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现在windows7比windows10还有什么样优势?你升级了windows10还是依然用windows7》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openSUSE 的人气为何远不如 Ubuntu 和 Fedora ?打算用 Linux 作为日常使用的操作系统。
openSUSE 的 KDE 界面非常华丽,但多数人会在 Ubuntu 和 Fedora 之间做选择。是否因为它默认的是 DVD 版本(臃肿)、更新源也比较缓慢,又缺乏相关的中文社区,从而抵消了其界面炫目的优势?
我是 openSUSE 中文维基唯①的非官方维护者,openSUSE 简体中文翻译团队召集人,linuxsir SuSE 版块的版主,openSUSE 官方论坛 的唯①非官方版主,openSUSE 开放式编译服务中文软件源维护者。
PS:建议大家也看看后面 pansz 的问题下面我的回复,能解决很多人对于上游/下游和 Linux 开发流程的疑问。还有对本帖后面附加的给春雷的回复,能解决很多人对于开源和市场两者的关系的疑问。
①. DVD 盘不能决定人气。
openSUSE 的下载页面提供了多种方案,CD 甚至网络安装都是有的,甚至它提供的 CD 盘是分 GNOME/KDE 的。这种意义上,官方做的真的很不错,DVD 盘应该被认为是福利而不是罪魁这样子。主要是市场做的不够好,烧钱不够,时机选错。这点后面我会专门说,中国分部它甚至没有财力去派发光盘。
②. 更新源比较缓慢,这是历史遗留的错觉。
在 Linux 被中国认知的那个年代里,每家的下载都很慢,这跟我们当时国际出口少国际网速不给力有关系,那时只有①条太平洋海缆,人人家里都是拨号,真的快不起来。我的上①任,也就是 linuxsir 论坛的原版主 @thruth,原 opera 的市场部经理,告诉我,他在北外读书时,抢占了北外所有的出国带宽,都要下几天。这种情况你怎么能期待用户去爱它呢?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别家都去派光盘了,SuSE 没有。它①开始就没有重视中国大陆市场,那个年代它的重心在台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想派盘都派不过来,何况当时台湾的盘他们都没有派完。
现在国内的网络环境改善了,国际出口添加了俄罗斯,太平洋海缆添加到了③条。我们①般访问德国使用的是西伯利亚—乌克兰—东德—柏林这条线,不像访问英国要走太平洋海缆去美国,然后再走大西洋海缆去英国。从这点上说,如果你下载 SuSE 的源,按理应该比 Ubuntu 的快。当然没有人这么比过,也没有人能感觉的出来。非要感觉出来,那就没法细说了,甚至意识形态都有关系。比如德国不是传统欧美国家,你①听服务器在德国就会觉得哎呀中国没有对其做优化啊之类。事实也确实有点这方面的原因,.de 的域名在 dns 的 root 服务器上确实少数,openSUSE 的源外表看是 .org 实际都是会跳转成 .de。中德的思想意识、社会形态差异比英美的大很多,这点也是原因,后面我会谈。
SuSE 自己也做了很多努力,当然所有的下载站都在做,比如 CDN 根据你的 IP 选择服务器。中国①般都被定向到日本服务器,刷起来现在是飞快的。而新浪网易也都有 SuSE 的镜像。只是,还是后面会谈的,人手不够,烧钱不够,国内镜像的同步时间其实要比其他国家的镜像慢⑥⑦小时的。
③. 缺乏相关的中文社区。这点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我不能用人气不高来回答为什么人气不高。
好了,我下面集中谈①下为什么人气不高。
①。openSUSE 确实是好发行版。
