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游鳞化羽》免费试读_苍狗牧云》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传奇英雄慕容垂》——粤若稽古万言。
第一章 廷议
“哒哒”……“哒哒”……,一骑在驿道疾驰,望着前方的邺城奔去。
邺城宫中,皇帝慕容暐端坐胡床,闭目深思。虽是六月,但是天气并不十分炎热。但是皇帝的额头还是渗出了些许汗珠。突然,皇帝展开了眼,唤道:
“可有军情来报?”
“禀陛下,尚无”侍立一旁的老奴应声答道。
皇帝没有答话,重新闭上了双眼,但是汗珠却如豆大,快要滴落下来。老奴见此状,湿了帕巾,便要来擦。感知风动的皇帝猛地一睁眼,唬得老奴立时跪下。
“滚出去”,皇帝怒道。
“诺”,老奴感觉劫后余生,慌忙答道。
快到邺城,驿道上那一骑高呼“紧急军情,快下吊桥。紧急军情,快下吊桥……”
城门守军慌忙打开吊桥,那骑穿门而过,勒马停歇,便朝着身边的军士传道:“岛夷大将桓温五万大军已至武阳,乐安王兵败退守,兖州刺史孙元,高平太守徐翻已降……”言未迄,栽落马下,已无气息。
守门军士哪敢耽误,立时将消息并传令骑兵的文书送至宫中。
此刻,慕容暐已经从偏殿走出,来到大殿。满朝文武大臣见皇帝驾到,停止了议论,慌忙行礼。慕容暐摆了摆手,瘫坐在宝座上:
“大势已去,列位卿家该如何是好?”
“陛下,究竟战况如何?”众大臣不敢接话,只有上庸王慕容评急切地问道。
“自己看吧”
慕容暐拿起那封带血的求救信,让身边的老奴递了过去。
虽然已经大概猜到了结果,但是当慕容评看到这封信的内容的时候,还是大惊失色。原本内心中已对此次战况不报乐观的想法,但是当现实真正来临的时候,还是不敢相信。都说桓温举世名将,果然名不虚传。岛夷虽然猥居江东,但是却气数未尽。中原虽然已经在我大燕手中,但是看这气势,恐怕并不能久远。
朝中的文武大臣,也都窃窃私语起来。一页纸的信,慕容评其实早就读完,略微沉思了下,慕容评对皇帝说:
“陛下,为今之计,只有暂避风头”
“如何暂避风头?”皇帝大概知道慕容评的计划,但是贵为一国之君,这种话不是自己能说出来的。好在君臣默契,慕容评能够坐上上庸王之位,辅政大臣,权倾朝野,固然因其是大燕开国君主慕容廆的儿子,当今皇帝慕容暐的叔叔。另外一方面原因,也在于其能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该说话,说什么话。
慕容评其实在前几天就已经有了大概的思路了。岛夷军势大,桓温又是不出世的名将,一生未尝败绩。且桓温用兵一向谨慎,此次敢直插大燕都城邺城,想必也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急切之间不可能找出破绽能与之决战。保险的做法,不如暂避锋芒,退居龙城,让时间代替自己,去起作用。他相信,只要自己能拖住时间,再谨慎的对手,也会露出破绽。于是,他慨然向皇帝建言:
“先退守龙城,用拖字诀,再……”
“嘭!”未待慕容评说完,皇帝猛拍宝座,怒斥:
“我堂堂大燕男儿,怎么能当逃跑的懦夫!”
众人皆是一凛,齐刷刷的盯着慕容评。虽然现在的情况众人皆知,但是在争强好胜的皇帝面前提这种方略,显然是找死。
“我大燕自高祖武宣帝开始,都是南下征伐。擒冉闵,主中原,何时曾畏难退却?若朕贪生怕死,退回龙城,怎有颜面再见祖宗!”
