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之恒朝征战录》免费试读_古千匀

发表时间:2019-01-24 23:16:19 作者:古千匀 来源:qidian.com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离镜花》——越离恨》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九州之恒朝征战录》免费试读_古千匀。

第一章

天下倾颓,英雄奋武。

平朝的开国皇帝们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开创的四百年帝朝基业,到头来会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连根拔起。

而这一切故事的曲折原委,则必须从太师洪晔的发迹之时开始说起。

洪晔,平朝历史上最后一任太师,崇拜他的人认为他是九州历史上最有能力的权臣;当然,也有人认为,他与当年胤末乱世军临天启威逼皇帝的威武王赢无翳一样,都是九州历史上最大的国贼。可无论是崇拜他的人还是憎恨他的人,都无法否认他对于整个平朝末年天下局势的影响力。

洪晔以官宦子弟的身份出仕于帝都,家门显耀,声誉隆重,其父洪天赐是平朝倒数第三任皇帝平宣帝的朝廷宠臣,以吏部考功司员外郎的小官起步入仕,历经二十余年的宦海沉浮,终至当朝太师。平朝立国以来便奉行“文武分途,以文制武”的两班制,“太尉”乃是当朝武臣中的顶点,名义上手握天下兵马重权,但根据平朝历代皇帝所定下的制度,太尉若无天子诏令以及中书省的省札,则一兵一卒也无权调动,实则是位高无权的虚职,多被皇帝用于赏赐即将致仕罢官的武臣,其用意不过是代表朝廷对这些劳苦功高戎马一生的武将们加以笼络。

而太师一职则大有不同,在平朝的权力体系里,宰相一职向来由百官集议,九卿廷推,然后再报天子任命。但无论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还是门下或尚书两省的最高长官门下侍中、尚书令,“皆不得专决政事,军国重事皆朝廷总之”,而朝廷的最高长官,自然是以三公三孤中居首位的太师为大。

按平朝历代相沿成规的典章制度,三公中的太傅例来居于东宫辅佐太子,平朝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太子暗中在朝臣中培养势力最后逼宫夺位,与现任皇帝之间父子反目宫门喋血的故事;以至于到了后来,为避储君干政犯上作乱的嫌疑,平朝的中兴之主,平弘毅帝在帝都天启的皇室家庙里立碑刻字,上书平朝历代皇帝所制定下来的的家传祖训,其中第一条赫然就是,“父子相戮,骨肉反目,历朝历代何时无之?我朝为避此祸,特申科条如下:东宫唯修学业,储君及东宫近臣不得与闻政事,违者论律”。

按照这一皇室祖训之规定,太傅除太子的学业教化之外,绝对不得过问朝廷政事,否则以擅问国政论罪,“论律廷杖一百,次者流徙三千里,再次者罢官”,在这一制度的严格约束之下,朝廷名义上的最高官职之一,太傅,只能是变成了东宫太子的专属家庭教师。

而太保一职平朝又多用于赏赐创立了不世殊勋的当朝武臣,这一职位自设立以来大半都用于奖励沙场之上的当世名将,而为了防止武将干政的嫌疑,受职太保的武臣多主动避嫌绝不主动过问朝廷军国大政,每月只是悠哉游哉的等着皇帝和朝廷拨下太保一职的巨额俸禄。

于是,朝廷的军国大政,最终的决策权和建议权都落在了太师这一文臣之首的身上,而平朝的皇帝们所选择的太师,又多提拔朝臣之中自己最为信任的心腹大臣充任,或干脆登基即位之后直接就把当年自己待位东宫时的太傅或老师任命为太师。

相形之下,天子与太师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显然不是那些“居官起于州县,三十年沉浮下僚”方能升入朝廷进位宰相的普通朝臣们所能比拟的。

于是,形势发展到了最后,时间推移到平宣帝的年月,本该高居于百官之首的宰相已然成了众大臣中的一员,“泯然于众人”,太师一职的权威倒是越发显赫,“故事,朝廷制度,三公皆可开幕府。我朝自弘毅帝中兴以来,太保、太傅按律皆不可论国政,唯太师可开幕府,且自辟僚属;军国大政,刑赏用人,朝廷重权皆操其手,百官多出其门,门生故吏遍天下,权势赫然,四方汲汲于名利之徒,多方奔竞,务求托身于其中,权重于一时,天下事多决于幕府,宰相不过行文书。”

第二章

洪天赐以七十一岁的高龄致仕回乡,在他致仕回乡的那一年,洪晔还只是羽林天军里的一名小军官,官职不过是一名小小的宣武校尉。在朝廷武臣的序列里不过是个从六品的小小京官武职,但此时的洪晔已经有了与他的职位和品级都极不相称的庞大野心,若是旁人敢于这样想,写下史书的那些夫子们恐怕只会留下满纸的嘲弄,可敢这样想的那个人偏偏是后来在九州历史上叱咤风云于一时的权谋人物,于是,史书上的那些隐晦笔法在论及这样的一件事情时口气却完全变了,“晔初入羽林天军,便慨然有鲸吞天下之志”,写的满满的都是一纸豪情,引来无数后人对洪晔的英雄侧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洪晔是拯救帝朝的英雄而非败坏朝纲的权臣呢。

