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魔种符师》免费试读_忽呛》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重生大宋做权臣》——吴仲达。
第一章 落户大宋
一般来说,穿越分两大类,一类是全穿,即上辈子什么样,这辈子还是什么样,就跟搬家连房子一块搬,一样都不带拉的。还有一类则是魂穿,借尸还魂,鬼知道这辈子会变成什么,或男或女,或妖或畜……
张宝还算幸运,虽是魂穿大宋,但好歹这辈子还是人,而且还是男人,这要是穿成了女人,那玩笑可就开大了。唯一叫张宝感到有些遗憾的,就是原本三十八,如今却变成了十二。人常说男人四十一枝花,这好不容易快开花了,结果这一穿就被生生斩掉了一多半,又变回了小小的花骨朵一枚,实在令人扼腕。
回是回不去了,也没非要回去的理由。上辈子的张宝父母早亡,单身一人的打工族与其回去为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奋斗终生,倒还不如就留在大宋,至少不用为房子发愁。看张宝“安家落户”的这家人家条件还算不错。父母虽然也没了,但至少给张宝留下了大屋一间,良田百亩,以后张宝就是单靠收租也足够过活。
混吃等死才是张宝上辈子的最大心愿,只是巨大的生活压力却让出身平凡的张宝没机会实现这个最大心愿。现在终于有了混吃等死的机会,回去干嘛?男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没人心疼自己,自己还不能心疼自己吗?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决定在大宋扎根,那对于自己周遭的情况张宝是必须要了解一下的。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掉,身在大宋不假,只是来的时候不怎么好,如今大宋的当家人是历史上的名人,就是那位被评价为干什么都很出色,唯独不能当皇帝的宋徽宗赵佶。
谁当皇帝张宝其实并不在乎,他也没什么野心,回到了古代就想着要称王称霸。不必为一日三餐奔波劳碌,娶个半夜醒来也不会被吓得以为见到了鬼的小媳妇,再生三五个娃把自家的香火延续下去,这样的日子张宝就很满足。
可现在不行了啊,如今的皇帝是赵佶,那可不算是什么明君。而且更关键的是,赵佶是北宋的倒数第二任皇帝。张宝如今十二,而赵佶当上皇帝到如今也才刚过去八年,这家伙可是在位一共二十五年,直到金兵来了才匆匆退位让给儿子顶雷。也就是说,等赵佶退位的时候张宝算虚岁也刚刚三十,难道好不容易才熬到要开花了就又要被金人给掐了?
张宝的家位于汴梁城东四十多里外,金兵南下的时候汴梁城里都不能幸免于难,更何况是家在城外的张宝。
搬家!一定要搬家!
张宝压根就没想过要去提醒赵佶。十多年以后才会发生的事情,说出去谁信啊?更何况如今的张宝虽然是有个秀才功名的乡下土财主,可想要面圣,那跟痴心妄想也没什么区别。
古时的等级制度森严,就拿张宝的秀才身份为例,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在家里用奴仆。光有钱不行,必须还要有功名在身,至少得是个秀才。张家先前所用的下人对外只能说是雇佣的长工,而长工是有人身自由。但奴仆就不一样了,不仅没有人身自由,就连生死都掌握在主家的手里。即便是被主家打死了,顶多也就是被官府罚钱了事,绝没有以命偿命的可能。
