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仙逸子

发表时间:2019-03-23 16:45:06 作者:仙逸子 来源:qidian.com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听——爱情来过》——安徽六安小马》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陛下圣明》——仙逸子。

第一章 正位东宫

五月,春已渐渐远去,夏悄然来临。没有了春雨霏霏、阴雨连绵,只有阳光明媚和雨后空气的格外清新。宁州城的街头,原本只是稍显绿意的杨柳,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端的是好一副青春盎然的秀美景象。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清河街王记包子铺便如往日般早早的开了门。老王头和他的妻子王陈氏在灶前忙碌着,蒸上了今日的第一笼包子。

“老王叔,来两个大肉包子,老规矩,一碗温热的甜豆浆。”

“来咯,杨小哥稍候。”

坐在平时常坐的位子上,杨大柱端起桌上的水壶,喝了一口,大声笑到,

“老王叔,听说了没,东城林泰街蔡府这两日在大量招收青壮工人,据说是官家要在皇城外修建一座什么别苑。过两日等我这边完工了便也过去碰碰运气,听说工钱还不错。”

“噢?有这事,这我倒是不曾听说,怎么,官家这是又要兴建宫阁了吗?”

老王头把一碟包子和一碗甜豆浆放在杨大柱的桌钱,轻轻皱了皱眉,微叹道。

“不知,听人说好像是为哪位娘娘兴建的别苑,具体我也不甚清楚。”

“唉,这两年官税是越来越高,日子越来越难咯,再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啊!”

“是啊,昨天我家那口子还和我说,这几日粮价又有所上涨,这已经是这半年来涨的第三回了。听说北面现在又在用兵,这日子啊,怎么就这么不安生呢?陛下这是要…”

“嘘…杨哥儿慎言!”

眼看杨大柱口出不逊,老王头连忙捂住了他的嘴,低声道。

“嘿嘿,我这不就是在老王叔你这才发发闹骚嘛,在外面我那能这样说啊。”

杨大柱左右看了看,轻嘘一口气,嘿嘿道。

吃罢早饭,杨大柱抹了抹嘴,站起身来,将几枚铜钱放在桌上,冲着正在店前忙碌的老王头大声喊到:

“老王叔,我就先走啦,钱我给你放桌上啦。”

说罢,也不管老王头听是没听到,自顾自的离开了。此时,天刚至卯时。

……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

宁城皇宫,太渊殿内,文武百官在尚书右仆射,礼部尚书陈玄安的带领下,山呼万岁。

“免礼,平身”

“谢陛下。”

正殿皇座上,李旦轻轻扭了扭稍显肥胖的身体,看着满朝百官依次回到自己的站位上,清咳一声,冲着身侧的秉笔太监微一点头。后者会意,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摊开手中明晃晃的圣旨,唱道:

“皇长子李蓟,接旨:”

唱罢,便见殿下缓步走进一十五六的少年,面如冠玉,着四纹龙金黄冠袍,双手环抱,神情肃穆。行至殿前,稽首,三下而拜。

“天子诏:自朕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为政,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皇长子李蓟,为宗室首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钦此”

“儿臣,谢父皇隆恩”

少年庄重应是,稽首,再拜,从内侍手中接过印玺文册,举于胸前,转身,退至一旁。

“众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

大朝会后,皇城东宫偏殿内,李蓟在内侍的侍候下,脱下了厚重的朝服,换上平日的常服。呼退左右,径自在这偏殿中走了一圈,轻抚着大朝会时授下的印授玉册,目光渐渐飘向窗外,似在想些什么。

“十六年了,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六年了,爸,妈,你们还好吗?儿不孝,不能在你们二老身边尽孝了,您二老要保重身体,毋要为我挂念…”

想着,眼角不禁有些湿润,点点晶莹不自觉的滑下,浸湿了衣衫。

十六年前,他凭着自己的拼搏与努力,以及那一点点恰到好处的运气,不到而立之年便坐上了市局属某处副处长的位置,前途远大。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一场意外,数十年苦功付诸东流,临死前的那一刹那,他是那样的不甘,父母还在等着自己去孝顺,灿烂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怎么能就这样死去呢?他不想,他不能,就这样死去啊…

或许,是上天感受到了他的不甘,好似也为他的人生不忿,用自己那莫测之力,给了他重活一世的机会。而仿佛是为了对他进行弥补,这一世,竟使他生于帝王之家,坐享人间富贵。

这个世界,有点像他以前从书中,影视中所了解到的古代,但他穷其所知,也没有发现这是他所知的哪个朝代。后来,待他渐渐长大,从身周人的言谈举止,书料记载,最终确定,这不是任何一段他所熟知的历史。或许,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平行世界,但,谁又知道呢?不过,经过这十多年在这个世界的生活,他渐渐发现,这是一个类似于华国史上,那个十分混乱的时期-“五代十国”。根据他从这里他的老师,那个十分博学的老者,朝廷国子祭酒,银青光禄大夫沈拯沈老先生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八十年前,在这片大陆上,也曾存在过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武朝’。据史料记载,武朝建于四百多年前,先后历二十余帝,鼎盛时,曾占据了这片大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空前强盛,万国来朝。然而,这个伟大的帝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鼎盛之后,却也不可避免的开始走向衰败,直到八十年前。武国末帝武殇帝,明知国家已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却仍强行征发数十万民工,扩建宫城,最终引发暴乱。随即,各地诸侯四起,战乱不断,而这一世他那便宜曾祖便是在此时崛起,南征北战三载,最终据关南四郡之地,并于殇帝‘征元7年’改元称帝,都宁州,国号‘汉’。传至今日,已历五帝,他那便宜老子,便是汉国的第五任皇帝。

