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书生,一介文臣》——江伟铭

发表时间:2019-01-21 06:48:16 作者:江伟铭 来源:qidian.com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我真不是巫妖王》免费试读_见人榴》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一介书生,一介文臣》——江伟铭。

1,落榜书生添新子,富豪宴席戏亲王

华朝仁宗中昏十三年,京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一个落榜秀才的家里。

那个秀才26岁,名江子元,14岁中秀才,但是其后再也没有中举过,再无数次的落榜中,他渐渐萌生了对枯燥的四书五经的厌恶之情。

22岁那年,他干脆不考了,在家人的骂声中,毅然和未婚妻私奔,此后一直过着靠给富人写诗词勉强度日的日子。此刻,他正在家院子里踱步,他妻子今天要生了,这令他焦急万分,但是由于接生婆勒令他不准进屋。所以他只能干着急。

半晌功夫,接生婆终于出来了。他忙问:“情况怎么样了?”接生婆看了秀才一眼,说:“恭喜江秀才喜添一子,母子平安。”

江秀才如释重负,快步走入了里屋。他一下就看见了在床上的儿子,连忙走过去抱住了儿子,揉了揉儿子的头。

妻子看了他一眼,有气无力的说:“光关心儿子,也不关心关心我?信不信我让你去跪搓衣板?”

秀才连忙走向妻子,“娘子受苦了。”然后坐在床边絮絮叨叨的说了一些安慰的话。这时,天已经黑了。

这天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万里无云,星星又大又亮。江秀才仰望星空,心情万分惆怅。

自己从小家人都让他一定要读书当官,光宗耀祖。他爷爷当过刺史,父亲当过朝廷兵部侍郎,后因不满时政,被左迁为扬州司马。所以父亲几乎把毕生心血都倾泻给了他。

江子元自然也不负家人的厚望,从小就是名震乡野的才子,14岁中秀才。

但是他后来越来越厌烦枯燥的四书五经,也对家人所盼望的进士及第越来越不屑。

“宁可为一辈子贫苦户,不为科举腐儒。”说罢,就带着未婚妻跑了,家人追了30里没能追上。

如今,江秀才已经有了儿子,基本可以在这京郊安家落户了。可是他现在还没有房子,住的这破屋子,还是租的。

江秀才一言不发的进了茅厕,忍着臭味从粪坑下拿了一个箱子,来到河边洗干净。

洗干净箱子,江秀才打开箱子,里面是一些金银。都是江秀才这4年辛苦攒(藏)下的个(私)人(房)钱。

江秀才去村里的一个酒馆,把自己灌醉了,然后借着酒劲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买了一套大房子。

这套房子的钱,花光了江秀才的所有积蓄。江秀才虽然有点不舍,但还是觉得这样对老婆和儿子都很公平。再加上自己是个读书人,平常除了去妻子那要(求)点钱买书以外没有什么开销,留着也没用。

半个月后,江秀才带着妻子儿子搬进了大房子。

妻子十分高兴,但是突然脸一沉,问:“你哪儿来的钱?”

江秀才心里就开始琢磨:是跪东家的搓衣板还是西家搓衣板,虽然刚搬来,但是再认邻居的时候试过,那两家搓衣板确实不是疼,自家搓衣板跪着是真疼……

“说,钱哪儿来的!”妻子又问了一遍。

当天晚上,江秀才在院子里跪搓衣板。“呜呜呜……我的私房钱是给你买房子的又不是干什么坏事用得着跪搓衣板吗……”

就在这个时候,妻子走了出来,“反省了没有?”

江秀才连忙一副痛改前非的样子,表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痛心疾首,妻子点了点头,微笑着说:“这还差不多了,好了,你起来吧。”

江秀才战战兢兢的起了身,走进了屋,看着儿子,“这孩子也该取名吧!”