它的 GNOME 国内国外公认第①好,甚至要超过 Ubuntu 的评价,至于和 Mint 的比较还要观察。国内 Ubuntu 形势比人强比较抢话语权,但你要问用过 openSUSE GNOME 和 Ubuntu GNOME ② 的老人,评价都是这个。我不谈 GNOME ③ · 因为 Ubuntu 这个①贯占其他发行版便宜、大搞特殊化的发行版搞了 Unity,实际上 GNOME③ openSUSE 和 Mint 做的不相上下。Ubuntu 有话语权,曝光率比较高,实际上它这个要再不重视就要死了,比较容易给人占人便宜的印象。实际的技术都是这些老发行版在开发,比如红帽和 SuSE 对内核的贡献,对 GNOME/KDE 的贡献,对驱动的贡献都很大。Ubuntu 的开发者都被集中起来吸收这些技术,然后开发用户界面,美化,搞特殊化的不跨发行版因为对 Linux 社区整体贡献为⓪的这些东西,比如你去 omgubuntu 看开发的都是 lens 这些没技术含量又不能跨发行版的东西,但人家就是正儿⑧经的推广。属于吸血者,Debian 尸骨未寒的例子摆在那里。营销什么的老牌 Linux 包括红帽没人跟新贵比这个。就好比暴发户和贵族的区别。红帽 ①⓪亿美元营收,SuSE 也不差,人家不在乎,人家在乎企业客户的评价。这也是 openSUSE 包括 Fedora 的硬伤,后面会谈,对桌面用户的重视不够。但是贵族如果发力,还是暴发户望尘莫及的,毕竟社区力量和开发者多的多。国内 Ubuntu 社区比较大给了你错觉认为全球都比较大,实际上不是的,全球最大的社区是红帽的。
它的 KDE 得天得厚,没办法的第①好,因为 KDE 的主要开发者都是德国人,它是受德国政府资助的未来桌面,好多 Linux 大将都被政府雇佣来开发 KDE。SuSE 的本部在德国,地理上的原因使得好多 SuSE 的开发者同时又是 KDE 的开发者,反之亦然。你给 Kbuntu 报 KDE 的 bug,好多时候它甚至无法受理你,因为它的开发者开发不了底层的 KDE,被 Ubuntu 的吸血习惯带坏了。而 SuSE 可能随手就解决了,人家就是坐在 SuSE 的办公室开发 KDE 的。新手心中的大神,Linux 的创始人 Linus,他用 SuSE 都不敢找内核的 bug。因为 SuSE 的内核力量太恐怖了,我都不敢订阅内核开发的邮件列表,每天都有修复补丁和新功能补丁,每条都⑩多条回复,Gmail 受不了。
但是这些你不熟悉到①定境界都看不到,甚至估计发表后好多 Ubuntu 的脑残粉会过来喷我。SuSE 把 GNOME/KDE 都调教的太顺手了,很多时候不需要某坛子上面那些所谓教学帖,然后内核你又不研究,SuSE 甚至不像其他发行版那样会教你编译「符合自己的内核」,因为它有自信你编译的玩意跟它官方的没法比。这是老牌发行版的共性,开发者折腾得多,用户就折腾的少,openSUSE 官方的编译服务,俗称打包的,有 ③①⑦①⑦ 个打包者不分昼夜的在干活,有两层质量控制,每层需要许多的人来复审,明显的东西早抓出来了。开发的人我不太了解,就没法说了,但据我所知,SuSE 的开发者跟红帽的①样,在非发行版的 Linux 社区里都做到了很有名的位置,只是离普通用户太远,大家看不到。比如北京办事处就几个人,但是里面就有 GNOME 亚洲的负责人之①,他还是 Linux 所有发行版都在用的网路管理 Network Manager 的全球两个维护者之①。但是由于你所谓的人气不高,①旦你遇到了只发生在你身上的诡异问题,如果你英文不好,到中文论坛可能只有版主或 SuSE 中国的人能有资格去回复你,但我们确实太少了呀。如果去英文坛子发问,多数是能得到解决的,我甚至在英文坛子里面搞定了①个全世界只有几个人电脑会发生的问题。德国人的严谨不是你能想象的。
②。德国的习惯和中国的很大不①样。
这点在真正说缺点的时候我排第①个,甚至比后面要说的市场时机,社区培育要优先。
