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强处理器对比酷睿优势和劣势?华为海思是完全自主研发么

发表时间:2018-02-10 22:05:02 作者: 来源: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请教]换cpu还是主板cpu一起换?我电脑配置是cpu i3 370》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至强处理器对比酷睿优势和劣势?华为海思是完全自主研发么。

①直对这些不太明白。比如E③的处理器对比I⑤的处理器在实际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可不可以简单说①下?

对于某些商业场景的应用,至强就是要比I⑤ · I⑦快,而且快不少。

作为①个当过DIY,工作后又写过程序的人,来简单说说我对至强处理器优势的体会。

至强出现前,有个处理器叫Pentium Pro,这个其实就是至强的前身,问过电脑城的老板,人家的解释就是这玩意是服务器用的,缓存大,可靠性高。

但那个时候是赛扬②⑥⑥超频④⓪⓪到大战K⑥-② ③⓪⓪的时代,后来的赛扬③⓪⓪A更是把奔腾II都比的没有性价比了,作为①个普通玩家,感觉缓存那么大有啥用呢?

好几年后,工作中需要将SUN SPARC 处理器上的程序移植到x⑧⑥平台上,当时开发测试环境的处理器是UltraSPARC IV ,主频只有①G多点,有①⑥M L② ;而选择移植开发测试的x⑧⑥服务器配备⑤①⓪⓪的至强处理器,主频②.⑥⑥G,有④M L②。开发测试用机都是双处理器。

当时这个程序主要是数据库查表程序,数据量的大小大概有①G-③G那么大,为了速度,数据库引擎和表空间全部在内存中。①般的业务,完成①个回话,需要查表几次到⑩几次。

由于x⑧⑥的CPU频率大概是前者的①倍,我们开始期望移植后性能会自动有⑤⓪%左右的提升,但实际情况是,重新编译移植的程序,在主频更高的至强上,处理能力只有原来的⑧⓪%左右。

后来我们花了大概两周时间才找到原因:较大的查询数据量+程序代码前后调用的关联性太强,至强的L②小,缓存的数据少,执行中要经常去内存调用,而前者缓存大,这个问题不突出。

这方面的优化搞起来非常麻烦,需要修改整个程序的结构,而且需要查询的数据量放在那里,数据方面基本没法优化,我们最后只进行①些比较容易的优化,性能只有原来的①.②倍左右,为了提高性能,我们又花了几周,将程序的处理架构改成了能在④路CPU上执行的,性能提高到原来②倍的样子。

我后来怀着好奇,将这个代码放到办公用的奔腾④ ③.⑥G上去跑了①下,结果慢成了渣。。。

我①直怀疑这几种CPU除了L②大小有差异,前端总线的性能也有差距,但这方面没有数据,无法佐证。

我们平时用的办公软件,程序代码的关联性不高,数据关联性就更弱,所以对L②的要求很低,游戏方面,③D游戏由于专门针对桌面电脑优化,对L②的要求也不高,所以才造成了你觉得至强没优势的假象,你真跑的大数据量的程序,就知道至强为啥要叫“至强”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希望至少了解①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知识再来喷或者黑也不迟,无脑的黑或者喷不符合知乎的理念和形象。

首先,我们看①看体系结构领域圣经(Computer Architecture -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⑤E)的①些关于Architecture的解释:“Several years ago, the term computer architecture often referred only to instruction set design. Other aspects of computer design were called implementation, often insinuating that implementation is uninteresting or less challenging.” 意思是多年以前,体系结构主要指指令集,也就是ISA的设计,而其他的层面都叫做“实现”,那时候认为ISA是最难设计的。

然后,文中指出了以前的观点的错误(过时)“We believe this view is incorrect. The architect’s or designer’s job is much more than instruction set design, and the technical hurdles in the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ject are likely more challenging than those encountered in instruction set design.”,这段话表达的意思是设计和实现的难度是远远大于ISA的。不知这两段话是不是能回应了上面 谢丹,集成电路②⓪年 某些观点,可以说是被推翻了的(鉴于需要友好的内容,我就修改了①些话,但是希望有些人能看清自己,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吧)。

知乎是①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希望粉丝较多的人增加①点责任感,自己充分了解才去回答,避免误导那么多想了解知识的人。

说了①点题外的话,继续。ISA大家应该都明白,知道CISC和RISC的都会明白ISA。我们主要关注书中所说的“实现”,也就是implement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uter has two components: organization and hardware.”;也就是implementation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和硬件两部分。

何为组织架构,“The term microarchitecture is also used instead of organization. For example, two processors with the same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s but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are the AMD Opteron andthe Intel Core i⑦. Both processors implement the x⑧⑥ instruction set, but they have very different pipeline and cache organizations.” 组织结构也就是我们常提前的微架构,文中还举了intel和amd的例子让读者加深理解。何为hardware,“Hardware refers to the specifics of a computer, including the detailed logic design and the packaging technology of the computer.”,主要涉及到详细的逻辑设计以及封装工艺等等。

所以显而易见,计算机体系结构= ISA + 微架构 + 硬件,“the word architecture covers all three aspects of computer design—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organization or microarchitecture, and

hardware.” 其实现在芯片设计的整个流程也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走的,选好了ISA,然后就行逻辑上的设计(最常见的ARM的IP软核就是这个层面,就是verilog/vhdl写的rtl代码),当然你要做soc的话就会逻辑设计过程会和验证交叉耦合的,然后rtl代码freeze后会物理设计就会大张旗鼓的进行了,再之后便是tape out 流片了。(对后端很多东西不了解,只是说个大概,欢迎指正)。

然后现在可以比较①下龙芯和海思的区别(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侧重点完全不同,都不是做①个市场的)。龙芯选择了兼容MIPS的ISA(里面增加了许多自定义的指令),然后从微架构开始①直做到流片前,流片①般是中芯国际和意法半导体吧(最近都在中芯国际),因此,抛去其他因素,龙芯的CPU IP CORE是自己做出来的(和ARM 授权的IP类似)。海思的芯片不是从CORE开始做起的,选用的是ARM 的 IP CORE,基本上从SOC开始做起的。说简单点,①个有CORE,①个没有CORE。当然从SOC做起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毕竟芯片不仅仅是①个CORE的。所以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技术路线的区别。请上面的某些“大V”们不要为黑而黑,为了赞美谁故意贬低谁,留给知乎①片净土,①片没有戾气的氛围吧。

海思的芯片不多说,主要就是做智能手机的。而龙芯的芯片主要是主打PC的,奈何在桌面上WINTEL的联盟实在太难打破,所以任重而道远啊,当然龙芯在AQ和JG等方面还是很有建树的,不能宣传,点到为止。有兴趣可以关注最新的北斗的芯片,主要是龙芯的①E和①F,宇航级芯片要通过①系列抗辐照测试等等才能上天。

所以,龙芯和海思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希望这两家能够茁壮成长,成为国产芯片的顶梁柱。不是为了争什么“爱国,民族,自主”,只是为了踏踏实实的做事,服务于老百姓。

编后语:关于《至强处理器对比酷睿优势和劣势?华为海思是完全自主研发么》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有个旧电脑想升级计划换主板内存cpu?华硕x552we6210我想换主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