“你说该给他去什么名?”妻子问。

江秀才思考片刻,“给这个孩子取名江变文吧!”(注,这个名字表面上看不出来什么,但是仔细琢磨的话,变文变文改变文学,那时候的文学即是四书五经。)

妻子看了眼丈夫,她出身于官4代家庭,从小就是大家闺秀,自然知道丈夫给儿子取名的暗含的意思。脸上的表情动了动,没说话。

之后,妻子在家里照顾江变文,江秀才则在外边给达官贵人吟诗作赋,以此来赚的微薄的赏钱。而同时代的其他人,靠着溜须拍马,已经飞黄腾达,即使写的诗词狗屁不通,只要看诗的人觉得这马屁拍的好,也能是国之栋梁,朝之忠臣。

江秀才看过一个曾经的同窗,现在的兵部尚书曹克荣曹大人的一首诗,真的可以说就是大白话:

京城自古繁华,

我言圣恩难报。

若无今上圣明,

卑职至今小人。

这完全一点韵律都没有好吧,并且恐怕不用翻译,识字的都能看懂,马屁之感跃然纸上。但是没办法,圣上就吃这套啊,立马就把当时还只是兵部右侍郎的曹克荣升为兵部尚书。至于原来的兵部尚书管壬隆,因为是个脾气比较大的老头,也不会拍马屁,就光荣的告老还乡了。

江秀才心静久久难以平定,自己从小出身书香门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但是这枯燥的四书五经和科举考试,根本就不容他发挥,而这朝廷,处处都是曹克荣这样的溜须拍马的小人……

江秀才一个人喝着闷酒,他这种心境有谁能理解,枯燥的四书五经和禁锢思想的科举考试,是唯一当官的方法,而溜须拍马,则是官场唯一可以升官的方法。

纵使他运气好,能在死前碰上允许自由发挥的科举考试,考上了,还是得靠巴结上司,才能加官进爵。而这的代价就是,自己得学会当哑巴,这和江秀才的初衷是不符的。

江秀才从小就以文天祥诸公为偶像,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小小年纪初露锋芒,中秀才。

江秀才喝着酒,忽然对旁边的小二说:“小二,拿纸笔来!”

小二自然不敢怠慢,连忙把宣纸和毛笔,砚台,墨石拿来了,江秀才磨墨然后用笔蘸着墨水,在宣纸上洋洋洒洒就是一首诗;

十一月三日酒馆闻曹尚书诗(其实曹克荣的诗半年前就写了,只是江秀才这天才知道,另外,他是这天知道的却不是在酒馆知道的,此应该是为了题目方便所写。)

宣成广门招遗贤,

自以才调世无双。

怎奈却输拍马客,

子可大名列尚书。

注释:宣成:指华朝皇宫中的宣成殿,是皇帝办公,召见大臣的地方。子可:曹克荣的字。

江秀才看了看自己写的诗,瞬间吓得冷汗直流,他酒醒了一大半,急匆匆的收拾好东西付账回家了。

第二天,江秀才收到著名的富商陶司敬先生的邀请,陶司敬先生邀请京城的名流骚客参加他的大寿,自然,江秀才也不例外。

江秀才一看,美酒美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就要去,但是等一下,你出去大吃大喝,妻子儿子怎么办?

江秀才也挺机灵,他跟他妻子说自己出去赚钱去了。(毕竟他同城都是在这样的宴会上赋诗赚钱的。)他还在心里盘算着带着一些好吃的回来谎称自己把钱换成吃的了。

妻子自然没有怀疑,点了点头。“好,你去吧。记得给我们娘俩多带点好吃的回来。”

江秀才一愣,妻子又说:“我看这次这个陶先生邀请了不少名流骚客参加,所以你肯定没有吟诗作词的机会了,多带点好吃的回来就好了。”

江秀才开始盘算……(妻子是怎么知道的,难道自己露出马脚了吗?)

就在江秀才还在盘算着内心的小九九的时候,他妻子直接来了一句,“别忘了,你的纸笔都在家里。”

这下真是自找没趣了,没带纸笔赋诗什么的差不多不可能了,妻子当然知道赋诗必须需要纸笔,光吟诵出来也是不行的。

江秀才郁闷的回书房拿上了纸笔,带着行囊来到了陶先生家。

陶司敬是京城大户,他的府邸无比奢华,又不少墙壁是用金砖垒的,门口有上百护卫家丁,挨个儿检查来客的邀请函,防守可谓森严。

江秀才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会这样就被吓到,他出示了邀请函,然后家丁们很快就放他进去了。

江秀才走进大厅,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奢侈繁华。

大厅里金碧辉煌,有很多奢华的菜色,不少社会名流骚客都在这里聚集,有像江秀才这样不得志的,有像曹克荣那样溜须拍马的,还有专门不求名利,一心学艺李白的精神,在九州游玩。