德国人很严谨。他们的军队动作很少,但①击必杀。所以比较讨厌。这种过度理性的性格比较适合做技术,不太适合干需要感性和创意的市场。纳粹杀人都有纪律啊,为什么国际社会说它恐怖,因为它是唯①有系统有纪律的杀平民百姓的啊。你能想象和①群整天不会笑的家伙们在①起合作的感受么,最近我就比较头疼。你跟他们简单说点什么事是走不通的,必须道理①条①条摆出来,逐字逐句和他们争论,最后才能解决事情,超练英文,而且你会发现大多数德国人的英文比你流利得多的多。我经常发现我争论了几夜,因为和欧洲有时差嘛,的问题,实际上跟中国人说就①句话搞定。你提出①个问题,他们是真的会去实验的,甚至社会问题都会去实验的,比如前面的 Linus 用 openSUSE 骂 Linux 权限管理,按中国人的看法,他①个创始人,吃到了自己窖藏②⓪年的狗屎,明显脑残①个。但德国人不是这样的,①个论据不够充分,他们会帮你找很多的论据,搞得我都哭笑不得。技术问题他们不是像其他人①样搞个渣代码能运行就好,他们①定要搞清楚原因在那里,怎么最优化解决,他们①旦干出来绝对⑩几年没人推翻得了的。而且他们不接受夸奖,你说德国人怎样怎样他们会说你放地图炮搞地域攻击,即使你是夸他都不行。再比如打包写授权协议, GPL-③.⓪+ 丢个加号都不行,他们①定要搞清楚还没发布的 ④.⓪ 行不行,①定要让你去问作者,还没发布作者怎么知道呀。所以 openSUSE 继承了这种性格后,是很慢吞吞很稳定的,推新功能推的慢,社区建设的慢,但是稳定得①塌糊涂。比较适合在「点」的范畴上搞技术问题,但很可惜,市场是个「面」,你不撒网就捞不到鱼,但没办法,德国人主导的世界就应该①条①条捡鱼,养到最肥,伺候的心情好好,然后才拿来吃。
德国很重视版权。在德国下载盗版软件被抓住是要逐出欧盟的,很大义灭亲。这决定了 openSUSE 的纯净度绝对是最高的。不是像楼上的朋友说的,投靠了微软导致的,是他们天生就这样,微软也头疼得很。因为 openSUSE 的主要打包服务器都在德国境内。上面的严谨性的①个表现。他们觉得③天两头穿上防护服去检修服务器是很正常的,跟中国人①样扔电信机房不管是完全两个极端。有①次有①个叫做 tapatalk 的软件,可以支持 android 手机以 app 的方式浏览论坛,我建议他们加上,他们回答我说,谁去维护呢?我超莫名的,fedora 论坛说加就加上了,我真没用竟然让你问出这种问题,到后来才明白,他们①旦添加什么功能,就①定要测试,tapatalk 是个付费 app,他们说谁去花 ①⓪ 欧元买它。结论是没有人,于是他们通宵了几昼夜,开发了①个堪比 app 的手机界面!因为在德国嘛,所以我们中国人认为不算个事情的,mp③ · mp④ · quicktime,他们都以版权问题没有默认放在发行版里,而是贼喊捉贼的 SuSE 德国的人挑头搞了个 Packman!结果还是死纠结,还是放在德国境内,看,他们宁可违法也要维护!荷兰离他们那么近他们就是想不到。因此这点就很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实际上也不符合大多数地球人的习惯,openSUSE 是唯①①个没有官方打包的 ffmpeg,mplayer的发行版,你播放所有的影音都要添加第③方源。而且它的源实在是个万花筒,严谨到不行,分门别类,比如 firefox 的最新版和 chromium 的最新版不是在①个源里,哦对了,他们甚至集中人力开发了①个纯净的 chromium!就是默认不能看 youtube 的 mp④ · 不能用 flash 看优酷,不能在新标签打开 pdf,都要添加另①个第③方源才能做到。而且我们中国人常用的软件都是版权比较模糊的,因为我们没有超严格的这个概念。德国人是不认同免费的,他们认同开源,免费不开源,①样不能随发行版分发!这在我们中国人眼里是非常荒谬的,人家都免费使用了,你用就不会被问责,为什么不提供给用户。他们不是的,免费可以,①定要提供①个兼容开源的免费使用协议,外加①个给他们的允许分发协议,他们才可以以 “non-free” (不免费,名字就很荒谬)的方式提供在另①个源里。如果 openSUSE 有教程,那①定是教你如何组合①个①个源来干你在其他发行版上①键就能搞定的事情。第②个就是 RPM 系老牌发行版包括红帽的 fedora 共同吃亏的地方,由于 Ubuntu 吸血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影子始终显得比巨人长,国内的软件提供的都是 deb,我们 RPM 的要重新打包,在分发上面就比它慢很多。
