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斗罗大陆之暗器荣耀》免费试读_帅炎少》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大明天启大帝》:万历四十三年。
万历四十三年
正月刚过。大地回春,天总算是渐渐暖和起来了。
朱由校写完三百个大字,手腕又酸又困。他放下笔,看着自己的字,深深叹了一口气,这字太丑了。
朱由校站起来,慢慢揉捏着手腕,一边示意身边的太监把自己写的字收好。
魏朝是朱由校身边的总管太监,看到皇长孙殿下对自己写的字不甚满意,于是忙安慰道:“殿下的大字,已经比之前好了很多了呢。”
这倒不是假话。
皇长孙朱由校今年不过周岁十一岁,然而还没开始正式读书,虽说启蒙好几年了,然而都是混乱教一教,而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要知道,民间的稍微有钱人家的孩童,周岁五岁就要请名师来家里讲学了。
皇长孙不受重视,完全是因为朱由校的父亲,皇太子殿下朱常洛,不被万历帝喜欢。
皇太子朱常洛,是都人所生。
都人,就是指宫女。
早些年时候,皇太子还是皇长子,提起皇长子,万历皇爷都要皱着眉头用“都人子”三个字代称,厌恶可见一斑。
主要原因当然是皇太子的生母王贵妃王娘娘不受宠。
王娘娘去世三年了。她早年是太后宫里的宫女,后来王皇后有孕,不方便伺候,于是李太后就把身边宫女王氏给了万历帝。
要说早些年王都人还算有宠,有孕后,初封恭妃。后来总共生了一子一女,只可惜公主却夭折了,就剩下皇太子朱常洛。再后来,王恭妃就不怎么得宠了。
直到皇长孙出生后,万历帝很高兴,王恭妃才水涨船高,得封贵妃,再封皇贵妃。
位份高,可不受宠也是白搭。
万历皇爷最爱的是郑娘娘郑贵妃。郑娘娘生皇二子、皇三子,皇四子,三个儿子,以及皇二女、皇六女、皇七女,三个女儿。
这在所有后宫妃嫔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
只可惜,活下来的只有皇三子朱常洵与皇七女寿宁公主。
万历皇爷连带着爱屋及乌,很宠爱郑娘娘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与皇七女寿宁公主。
寿宁公主七年前已经出嫁,万历皇爷对公主疼爱万分,让公主每五天就要回宫里娘家一次,可见荣宠。
福王受宠的程度就不必说了。即便立了太子,万历依旧不发话让福王就藩。
所以,万历爷想立福王废太子的传言,从来就没断过。
庆幸的是,大臣与万历皇爷,在坚持不懈几十年的“争国本”的斗争中,大臣们取得再一步胜利,福王殿下总算在去年,去洛阳就藩了。
而朱常洛,提心吊胆了十几年后,终于当上了皇太子,总算松了一口气。藩王一去了封底地,心腹曾经说了,只要自己不作妖,那福王基本没机会了。
所以,朱常洛这才认真关心起长子朱由校上学读书请老师的事儿来。
毕竟启蒙的老师与讲师是不同的。
出阁读书?那是不敢想的,只有皇子封太子,皇长孙封皇太孙后,才有资格出阁读书。
魏朝一边胡乱想着这些年的不容易,一边手脚麻利的收拾笔墨纸砚。
却又听皇长孙道:“大伴,你派信得过的去慈庆宫王伴伴那里,打听打听父亲给我选的讲师都有谁?你跟我去皇奶奶那里请安。”
魏朝忙应了。趁着朱由校换衣服的时间,忙叫来心腹李进忠吩咐了此事。
李进忠素来机警,听了吩咐,不敢耽误,忙去了皇太子朱常洛的慈庆宫找王安。
王安是皇太子殿下的心腹与伴读,给长孙安排讲师的事,身为太子的总管太监,自然是最清楚的。
朱由校换了衣服出来,与魏朝两人一前一后走向王皇后居住的启祥殿。
朱由校闲着无事,一边走一边若有所思的问道:“我隐约听见你叫的是李进忠。可是典膻李进忠?听说你与他是结拜的兄弟?”