洪晔不仅有强大的背景和野心,更重要的是,他还具备与他的背景和野心相匹配的能力。从进入羽林天军的第一天起,他就深知官场上的规则,竭尽全力的巴结上司拉拢下属,无所不用其极的开始培植属于自己的私人势力,以待有朝一日政局动荡时能有一只绝对可靠的私人班底能为自己所用。洪天赐居官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虽已致仕,但在朝廷上的影响力犹在,三省六部的高官大多都出自于他的门下或是幕府,洪晔身为太师的唯一儿子,未来的前途发展自然不可能不为这些长辈们所注目。

再加上洪晔这个人性格阴沉自持,为人颇有城府,对于那些出身于寒微起自边地荒野的基层将校也能一视同仁的把酒言欢,全无帝都天启世家子弟常见的那种目空一切的倨傲。

再加上洪氏一门在朝廷任官多年历代显宦家资丰厚出手阔绰,每每与同僚们上青楼妓馆宴饮取乐风流过夜都是他出钱做的东道主,帝都天启城内的那几座知名的青楼,洪晔乃是常客。久而久之,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在羽林天军内部任职好色酗酒的世家大族后人公子,因此,时间一长,他在羽林天军中竟也博得了一个“仗义疏财,折节下士”的美名,许多基层的军官和将校都乐意为他所用,自发的聚集在他的身边,很快地就在他身边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小圈子。

洪晔处心积虑日思夜想所等待的机会终于在平成帝驾崩的建宁三十一年出现,恒朝建国后官修的前朝史书《平史·历代帝王纪》中关于平成帝驾崩的详细情形是这样记载的:“建宁三十一年五月初四,上于南郊栖霞山野狩,三箭而得两兽,上喜不自禁,自谓虽春秋五十,马上犹似少年郎,诚可庆也。是夜,宿于城郊春明驿,召一贵妃、一才人、两美人戏于豹房之内,丝竹管弦,歌舞达旦,上犹以金丹佐酒;五日晨,腹痛如绞,左右视之皆色变,恐皇帝有不测之危,时太师、宰相远在帝都,近臣多宦官,不识大体,唯束手而已,虎贲中郎将田秀夫当机立断,急命车驾还宫,速召太医,午时,上终不治,崩于大内宣政殿。”

实际上历代史家对于平成帝当夜暴疾的真实原因多有微词,据恒朝治史大家,被后世文人们尊称为“三百年国史第一人”的史学家兼文学家寒书雨的考证,当夜平成帝确实是因为以金丹佐酒而忽得暴疾才导致身亡的,而不是像坊间野史所传言的那样,死于三皇子派来的刺客于酒中下毒,要知道,皇帝的内侍近臣们的职责之一就是在天子每日的三餐饮食之前首先试吃,若是三皇子真的笨到了派人直接在酒中下毒,平成帝身边的宦官内侍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但寒书雨还考证出了另外一个常常为人所忽视的细节:金丹、美酒,单独来看每一样都没问题,可根据古代丹书上的记载,寒书雨巨细无遗的确定了当时平成帝所服金丹的配方,多是补肾壮阳延年益寿之物,根据历代医书的记载,确实无毒,但若佐酒服用,则立变毒药。

可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陪伴在成帝身边为天子进献金丹的方士于皇帝驾崩的当日夜间便不知所踪;事后由大理寺以及天启七御史们联合进行的调查方才发现,原来这名云游方士得以入宫面圣竟然也是出于当朝鸿胪卿大人的推荐,而鸿胪卿与后来血洗太清宫夺权登位的三皇子的铁杆盟友关系在当时的朝野上下便早已是人所共知。

展开调查的时候,此时昔日的三皇子早已是登基为帝,便是今日高居太清宫的平哀帝,事涉当今天子,大理寺和御史台的调查当然只能不了了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金丹佐酒,药理不协,故得暴疾”,一群人不得不草草结案,最终的结果不过是由天子传谕中书省诏令天下:“先帝以金丹而亡身,所误非浅,诏谕后代子孙,自今以后内廷供奉不得延用方士杂伎之流。”

可惜这样的花招只能欺瞒当时的人们却骗不了后代的子孙,恒朝立国之后,各路饱学之士对这件在平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甚至直接影响了九州的后来历史走向的“金丹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证,最终的结果在层层的抽丝剥茧之后自然是水落石出。

编后语:关于《《九州之恒朝征战录》免费试读_古千匀》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一个厨师的冒险》::黑洞来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闲人
闲人 江西省抚州市 发表于:2019-01-24 23:40:48
《九州之恒朝征战录》免费试读_古千匀《九州之恒朝征战录》免费试读_古千匀文已收!
幽
浙江省温州市 发表于:2019-01-24 23:36:24
连轴转了个28小时,早上5点多跑回家,一觉睡到现在。揉揉惺忪睡眼,老李我赶紧来给弟兄们送茶来了,祝您能开心愉快,文思泉涌。点击日增,飞速走红啊
小肖
小肖 河北省邢台市 发表于:2019-01-24 23:32:28
【呵呵】鼓劲加油,勇往前走!【ok】【ok】【鼓掌】【鼓掌】
莫青
莫青 重庆市 发表于:2019-01-24 23:28:01
看你也挺不容易,回来收!!你的。千万不要以为上架了有多好,其实上架以后压力更大,看着惨淡的订阅也头疼。慢慢熬吧,努力
幸运的人
幸运的人 上海市 发表于:2019-01-24 23:24:56
来看看友友,蹦跶蹦跶rn 谢谢友友滴支持撒~~
小淇
小淇 福建省泉州市 发表于:2019-01-24 23:19:35
恭贺上架之喜,支持友友,加油!【鼓掌】【鼓掌】【鼓掌】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