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镇》:第一卷往事如烟 第一集

发表时间:2019-03-25 01:00:06 作者:何俊才 来源:qidian.com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君子传之钦天君传说》——日月广隶》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枫树镇》:第一卷往事如烟 第一集。

第一卷往事如烟 第一集

推出行草体剧名

枫树镇

谨此剧献给与共和国一道风雨兼程的故乡上下三代追梦人

编剧:何俊材

出演职员表:

刘翠花

赵子川

梅香

兰香

菊香

赵一龙

子川妈

家旺

郭铁匠

郭铁生

丽红

苇华

鹏飞

安琪

彩云

郭银匠

郭光荣

银匠家的

铜匠

铜匠家的

赵忠

赵金根

银根

桂花

王大山

银花

小山

桂珍

赵大郎

赵二郎

赵三郎

三郎家的

赵小花

赵四郎

四郎家的

赵竹根

赵春根

赵能

柳直

柳直家的

苟生

三根毛

小红

赵水田

秋生

好莲

润东

润土

菜花(顾敏)

小米

李小云

伍老师

顾老师

安静

丽坤

李教授

安副校长

柳思佳

杜老板

米拉

杰克逊

赵四

赵家坤

赵大构

葛书记

刘镇长

顾队长

金副县长

李秋英

老方

李富春

禾花

卢乡长

张干事

木生

二疥头

赵贵生

贵生家的

朱厚泉

朱厚德

苗族爷爷

科委李主任

县委刘书记

张团长

王家根

王大山李菊香

李校长

第一集

淡淡的,约带乡愁的音乐起。

[一组镜头]

【空镜】

灰蒙蒙的天空下,一片灰蒙蒙的村落。村前是一条小河,村落沿小河延绵三丶四里长。低矮的土砖房的上空,飘着稀疏的炊烟。

沿河的几大埠口,女人们在洗菜盥衣。

[画外音]:“这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枫树镇。古镇人口有两千多,以街市为中心,分为东头和西头。“

镜头紧跟画外音:“西头又分为白鹭洲、花坞里和毛竹岭。“

字幕:白鹭洲

一个大村落建在一片稻田中央。

[画外音]:“这里原本不是稻田,而是一大片荷塘。这里的农民世代採莲挖藕,生产白莲和藕粉销往全省各地,过着富足的生活。“

大片稻田幻化成连天荷花,众多白鹭在荷塘觅食。

一些小伙、姑娘划着大木盆一边採莲一边相互浇水嘻闹。

[画外音继续]“一九六O年,由于要狠抓粮食生产支援国家建设,开始填塘种稻,现在一颗莲藕都没有了。人们周年从事水稻生产,手头没有以前宽裕了。“

字幕:花坞里

一大村落建在一缓坡山坳里。

[画外音]:“在老一辈手里,这一大片缓坡地里种的都是芍药。每年秋冬,他们把根挖出来剁成片晒干,樟树的药商每年都来收购。因此这里的人生活也很好过。“

满山的杉树幻化成连天芍药花海。

秋天,男人们都在挖芍药根,女人和老人则在家中将根剁成片。

一辆辆马车满载麻袋包匆匆赶路。

[画外音]:“到了六O年代初,由于建设用材奇缺,芍药全部挖掉了,栽上了速生的用材林杉树。由于水田很少,这里的人日子过得比其它生产队较清苦。“

字幕:毛竹岭

一个村落建在毛竹山下。

[画外音]:“这里的篾匠多,每家的男人都会做些竹制品。他们用毛竹做竹床竹椅,晒垫米筛等到外地赶圩,手头相当宽裕。“

男人们都在自家制作竹床、米筛、竹椅等。

一些小伙子在竹林收获竹弓上挣扎的竹鸡、斑鸠等猎物。

[画外音]:“但现在竹林收归公社林业站管理,毛竹运往县城做建设用材,他们只能偷偷挖些冬笋和春笋卖几个钱贴补家用。虽然有些水田,但面积较少,现在的日子自然不如以前。“