魏朝忙恭敬回答道:“他是王娘娘宫里的典膳。奴婢与他兴趣相投,于是结拜兄弟。”
王娘娘,就是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
说罢,又把李进忠如何老实本分能干,以及相貌,性格夸了一遍。
朱由校不由失笑,李进忠,后来的魏忠贤,九千岁,他老实本分?那天下所有人都是老实本分的了。
忍不住嘴角一撇了一下,又问道:“他什么时候进的宫?之前在哪里当过差?”
魏朝细察皇长孙不以为然的神色,心里咯噔一声,可来不及细想,忙又老老实实道:“他是万历十七年进的宫,进宫时候当了几年火者,因为勤劳能干,不怕吃苦,所以被调甲字库当差,也十分勤勉。后来听说他厨艺不错,又十分谨慎,调来王娘娘宫里做典膳。”
火者,就是宫里洒地扫地的杂役。
甲字库,皇宫的十大内库之一,可以说,管理内库的,都是能够中饱私囊的肥差。
朱由校心算了一下,今年是万历43年,李进忠进宫26年了。
朱由校又问道:“什么时候做的典膳?”
魏朝仔细想了想,道:“大概殿下两三岁的时候。”
怪不得。
朱由校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就不再问了。
魏朝心里反倒是开始七上八下了,心想:长孙殿下小时候还是很喜欢李进忠陪自己玩的。毕竟李进忠年纪很大了才进宫,因为来自民间,民间的趣事与小玩意小点子特别多。长孙殿下自然就亲近他。
自从去年开始,殿下突然说要开始好好读书。自此后,渐渐不再爱玩,李进忠没了用武之处,也就渐渐疏远了。
怎么突然间又想起他来?
李进忠之前在甲字库,油水可谓多。极力交好东宫的太监,很多人都收过他的贿赂,特别是魏朝,极力奉承讨好。
等到两个人关系好起来又结拜了兄弟,李进忠就暗示自己想来东宫来伺候。
这倒不是难事儿。魏朝在王安面前说尽好话,魏朝又是王安的心腹。王安不能不给魏朝面子,这才调他来了东宫王才人处,做了典膳。
李进忠当然想去太子殿下那里,然而太子殿下那里有王安,魏朝身为王安心腹,半个指头都插不进去,更何况李进忠?
好在李进忠来了东宫,对自己十分奉承,又交好长孙的乳母客巴巴,更是是想方设法的引逗长孙开心。
可谓是人人称赞了。
特别是客巴巴,对李进忠可谓是满口称赞。
这让魏朝心里,开始有了一点点的不舒服。
客巴巴是长孙的乳母,今年也不到三十岁,有姿色,颇美艳。
重点是,客巴巴是魏朝的对食。自己的女人称赞其他男人?就算自己是个太监,心里也不痛快。
后来长孙殿下渐渐开始疏远李进忠,自己心里其实还是暗暗爽了好一会。李进忠仿佛不知道这个细微的变化,依旧对他各种殷勤奉承,魏朝这才放心,彻底把他视为心腹。
不过费解的是,长孙连客巴巴也渐渐疏远了,坚决不肯不让她再进内室服侍,宫女也不要,只要了两个伶俐的太监。
客巴巴总是长吁短叹,对魏朝诉苦,说长孙殿下不再亲近自己,又说害怕小太监伺候的不好,想入内室亲自伺候。
魏朝也无奈,也曾对长孙拐弯抹角,明示暗示提起过几次客巴巴想进来伺候的事,长孙殿下要么挑眉不接话,要么不痛不痒说几句客巴巴有心了。
直到一次,魏朝被客巴巴缠的没办法,只好旧事重提。
长孙闻言一顿,放下笔,这才看着魏朝的眼睛,认真道:“客巴巴年纪不过二十七八,我今年11岁,而父亲东宫之位尚且不稳,你难道忘记了我父十三岁时候的事了么?你去告诉客巴巴,她的恩情我时刻记着,不会忘,以后也会给她养老,不会让人怠慢了她。只是进内室的事儿不许再提。毕竟男女有别,男子长大,即便是亲生母亲也要避讳的。”
朱由校不许客巴巴进入内室的原因其实还有其他的,只不过朱由校不好意思开口罢了。
因为史书上记载客巴巴喜欢煮龙卵(马的**)给朱由校吃,还有就是,朱由校当了皇帝,都十八岁了,客氏居然还天天夜里作为掌灯,侍奉朱由校入寝,白天天不亮就进屋伺候。
于是,有人推测朱由校与乳母客氏有不正当性关系,有可能想做第二个万贵妃。
这让朱由校恶心的不行。毕竟十一岁以后,男孩子性发育会很快。要不然,作为保姆的万贞儿是怎么勾搭上小自己18岁的朱见深的?
