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国度之大梁国》: 圣人转世

发表时间:2019-01-31 05:15:36 作者:晚来湫 来源:qidian.com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寂灭真魂》——静海莲心》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幻想国度之大梁国》: 圣人转世。

第一章 圣人转世

每一个传奇背后都始于平凡。

这句话对于身在梁国的人来说已经成为真理,但是这句话也确实是真理,不是因为这句话是由稷下学宫的夫子所说才流行于整个天下。

说到稷下学宫,就不得不浓重的笔墨一番。

稷下学宫始建于列国争霸时期的齐国。当时的齐国不过是大周王朝分封的一个诸侯国,然而因为大周王朝的势弱,最后一些诸侯国纷纷脱离了大周的掌控,而齐就是其中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又因为圣人诞生于这片土地上,所以当时在齐与鲁两个诸侯国支持下,圣人建立了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从创建开始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在神州这片土地上的影响无与伦比。就连当今天子都是稷下学宫的门生。而我就是稷下学宫的学子之一,但是却也是其中受人谈论最多的学子。

我是谁,我叫刘卫辰,然而他们却对我有许多的不同的说法。我小时候,有人说我是三河县的一顽童,在我十三岁那年,有人说我是传说中的圣人转世之身,如今我是当今稷下学宫的夫子最后一名亲传弟子,我还是前朝燕王的嫡孙,我也是大梁王朝流放罪人刘承鉴的亲子。

我在稷下学宫的传说,或者说传奇还不至于此,作为传说中的圣人转世之身,我却不能领悟圣人的浩然正气。浩然正气,正是圣人所掌握的一种力量,而后由稷下学宫传承下来,所有在稷下学宫学习的学子都在学习怎么掌握这种无形的力量,而我却不能,不论夫子如何教导,引导我,最后我都没能掌握,学宫规定不能在最后的试炼中掌握这种力量,就无法从学宫毕业。

浩然正气,有正气歌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ps.这段是直接用正气长歌,并未有更改,所以里面所说的人物与事迹可能与本书不符合。)

传闻这首歌诀乃一位大儒被困于异域,而后被人囚禁到一处戾气丛生之地,原本为异域之人打算用戾气消磨其意志,不曾想他会做出此歌诀,从而用其掌握的浩然正气战胜了侵蚀他的七种戾气。

圣人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便是圣人之道。从歌中可看出,这浩然之气充斥于天地间,于其他之气杂然于一起。在天上是日月星辰,在地上则是山川河流,在人心中为正气。何为浩然正气,歌中已然说得明明白白,而且夫子不止一次的跟我解说。但是我却始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可是做为夫子的亲传弟子,也可以说是关门弟子,虽说夫子并未对外宣称不在招收亲传弟子,但是我的的确确是夫子的最后一个弟子,而且至从收我入了门下之后,夫子就再也没有收过弟子了,当然稷下学宫的学子不算,那些只是稷下学宫的学子来听夫子讲课的人。就这样,我居然没有领悟浩然正气。一时间我成了学宫最大的笑料,也成了整个神州最大的笑料。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切还是因为我的名气在我成为圣人转世之后就已经传遍了整个神州。至于我为什么会成为圣人转世,且听我一一为你道来。

一切还得从太史府的一则星象变化说起。前朝大治二十四年,太史府所辖的钦天监观测星象发现,荧惑出于大角和井宿。这荧惑代表的是灾星,而大角和井宿则为帝星,这种星象代表着当时的皇帝陛下会出现灾祸。当时的皇帝陛下正是我的太爷爷,到这里,你们就明白为什么我会是前朝的燕王的嫡孙了。于是这件事就被上报于朝廷,当时的朝廷重臣议论纷纷,有的大臣表示愿意以自己的命为太爷爷挡灾。然而这一切都被太爷爷给拒绝了,太爷爷认为是福是祸,一切上天早就已经注定,即使贵为上天之子的自己也不能免除,上天最多只是用天象来显示一下。

说起这个,不得不提到了天人感应这个词,天人感应顾名思义就是说,人间所发生的事天象必有变化。很常见的一个说法就是,每当天空有流星划过,就代表着一个生命消失于天地间。而皇帝因为是上天的儿子,所以每当有天象变化的时候,就预示着皇帝陛下可能有些地方做得让上天不满意,所以才会降下这些变化,比如天灾,干旱,洪涝,地震以及星象。而皇帝就必须得检讨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让上天不满意了,有时会用祭祀圜丘的方式写下祭文,把祭文焚烧给天看,有时又用罪己诏的方式说于臣民听,好让天知道自己已经知道错了,祈求上天能够原谅。这就是天人感应。