本来,生于帝王之家,这一世的他按说不用像上一世那样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打拼人生,便能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富贵荣华,他本也是这样想的,既然老天让他成为了这百万穿越大军中的一员,又给了他如此显赫的身世,那他便应下罢。但,现实好像并非如此。他虽是生于帝王之家,不用像升斗小民般记挂每日的财米油盐,但帝王之世,又岂是想的那般简单,且不说这宫讳中的龌蹉事,便是这诸国间的相互征伐,弱肉强食,轻易便能要人性命。生逢乱世,最值钱的是人命,最不值钱的,也是人命,特别是对于帝王之家来说,国若灭了,百姓不会有什么,甚至大臣也可以屈膝请降而活命,但皇族却不可以,从古至今,他还没有听说哪个亡国的皇室最终能得以善终的。

而若是君贤臣明,国家强盛,那他倒也不用那么担心,但关键就在于他那便宜老爹似乎不像是一个多么圣明的君主,汉国也不似想的那般强盛。所以,他要改变,他要将自己的命运紧握在自己手里。无论上一世还是这一世,他都始终坚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把命运寄托在别人手里是可悲的。而要掌控自己的命运,就要拥有更大的权利,在这个类似于华国古时封建时期的地方,成为皇帝,无疑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说是野心也好,被迫也罢,他都将向着那个目标坚定前行。

今天,便是他向着那个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成为太子,也就是官定的国家继承人。为了今日,十六年来,他努力学习着这里的文化,在他那便宜老子面前尽量表现的乖巧,惹人疼爱,并暗中观察着时局的变化,韬光养晦,以待天时。他相信且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那么,接下来,可以开始准备下一步的计划了。”

把玩着手里的太子印授,李蓟微微一笑,呢喃道。

第二章 崇政观政

崇政殿,位于太渊主殿之西,是汉国历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根据祖制,皇子一旦受命太子,便需每日来此观政,以熟悉国家事务。这里毗临致观阁,而致观阁,则是内阁大臣日常办公的地方。

汉国在国制上,大体沿用了前武国的制度,只是在一些地方进行了修改,例如这个内阁便是其中之一。前朝武国原本采用的是三省六部制,但汉国高祖,也就是李蓟他曾祖,根据汉国的实际情况,取消了三省制度,而改用内阁制。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汉国疆土远不如武国那般广大,用不了这么多官员,二则是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利,三省制度相互平衡,相互制约,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集权大臣的出现,但同时也变相的削弱了君主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也拖延了政令的决策。所以,其曾祖李昭便取消了这一制度,改组内阁,由皇帝亲自任命内阁大臣,六部奏书直接递交内阁,再由内阁分类归档,递交皇帝。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为了避免权臣乱政,其祖李昭虽组内阁,任命内阁大臣,却只赋予了其参赞建议之权,而无决策权,所有奏书都要上陈皇帝,以供批阅。同时,内阁大臣的品级也被压制,皆为正四品上,不及六部尚书。

李蓟来到崇政殿时,他那便宜老子还不见踪影。他是按着祖制规定的时间来的,按说这时,皇帝应该已经开始处理政务了,但他那便宜老子却不一定。

早些年,其父李旦刚继位时,确实是每日按时必到,处理政务也算勤勉,但从最近几年开始,他老子便不再这般勤勉了,开始迷恋声色,纵情歌舞,特别是在纳了周氏美人之后,就更加不理政务了。每日六部的奏章,不重要的便由内阁大臣自行决断,之后备书一份,记录处理的结果便可。而那些重要的,便先放在崇政殿,待他‘闲时’前来处理。

看了看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李蓟就知道,他老子是日理万机,许久都不曾有闲着的时候了。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李蓟走上前去,整理着桌上的奏折,心中忧虑更甚,照着这样下去,国将不国啊。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的生活轨迹便围绕在这方寸皇宫之中,难以得见外面的世界,所以,他对于汉国在诸侯各国中的实力具体如何,其实是不甚清楚的,对于汉国本身的情况也是如此,他对外面世界的了解,除了从他便宜老子那里听来的,便是从他那老师国子祭酒沈拯那里了解的。