他一点都不喜欢大了18岁的老妈子。
而魏朝听了皇长孙的话,却猛然心惊!
魏朝也是宫里老人了,当然知道长孙殿下说的太子13岁的事,具体是所指何事!
那是朱常洛十三岁,还未封太子的时候。
郑贵妃郑娘娘为了替皇三子朱常洵争夺太子位,向万历皇爷诬告太子奸淫了身边的两个宫女,极力诋毁皇长子从小就纵情声色,暗示他以后必是昏君。万历皇爷听罢大怒,派人过来责问验视,兴得太子生母王恭妃极力辩驳,大哭道:“十三年来我同儿子一同起卧,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不敢离开半刻,就是怕有变故,我的忧惧今日果然应验了啊!”
说罢泪如雨下。
使者不敢隐瞒,如实禀报万历皇爷,这才没让郑贵妃得手,可最后却也不了了之。
魏朝偷偷把长孙的话告诉了王安,王安在皇宫里几十年了,沉吟半响,连声称赞:“皇长孙心性如此,聪慧真乃常人不可比,是社稷之福阿。”
说罢,又反复叮嘱魏朝:“收起你那些小心思,务必全心全意的用心伺候长孙,以后你未必不是下一个高忠陈炬呀。”
高忠与陈炬,司礼秉笔太监。太监中的最高掌权者,也是难得的连大臣们都称赞的好宦官。
想想就觉得热血沸腾,魏朝不是的笨人,做到他这个位置的,又有几个是笨人?于是他开始收起以前的偷懒与怠慢,尽心尽力伺候皇长孙。
眼见这一年来,皇长孙不但读书进步惊人,而且愈发得王皇后喜爱,魏朝真是又欣慰又庆幸。
皇长孙朱由校,每日都去启祥殿给王皇后请安,逗她开心,有时候还一起用饭。王皇后年纪大了,只生育了长公主,早出嫁了。
万历皇帝身边有一个郑贵妃整日痴缠,很少去皇后宫里。王皇后平日里身边寂寞,孙子辈里能在眼前奉承她的,还只有这一个皇长孙,其他的孙子,不是早夭,就还是年龄太小,请安还要人教呢,更别说逗趣聊天了。
王喜姐王皇后与虽说不怎么搭理处处争宠的郑贵妃,可她总是能时不时帮一把太子。
这至少表明了,她是不会倒向郑贵妃母子的。
这在后宫的太子来说,很重要。
王皇后无子,却稳坐了四十多年的皇后,还能时不时让郑贵妃吃个瘪,可见她的手段心性,朱由校深信她绝非善茬。
想要得到王皇后支持,必须全力讨好王皇后这个皇奶奶。
王皇后其实是个很严厉的人,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
李太后还在世的时候,王皇后很得太后喜欢,自从太后去世,近两年脾气越发不好了,容易烦躁,动不动就责打宫人太监。
谣传十几年前的时候,王皇后还打死了好百十个宫人,包括自己的管家婆心腹宫人,万历皇爷听了郑贵妃挑拨,还下旨申饬了王皇后,说她狠厉。
把王皇后都气病了。
于是立马外面就有传言,说万历皇爷故意苛怠冷落王皇后,生了病也不让太医去看,是故意想让王皇后病故,好给郑贵妃腾位置,这是要换皇后呢。
有不明真相的大臣信了传言,居然真的给万历上了折子,批评万历不该苛责王皇后,把万历帝气的不行,把上折子的大臣下了诏狱。
然后对着大臣替自己辩白了一番,又说不立皇长子为太子,是因为皇后还在盛年,未必不能有生育,自己是想等嫡长子出生再立太子。
大臣们这才作罢。
启祥宫里的宫女太监们听到这个王皇后打死宫女的传言后,个个都谨言讷行,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呜呼哀哉了。
自从皇长孙最近这一年,天天来皇后这里走动,陪太后说话聊天,王皇后的脾气也一日好过一日。宫人们全是松了一口气。
门口的太监李德,一看到皇长孙进了大门,顿时眉开眼笑,喜得见牙不见眼:“殿下来了!娘娘正想着殿下呢!”