过了一年,在大治二十五年这年,漠北的北狄人侵入中原。漠北的狄人号称控弦百万,其一直觊觎着神州的富饶繁华,所以才会发动这场战争。

而我爷爷身为前朝燕王,这燕王的封地与北狄人接壤,于是这场战争始发于燕北与漠北之间的北氓山一带。当时,朝廷的大军纷纷北上,为了阻击北狄人的入侵,我爷爷便率领燕北的猛士在北氓山一带防御北狄人。

北氓山一战,是这场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当时我爷爷率燕军驻扎在北氓山一带抵御北狄人,北狄人率领大军来攻打驻扎在北氓山的燕军。于是我爷爷率军在北氓山结阵对抗北狄人,这场大战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双方死人无数,流血漂橹,尸积如山。而后北狄人打算退回营中,以图来日再战。北狄人万万也没有想到,就在北狄人撤退的时候,我爷爷率领骑军冲锋,更没有想到这次冲锋会是北狄人溃败的开始。

先是,北狄人接到撤退的号令过后,有序的从阵地上撤下来。我爷爷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便率领骑军突袭,不曾想,本来有序撤退的北狄人看到有人追杀出来,军阵大乱,我爷爷也始料未及,但是依靠骑军一往无前的气势突入北狄军中,一顿砍杀,北狄人变得更乱起来。而北氓山上的燕北军士一看如此情况,便纷纷冲杀下来。本来好好的一场战略撤退,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大溃败。

后来我问过夫子,这是为什么,夫子说:北狄王拓跋氏靠着武力征服了漠北,对漠北的大小部落都实行武力镇压,这场战争,其实漠北的大小部落都不愿发动,然而拓跋氏为了成就其天可汗的尊位,以一己之力,悍然发动了战争,这势必会被漠北的大小部落所反对,但是因为都惧怕拓跋氏的武功,都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又被迫来参加这场战争。所以这场战争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以无道伐有道,是不可能会赢的。而反观前朝的军士都是为了保家卫国,且由一位亲王带头冲锋,这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两相比较,这就是为什么北狄人会败亡的原因。

北氓山之战过后,燕王,我爷爷也因此而成为了一个传奇,在神州大陆上被吟游诗人所歌唱,他的事迹,被所有的中原人所熟知。

北狄人在随后的战争中往往败多胜少,而后退回漠北,然而前朝朝廷并不满足于北狄人退回漠北,大军随即进军漠北,重新收回了云州,并修筑了云中城。云中城就如同一柄尖刀一样深深的扎入了北狄人的心脏。北狄拓跋氏不得不向前朝称臣求和,纳贡,并且还派遣了质子入朝。

但是这些跟我成为圣人转世有什么关系呢?我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关系。还是那句话,上天的意志不是人可以度量的,所以我尽量的把这些都写下来。而我的圣人转世之身也只是存在于别人的口中,我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圣人转世,而要说我最后怎么会成为圣人转世的,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白泽’现世,并与我对话有关。世人皆说,“白泽现世,圣人降生。”而作为与‘白泽’直接对话的我便成为了这则寓言中的圣人转世。我的故事从我爷爷开始,我的传奇并没有开始,除了这则寓言以外,我没有半点符合传奇的事迹。现在的我只是一个稷下学宫这所伟大学府的一位学子。

晚来湫说

很多人都不喜欢用第一人称写的书,但是这篇故事我用了很多方法来写,最后还是确定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样我才能找到那种带入感,才能很好的写下去。

第二章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不是稷下学宫所推崇的儒家圣人所说,原自于道家圣人所传,以前与其他的师兄师弟所探讨认为这是说:天地不仁慈,把万物都当作是刍狗。

后来有一次我得以问夫子,这句话圣人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夫子说:圣人认为天地对万物都一视同仁,不区分是人还是刍狗。

对于仁,尘世间有很多种看法,有人说:仁拆开了看就是一个‘人’加个‘二’字,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想要‘仁’就必须得‘二’。这一说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夫子说:仁,智,礼,勇,信,义乃浩然之气的世间显化。一个人如果想要学会浩然之气,就必须得彻底的了解这六字含义。