眼看皇帝震怒,众人停下了窃窃私语,只等着慕容评答话。其实,众人内心中也明白,慕容评的策略虽说不中听,但是事实如此。
慕容评缓缓跪下,启奏道:
“陛下所言极是。我大燕自立国以来,都是精进进取,锐意中原,才有了现今的基业。但是,时也,势也。我大燕虽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但也赖于冉闵祸乱中原,天下大乱,我们顺应天时之机,入主中原。此时,岛夷军势大,我军不敌。昔者汉高祖数败于项羽,抛妻弃子,逃难荥阳,但垓下一战而天下定!我们暂避岛夷锋芒,也是为了再图进取。陛下三思!”
冕旒微动,慕容暐虽装作怒气未消,但内心深处却如释重负。按理说本应如此,但是若自己提出避居龙城,又不知道会在朝野造成怎样的震动。此刻慕容评提出了这样的方略,自己终不是那个主动提出逃跑的人。况且避居龙城也为了再图良机,于是便决定不再犹豫了,准备同意这个方案。但是这个时候,殿门口一阵骚动,有人来报:
“禀陛下,吴王觐见”
“廷议并未召他,如何自己过来了?”慕容暐紧缩眉头,问道。
“禀陛下,臣等如此阻拦吴王。吴王说,自己有破敌良策,特呈现陛下”
慕容暐心里犯了嘀咕。吴王素来有谋逆之心,虽屡破强敌,但若手握兵权,毕竟是心腹大患。不过事情危机,且听听他是怎么说的。于是答道:
“宣他进殿”
慕容垂趋行殿前,跪下行礼。侧眼看见慕容评也已离席跪倒,心里便已了然。皇帝必然是与慕容评在商量应对之策。自桓温来犯以来,他已派部下人四处打探,所以最新的军情也是了解的。自己已经多日不蒙召见,此次擅闯廷议,也是军情紧急,迫不得已。
行礼完毕后,慕容垂不等皇帝问话,径直问道:
“军情如火,请问陛下有何等良策?”
“哼哼”,皇帝冷笑了一声。“你不是说有破敌良策了吗?怎么问起朕来了”
慕容垂自知皇帝及慕容评对自己颇为忌惮,之前的诸般事情暂且不说,现在连廷议也不召集自己,摆明是将自己架空。但是,军情如火,慕容家的先祖筚路蓝缕,终创下如此家业,不能因为自己负气,就不顾国家危亡。但是皇帝对自己毕竟猜忌,寻常求见肯定会吃闭门羹。这次军事廷议上说自己有破敌良策,也是为了有机会参与廷议,毕竟,自己在军中还是有一定威望的,皇帝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避而不见。但是,皇帝战退未定,如果贸然提出自己的方略,鉴于皇帝的猜忌之心,不一定能够被采纳。不如先发制人,看下皇帝和朝臣是战是退。只是,在他心中,无论皇帝是战是退,自己都将拼死力战,方不失慕容家的本色。
“臣但凭一腔赤胆衷肠,必以死以报陛下和社稷。这便是臣的破敌良策!”慕容垂答道!
“虚言又有何用?”本来慕容暐对自己的这位叔叔虽然忌惮,但是内心中还是颇为佩服的。没想到这个人现在也变得这么迂腐。估计是跟那些汉人士子呆的时间久了,也沾染上了那些酸腐气息。
“臣并未虚言。但听陛下吩咐,臣定当以死报国!”
慕容垂答复之后,大殿陷入了沉静。慕容暐看了下慕容评,慕容评打破了这沉默:
“道明,臣已向陛下献暂避龙城,图谋再起之计。陛下业已准奏”
慕容垂一惊,没想到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皇帝果然和慕容评决定弃邺城,奔龙城。这一计策虽说可以解释为暂避锋芒,再图良机再起。但是,这些都是浅薄之见。什么人都有退路,唯独我慕容家没有退路。辽西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我慕容家得中原,一方面当然是祖宗筚路蓝缕,锐意进取。但是更重要的是天下大乱,如此才侥幸得此基业。舍此退回辽西,如何再有逐鹿中原之资?但是皇帝和慕容评已经决定北遁,我若执意相劝,难免会惹祸上身。好在之前早有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即使最坏的情况,只要在自己脑海中提前演练,就可以临危不惧。
“叔父之计,臣也复议。如此,臣愿断后!”