说着,便让人赶紧进屋子通报,自己则亲自领着皇长子朱由校进院子。
朱由校笑吟吟的说:“你倒是伶俐,皇奶奶昨天睡的可好?今日胃口如何?我昨日叫人送来的薯丸合不合胃口?”
李德子不过是个看门的,如何能知道,却也是认真答了:“王姑姑昨日心情很好,也并没有薯丸赏下,想必是都好。”
乍一听驴唇不对马嘴,然而这才是高明之处。
王皇后年纪大了,睡眠浅,失眠多梦的时候多,容易暴躁,一暴躁就打骂做事不尽心的宫人,折腾的一宫得太监宫女都战战兢兢。
若皇后心情好睡的好,身为皇后管家婆婆的王姑姑,自然也就不苛责宫人了。近侍的宫女太监们自然相安无事,皆大欢喜。
如若王皇后不爱吃薯丸,自然就会赏赐给下面的太监宫女们吃了。没有赏赐给宫人,自然是自己留着了,说明王皇后喜欢。
王皇后手下怎么会有笨人?看这太监的回话,中规中矩,既不违反宫规,又又告诉你答案。
朱由校赞叹般的点头一笑,道:“赏!”说罢,扔了一个小银块过去。
李德高高兴兴接了赏,弓腰送了朱由校进去。自己去守门不提。
太后心事
王皇后正在殿里坐着,听王姑姑汇报宫里的账目开销。王皇后身为中宫,掌管着后宫的财政大权。
见朱由校进来行礼,顿时笑吟吟的道:“校儿来的巧,刚还在说呢,你昨日送来的薯丸子,又香又软又甜,很不错,味道一点不像木薯,奇怪,这是怎么做的?改日让人再做一些,让你皇爷爷也尝尝。”
说罢便挥手让王姑姑下去了。
朱由校忙过去,一边给王皇后殷勤捏造捶腿一边道:“皇奶奶,那是用番薯,不是木薯。”
王皇后惊讶:“番薯?蕃国来的进贡?”
朱由校笑道:“这不是进贡,是咱们大明产的。不过听说是吕宋国的特产,后来传进咱们大明。特别好养活,在土里随插随活,长出来的红薯,皮是红色的,个个都有两个拳头那么大,一亩地最高能产五六石,味道甘甜。”
然后仔细说了红薯丸子的做法:“先放在蒸笼或者水里煮熟,去皮后,捣成泥,再加入少米粉或者面粉,少许蜂蜜白糖,然后捏成丸子,油锅里一炸,又香软又甘甜。”
王皇后听得津津有味,让人记下来,说是改日再做一次。
朱由校趁机又讲起番薯的趣事:“据说传进福建栽种已经几十年了。听我启蒙的老师说,松江府有一个叫徐光启的老大人,在父亲居丧期间,开辟了农田试种,一亩能产五六石,他特意写了一篇叫《甘薯疏》的文章。让百姓们都多种植呢。”
王皇后失笑,道:“一亩产五六石?这也特夸张了些。我倒不信。”
朱由校笑道:“我也不信,难道比水稻还产量高?真若如此,那老百姓们就不用饿肚子了。最近几日见我父亲整日唉声叹气,愁的不行,一问才知道北直隶与山东的的百姓又闹饥荒了,请求朝廷拨粮拨银呢。皇爷爷也在发愁。”
王皇后一挑眉,并不接话。
朱由校仿佛没看到,自顾自的又道:“那红薯丸子,几个弟弟妹妹都特别喜欢吃,皇奶奶,我正有一事求你呢。”
王皇后放下茶杯,笑道:“什么事?”