字幕:围子里

[画外音]:“东头则分为围子里、苦珠窝、老街。围子里临街,它的每条巷道都直通街市。因为离街最近,土地较多水源又好,所以这里家家户户除生产粮食外都种菜卖菜。“

几个老汉挑着粪水从巷道出来。

一群女人提看各种蔬菜摆成一排。不少单位的职工都早早出来挑菜买菜。

字幕:苦楮窝

一片村落建在一大片浓密的苦楮林山下。

[画外音]:“这里盛产一种坚果,叫作苦楮。人们每年十月把它采回来,一部分藏在地窖,留作闲时用;一部分在阳光下曝晒破壳,用石磨磨成粉,然后将粉在大锅里熬成糊状。用器皿舀起冷却后用刀划成块,这便是街市上抢手的苦楮豆腐。“

家家的男人都在用大石磨磨粉,女人们则在大锅中熬豆腐。

字幕:老街

[画外音]:“小镇的最东边是一条老街。房屋分南北两排面对面而建,中间是一条两米多宽的花岗岩石板路。地上的石板己经被踏得十分圆滑了,中间那条深深的车印,诉说着它历经的岁月。“

镜头随画外音跟进:“两排房子前面都没有墙,全是槽推门。房额上的大匾上的字仍依稀可见:’赵大兴米行'、'胡家饭莊'、‘赵大郎豆腐店’、‘郭氏铁铺`丶‘赵铜锅店’、‘郭氏银店’、‘赵氏布店’、‘柳氏泡莱’、等等,由此可知它是小镇的始发地,这里的一切都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这里的土地面积最多,人们努力地生产粮食,上交的征购粮要超过西头的好几个生产队。“

一群五、六岁的女孩子在石板路上做前各种游戏:丢手绢、跳皮筋、踢毽子;男孩子则使劲地抽着陀螺。

[画外音]:“我和我的伙计们就生活在这条老街。故事,就从这帮顽皮的男孩子开始吧!“

音乐止。

字幕:一九六八年

1、老街,日,外

赵能:“呃,大家别玩了。今天当圩,我们到街上去捞点吃的吧。“

赵水田:“哎哟,差点漏掉一网,走!“

柳苟生:“赶紧,晚了只有汤了!“

一群孩子又蹦又跳,朝街市跑去。

2、圩日街上,日,外

一群孩子来到街上,衣兜里叮叮垱垱地响着,好象里面装了不少硬币。

大家来到一个李子摊前。赵水田拖着浓浓的鼻涕问:“你这个……这个李子怎么卖?“

摊主:“两毛一斤。“

赵能:“人家都卖一毛五分,你为什么卖这么贵呀?“

摊主:“一分钱一分货,我的李子比人家的好吃呀!“

赵水田在口袋里摸,摸出一张一块的新票子捏在手里。柳苟生用一只手把赵水田的钱挡住:“卖瓜的都说瓜甜,他说好吃就好吃哪?“

摊主见了那张钱,满脸堆着笑:“你们可以先尝。“

柳苟生:“听到没有?人家请你们尝咧!“

大家一涌而上,七手八脚边吃边往兜里藏。

吃了几个,赵忠故意皱着眉:“你们觉得这味道怎么样?“

大家都开始皱眉:“真酸!“

赵水田把一个吃剩的李子摔回堆中:“什么狗屁李子,骗人的东西,不买了!“

赵一龙:“大家都说不好吃,我看还是去找一家好吃的去买。“

大家纷纷离开,又去了另一家。

摊主欲言又止,”嗨“了一声,一屁股坐下,望着他们又气又摇着头苦笑。

2、圩日,桃子摊前,日,外

一伙孩子来到街上,在一个桃子摊前停下。郭光荣抖了抖衣服,只听到内面叮当作响。他在摆了桃子的米筛里拨了拨鲜红的桃子,吞了几下口水问:“这桃子怎么卖呀?“

摊主:“两毛五一斤。“

郭铁生从身上掏出一张崭新的一块钱,赵金根马上制止:“这么贵你也买?“

摊主看到钱,马上陪着笑脸:“便宜点,两毛。“

郭铁生一手握钱,一手去挑桃,赵能在他的脑袋上轻拍一下:“你傻呀?万一买了不好吃,那不浪费钱了吗?“

摊主笑着:“可以先尝尝。“

话音未落,众人围了上去,也不管桃子上面的毛,直往嘴里塞,偷偷往兜里装。

郭铁生问大家:“大家觉得味道怎么样啊?“

赵金根立刻吐掉口里的桃子:“呸呸呸,又酸又涩,喂猪差不多!还骗我们!“

众人:“太难吃了!“

郭铁生冲摊主摊了摊手:“这就不能怪我了。你这么差的东西怎么能拿到街上来骗人的钱呢?”

