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山海经之军神》免费试读_制式装备》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玩古琐记》——爱古不痴。
第一章~第五章
一
提起古玩,很多人都会说水很深,假货满天飞,假货做的和真的一样等等。假货满天飞是确实,但说假货做的和真的一样就值得商榷,拿瓷器来说,明清瓷离现在时间较近,有些工艺还在传承,景德镇有些高手,甚至是大师级别的人,仿明清瓷仿的非常到位,打了很多高手的眼,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不计成本。前几年有位记者暗访景德镇高仿瓷作坊,高仿清代官窑瓷一件少三十万拿不下来,买者三十万买走后送到拍卖会上,过百万成交是常事。记者本人也是位瓷器收藏爱好者,他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用传统工艺仿烧官窑瓷器,成本相当高,光烧制成功还不够,这只完成了一半,还要做旧,在新瓷上做出年代久远的沧桑感,还要花很多功夫,整道程序才算完成。成本之高一般人难以想象,再加上暴利,就有了三十万的价格。就这样也不是天衣无缝,还是有破绽留下,还是有人能辩得出真伪。在有些文艺作品和影视剧中,把做伪神化了,艺术高于生活,可以理解。
二
当下流通的明清瓷,特别是清代瓷,大部分是传世的,也就是说经过几代人传承下来,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官窑瓷器,还有民间用来陈设观赏、或者实用的瓷器,经过岁月的流逝,或多或少会留下痕迹,而且经过二三百年的放置,瓷胎内的水分会逐步挥发,瓷器会变轻,而新瓷仿得再到位,做旧做得再自然,毕竟没经历过久远的岁月,胎内的水分还在,拿在手中会有死沉的感觉,就是我们行话说的手感不舒服。当然这要上手很多老瓷,感觉才能出来,这也不是百分百准确,还要结合别的方面综合判断。说到这儿想起一个故事,前几年去郑州参加一古玩交流会,举办方搞了个小游戏,就是在一间屋子里放置一百件瓷器,这一百件瓷器里有十件真品,其余九十件是当代仿品,参与活动的藏友在十分钟之内挑出真品,真品准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者,举办方有各种奖励。同行的朋友撺掇我也进去试试,那时我才开始学老窑瓷,菜鸟一个,推脱不去,站外面看热闹(里面只有参加测试的人能进,且只准进一个人),当时印象深刻的是一河北藏友准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让我羡慕的不能行。举办方一位经理和我很熟,看见我,也撺掇说:周哥你也试试,就是玩意儿。经不住撺掇,领了笔纸,走进房间。进了房间四面一看,懵了……
三
进了屋子,三面墙都立着一人多高的货架,货架上一个挨着一个摆放着上到几千年前的高古彩陶,下到几十年前的民国瓷,时间跨度四五千年。只好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清代民国瓷入手,刚没选几件,后面拿表掐时间的工作人员提醒了:还剩五分钟。看看后面还有那么多不同年代、不同器形的陶、瓷等着选,只好靠感觉,先看哪个顺眼,然后上手掂轻重,感觉差不多的在纸上记下编号,又提醒时间到时才选了八件,又胡选两件凑数。出了房间,工作人员对了编号,说:还行,选对四件。额滴神,不及格。好在没吃鸭蛋,古玩城经理知道我主攻的是杂项,还宽慰我:周哥,你是玩杂项的,看瓷器这就算不错了。说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在瓷器新老的判断上,手感,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排除有些老瓷胎体厚重,上手后感觉压手,这就要综合判断了。有朋友问:你的故事里有些行话看不懂,下回我就说说古玩行里的一些术语和行话,朋友圈里全国各地古玩行的朋友很多,有遗漏的请补充,这里先谢了[抱拳]!