这世间听闻这六字的人多如过江之鲫,但是学会浩然之气之人却寥寥无几,反倒是武道中所提到的‘气’被一些人掌握了,但是不论其武力有多精湛超群,从未有会超越浩然之气的人存在过。

关于我爷爷燕王的事迹,我只是从过去的史书得以看到,在加上时间过去的并不久远,很多人都经历过那段动荡的岁月,所以从别人的口述中又得知了一部分。

于是从我爷爷的事迹中我看到了天地的不仁。

大致在大治二十七年的,前朝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如今的人称为“大角事件”以此来应对那次星象的变化。事情发生于前朝皇宫内,当时的太子殿下,因为我爷爷立下的功劳,害怕其太子之位不保,便悍然发动了一场政变。

太子殿下刘长隆乃我太爷爷的嫡长子,所以从一出生开始就被封为太子。而我爷爷乃太爷爷的二子,取名为刘长恭,就是希望他永远对长隆太子恭敬而没有非分之想。长隆,也是太爷爷希望宋的国运能够长久隆昌吧!我是这样想的。

然而这一切还得从一场宴会开始,太子有一次在东宫宴请壁臣以及常侍还有姬妾,不料这件传入太爷爷的耳中,太爷爷很是生气,当时亲自前往东宫,当着众人的面把太子殿下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并且说道:你弟弟正在为国征战,而你却在这里喝酒为乐,你这样能为一国之君吗?大加训斥过后太爷爷就拂袖而去,并且对太子加以处罚。

然而这一切并没让太子殿下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改过自新,反而让他怀恨在心,于是将错就错与自己的亲信合谋发动政变。

到了这年的秋季的九月,北风南下,天地之间开始变得有些萧索。

东宫常侍通过层层关卡,终于把太子感染风寒的消息传入到皇帝的耳中。

太爷爷听到这样的消息很是担忧,立刻传宫中的太医,连同一些侍卫以及常侍前往东宫看望太子。毕竟太子从那件事情以后收敛了很多,而且也开始接见一些臣僚,处理了一些朝政,并且都把这些报于太爷爷知道,于是太爷爷认为他已经有所改变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只是太子为了掩饰自己的阴谋而故意迎合太爷爷的而做的。

当太爷爷前往东宫,并且在太子的寝宫里看到卧床的太子,于是上前去打算慰问一下太子,那曾想,就在这时,太子掀开被子,用早就藏好在被窝里的尖刀狠狠的插入太爷爷的心窝上。那是怎样的一把刀,它不只是夺去了太爷爷的生命,同时也葬送了大宋的江山。太爷爷当场倒地身亡,甚至来不及留下只言片语,就此离开了人间。后来的人说,那柄刀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凶器,被人献给太子殿下,而后此凶器便控制住了太子,才让他做出这样有违常伦的事情来。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作为不是亲身经历的人来说,都持怀疑态度。

太爷爷死后,太子并未有立即发丧,而是把他身死的消息给封锁了,并且把跟随太爷爷而来的人全都给杀死了。而后用皇帝的名义颁发诏书,打压异己,提拔亲信。而我爷爷也就是因为这样才从燕王左迁为吴王。这东吴之地,名为神州的富饶之地,但实际上这里是帝国的腹地,并未有外族入侵的隐患,所以相应的也没有多少的军队驻扎于此,不似燕王,帝国的有军队长驻于此,防御漠北的北狄人,而这支军队又在燕王府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这是明升暗降,是太子殿下的阴谋之一。

从这里,可以看出天地的不仁,并不会以你自封为是它的儿子而对你有特殊的照顾,反而有可能会因此而丧命。

我问过夫子,‘仁’到底是什么,是不是说人真的要‘二’才会求得‘仁’。夫子说:也对,也不对。普通人把仁拆开得出的是人与二。实际上仁拆开了是两个人,所以仁,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而仁又时常与仁善以及仁义等结合在一起,所以圣人是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向善,向义。对于这些,说实话我真的不是很懂,毕竟我所见到的世间并不如是,我想这也许是我为什么始终不能领悟浩然正气的真正原因。况且为何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会成为领悟浩然之气的关键,我也不得而知。

而从我自己本身经历以及我家族所经历的事情来看,没有一件事称得上是仁的,反而更多的接近于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所以我才历经艰辛与磨难,却从来没有看见过仁的存在。