秀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户人家只有出了秀才,才有机会跻身上流社会,这并不是靠钱财就能买来的。当然要是朝廷放宽政策,允许富人通过捐钱买一个出身,那也不是不可以,但一般通过花钱买来的秀才很难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及认可就是了。
张宝的秀才身份是正儿八经通过考试得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父母虽然亡故,但他的家产却无人敢窥伺。否则一个刚刚十二的少年如何能叫那些如狼似虎的亲戚怯步,不对张家的财富心生歹念。
不过说到张家有钱,其实也就是跟同村的那些村民比比,要搁到汴梁城里,那也就跟穷人没多大的区别了。而这点钱想要完成张宝搬家的愿望,远远不够。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的确是万万不能的。衣食住行,哪一样离得开钱?张宝想要避祸,那就必须要有大量的钱财作为支持,仅靠百亩良田每年的收入,跟杯水车薪没没什么区别。眼下的张宝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距离奔小康乃至大康仍有不小差距。
若是有钱,张宝便可以提前布局,狡兔三窟,虽不知距离金兵南下的这二十多年内大宋哪里算是安全,但只要有钱在手,到哪安家都方便。可问题是张宝如今差钱,那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赚钱。
“老爷,不能啊。”看着服侍了张家两代半的老管家张福跪在自己面前痛哭流涕,张宝忍不住隐蔽的翻了个白眼。他只是跟前来向来禀报事情的张福透漏了一下自己想要经商的打算,没想到老家伙就跟被人刨了祖坟似的跪在自己面前极力反对。
“福伯,不要激动,我就是说说而已。”张宝无奈,只好扶起张福说道。
“老爷,咱们张家好不容易才出了一个秀才,老老爷还指着老爷科举得中,光宗耀祖啊,千万不能自甘堕落……”张福还不放心,搬出已故的张宝他爹来劝张宝。
“福伯,福伯,我知道错了。您刚才来找我是要说什么事?”张宝赶紧转移话题的问道。张福是张家的老人,从张宝他爷爷那时候开始就在张家,可以说他是看着张宝父子长大的,如今张宝他爹已经没了,而张宝也一直拿张福当做自己的长辈看待。不过尊重归尊重,张宝最怕的还是张福的唠叨。老家伙的话多,唠叨起来没完没了,连说一个时辰都不带歇气的。张宝的那些亲戚不敢随意上门占便宜,一是不愿得罪前途无量的张宝,二就是惧怕张福那张嘴,太能说了,能把人说得生无可恋,你说厉害不厉害。
“哦,快到收租的日子了,老仆来问问老爷有什么要交代的?”张福闻言边说边取出一本账递给张宝。张宝接过账本随手翻了翻,忽然发现了一个之前被自己给忽略了的问题,这账本上的字,张宝竟然有一半以上是不认识的。或许这副身体的前主人没这个问题,但习惯了简体字的张宝此时看到那些繁体字,不仅有些头大,没想到穿越了一回,自己这个大学生就变成半文盲了。好在自己来之前就有个秀才的功名,这要是让张宝自己去考,还真不见得能考上。
“福伯,您是家里的老人,您办事我放心,没什么需要说的。”张宝不动声色的将账本还给了张福,开口说道。
对于张宝的奉承,张福倒是坦然受之,丝毫没有发觉其中的不妥。他哪里晓得自家这位老爷已经从秀才公变成了半文盲。收好账本以后便又说起了另一件事,“老爷,还有一事,就是咱们家的田明年租给谁耕种?”
“继续租给原来的佃户不行吗?”