四
古玩行里有很多术语和行话,比如分类,大致四方面:瓷器、字画、铜器和杂项。细分就复杂了,一个大项分若干小项,小项再细分,特别是杂项,包罗万象。字画不说,因为不懂,铜器不说,因为不玩,就说说瓷器和杂项。还先从瓷器说起,在市场上经常听到有人说:瓷器一毛,不值分毫。这句话里面的重点就是“毛”字,这个“毛”可不是瓷器长了毛,而是说瓷器受了损伤,有了毛病,口沿掉一块,有裂纹等,统称为“毛”。上手,就是拿在手中;认折,买了东西后悔退货,一般要扣去原价的百分之十或二十,买家认了。捡漏,花小钱买了好物件;打眼,买了赝品;吃药,和打眼是一个意思;埋地雷,过去没有,现在可多了,把仿品放到农村有关系人家里,专等着那些下乡捡漏的人,我在农村收货时就遇到过,还好,被我发现了。两三年前一天,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呼“周老师”,因为在古玩市场上称呼对方为老师是一种尊重,很常见,没在意,问对方哪位,电话那边说他是某县某镇某庄的乡村教师,喜欢老物件,这些年收了一些东西,因为盖房子要用钱,想出手变现,打听到我的电话,希望我去他家里看看货。我经常下乡收货,认识不少铲铲,通过铲铲问到我电话很正常,因此没任何怀疑,约了个朋友,开车就去了。
五
我们去的那个镇位于南阳和另一市交界之处,比较偏远,一路上走着问着总算到了那位乡村教师说的村口,乡村教师(下文简称村教)在那接着我们,进了一个院落。院子里有颗枣树,结满了青枣,房子是老式脊瓦房,窗户还是木格格的,进了屋子,一眼就看到左手墙边两个条櫈上架个床板,床板上乱七八糟的放了些东西。寒暄两句,说看看东西吧,村教指着床板说:都在那了。到床板跟前大致看了下,感觉有点不对劲,我常年和一线的铲铲打交道,很熟悉他们的路子,铲铲在乡下收货,走乡窜户,收的东西很杂,像老线板、老珠子、老的小玉件、盘碗罐等等,非常杂,偶有新货,也是七八十、八九十年代的东西,不是做伪骗人的。这老兄的东西也有不同品种,但不丰富,没有铲铲的感觉,几件毛了的清晚民国老瓷器,玛瑙珠子和平安扣中夹杂着烧过色的新货,最刺眼的是破烂瓷器中赫然放着一个钧瓷挂红大碗,我经常逛古玩店,有些不规矩的老板就是把一个大假活放到一堆老普残的物件中,等着那些想捡漏的人上钩。顺手拿起钧瓷大碗,釉、胎、底,就是近年某地的仿品,仿的还很一般,问:这个碗得多少钱?回:这个碗得几千。心里基本有数了,他开这个价就是个捡漏价,当时的行情一个金元时期挂红的钧瓷大碗大概在二万到三万之间,仿品的成本就是百元左右。这一趟怕是白跑了,放下碗,有些不甘心,大老远的跑来了,不能空手回去。再仔细看一遍,确认都是古玩店里卖不出去的垃圾货,总算看上个红玛瑙平安扣,问价,张嘴一百。这肯定是有人交待过的价,像这些玩意儿,地摊开价六七十元,还还价三四十就能买下,只有店里才开价上百。得了,空跑一趟,话还不能说明,问问还有别的没有,说别的没有了,都在这儿了。客客气气的告辞,一肚子气,出门看见院子里的大枣树,枣子长的真不错,对村教说:打几个枣子尝尝,村教没说啥,拿起墙边靠的竹竿,在树枝中打几下,掉下来些青枣,捡了几个,告辞上车而去。路上和朋友开玩笑,奔波一二百公里,吃了几个枣子,大大的地划不来,好在没有中雷。如果他放件仿的差不多的,我们再捡漏心切,大意之下,吃药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待续)
第六章~第八章
六
今天有个意外惊喜,兴奋的饭都不想吃,还是写写古玩行的行话,调整下心情。生坑,才出土的铜器、瓷器等各种;熟坑,出土后传世n多年;传世,世代相传下来的东西,没入过土;挖坑,盗墓;铲铲,在乡下走村窜乡的收货人,基本都是农村人,藏家们管这一行叫铲地皮,有些地方称他们为铲子,我则亲切的称他们“铲铲”,这些人不能小看,他们手里偶尔会出现非常高端的东西。前几年有个铲铲在乡下收了一枚“天眷通宝”铜钱,拿到市里,几千元被人买走,第二年出现在北京某拍卖会是上,拍出一百四十多万。我曾在一位铲铲兄弟处买过一个清代犀牛角帽正,说来好笑,卖家不知道那个帽正什么材料,我则把那玩意当成了老蜜蜡,买了后在手里把玩,被一藏友看到,问是个啥?我说是蜜蜡帽正,他拿过去看看说,你再仔细看看,我知道这个藏友眼力很不错,就在太阳下又仔细看,这下看出门道了,是角的纹理,肉耐耐的,鱼子纹凸起,典型的犀角特征,得劲,捡漏了。犀角,自古以来就是珍贵材料,古人用犀角制作艺术品供达官显贵们使用或欣赏,最为有名的就是犀角杯,据说用犀角杯喝酒,犀角里的药性会融进酒里,有养生奇效。亚洲犀已近绝迹,非洲犀所剩无几,列为世界保护动物。回家后上网查资料,北京某百年老字号药店犀角收购价已到六千元一克,这个便宜捡的不小。所以老玩家都主动和铲铲们交朋友,交情深了,铲铲们收到像样物件会先和你联系,你就有了先看货先购买的权利。我这些年很少在店里买货了,认识几位铲铲兄弟,经常给我送货,价格还都不贵,有些藏友知道我货物来源,有渠道,常常来我这看货,看中了随便加几个钱就让了,关系好的不加钱也让了。因为我买货量大,资金需要周转,有些东西玩玩后有人喜欢就让了,腾开钱再买别的。饿了,喂脑袋去,回头再写。