赵能:“走吧,到别处去看看有没有好的。“

郭铁生把钱收好,大家纷纷离开,再去找下家。

摊主:“你们!真是一伙小流氓……“

[画外音]:“这确实不能算什么恶作剧,他们也不是什么小流氓。这些孩子如果不这样闹腾,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一年到头都别想吃到一丁点他们喜欢吃的东西。他们兜里叮当响的,是从农修厂捡来的断钢锯片折成好多小断放在兜里冒充零钱;赵金根、赵能、苟生等几家生活条件好点的,把外婆给的压岁钱揍在一起,换成两张新票子,成了他们上街混吃的本钱。家里除了几个红薯,实在没有别的用来解馋了。“

大家又找到一家卖桃子的摊,正在大口地”品尝“桃子……

3、老街,日,外

队长赵春根沿街吆喝:“大家听清了,今年的口粮要下调,余粮任务上调了一些。男劳力吃四百,女劳力吃三百五。孩子呢,只能吃二百六。“

三根毛:“这让我们怎么去吃哟?“

赵春根:“这是昨天大队开会决议的,我向大家传达一下。大家不要闹什么情绪,生产要一丝不苟地搞好。国家有国家的难处,这几年自然灾害多,加上苏修前几年逼债,全国那么多工人、解放军要吃粮,政府也难啊!我们可以到山上去挖点嫩土茯苓坚持一下嘛!”

郭铁匠:“孩子天天吃恐怕屎都要用家伙什去掏啊!”

赵春根:“大家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共产既然能打天下,就一定能够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4丶老街小河埠口,日,外

女人们都在一起洗菜洗衣,叽叽喳喳说着笑着,十分热闹。

小红对赵三郎刚过门的媳妇:“哎,我说你要懂点规矩。你们刚结婚不久,到下边去洗。“

小媳妇两脸通红,端着衣服去了下游。

刘翠花:“你也和三根毛差不多,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大家嘻嘻哈哈,说赵大郎的豆腐放少了石,膏太嫩,一放到锅里全部成了水;柳直的腌萝卜放多了盐,吃总了想喝水。

赵大郎家的儿媳打仚:“哎,大家听说了吗?西头花坞里一个十六岁的闺女前天嫁到县城去了耶!“

铜匠家的:“这年头什么稀奇事没有?“

另一三十左右的媳妇:“她不用天天晒太阳了,成了城里人,恐怕吃上商品粮了。“

柳直家的:“我倒听说那男人已经三十多岁的小老头了,还瘸了一条腿。“

赵二郎儿媳:“男人大点没啥,当工人瘸了腿还是照样领工资!“

刘翠花:“就算闺女再多,我宁可剁了喂猪,也不会让她去享这狗屁福!“

争执声、捣衣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画外音]:“这里是老街的新闻发布中心,每天不定时地传播着小镇的新闻简报。”

5、老街,日,外

男孩子们在石板上抽打自制的陀螺,女孩子在踢毽子、跳皮筋。

赵金根从家里出来,冲正在抽陀螺的伙计们:“就知道玩,这些猪脑子!今天是什么日子?“

赵忠摸了摸脑袋:“哟,当圩日!“

赵一龙:“又差点忘了!走,我们去赶圩。“

大家把鞭子往家门口一扔,一窝蜂似的往街上蹦。

6、街市圩日,日,外

大家来到一个卖梨的摊前。梨子褐中泛红,一个足有半斤。

大家口袋里又在”叮当“作响。赵忠上前问:“这梨——怎么卖呀?“

摊主:“三毛一斤。你有三毛钱吗?“

赵忠:“笑话!没钱我问什么价?“

赵忠从兜里掏出两张崭新的一元票子,摊主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小哥,你尽管挑!“