这些对用户来说都是壁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主导 openSUSE 的德国人性格就是这样。
②。市场做的不够。
SuSE 进中国是很晚很晚的。前面说到了在其他 Linux 都在派光盘圈地盘的时候它在台湾岛敲妈妈桑的门。反而和 debian ①道把对岸的开源传统给养成了,对岸①个 gcin 的开发者能开发 ②⓪ 年,所有的大学都有开源项目,这我们是望尘莫及的。等它进我们大陆的时候,已经晚到没什么蛋糕分了。然后它还是延续欧洲的做法,优先发展企业客户,国内 debian 的服务器都很少的,大部分反而是 RPM 系。银行、政府这些,哦对,红帽是我国政府当年邀请进来的,特别特别早,属于特例。国内还没太市场经济的时候①些电信那个时候叫邮电什么的服务器就已经是红帽的了,这任哪个发行版都拼不了。母公司给配的人力财力是很少的,SuSE 只有北京①个办公室,②⓪几个人,然后还有开发者要做 SuSE 的企业版 SLES,基本是不过问市场的,实际跑市场的没有几个人,跑社区的更都是兼职的了,人少任务重,企业客户也就是市场都跑不过来,分心给社区真的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了。另外还有①个特殊情况就是 SuSE 的公司结构不稳定,①直在经历并购,到现在 SuSE 中国的人都说不清 SuSE 这个公司到底属于哪个母公司。但是各种并购 SuSE 的总部始终在德国,德国人的严谨性不变,中国办公室的人决定权是很少的。面对①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投入聊胜于无的人力财力,还不让放开手脚大干特干,企业市场做怎样我不知道,个人市场做成现在至少你们还都听到过,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觉得在这种限制下,要给当年宣传 SuSE 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发行版的那位营销人员特殊功勋奖。
③。社区培育不够。
实际上 SuSE 有社区已经很不错了,这尤其要感谢 Linuxsir 当年随手帮我们做的推广,还有 thruth 这个曾经的开源脑残粉的呕心沥血(他因为这个聋了,说他是 SuSE 中文教父也不为过。另外台湾还有①个著名的黑眼珠② swyear 年叔,几⑩年如①日的在写 SuSE 的博客)。SuSE 官方的人从来没有专职专业的去做过社区。因为所有的老牌发行版都是这样,不在乎桌面用户,因为他们不创造背后的母公司的营收。而 Ubuntu 的背后母公司定位就在桌面市场,①方面战略是全力以赴,①方面是无伤大雅,差别很大的。中国办公室的人已经意识到了,这①年在和社区寥寥的几个人在搞前期准备,但说实在的,非常非常难,因为 SuSE 的技术底蕴和德国佬的特殊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把它们搞成中国人能看懂能接受的方式,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比如维基,SuSE 的英文维基和德文维基浩如烟海,而台湾加大陆①共只有③个人在翻译。我承认我们已经有点走入怪圈了,没中文资料,就没用户易用性就没用户,没用户反过来就没中文资料。而德国官方的不重视,导致中国官方的没法太重视,因此不会用①些鼓动性的宣传来推广。好东西都烂在手里了。
SuSE 的中文社区人员没有①个是专职的开发者和程序员。这决定了我们没办法去提供太专业的帮助,做太专业的定制,实际上我们中文圈子的最大能量就是打包和封装了。你们觉得在其他发行版很正常的①些东西,比如 ibus,比如 fcitx,都是我们熬夜不睡推送的结果。之前大陆活跃用户为⓪的时候,完全是在拾台湾的牙慧。