江秀才左看右看,竟然还有考官,朝廷重臣平章事左昌卫左大人等等,最有声誉的,莫过于在那边坐着的那位身着龙袍的亲王,成国君。

江秀才看着这些传闻中可遇不可求的大人物,瞬间觉得天旋地转。

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而就在这时,陶司敬发言道:“今日,我很高兴诸位社会名流能够聚集于这里,给我陶某人庆祝寿辰。陶某在这里感激不尽。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成国君殿下!”陶司敬话音刚落,就传来了雷鸣一般的掌声,这成国君可是下届皇帝的热门人选,由于皇帝的生殖能力有些欠缺,所以一直没有儿子。

与会的名流自然都不是等闲之辈,都知道成国君现在地位之高,只要巴结好了他老人家,下辈子就有指望了。

就在众人在想着该怎么给成国君鞍前马后帮忙以此来博得成国君好感的时候,江秀才突然径直走向了成国君。

众人都哑然,这个江秀才胆子也太大了吧,竟然敢直接靠近成国君,恐怕就是马屁拍的再高超,再响亮也就只有被陶先生轰走的份儿了。

所有人都能看出,当江秀才走向成国君的时候,陶先生脸上的笑容明显僵硬了,但是江秀才毕竟是他请过来的客人,他也只能在一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见过成国君。”江秀才先向成国君行了一个礼。成国君明显没有回过神来,半天才愣愣的点了点头。

“成国君,今日是陶先生的大寿的日子,我们都是陶先生邀请过来的宾客,本来不该多言,但小侄自幼熟读诗书,又写的一笔好字,不知成国君能否赏脸看卑职赋诗一首。”

陶司敬如释重负,原来只是一个写诗的,不是来抢自己风头的。陶先生回头看了一样成国君。

成国君眉头微皱,然后很快又舒展开了,他微笑了一下说:“先生有如此雅兴?请吧。”

然后,名流骚客们也都知趣的把中间的桌子给了江秀才用。

江秀才飞快的在纸上写了起来,不一会儿,一首小诗完成,众人都挤在一块儿,看江秀才写的。

江秀才写的诗名字叫做华鸡

公鸡声声叫天明,

却有一鸡冠大红。

全身奢华走鸡群,

难逃被逮入人腹。

表面上看这就是一首写鸡的没有任何特色的打油诗,但是如果仔细斟酌,其所含的意思就不一般了。

所谓红冠鸡,应是折射今日穿着一身红袍的成国君。如果这样想,打油诗的意境就不一样了。

明显就是一首讥讽成国君,并暗骂当权者的一首政治气息浓厚的讽刺诗,并且那么多的名流骚客,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出这是讥讽成国君的打油诗,都直笑江秀才没有才气,是一个冒牌秀才。

即那个江秀才看着那些大小的名流骚客,自己也大笑了起来。哈哈,你们这帮华而不实的家伙,穿着官袍,华丽的衣服,但是其实都是一群不懂诗文的人罢了。哪儿有我江秀才的才情高。

但是这个时候,有个穷的碰不起饭盒的朋友来找江秀才:“老江,你这骂成国君骂的太显眼了,一定会有人发现的玩意告诉了成国君你就完了。”

江秀才大笑了起来,“哈哈哈,他们都只是一帮华而不实,为了点蝇头小利而争夺不清的家伙罢了,纵使他们会写一些糜烂的宫体诗,也绝对猜测不出我这首诗的意境。”

几个朋友对视了一看,压低声音说:“可是,你们不怕我们中有人贪图荣华富贵把你举报了吗?”

江秀才看了这些杞人忧天的朋友一眼,说:倘若你们中有人贪图荣华富贵,现在就能去直接报告成国君或者陶司敬,然而,你们并没有这么做。”

几个朋友对视了一眼,他们自然都不会暴露江秀才,但是他们不知道那些与会的其他人能不能看出来,所以才害怕的。

江秀才知道了他们的疑虑,“你们说的确实有道理,江某人对此感激不尽,但是即使被逮捕入狱,我也不会害怕的,因为能这么当着面讥讽他们一把,我这辈子已经很值了。”

朋友们听了,纷纷说:“你可别说这种丧气话,你自己都说了那些人华而不实,自然是不会看出来的,但是为了保证没有万一,你还是先回家吧!”