“也不是不行,只是其中有三户人家准备租别人家的。”
“哦,那……福伯,这事容我考虑考虑。”张宝话到嘴边忽然心里一动,改口对张福道。
张福也没在意,闻言点头道:“好,那老奴过几天再跟老爷商量这事。”
“福伯,那不愿继续租种咱们家地的三户人家准备租谁家的?”在张福临出门时,张宝随口问了一句。
“听人说好像是隔壁村的郑家。”
……
收租,是一个地主的主要收入来源。张家有百亩良田,家中的主要收入就是收取地租。租种张家田地的农户有二十户,一户五亩,而一亩地的产出大约是两到三石,除去需要交纳给官府的,剩下的则与张家分。以往张家与佃户的分配是六四,张家占六,而佃户得四,以每亩两石计算,张家可得一石二斗,而佃户则得八斗,五亩地则得四石米,换算成后世的重量即二百四十斤左右。
张家一年的主要收入,也就是这百亩地里得来的一百二十石粮食。除去自家食用的,剩下的则是卖出,然后用卖粮得到的这笔钱来供张宝读书。张宝很清楚,单单通过土里刨食,远远不能够达成自己的打算,想要赚钱,还是需要经商,单靠租地也就是混个温饱。
可老管家张福的激烈反应又让张宝知道自己想要经商这事不能蛮干,他虽是张家家主,但也不愿为了这事让为张家辛苦一辈子的张福伤心。一时想不到妥善办法的张宝索性出去走走,说不定换个心情就能想出好主意了。
叫上自己的书童,张宝慢悠悠的走出了张家。书童也不是外人,是张福的孙子张铁塔。与生得白净的张宝不同,这小子长得又黑又壮,虽只比张宝大两岁,但那个头已经快有一米七了,张宝习惯管张铁塔叫铁塔,而张铁塔也不似他爷爷张福那样自张宝父母去世以后便改口称张宝叫老爷。两人自小一块长大,张铁塔还是习惯叫张宝少爷。
张家村不大,拢共也就二百来户人家,张宝带着张铁塔溜溜达达的便来到了村口。此时已到傍晚,辛劳一天的农户也陆陆续续的回家,看到村里唯一的秀才,多数农户都会下意识的加快脚步,张宝也不在意这些人跟见了鬼似的举动,带着张铁塔进了村口的那间茶铺,准备坐会就回家。
要做买卖,店铺的地点选择很重要。一般的买卖都会选择在人流多得地方,那样机会也多一些。张家村口的这间茶铺,位置算是挑对了,紧挨着大道,过往行走的路人平日里不少。
歇脚而已,自然不用指望这茶铺能有多上档次,张宝要了一壶茶,又要了两盘点心便让茶铺的掌柜不必理会他们。掌柜的也认识张宝,上齐了东西便去招呼别人。都是熟人,太客套了没那个必要。
茶不好,但张宝也不是为喝茶来的,坐在那里听着过往的路人谈天说地,至于两盘点心,张宝是没打算吃的。那是给张铁塔叫的,省得他跟身上有虱子似的坐不安稳,搅了张宝的“雅兴”。
耳边听着那些客人天南海北的一通胡吹,张宝心里却在想着自己的发财大计。张家以租地收租为营生已经有三代了,可以说大宋自建国开始张家的老祖便落户张家村,张宝属于张家的第四代。而这百十年积攒下来的钱财说多也不是很多,除去房屋田地这类不动产,银钱也就将将有二千来贯。这笔钱要是放到寻常人家那是不少钱,可要是想在汴梁城里做什么大买卖,那还是远远不够。
而且,做什么买卖呢?张宝虽来自后世,但对大宋的商业圈却是两眼一抹黑,放在后世有效的商业手段,换到了大宋未必就管用。好在张宝并不是个心急的人,虽有了经商的打算,但却准备谋定而后动,先作个大宋的市场调研,然后再决定经营什么买卖。
“少爷,少爷。”铁塔打断了张宝的思路。
“什么事?”张宝也不见怪,铁塔别看长得大,但却是个憨人,跟他生气往往到最后还是自己生气多一些。
“少爷你看,那人好像晕倒了。”铁塔一指茶铺的角落说道。
随着铁塔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人正趴在桌上一动不动。张宝皱眉问铁塔道:“你亲眼看到那人晕倒了?”
“嗯,刚才他还在喝茶,忽然就趴桌上不动了。”铁塔重重的点头答道。
张宝相信铁塔不会胡说,见他如此肯定的回答,便招手叫来茶铺掌柜,指了指那个角落趴着一动不动的人说道:“韩老伯,铁塔说那人好像是晕过去了。”
“啊?”茶铺老板听了不由吃了一惊,他是小本买卖,万一这里出什么事,赔不起啊。赶忙走到那人身前,试探的伸手推了推,轻声唤道:“客官?客官?”
