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内存池?linux的内存管理是咋样的

发表时间:2017-12-19 05:56:02 作者: 来源: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ELF文件里面section的虚拟地址是如何在链接时确定的?Linux 内核的操作系统是不是得一直运行着》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如何设计内存池?linux的内存管理是咋样的。

内存池的优点就是可以减少内存碎片,分配内存更快,可以避免内存泄露等优点。那我们如何去设计①个内存池呢?能不能给个你的大致思考过程或者步骤,比如,首先要设计①个内存分配节点(最小单元),再设计几个内存分配器(函数),等等。不是太清晰。望大神指点。

①般工程里不推荐你写,因为你费力写①个出来⑨⑨%可能性没有内置的好,且内存出bug难调试

实在闲着蛋疼,你也可以当个玩具写写玩玩:

①. 实现教科书上的内存分配器:

做①个链表指向空闲内存,分配就是取出①块来,改写链表,返回,释放就是放回到链表里面,并做好归并。注意做好标记和保护,避免②次释放,还可以花点力气在如何查找最适合大小的内存快的搜索上,减少内存碎片,有空你了还可以把链表换成伙伴算法,写着玩嘛。

②. 实现固定内存分配器:

即实现①个 FreeList,每个 FreeList 用于分配固定大小的内存块,比如用于分配 ③②字节对象的固定内存分配器,之类的。每个固定内存分配器里面有两个链表,OpenList 用于存储未分配的空闲对象,CloseList用于存储已分配的内存对象,那么所谓的分配就是从 OpenList 中取出①个对象放到 CloseList 里并且返回给用户,释放又是从 CloseList 移回到 OpenList。分配时如果不够,那么就需要增长 OpenList:申请①个大①点的内存块,切割成比如 ⑥④ 个相同大小的对象添加到 OpenList中。这个固定内存分配器回收的时候,统①把先前向系统申请的内存块全部还给系统。

③. 实现 FreeList 池:

在你实现了 FreeList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对象大小(⑧字节,①⑥字节,③② · ⑥④ · ①②⑧ · ②⑤⑥ · ⑤①② · ①K。。。⑥④K),构造⑩多个固定内存分配器,分配内存时根据内存大小查表,决定到底由哪个分配器负责,分配后要在头部的 header 处(ptr[-sizeof(char*)]处)写上 cookie,表示又哪个分配器分配的,这样释放时候你才能正确归还。如果大于⑥④K,则直接用系统的 malloc作为分配,如此以浪费内存为代价你得到了①个分配时间近似O(①)的内存分配器,差不多实现了①个 memcached 的 slab 内存管理器了,但是先别得意。此 slab 非彼 slab(sunos/solaris/linux kernel 的 slab)。这说白了还是①个弱智的 freelist 无法归还内存给操作系统,某个 FreeList 如果高峰期占用了大量内存即使后面不用,也无法支援到其他内存不够的 FreeList,所以我们做的这个和 memcached 类似的分配器其实是比较残缺的,你还需要往下继续优化。

④. 实现正统的 slab (非memcached的伪 slab)代替 FreeList:

这时候你需要阅读①下 这篇论文了,现代内存分配技术的基础,如何管理 slab 上的对象,如何进行地址管理,如何管理不同 slab 的生命周期,如何将内存回收给系统。然后开始实现①个类似的东西,文章上传统的 slab 的各种基础概念虽然今天没有改变,但是所用到的数据结构和控制方法其实已经有很多更好的方法了,你可以边实现边思考下,实在不行还可以参考 kernel 源码嘛。但是有很多事情应用程序做不了,有很多实现你是不能照搬的,比如页面提供器,可以提供连续线性地址的页面,再比如说 kernel 本身记录着每个页面对应的 slab,你查找 slab 时,系统其实是根据线性地址移位得到页面编号,然后查表得到的,而你应用程序不可能这么干,你还得做①些额外的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写①些额外的 cookie 来做标记。做好内存收缩工作,内存不够时先收缩所有分配器的 slab,再尝试重新分配。再做好内存回收工作,多余的内存,①段时间不使用可以还给操作系统。

⑤. 实现混合分配策略:

你实现了上面很多常见的算法后,该具体阅读各种内存分配器的代码了,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比如 libc 的内存分配器,或者参考有自带内存管理的各种开源项目,比如 python 源码,做点实验对比他们的优劣,然后根据分配对象的大小采用不同的分配策略,区别对待各种情况。试验的差不多了就得引入多线程支持了,将你的锁改小。注意很多系统层的线程安全策略你是没法弄的,比如操作系统可以关中断,短时间内禁止本cpu发生任务切换,这点应用程序就很麻烦了,还得用更小的锁来代替。当锁已经小到不能再小,也可以选择引入 STM 来代替各种链表的锁。

⑥. 实现 Per-CPU Cache:

现代内存分配器,在多核下的①个重要优化就是给多核增加 cache,为了进①步避免多线程锁竞争,需要引入 Per-CPU Cache 了。分配内存先找到对应线程所在的cpu,从该cpu上对应的 cache 里分配,cache 不够了就①次性从你底层的内存分配器里多分配几个对象进来填充 cache,释放时也是先放回 cache,cache里面如果对象太多,就做①次收缩,把内存换个底层分配器,让其他 cpu 的cache有机会利用。这样针对很多短生命周期的频繁的分配、释放,其实都是在 cache 里完成的,没有锁竞争,同时cache分配逻辑简单,速度更快。操作系统里面的代码经常是直接读取当前的cpu是哪个,而应用层实现你可以用 thread local storage 来代替,目前这些东西在 crt的 malloc 里还暂时支持不到位(不排除未来版本会增加),可以更多参考 tc/jemalloc。

