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真实作者探究》——苏恩裕

发表时间:2019-04-25 17:13:37 作者:苏恩裕 来源:qidian.com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一个初中生的生活》——伪胖子》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西游真实作者探究》——苏恩裕。

第一章 不同说法的比较

《西游记》真实作者的多种说法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主流观点为明朝吴承恩。其他说法包括李春芳说,丘处机说等等,但通读西游原著之后,笔者认为其真实作者也很有可能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首先,目前丘处机说基本已被否定,因为西游中富含明朝律令与其他一些符合明朝的特点,所以本文不再赘述。西游作者存在李春芳说主要就是因为西游记中富含道教精华,存在抑道扬佛之意,而嘉靖皇帝推崇道教以致祸乱朝政,而李春芳颇通道教又善于撰写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并被称为“青词宰相”,这就说明吴承恩对于道教并不十分精通,或者至少也足以认为在这方面吴承恩逊于李春芳,也并无充足史料证实吴承精通道教。如果吴承恩对于道教的精通等于或明显高于李春芳,吴承恩创作西游也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何必还提出李春芳说呢?而施耐庵也是信奉并精通道教的,也具有创作西游的可能。况且西游记中不仅富含道教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佛教、算卦、医药、天文地理、历史民俗、诗词歌赋以及文治武功等诸多方面的精华内容,这就说明其作者是位博学多才各术皆通的奇才,而施耐庵则恰恰符合。尤其是西游中关于武术、兵器、行军、布阵、征战、韬略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与施耐庵的经历与见识极度符合,而与吴承恩及李春芳似乎并无紧密联系。西游中某些情节颇为残忍,某些语句非常刁毒,这与水浒有极大的相似点。李春芳为人恭敬、谨慎,从不气势凌人。在政府任职,论议平正,无偏激言论。李春芳虽被卷入徐阶、高拱之间政治漩涡但并未受到任何惩处,反而多次主动请求隐退,而隆庆皇帝都未批准而是下旨安慰挽留,直到第五此才使隆庆帝不得不批准并赐予优厚的礼遇。李春芳退隐还乡时父母仍健在,全家整日摆酒食娱乐,羡煞乡邻。父母谢世后数年李春芳才谢世,享年七十五岁,不但得以善终,还获赠太师,谥号“文定”。由此可知李春芳不仅功成名就而且全身而退乐享晚年,绝对是志得意满的低调大赢家,还有何不甘、愤怒与怨恨?为何要写出西游中那些凶残情节与恶浊言语?为何要讽刺唾骂?所以不管是其性格修养还是人生经历,都与西游大相径庭,基于这一点几乎就可以把西游作者为李春芳之说彻底驳倒了。吴承恩虽然一生都不得志,也因为官场黑暗而弃官不做,也喜爱志怪小说及素材,但是并没有充分的史料证实他的作品中的确存在过充斥着凶残情节与恶浊言语的讽刺与谩骂,但在施耐庵所著水浒中则明显存在,这则是无可辩驳的铁证。而且施耐庵也博学多才,也不满时弊,也曾辞官不做,也通诗词歌赋,也曾著书立说,所以吴承恩能做到的事情对于施耐庵来说也是有可能的,所以真实作者仍是值得推敲的。罗贯中为施耐庵的徒弟,也帮施耐庵整理、修改和续写水浒,但在其说续写的征方腊部分中并不存在那些过分凶残的情节与肮脏恶浊的言语,其个人所著三国中也不存在而且全书都保持着清雅之风,这就说明二者的创作风格是有明显区别的,所以从风格内容的特点上去推断原文真实作者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吴承恩晚年贫困潦倒靠卖文为生,而创作西游这部鸿篇巨著又不是一日之功,生计尚存困难,那么他还哪来充分的时间精力与笔墨纸砚来写西游?即使真的是吴承恩所写,他为什么不署名出版以谋生泄愤而是将传世名著隐藏起来呢?其后人整理其作品时也没有发现手稿,这就使得吴承恩说存在疑点。只能认为,他与曹雪芹相似,所写西游也与红楼相似,都在讽刺时事而不敢发表。但果真如此,为什么初稿还被称为来源于王府之中呢?王府中人就看不出其中的讽刺吗?就敢匿藏这等欺君犯上之文章吗?当然,这很可能是一个刻意编造出来的谎言,提供西游原稿的人就是为了回避与隐藏西游真实作者,但是为什么西游会落入此人之手而没有被吴承恩后人收藏呢?则很可能西游根本就不在吴承恩家中,如果在家中必然被其后人收藏,如果有学生则也可能被学生收藏因而没有被吴氏后人得到,但至少也应该将其明确为吴承恩著作,这则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并没有充分的史料可以证明吴承恩收过学生,而且初稿上也没有说明是吴承恩的著作,仅仅是章节标题与内容中出现过承恩二字,也许是凑巧用词,也许是有意暗示,究竟怎样仍值得推敲。但至少所谓的华阳洞天主人不足以说明这就是吴承恩,反倒有些像孙悟空,毕竟原文中出现过,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孙悟空才是真正的洞天主人。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华阳洞天主人只是为了暗示作者所塑造的孙悟空的角色就是在抒发自己胸中之志,孙悟空的某些心态与举止正是作者内心的写照,如此推测,吴承恩与施耐庵都是有合理可能性的,且反而是施耐庵的合理性更大。吴承恩只是求功名而不顺利,展才华却不得志,只是愤世嫉俗弃官不做而已,而施耐庵则是真真正正的造反了,二者天渊之别,如此比较反而是施耐庵更接近孙悟空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笔者通读西游之后发现很多内容似乎与施耐庵生平相符或相关,有些内容接近元末明初时的特点,有些内容酷似在讽刺唾骂朱元璋,而嘉靖年间的一些时弊却没得到明显的体现,因此使得吴承恩说更显疑点丛生,不妨举例来品评一下。