朱由校道:“我想问皇奶奶要一块地,不多,三四亩就成,专门种这个番薯。”
王皇后松了一口气,还以为这屁点的孩子就想插手朝堂呢。
王皇后笑道:“何必在宫里种?想吃的时候,让人去宫外买就是了。能值几个钱?”
朱由校笑道:“皇奶奶不知,这个番薯宫外也没得卖,这两筐番薯,是我听说,那个徐光启老大人今年在天津养病期间,还在种田,就托去天津办事的太监,顺便捎带了两筐回来。”
王皇后想了想,道:“给你找三四亩的空地还是有的。不过,听你说的样子,这番薯倒像是南方作物,只怕北方寒冷,种不活。”
朱由校笑道:“皇奶奶说的极是。不过孙儿想着,水稻南北都能种活,想必番薯也能,所以不敢多种,先种上三四亩试试。”
王皇后笑道:“试试也行。”
说罢,又想了想,道:“你看在京畿,给你找一个皇庄里面怎么样?”
朱由校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道:“不行不行,孙儿平日里根本出不去紫禁城,不亲自看着,只怕皇庄上的奴才偷懒耍滑,欺瞒于我。我得时不时看着才行。看看是不是真的一亩能产五六石。”
王皇后笑道:“你还要时不时看着?不是听你父亲说,你的蒙学学得差不多了,要开始请先生了么。正式开始读书,这是好事,切不可因此荒废学业。”
朱由校忙保证:“皇奶奶放心,断不会的,我每日都是上午下午,都是各写三百个大字,三百个小字。即便请了老师讲课,我也只需要每个休浴日去看看就行。”
说罢,又赶紧让魏朝把自己今日写的字给王皇后看:“皇奶奶快看,看看我的字比前几日可有进步?”
王皇后接过那一沓的纸,一边翻看,一边道:“不错不错,自从不再描红,倒是进步不少,也很端正,不过运笔上,距离好字,还是差的远。”
朱由校忙道:“还请皇奶奶教教我。”
王皇后笑道:“我写的也不怎么好,这样,你去找你父亲或者皇爷爷,让他给你找几本好的字帖来。照着字帖先慢慢练。练上一段时间就好了。”
祖孙二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又到了晌午,王皇后又留了朱由校用饭。
午饭后,王皇后是要睡午觉的,朱由校这才回了慈庆宫。
走之前还不忘叮嘱王皇后:“皇奶奶,千万不要忘了我的三亩地呀!”
王皇后哭笑不得:“赶紧回去吧,不会忘,少不了你的。”
眼见着朱由校出了门,王皇后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神色又黯淡下来。对王姑姑道:“你这几日去宫后苑看看,瞧瞧哪里合适,划出来三四亩,随他闹腾去。”
王姑姑忙应了,笑道:“皇长孙与娘娘还真是越来越亲近了呢。”
王皇后一笑,不置可否。
王姑姑其实知道王皇后的心事。
王皇后自己没有儿子,按说谁当皇帝都无所谓。
然而王皇后却不这样想。
远的说,明仁宗的张皇后,后来的张太后,亲儿子武宗皇帝死后,亲手扶上帝位的嘉靖皇帝是如何对待张太后与张太后的娘家的?
近的来说,万历皇爷的嫡母陈太后与生母李太后,王皇后的两个婆婆,就是活生生例子。
万历皇爷九岁登基,按照嫡庶有别来说,应该是嫡母垂帘才是。可实际上呢,当政的是李太后。
都说万历皇爷事两宫太后无间。这也就骗骗外人罢了。自己这个儿媳妇还不清楚?对李太后万分不敢差错一点点,陈太后那里也就是面子上过得去罢了。
宫女太监们更是趋利避害之辈,吃穿用度看似一样,甚至看起来更多,可实际上呢?