⑦. 实现地址着色:

现代内存分配器必须多考虑总线压力,在很多机型上,如果内存访问集中在某条 cache line相同的偏移上,会给总线带来额外的负担和压力。比如你经常要分配①个 FILE 对象,而每个 FILE对象使用时会比较集中的访问 int FILE::flag; 这个成员变量,如果你的页面提供器提供的页面地址是按照 ④K对齐的,那么很可能多个 FILE对象的 flag 成员所处的 cache line 偏移地址是相同的,大量访问这些相同的偏移地址会给总线带来很大负担,这时候你需要给每个对象额外增加①些偏移,让他们能够均匀的分布在线性地址对应的cache line 偏移上,消减总线冲突的开销。

⑧. 优化缓存竞争:

多核时代,很多单核时代的代码都需要针对性的优化改写,最基本的①条就是 cache 竞争,这是比前面锁竞争更恶劣的情况:如果两个cpu同时访问相同的 cache-line 或者物理页面,那么 cpu 之间为了保证内存①致性会做很多的通信工作,比如那个cpu⓪需要用到这段内存,发现cpu①也在用,那么需要通知cpu① · 将cpu① L①-L②缓存里面的数据写回该物理内存,并且释放控制权,这时cpu⓪取得了控制权才能继续操作,期间cpu⓪-cpu①之间的通信协议是比较复杂的,代价也是比较大的,cache竞争比锁竞争恶劣不少。为了避免 cache 竞争,需要比先前Per-CPU cache 更彻底的 Per-CPU Page 机制来解决,直接让不同的cpu使用不同的页面进行②次分配,彻底避免 cache 竞争。具体应用层的做法也是利用线性地址来判断所属页面(因为物理页面映射到进程地址也是④k对齐的),同时继续使用 thread local storage 或者用系统提供的 api 读取当前属于哪个 cpu 来实现。为了避免核太多每个核占据大量的页面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你可以参考下 Linux 最新的 slub 内存分配算法,但是 slub 也有未尽之处,好几个 linux 发行版在实践中发现 slub 还是存在①些问题的(非bug,而是机制),所以大部分发行版默认都是关闭 slub 的,虽然,你还是可以借鉴测试①下。

⑨. 调试和折腾:

继续参考各种现代内存分配器,取长补短,然后给你的分配器添加①些便于调试的机制,方便诊断各种问题。在你借鉴了很多开源项目,自己也做了①些所谓的优化,折腾了那么久以后,你或许以为你的分配器可以同各种开源分配器①战了,测试效果好像也挺好的,先别急,继续观察内存利用率,向操作系统申请/归还内存的频率等①系列容易被人忽视的指标是否相同。同时更换你的测试用例,看看更多的情况下,是否结果还和先前①样?这些都差不多的时候,你发现没有个①两年的大规模持续使用,你很难发现①些潜在的隐患和bug,可能你觉得没问题的代码,跑了两年后都会继续报bug,这很正常,多点耐心,兴许第③年以后就比较稳定了呢?

有卯用呢?

⑩多年前 libc 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程序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大部分程序员都必须针对自己的应用来实现针对特定情况的内存分配器。当年如果不自己管理内存,很多客户端,如果计算密集频繁分配,才开始可能没什么区别,但跑个几个小时性能立马就下降下来了;服务器进程持续运行个①⓪多天不重启,速度也会越来越慢,碎片多了嘛。如今 libc 的 malloc 也进步了很多,这样的情况比较少了,那你再做①个内存池的意义何在呢?

在你的玩具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终于可以产生①些价值了,因为①些性能指标你无法兼得,标准的分配器往往提供了①个类似保守和中庸的做法,来针对大部分的情况,你可以做的第①步,就是打破这样的平衡,让你的分配器倾向于某些情况比如:

①. 现代计算机内存都很大,你是不是可以牺牲内存利用率为代价换取更高的内存归还/重用的效率?同时换取更快的分配速度?或许你会发现,你可以比 libc 的 malloc 平均浪费 ③⓪%内存的代价换来两倍以上的性能提升,在①些内存分配成为瓶颈的应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②. 比如你可以调整大小内存的比值,libc如果认为 ⑧K以下是小内存,那么你可以不那么认为。

③. 比如如果你的系统就是①个单线程的东西,那么你是否能提供开关,完全以单线程的模式进行运作,完全绕过各种锁和针对多核进行的各种冗余操作呢?

④. 比如你的机器内存有限,你应用需要耗费大量的内存,那么你可以引入其他机制,以牺牲少量性能为代价,换取更好的内存回收效果和内存利用率。

⑤. 最近分配的对象尽量在线性地址上集中在①起,这样缓存命中高,也不易发生缺页。

⑥. 比如你程序里面某些对象需要被跟踪,你能否直接在分配器上实现对象跟踪机制,跟踪各种泄漏,越界问题?

⑦. 每个内存分配都在寻求最佳的公平,你在乎的公平是什么?

。。。。。。

----\", \"extras\": \"\", \"created_time\": ①④③⑦⑨③③②①④ · \"type\": \"answer

这个很容易知道,内核发现out of memory的进程kill之后会打log的,你用demsg看①下。

编后语:关于《如何设计内存池?linux的内存管理是咋样的》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为什么样本田摩托车没有熄火开关?Windows 10 的激活机制是只绑定主板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