七
(接上回)有朋友留言问:铲铲下乡铲货是咋个铲法?我找出去年一位铲铲兄弟发在朋友圈的下乡铲货照片,发在这里。这个兄弟入行时间不长,但是很勤奋,能吃苦。开始他跟着几位老铲铲,一起出去收货,眼力提高很快,没多久就开始自己一个人铲货,骑着摩托,摩托上还绑了个喇叭,能跑几百公里,到偏远地区收货,现在在他们县城开个小古玩店,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去他店里看看,都能买到不错的小玩意儿,他也会来南阳摆摊卖货,我曾在他手里买到不错的东西。
接着介绍古玩行的术语:开门,开门见山的意思,说明东西一眼老,没争议;不开门,婉转的告诉别人这个东西不行;傻开门,就是这个东西开门到傻子看了都说是真的;水坑,水里出来的东西。我认识一位铲铲,他经常拿一些河里出来的铜钱、碗罐之类的东西,一看就是出自水里,他们县在古代是个水陆码头,一条大河绕县城而过,河里挖沙带出不少东西这就是行里所谓的水坑;皮壳:和包浆是一个意思,有些人以为皮壳和包浆就是器物上沾的脏乎乎的东西,错了,包浆是年代久远留在器物上的痕迹。比如瓷器,刚烧出窑的瓷器表面有很亮的光泽,我们称之为贼光,时间长了,瓷器表面会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再经过人们不断的拂拭,贼光逐渐消退,瓷器表面光气变得柔和,看上去很舒服,这种光,就是古玩行常说起的“宝光”。过去瓷器瓷器做旧,采用硫酸泡、用极细的砂纸打磨等手段,目的就是把贼光去掉,这样做的都是低档仿品。我认识一位省城的老师,玩瓷高手,曾去南方瓷都考察,在一个饭局上,说起明清瓷做假,他亲眼见到那些做高仿瓷的老板,夏天请了一些老太太,拿着瓷器,在肚皮上、腋下反复来回擦拭,目的就是人为加快上包浆的速度,且釉面不会被破坏。酸泡和高细砂纸处理过的瓷器都会留下痕迹,内行能看出来,而这种做旧手法就不好防了。术语就说到这,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往后说到时再解释。(待续)
八
近段古玩圈里流行一个段子:有人问古玩人:
问:玩古玩挣钱不挣?
答:挣。
问:挣得钱在哪儿?
答:买古玩了。
问:买的古玩在哪儿?
答:卖了。
问:卖的钱那?
答:买古玩了。
问:买的古玩在哪?
答:卖了。
问:卖的钱哪?
答:买古玩了。
别笑,如此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就发生在古玩人身上,这还是玩古玩的比较成功的古玩人,还有些人买了一屋子所谓的古玩,一件也卖不出去。古玩圈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成功的玩家,藏品要买得来,藏得住,卖得出。就是说要有眼光买来好的藏品,买来后要能捂在手里不急着卖,等待藏品升值,需要用钱的时候还能卖得出去。这就是成功的玩家儿。玩家的意思是爱好古玩,还有一定的眼力,买到手里的古玩,玩一段时间,不想玩了或者有人出价合适,就卖了,再买别的。这样资金周转快,在买买卖卖中留下精品,淘汰普品,藏品档次越来越高。早些年去北京,经人介绍到一藏友家拜访,看到满屋琳琅满目的高端藏品,惊叹:这得花多少钱啊!藏友得意的说:这满屋的藏品都是玩古这些年净赚的。当时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就是典型的玩家。还有一些人,我亲眼见到的,不断的买,不说藏,能不能卖得出就难说了。一次,收藏协会搞一个小型探讨交流活动,范围不大,来的都是些体面人,大家都拿出自己得意的藏品,互相欣赏。有位大腹便便的老兄,拎了个箱子,坐在长桌的一头也不多说话,等人们静一静了,才说:我带了几件玩意儿,请大家欣赏欣赏。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到摆在他面前的手提箱上。(来客人了,回头继续)
编后语:关于《《玩古琐记》——爱古不痴》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从恐怖片开始》——奉嘉的宝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