第二章 西游主旨的推测

西游的基调主旨是什么?其核心思想精髓是什么?有些说法则认为西游记在写当时社会现实,反映了统治者黑暗腐败与人民生活困苦,其实不然。唐僧化缘时所遇到的那些施主们虽然有很多普通人家,但并没有写出其生活有多么苦难多么艰辛,毕竟还能拿出些饭食来斋僧,真正被逼无路的无辜百姓并不多。而有些小户人家则是丰衣足食生活美满,比如收悟空前后所遇到的刘伯钦一家与陈老汉一家等。有些被逼的将近家破人亡的倒也有豪门富户,比如殷温娇陈光蕊家、通天河旁陈澄员外家与铜台府寇洪员外家等。真正杀生害命的也多为妖魔匪盗而不都是贵族官吏,所以这与讽刺官吏贪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难以形成对号入座般明显的对应关系。有说法认为西游主旨在于劝善,其实也不然。而唐僧正式因为过度劝善到了迂腐的地步而导致了怒逐悟空累及自身的严重后果,没有悟空辅保和武力除妖怎到得了西天?有说法认为西游在写如何能成功,笔者则对此持完全的否定态度。是否成功不能以读者的旁观者心态和第三方视角来评判,要以其主人公本身的付出收获与价值观来衡量。悟空的追求是什么?占山为王、无拘无束、吃喝玩乐、逍遥自在。他实现了吗?没有。八戒呢?美食、美酒与美女,也是无拘无束的享乐生活。实现了吗?也没有。唐僧呢?倒是潜心修行,一心向善。但前提呢?是他未出生父母就逢大难,自己成为江流儿被老僧收养,在寺中长大才成为和尚。这本来就是畸形的发展,是浸透着血泪的人生,是正常人绝不可能经历,连想都不敢想的苦难。若生于普通人家,唐僧也会读书求功名或是选择某种行当而平静安然得度过一生。所以,唐僧成功了吗?没有,他才是最悲惨的失败者,而且是迫不得已的委曲求全者,他永远也不可能回到正常的人生轨迹中。取经成功了就是成功吗?那是只是在为别人卖命,被别人利用而已,才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三大重要人物的人生都失败了还何谈成功?有说法认为西游在抑道扬佛,也正是这点扣到了嘉靖年间崇尚道教的时代特点从而支持了作者是吴承恩或李春芳。但笔者认为仍值得推敲。西游文中曾出现过唐僧亲口说佛道都是出家人修行相似,而且佛教派系中的妖孽也很多,而且作恶也很猖獗,这怎么能说明在扬佛呢?有些语句写的颇为讽刺,比如在狮驼国如来亲自收伏大鹏时,作者将如来的头写成“雀巢贯顶之头”,其实就是在写如来头上盘头形成的发型如同头上顶着个鸟窝,但这种戏虐的说法实在太过分了,说明对如来丝毫都不尊重。如来将自己的头变作一块鲜红的血肉吸引大鹏来啄,然后再施法力困住大鹏。这就更是在讽刺和贬低如来了。古人视头为至尊,叩首为最高礼节,所以如来将头变为血肉让大鹏啄是非常低贱且无自尊不自重的举动。困住大鹏后如来又对大鹏进行了劝诱,可大鹏还嫌佛门清苦而不愿意皈依,如来又给大鹏以特殊福利,即四大部洲无数瞻仰凡做好事先祭大鹏之口,大鹏无法走脱,没奈何才只能皈依。这简直是对如来的大不敬,把如来写的又无能又卑劣。以如来之法力连大鹏都收伏不了吗?即使如此,总该讲讲原则吧,大鹏把狮驼国百姓杀尽吃绝了,就丝毫没有受到惩罚,被降服后还得劝诱加特殊福利来让他皈依,如来就这样低三下四吗?佛教就是这样除恶行善的吗?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呢?通天河灵感大王是她所养的金鱼,多年在陈家庄索要童男童女食用,被观音收复后竟然既往不咎,前些年被吃的童男童女就这样白白牺牲成为贡品了,观音慈悲为真?善心何在?还是因为与观音自己有关就可以网开一面?所以西游丝毫没有宣扬劝善,没有扬佛,而是在讽刺。有说法认为西游中写出了信佛从善之后可以免灾避祸,甚至逃脱罪责,这倒是确实存在的历史事实,古代的确存在这种现象,文中很多角色也有此经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惹祸的人则没有经历充分的惩罚与悔过就免于罪责了,而且还能修成正果使地位得到提高且人生得到升华,这则是与善念彻底相悖的,甚至有点善恶不分,赏罚不明,只能说明这是在写实,甚至是在讽刺,只是内容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作为贯穿全文的主旨,而且这也的确不是全文的主旨,毕竟免除灾祸后仍不能恢复此前的逍遥生活,这仍是大打折扣的人生,难以让人满意,那宣扬它还有什么用呢?笔者则认为,西游主旨就是一个字:空。只有看淡世事的人才会有次感叹。施耐庵进士出身为元朝官吏,因不满时弊辞官不做,此后被张士诚聘为军师而加入义军,很想建功立业经世济民,虽帮张士诚攻至苏州取得了不小的功业,却因张士诚居功自傲不纳忠言而绝望离去。此后刘伯温向朱元璋举荐并亲自来探访聘请施耐庵,而施耐庵却隐居不应,这就充分表明了施耐庵与西游中的空之精髓是完美契合的,以施耐庵的心境创作出西游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虽然张士诚无能也不纳忠言,可施耐庵为什么不肯投靠朱元璋呢?是由于朱元璋手下已经人才济济了,自己也并不算开天辟地之功业,因而自己无法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吗?毕竟天下还没有平定,还有很多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机会。也许小白龙的经历给出了一些暗示,很可能就是在影射朱文正。小白龙因为忤逆之罪被玉帝“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而中国古代吊打往往用鞭刑,而使用棍刑为了便于用力则往往让犯人趴在地上。原文此处只写“打了三百”而省略了刑具并与八戒被玉帝“打了两千锤”形成对比很可能就是为了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促使读者自己进行思考推断从而对鞭打细节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玉帝即皇帝,皇帝亲自行刑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也只有朱元璋乐此不疲。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也是其养子,追随朱元璋打天下,屡立战功,被封为大都督,掌管军事大权。在洪都保卫战中孤军守城抵挡陈友谅六十万大军进攻,等朱元璋援军到来时,陈友谅退入鄱阳湖与朱元璋对峙时,朱文正断其粮道,这对战胜陈友谅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又攻克未附州县,在平定江西中功勋卓著,然而却未被封赏。据传此后朱文正发怒并作恶多端,且私通张士诚试图谋反,被朱元璋软禁后遭其鞭打而死。但事实上,也许朱文正并没有谋反,因为朱元璋至其外甥李文忠的书信中并未提到此事。而且与朱文正相关的一些说法本身就存在疑点,而朱元璋嫉贤妒能诛杀功臣却是不争的史实,所以笔者认为当时的朱文正一案很可能同洪武四大案同样为冤案,也正是这一点才让施耐庵对朱元璋产生了厌恶与防范,从而不愿出仕朱元璋,也在西游中写出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感叹,不仅是对张士诚没有尊重自己的良策,也针对朱元璋所做的残忍行径。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朱文正案的疑点。