据沈拯所述,汉国如今的形势不容乐观。东面与梁国接壤,南面与郑国接壤,北面则毗临草原少数民族的地盘,可谓四战之地。执此乱地汉国却还能延续国祚至今,除了他曾祖几代励精图治,国力稍强,更多的,还是因为东面梁国连年与北面燕国交兵,无暇四顾罢了。当然,这里你要以为梁国疲弊那可就错了。从地盘上来说,梁国是如今北方最大的国家,原武国北地十七郡占其九,可谓地光人多,其次,梁国占据了原武国东都,并以此为国都,先天便有了很大优势,北地十七郡,最富庶的三个郡也全在梁国治下。不客气的说,当今天下,最有希望一统乱世的,梁国当是其一。而南面郑国,则是和汉一样的小国,甚至比汉还小,仅有两郡之地,这里暂且不论。所以,就目前来说,对于汉国威胁最大的,便是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而他的曾祖,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北部屯以重兵,以策万全。

汉国军制大体上也是沿用了前武国的制度,当然,不止汉国,如今天下各国皆是如此,唯吴例外,这里暂且不论。汉国如今建有禁军六军,卫军四军,其中禁军左右羽林军五千人,为天子亲军,宿卫宫廷,左右龙武军两万人,左右赤甲军两万人则分别驻扎在京师南北各大营,戍卫京师。而四卫军,龙羽军,玄甲军戍守华阳关,防备北面少数民族的进攻,东霖军戍守严州营,防备梁国的进犯,章丘军则是驻守在靖宁关,看护汉国南面边疆。这四军,每军各三万人,和禁军一样,均属于常备军,是汉国军队的主力,除此之外,便是驻扎在各个州府县城的地方军了。如果把汉国所以军队加起来,大概有三十余万,这便是汉国全部的军事力量了。当然,若是战时,还可征发屯军,但这又另当别论了。就目前汉国的财政状况而言,光是养这三十余万军队便已颇为吃力,每年耗费钱粮无数,如果再强征屯军,那么估计汉国离灭国也没多远了。

当然,这些都只是他所了解到的数字而已,作不得数,具体情况还得亲自去考证才行。毕竟办事的是人,只要是人,那便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更何况现在是他那不靠谱的便宜老爹当政,这其中症结怕是更加严重。

所以,汉国现在看似是歌舞升平,其实积蔽甚重,国势倾危,说不得什么时候东面梁国就会进犯,亦或者南面荆国与郑国联合来攻,到那时,汉国怕就难以保全了。

“唉,时不我待啊,看来得尽快向我这便宜老爹讨个差事,出皇宫去了解一下外面的情况才行啊,话说在这宫中待了十六年,可真给我憋坏了,看来皇子也不似我原来想的那般快乐啊。”

暗自吐槽了一句,李蓟收拾好桌上的奏章,抬头看了看天色,约莫半个时辰过去了,他那便宜老爹还是不见踪影,便向一旁侍候的执事太监问道:

“王公公,陛下平日常于何时来?”

“回太子殿下,前日陛下巳时来此,昨日却是未曾过来,殿下若是想寻陛下,可往御花园去看看,陛下这时应是在那与周美人赏花。”

“哦,是这样,本殿知道了,多谢王公公。”

“殿下言重了,老奴不敢。”

李蓟说完,便不在言语,拿起桌上的一本《论语》,随意的翻阅起来,心里却在暗自盘算着,

“这老王公公是他那便宜老子颇为信重的老人儿,也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忠心不用怀疑,倒是可以好好拉拢一番,待以后出去了也好通过他及时了解这宫中的情况。”

想着,状似随意的看了这王公公一眼,很快便收回目光,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编后语:关于《《陛下圣明》——仙逸子》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土与火》——不喜与不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最棒的琳琳
最棒的琳琳 重庆市 发表于:2019-03-23 16:59:31
《陛下圣明》——仙逸子《陛下圣明》——仙逸子小弟携《屠魔志》来拜访了。偷偷学习前辈的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望前辈不要见怪哦!还有,前辈你真厉害耶,能不能指导一下《屠魔志》啊!《屠魔志》是讲述术士世界的爱恨情仇和小人物的成长经历的一部小说。望能回访,求收,求推荐。谢谢。【ok】
宇翔医疗
宇翔医疗 山东省济南市 发表于:2019-03-23 16:57:25
很喜欢你写的!rn 欢迎大家关注《爱的米宇》 !http://novel.hongxiu.com/a/421445/rn 绝对不会失望滴!
哥哥i
哥哥i 四川省德阳市 发表于:2019-03-23 16:55:22
为什么就没了
xl.
xl.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2019-03-23 16:53:19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rn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rn 同是写文人,终究都不易。 rn ——rn 偶来联谊来啦,麻烦友友也到我那里看看,《魂动九天》,九是大写的9,我还来的咯,友友继续加油,祝友友早日上架,希望友友能将我的文文收下,感谢
A一棵树
A一棵树 北京市 发表于:2019-03-23 16:51:17
你的作品我已看过,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已收下。望回收本人《断魂箫》一书。
思涵
思涵 山东省济南市 发表于:2019-03-23 16:49:16
已收!友友的文很美呀,饮酒千杯不容一品亲的文文呀。《夜灯下那黑暗的一面》期待你的光临,,,,,,,,,望回收,,,谢谢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