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古琐记》——爱古不痴

发表时间:2019-01-14 15:05:02 作者:爱古不痴 来源:qidian.com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山海经之军神》免费试读_制式装备》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玩古琐记》——爱古不痴。

第一章~第五章

提起古玩,很多人都会说水很深,假货满天飞,假货做的和真的一样等等。假货满天飞是确实,但说假货做的和真的一样就值得商榷,拿瓷器来说,明清瓷离现在时间较近,有些工艺还在传承,景德镇有些高手,甚至是大师级别的人,仿明清瓷仿的非常到位,打了很多高手的眼,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不计成本。前几年有位记者暗访景德镇高仿瓷作坊,高仿清代官窑瓷一件少三十万拿不下来,买者三十万买走后送到拍卖会上,过百万成交是常事。记者本人也是位瓷器收藏爱好者,他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用传统工艺仿烧官窑瓷器,成本相当高,光烧制成功还不够,这只完成了一半,还要做旧,在新瓷上做出年代久远的沧桑感,还要花很多功夫,整道程序才算完成。成本之高一般人难以想象,再加上暴利,就有了三十万的价格。就这样也不是天衣无缝,还是有破绽留下,还是有人能辩得出真伪。在有些文艺作品和影视剧中,把做伪神化了,艺术高于生活,可以理解。

当下流通的明清瓷,特别是清代瓷,大部分是传世的,也就是说经过几代人传承下来,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官窑瓷器,还有民间用来陈设观赏、或者实用的瓷器,经过岁月的流逝,或多或少会留下痕迹,而且经过二三百年的放置,瓷胎内的水分会逐步挥发,瓷器会变轻,而新瓷仿得再到位,做旧做得再自然,毕竟没经历过久远的岁月,胎内的水分还在,拿在手中会有死沉的感觉,就是我们行话说的手感不舒服。当然这要上手很多老瓷,感觉才能出来,这也不是百分百准确,还要结合别的方面综合判断。说到这儿想起一个故事,前几年去郑州参加一古玩交流会,举办方搞了个小游戏,就是在一间屋子里放置一百件瓷器,这一百件瓷器里有十件真品,其余九十件是当代仿品,参与活动的藏友在十分钟之内挑出真品,真品准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者,举办方有各种奖励。同行的朋友撺掇我也进去试试,那时我才开始学老窑瓷,菜鸟一个,推脱不去,站外面看热闹(里面只有参加测试的人能进,且只准进一个人),当时印象深刻的是一河北藏友准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让我羡慕的不能行。举办方一位经理和我很熟,看见我,也撺掇说:周哥你也试试,就是玩意儿。经不住撺掇,领了笔纸,走进房间。进了房间四面一看,懵了……

进了屋子,三面墙都立着一人多高的货架,货架上一个挨着一个摆放着上到几千年前的高古彩陶,下到几十年前的民国瓷,时间跨度四五千年。只好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清代民国瓷入手,刚没选几件,后面拿表掐时间的工作人员提醒了:还剩五分钟。看看后面还有那么多不同年代、不同器形的陶、瓷等着选,只好靠感觉,先看哪个顺眼,然后上手掂轻重,感觉差不多的在纸上记下编号,又提醒时间到时才选了八件,又胡选两件凑数。出了房间,工作人员对了编号,说:还行,选对四件。额滴神,不及格。好在没吃鸭蛋,古玩城经理知道我主攻的是杂项,还宽慰我:周哥,你是玩杂项的,看瓷器这就算不错了。说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在瓷器新老的判断上,手感,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排除有些老瓷胎体厚重,上手后感觉压手,这就要综合判断了。有朋友问:你的故事里有些行话看不懂,下回我就说说古玩行里的一些术语和行话,朋友圈里全国各地古玩行的朋友很多,有遗漏的请补充,这里先谢了[抱拳]!

古玩行里有很多术语和行话,比如分类,大致四方面:瓷器、字画、铜器和杂项。细分就复杂了,一个大项分若干小项,小项再细分,特别是杂项,包罗万象。字画不说,因为不懂,铜器不说,因为不玩,就说说瓷器和杂项。还先从瓷器说起,在市场上经常听到有人说:瓷器一毛,不值分毫。这句话里面的重点就是“毛”字,这个“毛”可不是瓷器长了毛,而是说瓷器受了损伤,有了毛病,口沿掉一块,有裂纹等,统称为“毛”。上手,就是拿在手中;认折,买了东西后悔退货,一般要扣去原价的百分之十或二十,买家认了。捡漏,花小钱买了好物件;打眼,买了赝品;吃药,和打眼是一个意思;埋地雷,过去没有,现在可多了,把仿品放到农村有关系人家里,专等着那些下乡捡漏的人,我在农村收货时就遇到过,还好,被我发现了。两三年前一天,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呼“周老师”,因为在古玩市场上称呼对方为老师是一种尊重,很常见,没在意,问对方哪位,电话那边说他是某县某镇某庄的乡村教师,喜欢老物件,这些年收了一些东西,因为盖房子要用钱,想出手变现,打听到我的电话,希望我去他家里看看货。我经常下乡收货,认识不少铲铲,通过铲铲问到我电话很正常,因此没任何怀疑,约了个朋友,开车就去了。