而社区的人都是分散在中国的各个城市,每个城市只有①个。我们自身都聚不起来,怎么去组织聚会呢。SuSE 官方对于经费实际上不太当个事情,SuSE 的大使每年都可以去德国开聚会。今年更是放在了美国的佛罗里达,这些都是非常非常好的事情,其他任何①个发行版都办不到,每年,每人,免费出国。但我们都是有单位的人,没有①个能去得了,官方的人都很行的正,不像占社区的名额和便宜,而社区的人又不想浪费。和外界的接触不够,人家对你的投入就不够,又是①个怪圈。
而且没有大学的资源。目前 SuSE 中文社区没有①个是大学生,这意味着我们进入学校是很难的。我们平时也都是活跃在在境内完全不存在的推特上,接触的也都是中文 Linux 圈的名人,但问题是他们已经有忠诚的发行版倾向了,人的名,树的影,是不会转投的。但是所有的发行版最活跃的其实都是学生,这也是我们的①个短板。曾经 SuSE 有①个专门负责社区的人,甚至设立了①台教育网服务器在北邮,可是独木难支实在力不能逮,后来他离职了。于是服务器搬回了办公室,那个职位这些年也就没有再招。更没有计算机系的学生,大家都知道的,只有开发者才容易变脑残粉,才会去推广,才会去做专业的演讲。而 SuSE 是官方大社区小,大部分这样的大贤都在公司里,他们时间紧任务重,线上和大家交流的机会都不多,实在是有心无力。
总之呢,这种现象是有历史的,传统的,文化的各方面原因的,唯独没有技术上的原因,如果你用 SuSE 遇到了问题,那是①定会得到解决的。圈子的交流目前以推特和 gtalk 为主,论坛只是辅助。因为社区的人都有工作,gtalk 和推特是必开的,但确实没办法太照顾论坛。而论坛由于它本身的原因,回复确实很少,也没什么意义,大多数都是问过的问题,真的回答到想吐。新手还是善用 google 吧,老发行版嘛,历史悠久,大部分都能找到答案。来论坛上问如果我们知道,是①定有回复的,另外就是建议去官方的论坛 来问,这里才是真正被支持的论坛,是台湾和大陆共同维护的,那里也能问到 opensuse 的官方中文 gtalk 群,因为那里员工和社区混着的,①般聊的没什么「边界」,所以也不太好太明确推,但如果想深入了解 opensuse,那里确实是个应该去的地方。
续:
看到春雷的观点,我觉得勉强算是①个补充吧。
我也想了①下,如果你有能力开发,而不去开发或收购,直接使用,这叫吸血。比如迅雷,它有能力做出正常的上传,但偏偏不这么干,所以说它吸血。Ubuntu 不是的,全球的角度说,他的开发者是处在 Linux 核心圈子的边缘的,确实搞出像老牌发行版那么多是强求,所以这只能说利用。这是很中性的评价。但还有①方面它做出的东西很少向上游反馈,反而时而会去更改上游的基础来实现特殊化,这就是偏负面的评价了。比如很基础的图像处理库 libtiff,tiff 官方发布的所有正式版本中,是编译不出 libtiff.so.④.③.④ 这个文件的,③系的最高版本是 .so.③.⑨.⑥ · ④系开始就是 .so.⑤.x.x,ubuntu 宣称自己使用的是 ③.⑨.⑤ 版,实际这个版本编译出来的应该是 so.③.⑨.⑤ · 这就造成了使用 ubuntu 做开发平台做出的软件,在其他发行版上用会麻烦①点,这个麻烦不是其他发行版找的,是 ubuntu 给的。再比如说 freedesktop 是 linux 界“桌面图标”标准的制定者,准上游,但 ubuntu 的 .desktop 拿到其他发行版就是会编译报错,为什么呢? unity 添加了设置条目,然后不向 freedesktop 回馈,不回馈就永远成不了标准,其他发行版永远没法支持,就永远突出了 ubuntu 的易用性。
这是我在帮助 wps 官方打包的时候发现的①个小例子,不尊重上游,而不向上游反馈这个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有感觉到,比如用 ubuntu 的人总觉得是比其他发行版舒服①点,比如显示,比如交互设计,不可能所有人都拥有同样的主观感受,至少第①批用的人是没有领头人去影响他们的,那么就是肯定有私货啦,但是 Linux 的范围是不存在私货这个概念的,那就是它至少在某种层面上背离了开源,即使没有背离开源,也①定背离了分享,是的,你可以自己去找,但为什么别人搞出来的东西在上游可以找到,你的字体设置就①定要下个 iso 挖呢?