张宝此时也带着铁塔走到了近前,没想到刚走到近前就听一阵咕噜声震天般的响了起来。茶铺老板是松了口气,张宝也是哭笑不得,敢情眼前这位不是突发疾病而晕倒,而是被饿晕了过去。
第二章 读书从识字开始
张宝再一次感到庆幸,老天待自己不薄,虽没提前问问自己是否愿意穿越,但至少让自己重生富户之家,不需要为一日三餐奔波劳碌。想想那些穿越的前辈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成就一番王图霸业,张宝就感到由衷的佩服。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张宝从茶铺“捡”回来的书生此时就正坐在饭桌前埋头大嚼,对于周围有些异样的眼光视而不见。也不能怪张宝家的人少见多怪,实在是他们没见过这么能吃的人,已经吃下三个壮汉一顿能吃的饭了,但那人却还没丝毫没有停嘴的打算。
“不能再吃了。”张宝阻止了书生打算继续吃下去的举动。倒不是心疼那点粮食,而是担心这人被撑死。一个正常成年人一顿差不多吃个一斤半的米就够够了,而眼前这位已经吃了差不多五斤米,万一真出个什么意外,那麻烦就是张宝自找的。
好在那人倒也听劝,张宝不让吃了他就不吃了,喝了一口张宝递过来的茶水,冲张宝拱手一礼道:“多谢兄台援手之恩。”
“兄台?”张宝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自己的年纪怎么着也不可能比眼前这位大。不过人家既然客气,张宝也没必要纠正,回了一礼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不知兄台贵姓?在下姓张,家住与此。”
“哦,原来是张兄,小弟免贵姓朱,在家排行老四,认识的人都管小弟叫朱四。”
……
互通了名姓,聊了一些闲话,张宝算是对眼前的朱四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朱四也是个读书人,家住汴梁城内,父母已经双亡,平时就靠家里的两间闲房出租过活。只是天有不测风云,朱四的家在前不久遇到了火灾,包括朱四的住处在内,三间房子一间都没给朱四留下,全都烧成了灰烬,朱四也就无家可归了。
与张宝相比,朱四虽然也读书,但却是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字倒是认识不少,可却没考中秀才,而且更要紧的是,朱四拉不下脸面来自谋生计,属于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忠实拥护者。
在没有遇到张宝之前,朱四已经两天没吃饭了。之所以出城也是因为朱四异想天开的想要来城外打猎,结果猎物还没碰到,他自己先饿倒了。
对于朱四的经历,张宝心里是忍不住的暗乐,但面子上还是不露声色。等朱四说完以后,张宝这才缓声说道:“朱兄,既然眼下你没有个去处,不如就留在我这里如何?”
“这个……多谢张兄美意,只是无功不受禄……”
“哎~留朱兄在此自然也是有事想要请朱兄帮忙。”张宝打断朱四的话道。
“不知张兄有什么需要小弟效劳的?”
“朱兄不知,小弟有意请一先生教授村中顽童,只是一直没有合适人选。朱兄可暂时在此安身,平时负责教授顽童读书识字,等到朝廷开考,你我再一同参加科举,你看如何?”张宝笑着对朱四解释道。
自家人知自家事,张宝虽有个秀才的功名,但他清楚自己现在实际上就是个半文盲,虽没想过以后高榜得中,但许多字都不认识,还是会耽误张宝许多事。请人来教倒是不缺那点钱,可问题是张宝已经是秀才了,再从头学又有些说不过去,肯定又要撒谎圆谎,倒不如以教授村中顽童为名请个教书先生,然后自己在旁旁听,神不知鬼不觉就把目的达到了,还能在村里落个好名声。
朱四并不知道张宝的真实目的。家遭巨变,朱四也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情冷暖,过去那种万般皆下品的心思也就淡了。想要清高,首先得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行,饿着肚皮清高,那叫假清高。
朱四接受了张宝的邀请,张宝说的很清楚,等到朝廷开考,他朱四一样可以去参加朝廷科举,留在张家村也不耽误他朱四的前程。而且张宝已经是秀才,而他朱四还只是一个童生,别看朱四比张宝的年纪大,但学问这东西可不是以年纪来比较的。留在张家村,说不定还能从张宝那里学会考上秀才的窍门。
两个人各怀鬼胎,一拍即合。张宝也不指望朱四能教村里顽童什么学问,只要能让自己把字认全就好。至于朱四,那就是一来解决吃饭问题,二来学习张宝考上秀才的窍门。
……
对于收留朱四,老管家张福倒是不反对。老人家向来认为读书人都是值得尊敬的,见到自家老爷跟读书人来往,他是乐见其成。至少张宝准备让朱四教授村里顽童读书识字一事,老头倒是有些不能理解。凭什么?虽然是邻里街坊,但又不是沾亲带故,凭啥读书识字这种好事要便宜那些泥腿子?