慕容暐一惊,慕容评也是一惊。廷议之所以没叫慕容垂,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有意冷落,另外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他会极力反对后退。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还愿意断后。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臣愿即刻领军,前往枋头,为陛下断后!”慕容垂慨然请命。其实,在来之前,慕容垂就给自己定了上中下三条计策。若皇帝与慕容评决定死战,则自己慨然请命为先锋,死战桓温;若皇帝与慕容评决定固守,则驻军外围,以为策应;若皇帝与慕容评决定逃跑,则以断后之名让皇帝给自己一支军队,准备以身殉国。
只是此刻,慕容暐和慕容评哪想到这些。他们兀自疑惑着,慕容垂接着说道:
“臣拼死力战,想讨陛下一个恩赏”
慕容暐更加疑惑,只好问道:
“想要什么恩赏?”
“到时候请陛下多赐一些田宅奴隶……”慕容垂答道。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求这些财物?断后就断后,怎么这个时候这么不识大体”未待皇帝回答,慕容评怒道!
“禀叔父,陛下,臣自知断后之事凶险至极。若赖陛下洪福,能活下来,则多谢田宅奴隶,我就做一富户,从此逍遥快活。若遇不测,也能荫及子孙,望陛下恩准。”
听到此,慕容暐不禁放下一直以来紧缩的眉头,满口答应。可是内心中,却是极度的不屑。想着一世英雄的叔父,此刻却在为了这些营营小利诸般计较,实在可笑!
第二章 枋头
上万人马迤逦而行,城内部队也在集结。前锋将至枋头,遥望隔河对岸的晋军旌旗,后军才刚刚从邺城外的大营开拔。黑衣黑甲,除了来往穿梭的传令单骑和四周逡巡的警戒小队,整个队伍,宛如四条黑色的长蛇,蜿蜒在北国大地。
中军阵中,慕容垂在亲兵队的簇拥下前行。夏日骄阳似火,慕容垂目光坚毅,沉默不语,显然是在沉思。突然,慕容垂对身边的传令下令道:
“叫左军阵将慕容令前来听命”
亲兵令骑得令,一声“诺”后,掉马便向左军奔去。不多时,慕容令便到。见到父亲,在马上躬身道:
“父亲,唤儿有何事?”
慕容垂正色道:“军中只有都督,何来父亲?”
慕容令知道自己失言,慌忙答道:“诺!”
慕容垂见状,便不再责怪。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函,递与并行的慕容令,说道:
“火速前往邺城,将此信亟呈陛下,不得有误。记住,必须等到陛下明确答复后,方能返回”
慕容令得令,权当重要奏请,话不多问,喊了声“诺”之后,带着亲兵,便向邺城奔去。
邺城皇宫之中,慕容暐显得有些神色不安。虽已定下北遁龙城之策,但是毕竟祖宗创业艰难,大燕传世,也就三世,若真是自己丢了这中原江山,也必当为慕容家之耻。况且我这叔父虽然屡有谋逆之心,但是行军打仗,确实冠绝大燕。有他阻挡,说不定那岛夷桓温也得不了便宜。想到此处,不免心存一丝侥幸。原本想立即动身前往龙城,但是此刻却有些顾虑。一者,万一慕容垂大胜而归,自己远遁龙城,岂不是为天下人耻笑。另外一者,这慕容垂既为征南都督,大燕五万大军悉受其节制。且不说大敌当前,会不会挟兵要挟。若是他大胜而归,功高震主,真要行谋逆之事,也易如反掌。想到此处,炎炎夏日,不觉背后一道凉气,冷汗直流。顿时对自己当初答应之事,后悔起来。慕容评见状,也不等皇帝问话,直接奏道:
“陛下不必忧虑。臣之所以敢让阿六敦这厮(慕容垂小字)领军,也是留了后招的。臣已派散骑从侍李凤,前往秦国求救。届时秦国大军助阵,我们只需要谈好条件,若是那阿六敦敢有任何不臣之心,臣便让那些氐蛮立即诛杀他!且慕容垂久不在军中,军中也都是效忠陛下和朝廷的人,他敢不臣,臣在军中那些心腹也不会答应!”