我们去的那个镇位于南阳和另一市交界之处,比较偏远,一路上走着问着总算到了那位乡村教师说的村口,乡村教师(下文简称村教)在那接着我们,进了一个院落。院子里有颗枣树,结满了青枣,房子是老式脊瓦房,窗户还是木格格的,进了屋子,一眼就看到左手墙边两个条櫈上架个床板,床板上乱七八糟的放了些东西。寒暄两句,说看看东西吧,村教指着床板说:都在那了。到床板跟前大致看了下,感觉有点不对劲,我常年和一线的铲铲打交道,很熟悉他们的路子,铲铲在乡下收货,走乡窜户,收的东西很杂,像老线板、老珠子、老的小玉件、盘碗罐等等,非常杂,偶有新货,也是七八十、八九十年代的东西,不是做伪骗人的。这老兄的东西也有不同品种,但不丰富,没有铲铲的感觉,几件毛了的清晚民国老瓷器,玛瑙珠子和平安扣中夹杂着烧过色的新货,最刺眼的是破烂瓷器中赫然放着一个钧瓷挂红大碗,我经常逛古玩店,有些不规矩的老板就是把一个大假活放到一堆老普残的物件中,等着那些想捡漏的人上钩。顺手拿起钧瓷大碗,釉、胎、底,就是近年某地的仿品,仿的还很一般,问:这个碗得多少钱?回:这个碗得几千。心里基本有数了,他开这个价就是个捡漏价,当时的行情一个金元时期挂红的钧瓷大碗大概在二万到三万之间,仿品的成本就是百元左右。这一趟怕是白跑了,放下碗,有些不甘心,大老远的跑来了,不能空手回去。再仔细看一遍,确认都是古玩店里卖不出去的垃圾货,总算看上个红玛瑙平安扣,问价,张嘴一百。这肯定是有人交待过的价,像这些玩意儿,地摊开价六七十元,还还价三四十就能买下,只有店里才开价上百。得了,空跑一趟,话还不能说明,问问还有别的没有,说别的没有了,都在这儿了。客客气气的告辞,一肚子气,出门看见院子里的大枣树,枣子长的真不错,对村教说:打几个枣子尝尝,村教没说啥,拿起墙边靠的竹竿,在树枝中打几下,掉下来些青枣,捡了几个,告辞上车而去。路上和朋友开玩笑,奔波一二百公里,吃了几个枣子,大大的地划不来,好在没有中雷。如果他放件仿的差不多的,我们再捡漏心切,大意之下,吃药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待续)

第六章~第八章

今天有个意外惊喜,兴奋的饭都不想吃,还是写写古玩行的行话,调整下心情。生坑,才出土的铜器、瓷器等各种;熟坑,出土后传世n多年;传世,世代相传下来的东西,没入过土;挖坑,盗墓;铲铲,在乡下走村窜乡的收货人,基本都是农村人,藏家们管这一行叫铲地皮,有些地方称他们为铲子,我则亲切的称他们“铲铲”,这些人不能小看,他们手里偶尔会出现非常高端的东西。前几年有个铲铲在乡下收了一枚“天眷通宝”铜钱,拿到市里,几千元被人买走,第二年出现在北京某拍卖会是上,拍出一百四十多万。我曾在一位铲铲兄弟处买过一个清代犀牛角帽正,说来好笑,卖家不知道那个帽正什么材料,我则把那玩意当成了老蜜蜡,买了后在手里把玩,被一藏友看到,问是个啥?我说是蜜蜡帽正,他拿过去看看说,你再仔细看看,我知道这个藏友眼力很不错,就在太阳下又仔细看,这下看出门道了,是角的纹理,肉耐耐的,鱼子纹凸起,典型的犀角特征,得劲,捡漏了。犀角,自古以来就是珍贵材料,古人用犀角制作艺术品供达官显贵们使用或欣赏,最为有名的就是犀角杯,据说用犀角杯喝酒,犀角里的药性会融进酒里,有养生奇效。亚洲犀已近绝迹,非洲犀所剩无几,列为世界保护动物。回家后上网查资料,北京某百年老字号药店犀角收购价已到六千元一克,这个便宜捡的不小。所以老玩家都主动和铲铲们交朋友,交情深了,铲铲们收到像样物件会先和你联系,你就有了先看货先购买的权利。我这些年很少在店里买货了,认识几位铲铲兄弟,经常给我送货,价格还都不贵,有些藏友知道我货物来源,有渠道,常常来我这看货,看中了随便加几个钱就让了,关系好的不加钱也让了。因为我买货量大,资金需要周转,有些东西玩玩后有人喜欢就让了,腾开钱再买别的。饿了,喂脑袋去,回头再写。