“福伯,话不能这么说,远亲不如近邻,跟村民搞好了关系,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您之前不是说明年有三家住户不打算继续租种咱家的地了吗?咱们就是要通过这件事告诉别人,咱家不会亏待替咱家做事的任何人。回头您通知那十七户还愿意继续租种咱家地的住户,让他们把家里的孩子送来,跟着朱先生读书识字。”张宝耐心的向张福解释道。
张宝不提这事还好,一提这事张福心里就不痛快。今日他还与那三户住户商量租种的事情,结果那三户态度坚决,就是咬死了不肯继续租。现在好了,张福相信等他把这个消息传开,那三户人家就后悔去吧。
……
张家准备开学堂的事情在村里一传开,顿时引来人们的议论纷纷,不过由于老管家张福的“从中作梗”,张宝本打算向全村招生的计划就变成了愿意继续租种张家田地的那十七户佃户家的“特权”。好在张宝的目的是以那些孩子为掩护,自己好把字认全,倒也没和张福较真。十七个孩子,够了,以朱四的水平,张宝也没抱什么指望。
开学头一天,张宝坐在学堂最后一排,手里拿着朱四准备教授孩童所用的教材千字文,一边听朱四教孩子们念,一边用炭笔在千字文上注音。朱四头天教学,又因为张宝是秀才的身份而不敢小瞧了张宝,对于张宝的举动连问都不敢问。
读书是枯燥的,小孩子好动,这一上午坐下来,早就已经坐不住了。好不容易盼到朱夫子宣布下课,立马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往学堂外飞。只是还没等这些小马冲出教室,就被门外的铁塔给拦住了。
“都别跑,这眼看着快要中午了,等吃完了学堂准备的午饭再回家。”坐在最后一排的张宝边朝前走边对孩子们说道。
小孩子都是贪嘴的,一听学堂还管饭,立马一个个都站住了,眼巴巴的看着张宝。张宝见状不由笑了,“都看着我作甚?准备吃我啊?瞧见铁塔了吗?都跟着他去。对了,吃饭前要洗手,谁不洗手不准吃。”
张宝虽然年纪小,但身为张家家主,他说的话还是挺管用的,十七个孩子一个个乖乖跟着铁塔去洗手吃饭。张宝则邀请朱四朱夫子来到自己书房,满带歉意的对朱四道:“朱兄,还请勿怪小弟多心,不知朱兄可否将这千字文背诵一遍。”
“啊?”朱四虽然不解,但张宝既然让他背诵,吃人嘴短,也不好拒绝,便当着张宝的面将烂熟于心的千字文,包括百家姓一并背诵了一遍。张宝听后向朱四拱手施礼,“小弟方才多疑还请朱兄莫怪,日后这学堂的事情小弟就不掺和了,一切交给朱兄负责。”
朱四对此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他还指着张宝吃饭,靠校自己的学问也属正常,而且张宝也已经道歉了,他要是还计较反倒显得自己小家子气。
等到朱四离开书房以后,张宝立刻提笔为千字文、百家姓两本书注上了音标。自打重生以来,张宝就发现这辈子的身体比起上辈子要好,至少脑子要比上辈子灵光,过目不忘啊这是,只是听朱四背诵了一遍,张宝就记住了。而注上音标也是张宝为了不忘记而采取的有效手段。
张宝又不是目不识丁,他只是不知道那些繁体字该怎么读,只要有个注音,别说读,写都是没问题的。而在后世常用的汉字也不过七千左右,偶尔有些不认识的生僻字,不认识就不认识吧,又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不指着这个吃饭。认全了千字文跟百家姓,在大宋基本上就算是摆脱半文盲这个称号了,以后跟人自我介绍的时候也能理直气壮的自称读书人,不用感觉说这话亏心。