“氐蛮如何会助朕大燕?”慕容暐问道。
“氐蛮都是些山野贱民,好利无义。臣效仿张仪智弄楚怀王之计,假意许诺虎牢关以西,包括洛阳之地全部归秦,他们巴不得不听我的。只要咱们度过此关,真不给这些氐蛮,他们也拿我们没办法。大争之世,实力说话。想要洛阳,也很简单,拿命来换!”
听到这些,慕容暐的心稍微放松了下。只是他疑心颇重,始终无法释怀。正犹豫间,忽报左军阵将慕容令求见。慕容暐大惊,一旁的慕容评也是大惊,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慕容令此来何意。
“一个人吗?”慕容暐镇定了下,问道。
“一个人”,老奴答道。
慕容暐思索片刻,想着这慕容垂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军已经开拔,却派左军阵将,自己的长子慕容令来到宫中,不知道想要干什么。不管如何,先见他一面,看看有什么阴谋。若有半点不对,马上诛杀!
想到此,慕容暐目露凶光,望了一眼慕容评。四目相对,便已了然对方想法,于是慕容暐道:
“叫他进来吧。”
慕容令身材高大,器宇轩昂。慕容家自辽东开始便世代与外族通婚,且汉化最早。可能这通婚的习俗,使得慕容一氏,尽出俊男。其父慕容垂虽然天生异象,双耳过肩,双手过膝,但是论容颜俊茂,还要数这长子慕容令最为出彩。
行礼毕,便将其父交给的那封信函呈了上去,等待皇帝答复。
慕容暐拆开信函,满腹狐疑。待到看完之后,不禁哈哈大笑。这个时候轮到慕容令和慕容评莫名其妙了。大军刚刚开拔,尚在行军途中,肯定不是首战告捷。如何皇帝看了信函之后,却哈哈大笑?
慕容暐将信函交至慕容评手上,片刻之后,慕容评也是哈哈大笑。原来慕容令郑重其事,从行军路上折回火速送来的信函,竟是一片哭穷信!信中慕容垂历数自家旬月开支用度多少,自家子孙也多,而自己也不善置业,希望陛下千万不要忘记前些日子在朝堂之上答应的多赐田宅奴隶的承诺,并再三叮嘱,万望明确答复给长子。
“告诉你父亲,叫他放心。好生断后,我大燕从来都是勇士有赏的!叫他不要担心,好好教训岛夷,打了胜仗,朕自然会多多赏赐的!赶紧回去回话吧。”言语之中,透露着轻快,但更多的,则是不屑。
慕容令此刻还被蒙在鼓里,听到皇帝回话后,满腹狐疑。也不好多问,只好快马加鞭,赶回复命。
一来一回,待到慕容垂赶回军中,四军也至枋头,循河扎营,与对岸的晋军隔河相望。枋头是个渡口,临河立着戒备的军士,前后左右驻军次第扎营,围着中军营帐。早到的前军,早已派散骑斥候二十里纵深戒备,一部分斥候化装成本地百姓,从远离枋头之处渡江,悄悄靠近晋军大营,刺探情报。中军幕府中,慕容垂端坐胡床,左右皆是五军各阵阵将,扎营刚毕,大家便在慕容垂的召集下议事。慕容令赶到,众将皆齐。慕容令先复将命,将慕容暐所说原话系数答复。众将听完,都莫名其妙,望向慕容垂,慕容垂也不理会,只是笑了一下,问道:
“诸将对此战,有何看法?但请知无不言。”
司徒左长史,右军阵将申胤首先说道:“以末将之见,此战不难。”
慕容垂道:“桓温水陆并进,直指皇都邺都。其人用兵谨慎,稳扎稳打,一生至今未有败绩。我大燕军士,虽戮力苦战,却屡战屡败,为何反道言此战不难?”