编后语:关于《《西游真实作者探究》——苏恩裕》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诡道公子》——公子你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反转思维
反转思维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2019-04-25 17:45:49
《西游真实作者探究》——苏恩裕《西游真实作者探究》——苏恩裕风大雨大太阳大,没有什么比梦想更伟大,困乏惩罚被罚下,没有什么是比坚持更有效的办法,朋友,带着幸福的微笑,踏着坚定的步伐,你一定会成功。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
海之蓝.
海之蓝. 上海市 发表于:2019-04-25 17:39:25
新的*周又开始了,带着新的祝福、新的问候来给亲加油!祝亲这*周有新的收获、新的成就!快乐每*天!投友友*票啊 !希望亲也把我的《飘渺神魔》收了,谢谢啦!
NOYES网友
NOYES网友 四川省内江市 发表于:2019-04-25 17:34:58
送你十颗心:早上舒心,出门顺心,路上小心,遇事耐心,交友真心,待人诚心,对自己有信心,对情人有爱心,对家人要关心,最重要是开心!周末快乐!【爱你】【爱你】
犟牛牛
犟牛牛 四川省绵阳市 发表于:2019-04-25 17:27:17
亲,加油哈!!!
王颖
王颖 安徽省阜阳市 发表于:2019-04-25 17:24:42
友友,收妖妖了
东风
东风 重庆市 发表于:2019-04-25 17:18:37
叶子来支持,原始的东西永远不会变质!,,你努力去写,跟着自己的性情去发挥就好!。。每一次尝试,你会收获更多! ,,加油!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