朱四在张家教授孩童读书识字,张宝则留在家里苦练书法。见字如面,即便是在后世,一个人的字要是写得好,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也要比写字如鬼爬的要好很多。张宝这幅身体的前任倒是写得一手好字,看过那些练习所留的字帖就知道,而如今这身体的主人不是换人了嘛,那手字自然也要从头练起。
依照张宝的打算,在完成自己的扫盲任务以后是打算进城溜达溜达,作作市场调研好确定自己要做什么买卖的。只是眼下正是秋收时节,虽然收租这种事并不需要张宝亲自上阵,但身为张家家主,这时候还是不宜离开。不过管家张福已经松口,答应张宝等秋收结束以后便不会再阻拦张宝去汴梁城内游玩,张宝也只得耐着性子继续勤练书法。
春种秋收,收完了租子,剩下的事情也不需要张宝去操心。管家张福本想往自己的儿子张全陪着张宝进城,只是张宝却以管家身边需要帮手为由,只带着铁塔一同前往汴梁。主仆二人早上出发,等到快晌午的时候,张宝已经看到了汴梁城的城门。
对于汴梁,张宝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副清明上河图,那幅图上所画的便是大宋东京汴梁城内的一番热闹景象。上辈子的张宝没机会细细观赏真品,那是国宝啊,轻易不会示人,即便拿出来看也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如今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机会,张宝不由有些激动了。
“少爷,你怎么了?”一旁跟随的铁塔发现自家少爷神情不对,连忙问道。临出门前他爷、他爹都交代过了,此番去汴梁,老爷若是掉一根头发,必取尔狗命!虽然这话把爷孙三代都给改了种族,但铁塔却也因此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没事,我就是有点激动。铁塔,饿了吧?”张宝闻言笑了笑,问道。
“嗯,这一路走过来,俺还真有些饿了。”
“饿了咱们就去吃饭,等吃饱了咱们再好好逛逛这汴梁城。”张宝一催胯下的毛驴,对铁塔道。张家只是小富之家,代步工具那就是毛驴,一头归老管家张福使用,另一头则被出门游玩的张宝给“征用”了。
带着铁塔进了城……啥?进城还要交钱?你大爷的……虽然几文钱对张宝来说不叫事,可进个城还要交钱,这事让张宝心里有些不痛快。若不是看守城兵丁一个个长得五大三粗,张宝真不想掏钱。
“入乡随俗,入乡随俗……”骑在驴背上的张宝心里安慰着自己。
等交了进门钱,张宝这才算是真正进了汴梁城。看着街边的商铺,摩肩擦踵的人流,张宝心里不由暗自点头,的确很繁华。
“少爷,少爷,你看,你快看。”一边的铁塔大呼小叫,让张宝感到有点丢人。这个土包子,真是没见过大世面,这么点繁华景象就让他忘乎所以了,哪像自己,想想后世春运时的那番场景,眼前这点人流根本就不算什么。
“怎么了?”张宝一边回应一边顺着铁塔所指的方向看去。
看热闹是人的天性,只要有热闹可看,大多数人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去观瞧个究竟,而此时铁塔提醒张宝看的,就是一场热闹。
编后语:关于《《重生大宋做权臣》——吴仲达》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元虚道》: 三年嘲弄饮长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