申胤道:“《道德经》有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桓温一生唯谨慎,用兵不敢冒险。这是他的优势,但同时,也恰恰是他的劣势。历来南军北犯,都是水陆并进。大燕龙兴辽西,水军历来不盛。桓温水陆并进,水路运粮,我们无力侵扰,因此粮道不决。且南军多大橹长戟,弓弩尤强。若结阵临敌,强弩交替轮射,可立于不败之地。但此等战法,若在往日,的确难以对付。但是今年入夏以来少雨,汶水、清水、黄河水道低浅,大船通行困难。临战之时,桓温谋士郗超郗景兴就曾献上下两策给桓温。上策是全军只带必要的干粮,沿陆路轻装疾进,避开要塞,直扑邺城,若下得邺城,则大获全胜。若久攻不下,则……”
“则因粮于我”慕容垂未待申胤说完,便兀自说道。
“桓温一生唯谨慎,无把握之事,断然不会去做。这个上策过于冒险,本督想,他不会如此。否则,也不会在对岸驻足好几天。”
“都督明鉴。郗景兴怕桓温过于谨慎,不敢冒进采用这项计策,便又献了一条下策。”
“什么下策?”慕容垂问道。
“驻军金乡,修筑要塞,花一年功夫在这一带屯积粮食、辎重,防守操练,等到明年夏天,再行进攻。这样做虽然迟缓,但可立于不败之地。”申胤答道。
众将皆是一惊,后军阵将慕容德叹道:“若真按照此计策实施,则大燕危矣。虽自永嘉之乱以来,晋室南渡,但是江东不似中原,少有战乱。若粮食供应充足,加之其用兵谨慎,步步为营,还真无破解之策。”
“将军不必担心,我料定桓温必不用此计。”申胤似乎胸有成竹。
“为何?”慕容德问道。
“朝局。”不待申胤答复,慕容垂向众将说道。
“正如都督所言”
申胤答道。
“从桓温现在的势头来看,似乎大有可为。但实际上,他肯定不会成功。因为晋朝皇室衰弱,桓温专制其国,晋廷朝臣未必和他同心。所以,桓温得胜,是晋臣不愿见到的结果,一定会千方百计阻饶其事。同时,桓温骄而恃众,怯于应变,以大军深入,放着好机会不加以利用,反而持重观望,欲图不战而取全胜。因此,只要我们一拖到底,不给桓温进取的机会。日后晋军乏粮,军心不定,肯定会不战自败!”
众将皆有喜色,战略已定,慕容垂吩咐诸将外松内紧,日夜戒备,众将领命回营,只是慕容令似乎忧心忡忡。父亲赤胆衷肠,自己和诸将都是清楚的,但是当今陛下猜忌心重,父亲屡立战功,在他眼里,却是心腹大患。此次若不是危难之时父亲主动示弱,以断后为名出战,肯定不会重掌军权。且这次父亲奏请司徒左长史申胤、黄门侍郎封孚、尚书郎悉罗腾参赞军事,难免不被他们认为趁人之危,任用私党。历来大将领举国之兵在外,取败缘由,多是君臣猜忌。骑劫代乐毅,赵括代廉颇,那么多教训在这,我们父子该不会也逃不过这一劫吧!正思虑着,自己已走出帐外。帐外繁星闪烁,恰如慕容令的心情,闪烁不定。突然,背后一声“令儿”声响起,慕容令回头一看,竟是父亲。
“都督”慕容令收敛愁容,躬身待命。
“军中无父子,今日教训你,是让你记住,什么样的称呼,便是什么样的责任。将兵,便是上令下达,杀伐果断!父子,便是父慈子孝,父子同心。若在军中讲父子,讲慈孝,则是奖罚不分,取乱之道。若在家中将将兵,将杀伐,则是父戾子弑,乱伦之道。现在,众将都退去,咱们父子,一定要协力同心,不能有任何隐瞒猜忌。”
“是的,父亲。”慕容令答道。
“看你忧心忡忡,是不是在想骑劫,廉颇的故事?”慕容垂问道。
“知子莫如父,父亲说的是。儿忧心的是,他桓温等不了,我们更等不了。”慕容令担忧道。
“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让你送那封信了吧”
慕容令恍然大悟,父子相视一下,不禁一起哈哈大笑!
编后语:关于《《传奇英雄慕容垂》——粤若稽古万言》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星际古武贩卖商》免费试读_雨夜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