱,可是大轮船运粮食,反而倒不如那些年份。

田立七八岁了,手里牵着妹妹。二嫂又怀了一胎,出来进去总也不方便,田二爷人虽勤快,可那几亩土地连并新租来的一起也有些吃力。麦子已经收了,黄澄澄的,香气扑鼻,田二爷,二嫂自是高兴,。田立带着妹妹轰赶着院里的麻雀,妹妹五岁了,因为是女孩没有花那二斤二两面,田二爷想起那条子上的的“困难……”,就自顾自的起了个“田国”。

入秋夜里,地里的其他庄稼快能收了,人们都感叹着这几年的风调雨顺。田二爷抬头看着天,没有一颗星星,月亮也不知道跑哪去了,他心里担忧,倘若有一场雨的话,庄稼就算完了。“今天是个阴天,唉!”田二爷关了门和二嫂说到。

“听说赵先生做了什么校长了”,田二嫂说着,“咱田立也得念书识字了。”

“对啊!等收了秋,去城里问问,得念书识字了。”田二爷,“阴天可不能下雨啊”。

半夜,先刮了一阵大风,田二爷穿好衣服出门去,这时候庄户人已经知道不好了,那谷子恐怕得吹的一粒不剩,地主家的长工早赶去谷子地,月黑风高,“东风,刮东风,要下雨,要完。”突然远处一片红光,着火了,火借着东风,瞬时就不可控了。这时的庄稼人顾不得许多,拼了命的割谷子,大火翻山越岭,直到断崖之处才停了下来。大火刚歇,簌簌的竟下起雨来,雨越下越大,田二爷来不及躲雨,只是觉得脚底打滑,抬头一看那刚烧过的谷子地上已经是泥泞不堪,山谷里传来轰隆轰隆的巨响,田二爷猛然觉察,山洪来了。

田二爷拔腿便跑,回到家中,田二嫂、田立、田国蜷在一起,小儿哭着闹着,轰隆一声那后墙便倒了一半,泥水顺着涌了进来,险些把田二嫂一家压在墙下,田二爷急得一把把田立扯下炕来,扶着田二嫂背着田国出了倒了半边的屋子在院里的磨盘上淋着雨待了一宿。

天亮了,雨也停了,水也止了。田二嫂并着孩子们哭着,田二爷从那半倒的屋里搬出锅碗瓢盆,箱子柜子,好在屋子倒了半边,虽然进水,但东西只是湿了,并未冲走,那放粮的屋子也倒了,麦子、谷子全湿了。

“快来人,快来人……”

田二爷来不及安顿一家子,跑出去,屋子七零八落,夜里来不及跑出去的一家子被埋在了房子里。

众人七手八脚,从倒塌的房子里刨出华文才一家,华老爷子,华文才并着华嫂都死了,只有那华老太太活了下来,华老太太哭着要去死,被众人拦了下来。那一夜正好那华文才的儿子入了学不曾回来,华老太太看着那三具尸,哭的更加难过,众人也有点掉眼泪的。

田二爷回过身来,自家好在一家老小平安,田二嫂已经停止了哭泣,把那箱子打开晾晒着。田立带着田国坐在磨盘上玩着手中的碗筷。

“真可怜,文才家就剩华婶子一个人了都死了”,田二爷打量着屋子,“哦,听人说华荣上学了,没回来。”

田二嫂:“这天灾人祸的,叫人怎么活。”

“又有什么办法呢!活得人还得活!”说着,田二爷走进那半倒的屋子里,后墙倒了,底下积着一尺厚的泥。房子还算稳当,日后补了后墙大概还能住。

出了屋,田二爷把那对粮食的屋子的的椽拆了下来院里搭了棚子。夜里田立和田国睡了,村里男女的哭声阵阵,让人怪害怕的。

“我的儿……”华老太太坐在当院守着那三具尸首又哭了起来,田二爷的家和华家前后挨着,素来相好。田二嫂,“那华婶子又在哭了,怪可伶,这夜也凉,你过去看看去,总得有个办法。”田二爷这才想起,白天尽顾着自己这档子事了,没顾了其他,这会想起也应该是过去照看照看。

华老太太一看田二爷哭了一阵,说自己命苦,要死去之类的话。想那二爷也劝她不住,便问了句,“总得有个办法,华荣什么时候回来?”华老太太一听自己的孙子华荣,便止了哭,想起还没有告诉华荣,这下葬的事儿也得有个安排。于是就嘱托了田二爷去城里一趟。

一夜无话……

编后语:关于《《一哂录》免费试读_故山秋淡》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证道之风险专家》: 灵魂穿越仙侠界,莫名其妙成二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天行健
天行健 上海市 发表于:2019-03-28 03:56:56
《一哂录》免费试读_故山秋淡《一哂录》免费试读_故山秋淡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 祝友友写作快乐啊,文文写的很棒啊,加油!
旷野
旷野 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2019-03-28 03:54:22
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
゛+o蕞﹎噯.*
゛+o蕞﹎噯.* 北京市 发表于:2019-03-28 03:51:34
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
不如再见
不如再见 四川省 发表于:2019-03-28 03:48:44
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
lydia
lydia 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2019-03-28 03:45:02
谢谢,末愉快哦~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