郭铁生:“哟哟哟,你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哪?这好吃不好吃都不知道,就掏钱呀?“

摊主望了望那两张钞票,笑着对赵忠:“可以先尝。“

大家一听,蜂涌而上。有人在啃,有人在偷偷往衣兜塞。摊主虽然没有发现他们藏,但半斤一个的梨子这么多人一人啃一个确实有些心痛。他皱了皱眉,却又不敢责备,苦笑着看着他们啃。

赵忠啃完一个揩了揩嘴问大家:“味道还不错吧?“

赵竹根:“跟啃石头差不多,太硬了,我的牙都快断了!“

赵水田:“如果不是看到米筛里摆着梨,我还以为是在啃那种苦毛李子,酸掉牙!“

赵忠把钱收好,两手一摊:“不是我没钱买,大家都说难吃,我就没办法了。“

柳苟生:“不要废话,到另家去看看。“

大家纷纷离开,去了另一摊位前。

摊主使劲一跺脚:“你们这帮兔崽子,骗吃骗喝,我看你们会变成二溜子!“

7、赵能家,日,内/外

小伙伴们用脸盆装好从街上藏回的秋枣和茅栗,然后在桌上按人头一堆堆摆好,每人领取一份。

赵能:“这些东西不易坏掉,大家藏好,多吃个几天。“

大家纷纷拿着回家藏好。

8、小河里,傍晚,外

大家高兴地来到小河边,全身脱个精光,学着游泳。有人蛙泳,有人侧泳,有人干脆闭上眼睛,仰卧在水里”翻白“。

赵水田问赵一龙:“我怎么翻不成白呢?“

赵一龙:“你喘气不要大,用鼻子喘,要慢;脚和手不能动,随它漂。“

赵水田如法炮制,果真就漂起来了。

大家一个个都开始翻白,漂到桥下很远的地方才回来。

大家接着又打起了水战,笑声、叫喊声不断。

9、街市圩日,日,外

大家又结伴来到街市。

整个街市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卖东西的摊子,也不见买东西的顾客。赵金根:“怎么?今天没人来赶圩?“

郭光荣:“是不是我们把日子搞错了?“

郭铁生:“不不,我记得清清楚楚。“

赵能:“这就奇怪了,搞什么名堂!“

赵忠:“走吧,回去抽陀螺去,下圩再来!“

大家悻悻然往回走。

10丶赵子川家,傍晚,内/外

十一岁的赵梅香一边是红薯一边是薯藤从外面挑着回家。她一放下担子,就站在门口叫正在抽陀螺的赵一龙:“一龙,快来,姐帮你洗澡。“

赵一龙:“姐,我在河里洗了。“

梅香:“你那是玩,哪洗得干净?快过来!“

赵一龙进来,梅香为他脱衣,让他坐在木盆里给他洗。

梅香帮弟弟擦干穿衣然后喊正在与人跳皮筋的妹妹兰香:“兰香,赶紧过来洗!“

兰香跳得正欢,赖着不过来。梅香出去一把将她拖进屋,为她脱衣洗澡。兰香十分生气,跑到潲桶边抓起一把猪潲撒在梅香的脸上。

梅香舀了一勺清水把脸上的脏物抹下,然后轻轻一拍兰香的屁股,接着为她洗:“你以后再这么淘,我就向妈告你的状,把你的屁股打开花!“

刚穿好衣服,兰香便迫不及待往外跑,梅香又开始为两岁的菊香洗澡。

11丶镇上圩日,日,外

小伙伴们又结伴来到街市。

赵金根:“咦,真的奇怪了,今天又没人来赶圩!“

赵竹根:“是不是那些卖梨子、枣子的人他家里没有了米煮饭吃了,要留着果子当饭吃?“

赵一龙:“我看哪,以后就别惦记这好事了!“

街市两边的墙上贴着不少标语”要斗私批修“、“一切动派都是纸老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彻底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粮食和钢铁是国家经济命脉,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大抓粮食生产”。