江秀才原本还想再待一会儿,怎奈朋友们都要求他立刻回家去,没办法,江秀才只好回家了,有他的朋友们在哪儿里撑着。

江秀才走后,朋友们借着“收藏朋友的诗稿”为名头,把江秀才的事给收走了,因为陶司敬觉得江秀才写的是特别没有水平,所以就听之任之了。

几个朋友把把江秀才的诗稿收起来,然后迅速带了回去。

江秀才看见朋友们把他的诗稿送回来了,笑得合不拢嘴“你们,这真是帮了我大忙啊,如果拿不回来的话,可能以后有水平的人去了就能知道真相了。”

朋友们看了看江秀才,俗话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朋友们虽然没说话,但也让江秀才体会到了那种淡淡的朋友请。

不任幕僚儿倾血,京城吟诗惨被害

江秀才感激地看了看他们,她们点了点头,江秀才就带着诗稿回家,把诗稿收起来了。

“相公,有没有给我带点吃的?”这时,江秀才的妻子从外面走了进来,她出去买菜了。

江秀才看了妻子,拿出了一些好吃的菜色来,妻子立刻不管什么大家闺秀了,直接用手就吃了起来。

“你中午没吃东西吗?”江秀才奇怪的问。妻子又吃了几口,才缓缓地说:“中午真的没吃饭,你的朋友曹克荣来了,我去接待一下他,然后又去买菜,所以没顾上出午饭。”

“曹克荣?”江秀才的眉毛挑了挑。

曹克荣凭借那首狗屁不通的诗已经成了兵部尚书,现在春风得意之时,竟然回来拜访他,还真是稀罕事。

“他说什么了?”江秀才问。

“他说他的兵部缺一个幕僚,想请你出任幕僚。”妻子回答。

江秀才揉了揉额头,“不当,我才不会给这种小人当幕僚。”

“他说他能给你一个月100两(基本结合当时的米价相当于20000人民币左右)银子的固定收入唉。”

江秀才心想: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竟然愿意给他100两银子让他出席幕僚,这可是一般人认为的天塌下来都碰不上的大好事。

幕僚只是在幕后给达官贵人出谋划策的,按理说达官贵人也会养很多幕僚。幕僚的薪金从20两到100俩不等。100两银怎么着也是一个幕僚长。

难不成曹克荣顾及同窗友谊,看他落魄想给他条明路?不,不太可能。曹克荣求学的时候就有些不学无术,专攻马屁,和江秀才说是同窗好友,其实也就只能算的上是同窗,好友八竿子打不着。

江秀才十分疑惑,虽然自己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但是那里有曹克荣的溜须拍马厉害,并且曹克荣应该知道我是很讨厌溜须拍马的,他竟然找我,真是天方夜谭。

“哎,你怎么了?”妻子问。

江秀才摸了摸下巴,摇了摇头心想:看来只能等着去找曹克荣当面问清楚。

第二天,江秀才带着礼物去见曹克荣去了。为了表示对他的诚意,礼物还是很丰厚的。有毛笔,还有一些孤本,虽说孤本不值钱,但却很有收藏价值。

曹克荣见了那些孤本,笑得合不拢嘴(虽然在普通市场上孤本不值钱,但在文物古董市场,孤本的价格会飙升。)

“曹克荣,你关心的难道只是这些孤本的价钱吗?”江秀才不满地说。

曹克荣一看被人点破,显得有些尴尬说:“毕竟人是铁,饭是钢,饭是得用钱买的。”

江秀才冷眼瞅了曹克荣几眼,说:“姓曹的,你到底为何要让我当你的幕僚,还可以出那么高的价格!”

曹克荣变脸变得比翻书还快,尴尬的脸立刻变成了谄媚的笑容,“老江啊,咱俩可是同窗好友,这个帮你得帮我啊!”

江秀才对曹克荣的谄媚笑脸嗤之以鼻,说:“你不必对我这样谄媚,说吧,叫我当幕僚到底有什么事?”