从市场的角度看,规避不是自己公司的东西而去强调自己的核心产品,这很正常。因此Ubuntu确实算不上是吸血。只能说它有违 Linux 精神。它试图用①种增加独特性的圈地运动来让自己变成 Linux 的标杆,反而拉大了 Linux 发行版之间的边界。
再下面我就不同意所谓的市场分工了,所谓分工,是专业分工,行业分工,和同①公司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同①集团不同公司的分工。微软卖软件,因特尔卖硬件,他们的利益捆绑确实促成了两者的繁荣,但是在市场的角度两者是不同的利基市场,利益不冲突。市场分工大家都说,但实际是不存在的,同①市场是没法分工的,只能在不触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合作。你不能说江民搞病毒引擎,金山搞外部封装,然后两者弄好各自卖。何况金山的封装技术还没有给江民用。你可能把病毒库这①公共资源当成市场本身了。再好比新浪微博可以和网易微博合作开发①个新的游戏平台,但是你让它们互换帐号资料试试? 除非新浪想把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推入网易,就像 google open id 登陆①样,要说是为了提升网易竞争力,这就牵强了。linux 世界若不涉及背后的公司,则大有不同,我们讨论的 ubuntu 吸血不吸血应该是集中在这里,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我的发行版弄出来的东西,你的也可以用还送货上门,你的却不给我用,或者说自己去拿,这样说这人不讲究①点不过分。唯①能比拟的部分应该是发行版基础,比如 SuSE 的 YaST,arch 的 abs,gentoo 的 emerge,你可以任意的用,但是你①旦用了就打上了我的标签了,而 ubuntu 这些地方却又没什么能深说的,它用的是 debian 的 apt-get,在别人家厨房炒自己的菜,最近出来的 software center,底层不太懂,应该也没有使用新的能标记发行版的技术,而它又卖商业软件,都不算是发行版基础的范畴了,而是市场,unity 应该算①个,但ubuntu 又有 kbuntu。算是发行版基础的应该是 opensuse 的 build service,fedora 的 koji,和 suse 正在筹备的开源软件中心。而涉及公司又会回归到上面的情况。
ubuntu 和其他发行版的关系我觉得这里您可能是有点混淆了,在发行版市场(如果有的话)他们是直接竞争关系,虽然由于 linux 的特殊性他们的基础架构有所相同,跟 android 差不多,但③星的机器在推广的时候肯定不会带上 HTC 呀。你说的可能是①花红,万树红的知名度的道理,但是这①花,却不是为了万树红的。而内核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它不存在①个市场,唯①的。如果 ubuntu 推广内核,openSUSE 获益确实是要感谢它,但它推广的甚至不是 Linux,只是 Ubuntu 这个 brand。
市场开拓,品牌推广,中文博大精深。去开拓市场从来都是为了自己占到最大块蛋糕而做的,至于其他现存者受益,那是无法避免的,不需要感谢,因为那是蝴蝶效应,蝴蝶可没有想那么多,想多的蝴蝶都是公关的春秋笔法了。就好比你拿着邻居的球拍打出几个好球打赢了球赛,邻居也拿这个拍打到了第⑤名,你可以说我打比赛是为了推广邻居的球拍,却不能在颁奖台上说我打第①是为了让邻居打第⑤。比赛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拉再多观众来,主要还是为了看你打比赛,看到邻居,是顺路的,躲不开,除非你没参赛,不然说带自己的朋友来看邻居比赛,那永远是客套的说法呦。
但这和问题本身已经无关了,邻居打的臭,是自己技术不行,和你打的好没有关系。但借了邻居的拍不还就。。。有违邻里和睦了。我甚至阴谋论的怀疑上个邻居(debian)就是这么参加不了比赛只能改打棒球(服务器)的。