赵水田:“看什么呀?这贴着的纸又不能吃,还是回去玩吧。“

大家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12、老街,日,外

几个电工正在各家装电灯,另有几个在外面装广播及路灯。大人孩子都跟着看热闹。

铜匠看了一会儿问:“这玻璃葫芦晚上会发光?“

电工:“照得比白天还亮堂哩!“

铜匠:“真的奇了怪,成夜明珠了!“

郭铁匠:“这个喇叭筒子挂在这里有什么用?“

另一电工:“到了晚上可以听歌听戏,听领导作报告。”

郭铁匠:“这就更新鲜了!里面藏着小人?“

电工:“还有更新鲜的哩!一个电话机,别人在南昌或是北京,你都可以和他说话!“

赵三郎:“真是新社会新世界啊,以前听都没听过。“

电工:“用不了多久,我们每家都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呢,社会主义就是好啊!“

赵四郎:“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还是共产党有能耐啊!“

孩子们来回跑着,口中唱念着”电灯电话,楼上楼下“。

13、老街,夜,外

老街每隔一段就亮着一盏路灯把整个街道照得如同白昼。

男人们吃完晚饭都搬出竹床放在门口躺下,讲着岳飞精忠报国、杨门女将的故事。

赵子川:“杨六郎虽然厉害,还是被穆桂英镇住了,乖乖的把帅印交了出来!”

铜匠:“中国女英雄多,比如花木兰、武则天都比男人厉害!”

孩子们奔来跑去,口中仍然唱念着”电灯电话,楼上楼下“。

三根毛:“别总是说书讲故事,讲点笑话解解谜语又好玩又解乏。“

郭银匠:“你先起个头吧。“

三根毛:“先说个谜大家猜猜。“

正说着,一群男孩子穿着各异纷纷粉黑登场。

赵能戴着一个用人造革做的帽子,自问自答道;“你们的师长姓什么叫什么?”

“刘国栋。”

“参谋长,”

“张逢才,”

“工兵营长,”

“曹云飞,”

“你呢?”

“第二连连副张标!”

他扮演的是《渡江侦察记》中的侦察英雄郭连长。

柳苟生则拿着一个枕头在地上匍匐前进,来到三根毛家门口站起,一手举起枕头一手作了个拉导火索的动作:”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他成了为战友铺平道路的英雄***。

赵金根则头戴一草帽,戴一副墨镜,与赵水田各拿一把大扇蹲在一处大声吆喝“卖西瓜了,又甜又大的西瓜!”

胖一点的赵忠头戴一个很小的帽子,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蹲下:“呃呃呃,跟我切个瓜!”

赵水田:“开瓜可以,要先付钱!”

赵忠:“老子买东西从来不付钱!”

赵金根拿起地上一个破皮球砸向赵忠,并缴了他的枪。

他们是《小兵张嗄》中的罗金宝和嗄子在捉汉奸。

铁生则头扎毛巾,一路奔跑,来到赵忠家门口,两手作拉扯状,口中“哐,哐”地响个不停。他饰演的是向乡亲们拉钟报信的老钟叔((《地道战》)。

一龙则头戴一个绒帽,手握一竹鞭,踩着一颠一颠的步子,高唱着“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他是打虎上山的侦察英雄***。

竹根则头戴一个小时戴的”狗头帽,张开双手作盘旋状,口中一会儿”呜呜“,一会儿”咚咚”,他是空军英雄杜凤瑞。

郭光荣头戴一个狗头帽,背着一个打好的包插着一根棍子上窜下跳:“延安延安,我是王成我是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他拿了一根木棒,往后一拉,冲进人群(《英雄儿女》)。

大家你唱罢来我登场,一些大人们兴奋得手舞足蹈,纷纷叫好。整个老街成了一个欢乐的大舞台。

14丶老街,日,外

男孩子们都在用从山上砍来的小水竹自制纸枪。赵一龙和郭铁生在一起制作。

他们在整根竹子上选取一段节间最长、竹管最圆的,用菜刀在长凳上来回拖动把两边的节割下来,其中的一个节保留半寸的竹管。赵一龙从家里拿来两根筷子,交给郭铁生一根,自己将留下的那根扎进留有半寸竹管的竹帽里,然后在枪筒上比了一下,在比枪筒短半寸的地方将它多余的部分切去。将竹帽里的筷子削细一点,枪栓和枪筒连成一体,便制作成功了。