只能说,谁让你不是皇帝生母?
王皇后可不想成为第二个陈太后,更不想成为张太后。
郑贵妃对自己还时刻存觊觎之心,没有半点恭敬,多次中伤,现在尚且如此,以后该是何种情形?
所以郑贵妃母子,王皇后是绝不会选的。
太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三年前去世,恰恰是不二人选,如果王恭妃没有去世,王皇后也不想选。王皇后想选自己亲自扶养的桂王。但是那要费很多事。
也幸好王恭妃死了。王皇后省了不少事。
王皇后不想害成为第二个张太后,所以,时不时的庇护太子。对于皇长孙的亲近更是求之不得。
王姑姑身为心腹,当然是要急太后之所急,需太后之所需。
王姑姑笑道:“陛下好几日没过来了,皇后也该去看看陛下才是。”
王皇后点点头,问道:“陛下这几日都在何处?”
王姑姑忙道:“多在郑贵妃那里,去过李顺妃那里一次。”
王皇后冷哼一声,过一会,又深深叹了一口气。
王姑姑道:“娘娘且放宽心,福王已经去了藩地,只怕郑贵妃这辈子都翻身无望了。”
王皇后冷笑道:“大明朝又不是没有从藩王位而登极的。”
前有明成祖朱棣,后有明世宗朱厚熜。一个造反;一个是明武宗无子而身死,这才登上皇位。
“造反”这大不敬的话,王姑姑可不敢说。
只能安慰王皇后道:“藩王现在现在比不上太祖皇帝那时候了,有财却无兵只怕难得很。太子殿下现在身体好得很,再者,皇长孙也长大了,过了容易夭折的时候。如果皇长子成了皇太孙,……”
王皇后明白王姑姑没说完的话,话里的意思是:藩王现在无兵无权,造反是几乎不可能成功了。非嫡非长的藩王,想登上皇位,除非太子朱常洛死了,他成了“长子”。
如果朱由校成了皇太孙,即便皇太子死了,只要有皇太孙,一样轮不到郑贵妃的儿子福王。
即便福王雄才伟略如同世祖皇帝朱棣,可无兵无权之下,他也成不了第二个成祖皇帝朱棣。
其实王皇后早些年是不怎么喜欢皇长子的,冷眼看着郑贵妃母子上窜下跳,与王恭妃母子鹬蚌相争。
王皇后希望自己能够做那个渔翁,先后扶植了李敬妃,端妃,容妃,德妃。不负众望的只有一个李敬妃,那几年几乎与郑贵妃平分秋色。
本来希望趁着她们相斗,自己能趁机顺利诞下皇子的。只可惜,流产了几次,还都是男胎,从此后竟然都没有成功再有孕。
更令人恼恨的是,万历二十四年,坤宁宫突然失火,王皇后差点被烧死。不过因祸得福,这才搬到启祥殿,与万历同吃同住,夫妻之情倒是好了很多。
万历二十五年,风云又变,一手扶持的李敬妃生完皇七子后,身子虚弱,竟然中了郑贵妃的着,没几天就“病”死了。自此后,郑贵妃后宫一人独大。
王皇后那时候丧子之痛加上损兵折将,备受打击,盛怒之下彻查宫廷,等发现自己流产与郑贵妃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时候,彻底癫狂了,一时间打死了百十个宫人太监,包括心腹。
郑贵妃趁机又在万历身边身边煽风点火,添油加醋,于是王皇后就被万历皇爷申饬了。
王皇后到底浸淫后宫几十年,听到废后的流言后,她很快就冷静下来。
她很快把目光投向了王恭妃与朱常洛母子二人,向他们伸去了援手。
王皇后很有耐心,一边修复着与万历的夫妻之情。一边暗中查探郑贵妃的一切信息。
机会来了,郑贵妃收到了一本《闺范图说》的书,都是贤妇烈女的故事,郑贵妃被人蛊惑,增选了十二人,以东汉明德皇后的故事为开头,以郑贵妃自己为结尾,为的是什么?彰显自己的品德足以匹配后位矣!这其中的野心可谓是不言而喻。
万历二十六年,一个化名自称“燕山朱东吉”的人专门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跋文,名字叫《忧危竑议》,以传单的形式在京师到处乱发,一时间广为流传。
这篇跋文,明里暗里都在点出郑贵妃母子,觊觎后位与皇位。
这就是扑朔迷离的第一次“妖书案”,大臣们纷纷上书请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并严厉指责了郑贵妃与郑贵妃的父兄。万历让人去查妖书案,可案子查了半年,怎么都找不到幕后主使。
只可惜万历皇帝顶住了压力,轻描淡写的处理比案,并没有立皇长子为太子。
王皇后也并不急着让皇长子成为太子。太容易得到的,就会觉得不珍惜。
她平日里对皇长子朱常洛多番维护,可并不真正对上郑贵妃。
后宫里能做的太多了,王皇后深谙此道。
万历二十九年八月,先是尚在世的李太后渐渐开始不满了,责问万历帝:“为什么不立太子?”