但是既然圣人会把这些传承下来,我想也有其道理,所以对于圣人之学,我能记则记,不能记的,那就是真的不记了。这也难怪我会学不到浩然之气,如今在学宫我只剩下最后的一场试练了,可是对于这场历练我也持有怀疑态度,并不能确定我就此能够领悟浩然之气。用夫子的话说,我就是心志不坚,所以无从感悟到浩然之气,很有可能我的这场试炼会被派往最艰苦的地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圣人所说的话,夫子也许会用这样的方式让我去增益我所不能。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都“虽千人吾往也”的去好好的试炼,毕竟,闻道而不去寻道,对于我来说,何尝又不是一种遗憾。

这便是仁与不仁,而后说智。

智其实指的就是智慧,但是关于智慧的用途却是有不同的说法,然而这个成为领悟浩然之气的关键我却是能理解,毕竟一个人如果没有智慧,也不可能听闻到浩然之气,对于这个我还是自信的,但是自从哥舒离领悟到浩然之气过后,我对自己的智慧也同样产生了怀疑,哥舒离是谁,他是我大哥,但其一直说自己是我的仆人,为什么会是这样,其实还是得从我爷爷那辈的事情说起。

长隆太子登基为帝过后,改年号为大顺,加我太爷爷的谥号为‘文’,是为‘宋孝大治文帝’。大顺元年伊始,有樵夫在萧山发现有隐龙出没,于是就报于当地太守,后来太守上奏于朝廷,长隆太子后来被梁朝加谥号为‘厉’,是为‘厉帝’,也称为‘顺帝’。当时他与自己的壁臣讨论这一征兆。(PS:壁臣就是宠臣的意思)

众人皆说:根据谶图所示,此乃箫氏当出真龙之征兆。纷纷劝说‘他’下令清除箫氏一族。然而这消息不知怎么就走漏到梁国公萧成道耳中去了,这梁国公萧成道不光是宋的国公爷,也是箫氏一族的族长,听闻这样的消息,那还了得,急忙召集自己的族人商量对策,其中有族人对梁国公说:这是我箫氏的灾难,但是何尝又不是我箫氏一族的幸运,天显我箫氏当出真龙,那我箫氏一族就应天而取之,君不见,天授不取,反受其累。况且,皇上无道,宠信奸妄,弑杀君父,我们顺天而行,惩处无道,有何不可。

当时,虽然朝廷下令禁止议论宫廷之事,但是,太子弑杀君父的事迹,已然隐隐约约的传入天下人的耳中。只不过是没有公开讨论而已。

作为守卫京城的最高统帅的梁国公,就这样,在一则谶言之中与朝廷走入了对立面。那些个说箫氏当出真龙之人,又那里是为朝廷着想,只不过是觊觎梁国公的位子而已,可是他却偏信于人,就这样葬送了大宋的江山。

当梁国公带领族人攻入皇宫之后,他还在于人饮宴,无数的宫廷侍卫,要么叛归于梁,要么纷纷死于梁国公带领的城卫军的刀下。当梁国公带着人马,出现在他的面前的时候,他还醉醺醺的问梁国公为何深夜来此,还要拉着梁国公喝酒。可惜了我大宋的百年江山,一朝落入他人之手。这何尝又不是弱肉强食。

梁国公夺得天下过后,改国号为梁,这也就是现在的大梁的来历,它继承了宋。然而这一切对于我爷爷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于是我爷爷联合了三爷爷楚王,以及四爷爷蜀王,打算重新恢复大宋的江山。

编后语:关于《《幻想国度之大梁国》: 圣人转世》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非常学生会》免费试读_冬南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郑华
郑华 海南省五指山市 发表于:2019-01-31 05:44:56
《幻想国度之大梁国》:《幻想国度之大梁国》:看着云影这样心里真不是滋味TT
Tian°ʚɞ
Tian°ʚɞ 广西南宁市 发表于:2019-01-31 05:41:31
大船
齐君妹
齐君妹 安徽省马鞍山市 发表于:2019-01-31 05:38:53
送给作者1张月票。作者写的很棒,奉上我宝贵的一票,希望作者再接再厉!
我是有信仰的大帅哥
我是有信仰的大帅哥 北京市 发表于:2019-01-31 05:33:31
那个年代,总是有很多的不得已,就算有抱负也会被当时的时局所限制!【泪】
觉念为心
觉念为心 河南省鹤壁市 发表于:2019-01-31 05:28:13
不会是骗人的月票的吧。
曾几何时
曾几何时 山东省济南市 发表于:2019-01-31 05:24:59
送给作者1张月票。作者写的很棒,奉上我宝贵的一票,希望作者再接再厉!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