两人都制作完成,准备用浸湿的纸团试枪,赵水田拿着一截带节的竹子过来:“你们是怎么弄下这两个节的?我剁了好几段,都裂掉了。“

郭铁生:“哪能剁呢?你要让它躺在凳上滚来滚去地割。“他拿过水田手里的竹子,帮他割节。一会工夫割好了,交给水田。

水田十分高兴地拿着就要走,郭铁生对他说:“筷子要挑与竹帽空心一样大的,扎紧后比竹筒短半寸剁断,插进枪筒的一段用刀刮细一点。“

赵水田高兴地走了。

赵一龙:“我们先试试它的威力。“

郭铁生从家里拿出一陀浸得湿透了的纸团,一人揪下一小块捻圆,然后用枪栓把它捅到底部,再揪下一块捅进三分之一,然后用手一拍竹帽。只听得”啪啪”两声下面那个纸团飞出去老远。

过了一阵,整个老街”啪啪“声响个没完。

15、老街,夜,外

路灯下,大人们在聊天,小女孩在踢毽子、跳皮筋。男孩子们在一旁抓阄,最后分成两个阵容。

赵能:“现在上校给你们宣布战场纪律:不管你是中尉还是怂尉,挨了枪都得死!一直打到一方全部死光决定胜败。“

战斗立即开始,双方躲闪着、射击着你追我跑,你填子我反攻。枪声不断,一些队员纷纷战死。

赵水田一方只剩下他一人,郭铁生、赵一龙丶赵能将他团团围起:“缴枪不杀!“

赵水田举枪的手在发抖,”啪“的一声他射出了枪中的子弹:“共产党员决不投降!无产阶级万岁!“

赵能:“你是个叛徒!“

郭铁生:“我代表人民,判决你的死刑!“

三枪齐发,赵水田大叫好痛:“我是为人民利益牺牲的,我是革命烈士,烈士万岁!“

三根毛十分痛心地:“兔崽子,是老子的种!“

郭银匠:“原先你以为他是野生的吧?“

大家一阵暗笑。

16、老街,日,外

男孩们把从苦楮窝砍来的大山竹拖到门口用检来的断钢锯片按在凳上小心地锯着。

郭光荣拿着一段竹子找郭铁生:“你们都买锯片了?“

郭铁生:“谁有钱买呀?都是在农修厂捡的。你是死懒,平时不到外面转悠。“

郭光荣:“嘿嘿,你就帮我锯一下吧!“

郭铁生:“我这里还有一根锯片,拿去自己锯,老偷懒!“

郭光荣拿了锯片屁颠着走了。

郭铁生将一头的竹节锯掉,另一节则留着。他进屋拿出妈妈纳鞋用的锥子,在留着的节中间锥一个小眼。他再用身边一根小指粗的实心竹子一头绑上破絮,再用棉线一圈圈地箍紧箍牢,在水里蘸湿后往竹筒内捅。他从厨房用脸盆端来水,把钻有小眼的竹节浸入水中,抽动实心竹杆,吸满水后朝外一推,一股又细又急的水柱直射到远处。这时赵一龙、赵忠也开始在门口试射。