曹克荣收起了一些谄媚笑容,严肃的说:“老江啊,皇帝几天后要过大寿,大寿上得有人赋诗,我想请你帮忙。”

江秀才冷冷的说:“不必了。”

“老兄弟,别这样嘛,报酬可是很丰厚的。咱俩五五分成我还能给你一个月100两银子的固定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江秀才淡淡地说:“宁可饿死寒道边,不做低言谄媚客。”说完,便扬长而去。

江秀才回了家,又继续过着日子。到了儿子八岁的时候,妻子让江秀才送儿子上学堂,江秀才说:“还是我自己亲自教他吧!那些死板的学堂老师我怕他适应不了。”

“不行,你已经够累的了,得给你减轻负担。”妻子坚持。

江秀才没办法,只好托另外一个官场的正直的朋友,京城府衙的府尹给自己在这个村里找了一个学堂,让他儿子进去了。

进了学堂之后,一开始江变文还学的挺好的,和一般的孩子没有两样,但是一个月过去了,江变文渐渐对四书五经感到厌倦。

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这句话时很真实的。作为厌恶科举考试的江子元的儿子,江变文当然也对枯燥的四书五经感到厌倦,厌恶讨厌。

有一次,先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背论语,但是江变文却一句不背。

先生大怒,操起戒尺打向了江变文,江变文灵巧的一躲,说:“学这些论语什么的有什么用?”

先生更生气了,“孽种,连孔圣人的话都不背,还有什么前途?”

江变文冷冷的看了先生一眼,说:“你别太过火了,什么叫我没有前途了,我看应该推翻这些学堂,这些狗屁圣人的话才是王道。”

说完,江变文直接吟出了:自然天赐好才思,可竟被困枯燥学。

这句话虽然没有什么韵律可言,但是意思是很极思细恐的。

先生听了,说:“一点韵律都没有,何谈好才思?”

江变文看见拿着戒尺暴跳如雷的先生,静静地看了看旁边的同学,旁边的同学立刻躲到了学堂外面,江变文铺开宣纸,拿出毛笔,一笔一划的在在宣纸上写了一首诗。

天赐黄衣吾乃龙,

圣人之意不可修。

何当童生大解放,

重置汉唐诗风骨。

先生何许人也?自然明白这首同样不符合韵律的小诗的意思。他生气地说:“我去找你父母打你。”

然后,先生遣散了其他学生,把江变文扣了下来,恶狠狠的说:“你爹很快就来打你了。”

不久之后,江秀才拿着扇子款款而来。

先生一见江秀才立刻把江变文的种种“恶行”都给揭露了。让江秀才立刻惩罚他儿子,不成想,江秀才听了,反而大笑了起来:“不愧是我的儿子啊,有我的风采。”然后他冷冷的看了先生一眼说:“这位先生,我们家变文,不上学堂了。”

“不上学堂干什么?”先生问。

江秀才瞪了他一眼,“我是秀才,我教他念书,不需要你这个老头。”

说完,留下先生在哪儿青筋暴突,气得直跺脚,江秀才带着变文回家了。

妻子听说了,很生气:“那个先生真不是个东西!”

江秀才叹了一口气直摇头,妻子又说:“你干嘛不把学费抢回来!让那种人得到那学费。”

江秀才对妻子,目光坚定:“这不是那些先生的责任,他们也是这种制度下的受害者,不能全怪他们,他们也得养家糊口。”

妻子跺脚道:“这鬼科举制度,还要祸害多久。”

江秀才直愣愣的看着外面:“科举制度已经兴盛很长时间了,不是说暂停就能暂停的。”

“难道不能除了四书五经再加一些学科,以此来增加趣味性?”妻子突发奇想。

江秀才摇了摇头,“这种禁锢人民思想的应付考试的教育如果不能从根上处理,增加科目害的还是学生。”

“什么时候才能不这样应付考试!”妻子怒道。

“很难,我国这么久了,教育采取的一直是这种应付考试的禁锢人民思想的,枯燥的教育,想要改变怕是会得罪一箩筐人。”

“凭什么!”妻子更生气了,“那些科举考上的士人,不都是腐儒?即使不是腐儒也是溜须拍马的小人!而那些真正有才华的却被埋没在民间。”

“通过考试的真心为国的,有能力治国的,自古以来也就那几个。”江秀才的表情抽动。

“我们的儿子怎么办!一个人才就这么埋没了?”妻子问。

江秀才走向里屋,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我亲自教,我看他写的诗很好,有我的风采,稍加教育定是一届文豪,如果继续留在学堂这还是就是白瞎。”

妻子点了点头,江秀才带着儿子到书桌前,“来儿子,从今天开始爸爸教你念书,学习。”

儿子点了点头,十分坚定的说:“爸爸,我再也不上学堂了,我跟着你学习。”

江秀才就手把手地教儿子读书习字,江变文也天资聪颖,很快就学会了很多东西。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想,又过了4年,这天,江秀才和几个朋友到客栈吃饭。