万历说:“他是都人之子。”意思是说朱常洛出身卑贱。
李太后勃然大怒。
万历皇爷显然是鬼迷心窍,他忘记了他母亲李太后,也是都人出身。
当李太后怒气冲冲地指着万历说“你也是都人的儿子”时,明神宗这才醒悟过来,然后惊恐地“伏地不敢起”了。
然后内阁大学士沈一贯上书,请立太子。大臣们纷纷跟风。
万历帝终于顶不住了,多方压力下,他同意了,下诏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顿时朝野上下,闻讯而欢声雷动。
郑贵妃惊惧交加,她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郑贵妃也不算笨,与万历帝各种闹腾,万历帝无奈,只好出尔反尔。十月初以“典礼未备”为理由,下诏宣布要改期册立。
内阁沈一贯坚决不答应,封还了皇帝的手诏。
没办法,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太子典礼如期进行,十九岁的皇长子朱常洛终于成了皇太子。
然而,太子东宫,没有属官,太子也没有出阁读书。
万历同时又把所有儿子都封了王。郑贵妃以福王年幼为由,坚决不肯让福王就潘。
郑贵妃没把无子的王皇后放在心上,而是把矛头对准了王恭妃与皇太子母子。
后宫内苑,顿时成了不见硝烟的战场。
王皇后笑了,能够让皇太子母子对自己感恩戴德的机会,来了。
王皇后到底在一度垂帘的婆婆李太后身边伺候多年。
后宫女人间的尔虞我诈,在万历帝独宠面前,根本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万历帝唯一能够妥协与无可奈何的,只有朝堂。
王皇后早就已经看透这点,她从来没有把战场放在后宫。
万历三十一年,第二次的“妖书案”,就是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来了。
先是一份名为《续忧危竑议》的揭贴,一夜之间,如同雪花一样,上至宫门,下至街巷,散发的满京城都是,人们议论纷纷。
这篇文章中,指名道姓的指责皇帝有“废伯邑考立武王”之意,不然为什么不给安排东宫属官呢?又说东宫到现在还没有儿子,只有太子妃郭氏一人,就是万历帝故意的。郑贵妃母子与父兄勾结朝堂大臣,编织党羽,意图谋害太子,然后再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几个被点名道姓的内阁首辅急得赶紧请辞,好撇清自己。
一时间朝臣激愤,斗志激昂,朝野上下,风起云涌。
如果说第一次“妖书案”是为了逼迫皇帝立太子,第二次的“妖书案”的目的纯粹就是逼迫万历给太子建立东宫属官,好让太子成为真正的太子,亦或说为了逼迫福王就潘,好让万历表态:不会废太子。
万历快被气疯了,万贵妃也吓惊怒交加。
万历帝生气是因为,上次妖书案不了了之,这次又故技重施,实在孰不可忍。
郑贵妃觉得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暗中操纵着一切,拽着她走向深渊。她害怕了,决定消停一段时间。看看万历皇帝的反应再说。
编后语:关于《《大明天启大帝》:万历四十三年》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愚人耳语》:序章 我和她和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