赵水田拿着零件找到赵一龙:“为什么我的棉絮绑不住呀?“

赵一龙拿过来看了看:“你的棉絮没包着竹杆的头,后面没包棉花的杆上也要缠不少线。”他一边说着一边帮他绑好。

赵水田一试水,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跑回去玩。

17、老街,夜,外

孩子们腰间别着毛竹筒,筒里装的全是水;手里拿着水枪,在路灯下集合。

赵能:“同志们,我们抽长短杆分队伍。“说看,他把十来根茅草杆伸到众人面前,每人都抽了一根。

大家分队站好:一龙、铁生、金根、水田为一队,赵能、苟生、光荣、赵忠、竹根为另一队。

战斗开始,双方把水枪插入竹筒,吸水后都朝对方的脸开火。男人们都在外面观战,他们吆喝着为自己的孩子助威。

三根毛用大脸盆端来水放在门口:“免崽子,老子帮你准备了弹药!“

郭铁匠:“铁生,你解下竹筒直接到水桶里装水!“

铜匠赶做了个大竹筒,从水桶中舀满水后对儿子叫:“赵忠,你直接到这里换弹匣子!“

赵子川只是观战,却没行动。刘翠花狠狠地剜了他一眼,进屋提了一桶水放在门口:“一龙,妈给你准备好了弹药,你要英勇杀敌,成为战斗英雄!“

双方的衣服都湿透了,大家开始光着上身赤膊上阵。

18、街市圩日,日,外

伙伴们又结伴来到街市。还是没有人来赶圩。

赵一龙:“那些卖果子的到底去了哪里哟?“

柳苟生:“我们都这么久没捞着一点吃的,喉咙都怪痒的。“

赵能:“这是大人们说的天意吧。“

赵金根:“可能是哪些人口粮不够,留着果子当饭吃了。“

郭铁生:“大家就别惦记梨子枣子了,啃个红薯最保险!“

赵一龙:“听人说西头的花坞里有许多映山红果,小小的,黑黑的,据说很甜。“

赵金根:“不要在这里废话,这些天我喉胧里猫抓似的,赶紧去呀!“

19、花坞里山上,日,外

一群人来到花坞里后背山。在当时栽树没有成活的地方,长着一片一片的映山红灌木。灌木上长满了黑黑的比绿豆大一点的小果实。大家高兴得不得了,两手都用上拼命抓下,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吃饱吃足之后,大家开始摘了往衣兜里装。不多久,大家的所有口袋都装得鼓鼓的。

赵一龙:“真甜哪,比枣子好吃多了!“

郭铁生:“听说城里有一种叫苹果的东西好吃,我才不跟他们换!我们这东西既好吃又不用花钱!“

赵能:“大家千万别声张,免得别处的孩子都来摘,我们就吃不了几天了!“

大家立即不再吭声,边摘边吃,嘴唇都成了乌黑乌黑。

赵一龙:“我们回去吧,我是吃不下了。“

大家:“走走走,明天再来。“

大家手按着衣兜,轻手轻脚往回走,生怕小果子被抖出来。

20、赵子川家,夜,内

大家都在吃晚饭。赵一龙没吃几口就下了桌。

梅香:“怎么就吃这一点点?“

赵一龙:“姐,我吃野果子吃饱了。“

赵一龙从里屋端出一大钵映山红子,每人面前放了一堆。兰香菊香赶紧放下碗大口地吃野果,口里不停地说”真甜!“。

刘翠花对兰香一瞪眼:“就知道吃现成的!“

梅香:“弟你留着吃,姐不吃。“

赵一龙:“姐你吃罢,山上多的是,我明天再去。“

赵子川拈了几粒放到嘴里:“这玩艺小时吃过,那时没觉得有这么甜。“

刘翠花:“那时是少爷公子,哪吃得上口!“

吃完晚饭,大家坐着开心地吃了起来。

21、花坞里后背山,日,外

一伙孩子手提小篮来到山上。让他们吃惊的是,满山都是小孩子。他们也是提篮採映山红子。老街的孩子赶紧扑了上去。

赵一龙和郭铁生在一处採,他们身边是七、八个女孩子。女孩篮子里己摘到不少。

赵一龙:“你们是哪里人?这么一大早就摘到这么多!“

女孩:“我是围子里的。不早点来摘不到多少。我们那里知道的人不多,要不早就摘光了。现在山上大多是花坞里的孩子,他们是吃惯了,知道什么时候来摘味道最好。你们又是哪里人呢?“

赵一龙:“我们离这里比较远,是东头老街的。昨天刚吃了一顿好的,今天就摘不到多少了。”

22、赵子川家,夜,内

一家人正在吃饭。赵一龙用一个小碗端了一些映山红子每人面前放了一小撮。

兰香:“怎么今天给我们一点点?”