(接上回)有朋友留言问:铲铲下乡铲货是咋个铲法?我找出去年一位铲铲兄弟发在朋友圈的下乡铲货照片,发在这里。这个兄弟入行时间不长,但是很勤奋,能吃苦。开始他跟着几位老铲铲,一起出去收货,眼力提高很快,没多久就开始自己一个人铲货,骑着摩托,摩托上还绑了个喇叭,能跑几百公里,到偏远地区收货,现在在他们县城开个小古玩店,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去他店里看看,都能买到不错的小玩意儿,他也会来南阳摆摊卖货,我曾在他手里买到不错的东西。

接着介绍古玩行的术语:开门,开门见山的意思,说明东西一眼老,没争议;不开门,婉转的告诉别人这个东西不行;傻开门,就是这个东西开门到傻子看了都说是真的;水坑,水里出来的东西。我认识一位铲铲,他经常拿一些河里出来的铜钱、碗罐之类的东西,一看就是出自水里,他们县在古代是个水陆码头,一条大河绕县城而过,河里挖沙带出不少东西这就是行里所谓的水坑;皮壳:和包浆是一个意思,有些人以为皮壳和包浆就是器物上沾的脏乎乎的东西,错了,包浆是年代久远留在器物上的痕迹。比如瓷器,刚烧出窑的瓷器表面有很亮的光泽,我们称之为贼光,时间长了,瓷器表面会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再经过人们不断的拂拭,贼光逐渐消退,瓷器表面光气变得柔和,看上去很舒服,这种光,就是古玩行常说起的“宝光”。过去瓷器瓷器做旧,采用硫酸泡、用极细的砂纸打磨等手段,目的就是把贼光去掉,这样做的都是低档仿品。我认识一位省城的老师,玩瓷高手,曾去南方瓷都考察,在一个饭局上,说起明清瓷做假,他亲眼见到那些做高仿瓷的老板,夏天请了一些老太太,拿着瓷器,在肚皮上、腋下反复来回擦拭,目的就是人为加快上包浆的速度,且釉面不会被破坏。酸泡和高细砂纸处理过的瓷器都会留下痕迹,内行能看出来,而这种做旧手法就不好防了。术语就说到这,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往后说到时再解释。(待续)

近段古玩圈里流行一个段子:有人问古玩人:

问:玩古玩挣钱不挣?

答:挣。

问:挣得钱在哪儿?

答:买古玩了。

问:买的古玩在哪儿?

答:卖了。

问:卖的钱那?

答:买古玩了。

问:买的古玩在哪?

答:卖了。

问:卖的钱哪?

答:买古玩了。

别笑,如此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就发生在古玩人身上,这还是玩古玩的比较成功的古玩人,还有些人买了一屋子所谓的古玩,一件也卖不出去。古玩圈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成功的玩家,藏品要买得来,藏得住,卖得出。就是说要有眼光买来好的藏品,买来后要能捂在手里不急着卖,等待藏品升值,需要用钱的时候还能卖得出去。这就是成功的玩家儿。玩家的意思是爱好古玩,还有一定的眼力,买到手里的古玩,玩一段时间,不想玩了或者有人出价合适,就卖了,再买别的。这样资金周转快,在买买卖卖中留下精品,淘汰普品,藏品档次越来越高。早些年去北京,经人介绍到一藏友家拜访,看到满屋琳琅满目的高端藏品,惊叹:这得花多少钱啊!藏友得意的说:这满屋的藏品都是玩古这些年净赚的。当时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就是典型的玩家。还有一些人,我亲眼见到的,不断的买,不说藏,能不能卖得出就难说了。一次,收藏协会搞一个小型探讨交流活动,范围不大,来的都是些体面人,大家都拿出自己得意的藏品,互相欣赏。有位大腹便便的老兄,拎了个箱子,坐在长桌的一头也不多说话,等人们静一静了,才说:我带了几件玩意儿,请大家欣赏欣赏。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到摆在他面前的手提箱上。(来客人了,回头继续)

编后语:关于《《玩古琐记》——爱古不痴》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从恐怖片开始》——奉嘉的宝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Aa Dr. 唯一
Aa Dr. 唯一 陕西省 发表于:2019-01-14 15:23:17
《玩古琐记》——爱古不痴《玩古琐记》——爱古不痴恋上你的风采,盼回访深度交流。
好人一生平安
好人一生平安 北京市 发表于:2019-01-14 15:20:29
爱上你的文采,盼回访交流。
格兰特
格兰特 陕西省西安市 发表于:2019-01-14 15:17:44
爱上你的文采,支持你。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辽宁省营口市 发表于:2019-01-14 15:15:15
爱上你的文采,盼回访交流。
静·俭
静·俭 上海市 发表于:2019-01-14 15:11:04
恋上你的风采,盼回访深度交往。
――――――――――――
―――――――――――― 四川省 发表于:2019-01-14 15:07:16
恋上你的风采,盼回访深度交往。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