一个朋友说:“老江啊,你是我们几个中最有才的,你来做首诗呗。”

江秀才眉头微微动了一下,然后迅速舒展来,铺开了纸,拿出了笔刷刷的写了起来。

不消片刻,一首黄金榜赫然在目。

黄金榜

死读书经四五载,

京城放榜见威名。

多的无非真才子,

少的无非腐朽才。

几个朋友看了,都闭上了嘴。江秀才瞥了她们几眼,向他们询问自己的诗好不好。

半晌功夫,曹华荣才开了腔:“我说老江啊,你在写下去兄弟几个迟早也要坐苦牢。”

其他几个都默认了,江秀才收拾起纸笔,就要扬长而去。这时,几个官差破门而入。

“别动!都乖乖待在地上,都别动。”官差拿着兵器围住了一行人。

一个官差把江秀才的宣纸摊开,看到上面的诗,厉声喝问:“这是谁写的,出来!”

江秀才看了朋友们一眼,从容地走过去,:“是我写的,怎么地吧!”

官差们一听,不由分说就把江秀才抓回了府衙。

府衙内,知府厉声说:“堂下何人,为何不下跪?”

江秀才冷冷的说:“我江三元不给狗官下跪。”

知府一听,瞬间火大:“你这个刁民,竟然骂本官是狗官,来人呢,拉下去重打20大板。”

就在这个时候,江秀才的很多粉丝就用到了府衙门口,“放了江先生,快放了他!”

官吏们挥舞着刀剑,“你们这帮刁民赶紧滚开,要不然连你们一起治罪!”

百姓们大声说:“好啊!快把我们治罪啊!”

官吏,官差们恼羞成怒,挥舞着武器上来抓人,在拥挤中,捕头拔剑杀了一个商人。

另外一个叫颜双晴的商人说:“你们这些狗官,就敢杀人,大家伙跟他们拼了!”

老百姓群情激奋,他们挥舞着手上的家伙和官差打了起来。

随后,朝廷慌忙派中央军过来清场,颜双晴一拳打翻一个中央军,然后百姓们也涌向了中央军。

最终,有2000多个百姓被逮捕,其中包括颜双晴。

他们被关到了大牢里。有一个官差走来:“你们这帮人刚才不是很厉害吗?”

然后,那个官差把颜双晴从牢房里拖了出来,对着他就是一番毒打。一个壮汉走上去,一把把一个官差扔了出去。剩下的老百姓个个都很愤怒,颜双晴夺得了钥匙,开了几个牢房,从牢房里出来的人袭击了剩下的赶来支援的官差。然后也给其他牢房开了门,到了傍晚,事情一发不可收拾,老百姓都越狱了。

同时,颜双晴的家人和一些老百姓的家人也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闹事,要求官府立刻释放那些被捕百姓和江秀才。

知府怕夜长梦多,就把江秀才杀了。

江秀才遇害后,百姓更加生气,他们烧了府衙,杀了知府。整个京城陷入混乱。

同时,江变文的母亲带着变文逃到了村庄里,躲避官府的追捕和京城的混乱。

十二岁的江变文看着惊慌的母亲,顿时对现在的处境明白了几分,他对母亲说:“妈妈,爸爸死了吗?”

母亲看了儿子一眼,不觉眼泪已经溢满眼眶。江变文看着哭泣的母亲,不禁也痛哭了起来。

编后语:关于《《一介书生,一介文臣》——江伟铭》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在亚特兰大陆的日子》免费试读_姜城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蓝色梦幻
蓝色梦幻 上海市 发表于:2019-01-21 07:16:30
《一介书生,一介文臣》——江伟铭《一介书生,一介文臣》——江伟铭文抱走!希望互相支持!
喜喜工厂
喜喜工厂 北京市 发表于:2019-01-21 07:13:37
有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无法发布章节?
冰山
冰山 河南省许昌市 发表于:2019-01-21 07:08:37
收,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
小小猪
小小猪 河南省濮阳市 发表于:2019-01-21 07:02:59
文文已收了,望回访相互支持
学习雷锋
学习雷锋 江西省抚州市 发表于:2019-01-21 06:58:10
海带出现了 【花心】【花心】
tingting
tingting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2019-01-21 06:54:09
海带海带 一个神秘而又温馨的男人出现了【花心】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