市场,谈到市场就不得不谈经济,经济的假设是斗智斗勇人人利己。开源则正好相反。市场是物理概念,有现实交换存在,开源则是①种作者的精神,作者根本不在乎交换这个环节。市场你可以去帮助商家改进产品,但你的身份是用户,你们在信息不对称性、资源种种都不是对等的。开源则是人人平等,互相学习。这差别很大。现实中是,操作用市场,概念用开源,这回知道为什么要规避版权问题了?即使 mandriva 这种背后没公司的也要规避,因为操作用市场嘛,ubuntu 不规避也是用市场手段变更注册地逃过诉讼了,不是他比别人更自由,从法律精神上说它不应该那么做的。所以不能用开源精神解释市场,也不能用市场行为来定义开源。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①反应就是:“日常使用”这个词太含糊了。过了①会儿,我又意识到,如果认为“日常使用”这个词不够具体,那么我就是在或多或少地承认“Linux不能适于所有的日常使用场景”。
做为①个有①⑤年经验的Debian铁杆用户,忽然发现“Linux不能适于所有的日常使用场景”,实在令我有点沮丧。没错,我从①⑨⑨⑧年开始接触Debian,之后我所有的办公、私人电脑上都只有Debian这①个系统。而且,我不是开发者。虽然我的确有①个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历,但⑩几年来,除了“Hello, world!”之外,我几乎什么程序都没写过。我之所以写“Hello, world!”也完全是出于最基础的教学需要。我在大学里教《Linux应用基础》和《操作系统原理》,讲到开发的时候,好歹得举个简单的例子嘛。
①个教计算机的老师不搞开发,我知道,这很不……。但是,做为①个懒人,我也有我懒的借口。在天朝搞开发、搞科研,在我看就是“恭喜发财!”。如果没有经济上的困扰,我觉得把时间兑换成钞票是相当不划算的事情。所以,当我不得不对人家坦白说“我在事业上①事无成”的时候,我通常会向人家展示①下我寒暑假的骑行游记,以此证明我这些年也没白活。否则,后面的聊天……我反正脸皮厚,但对方会感到尴尬的。
不管怎么说,我就是①个地地道道的Linux日常使用者,而且不搞开发,而且我的Debian能满足我几乎所有的日常需求。当然,我的日常需求也的确相当简单(上网、听歌、看片、写讲义、做幻灯片……)。
那么,Linux到底能不能应付所有的“日常使用”场景?我觉得,能,但你很难用某①个通用的(默认安装配置的)Linux系统来满足所有的场景。通常,你要对自己的系统做有针对性的配置,从而让它能够满足你的特定日常使用需求。与此相对照,MAC OS X基本上做到了用①个系统来满足所有的用户需求,无需“私人订制”,这的确是它的优势所在。但「私人定制」的确也是个诱人的字眼。
那么,哪个Linux品牌(发行版)最好用?严肃地说,都①样好用。不信?在⑩台电脑上装⑩个牌子的Linux,放到你面前,你会发现的确都很好用,也很漂亮,而且你分辨不出谁是谁。换句话说,做为普通用户,你不必关心“牌子”问题,因为各品牌的不同之处,不在于使用,而在于管理。Debian和Redhat的系统管理方式(操作命令、配置文件的格式等等)是大不相同的。而“管理”是管理员的事情,做为①个普通用户的确不需要去操心。如果你想成为①个管理员,你至少得先成为①个熟练用户才行吧。
那么,如果我打定主意要用Linux了,我该装哪个牌子的系统?我觉得,你周围的熟练用户都用什么牌子,你就跟着用什么牌子。很显然,这样你获得帮助最方便。如果你周围没有熟练用户,那么我建议你用Debian,因为它
稳定性好,bug少
软件库最大
社区最大,Debian/Ubuntu拥有最庞大的用户群
管理(软件包的安装、卸载、升级)方式简单
下面简单罗列①下我在Linux平台不能顺利完成的事情:
目前国内还有不少只能用IE才能正常浏览的网站,比如我们学校的教务系统。(此处略去②⓪⓪脏字)
大多数国内的网上银行也都是面向IE开发的。(还好,有浦发这个例外,据说广发也不错)
Linux平台没有原生的炒股软件,但通过WINE也还可以挺顺畅地应付。
除此之外,我的Debian就只剩下优点了。当然,对于①个传统的Windows用户,他要面对的困扰远不止这么③条,比如说
- 他习惯于使用MS-Office来做事情(可以尝试永中Office,或者WPS)
他要QQ(可以尝试WebQQ)
他要玩游戏(也许可以WINE)
他要……
Debian可能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①个选择了,干净,自由。
编后语:关于《openSUSE 的人气为何远不如 Ubuntu 和 Fedora ?打算用 Linux 作为日常使用的操作系统》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用苹果电脑却不用苹果手机是什么样感受?为什么样有人追着苹果一代一代的替换和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