刘翠花:“有几个就不错了!你比一龙大,不思量着自己去摘点回来还嫌少!“

兰香:“我不是每天都要去上学吗!“

刘翠花:“放了学就是玩,不可以去摘点?“

赵一龙:“去也没用了。今天一山的孩子都把它摘光了!“

刘翠花:“那除菊香吃一些外,其他的收回去留着你多吃一天。兰香,帮他收好。“

赵一龙:“妈,你不是对我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大家吃吧,吃完拉倒!“

刘翠花十分欣慰地点着头,并随手拈了两粒放到嘴里。

梅香和赵子川象征性地一人拈了两颗,其余兰香、菊香、一龙坐着高兴地吃了起来。

第一卷第二集

第二集

1、老街,日,外

大队治保主任赵贵生戴着红袖章,背着一支驳壳枪背着手在老街煞有介事地这家看看那家瞧瞧:“注意防火,不要你浪费粮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

他来到地主的儿子赵银根门口:“放老实点,不要乱说乱动,否则我就不客气!“

他沿途返回,嘴里还在吆喝:“大家听着,家里养了猪的,煮潲不能放一粒粮食。如果谁顶风作案,那是要接受批评的!“

这时满脸凶相的三根毛提着一桶潲出门去舀猪食,赵贵生上前去检查。三根毛故意用潲桶撞了他一下,溅了些潲水在他身上。赵贵生十分恼怒地拽着潲桶:“你他妈想干什么?“

三根毛:“好狗不拦路!“

赵贵生:“你这潲里有不少粮食,这是顶风作案!“

三根毛:“顶了,怎么着?“

赵贵生:“我让你被大家批评!“

三根毛:“哎哟哟,你把老子的尿都吓出来了耶!你试试看!谁不知道你是个有名的二溜子?人家干部都去搞生产,你却整天四处游魂!“

赵贵生气急败坏地拔出驭壳枪对着三根毛。三根毛拍了拍胸:“朝这儿打。不打?是没子弹还是家伙锈结了?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用枪对着僱农,我看你是打算不活了!“

三根毛捋起袖子一把夺过枪丢在地上,抓着赵贵生胸前的衣服猛地一巴掌抽在他脸上。

赵贵生一个跌趄倒在地上,肿胀着脸怯怯地瞧着三根毛。

牛高马大的三根毛上前一把将他提起:“知道你爷爷我姓什么吗?我姓屠,是杀猪的!以后看见我离远点,当心我宰了你!“

赵贵生拾起地上的枪十分狼狈地爬起离开……

2、老街,日,外

女孩子在一块丢手绢,男孩子伏在地上玩”小转子“。

他们把从山上摘来的橡子选大粒在蒂上用锥子扎一小洞,然后把一小截竹枝戳进去,最后把底部在石板上磨光。拇指与中指挟住竹枝一旋,它们便在光滑的石板上快速旋转起来,许久才停。

制作好若干个后,比赛开始。

比赛分为四组,经抓阄后分为赵一龙对赵忠,柳苟生对赵能,赵竹根对赵水田,赵金根对郭铁生和郭光荣。

赵一龙胜赵忠,赵忠输一个转子给一龙;苟生对赵能,苟生输给赵能一个转子;赵竹根对赵水田,赵水田输,但赖着不给转子。

赵水田:“我……我还没准备好,重新比!“

赵竹根:“赶快交转子!你这个耍赖鬼,再来就再来!“

结果还是赵水田败,他十不情愿地交出转子。

最后是郭铁生等三人相对峙。

赵一龙对赵能,赵一龙胜。

赵一龙对郭铁生,郭铁生胜。

赵能:“铁生是冠军,从少尉升为少校,一龙、苟生、金根升为中尉,那些怂尉就给个少尉吧。“

赵水田:”在家实在不敢大声说话,现在好了,我不怂了!”

3丶街市,午,外

生产队长赵春根沿街吆喝:“大家注意了,今年满了七岁的孩子明天就在办公室边那间房子报到,大家各自备好凳子啦!“

4、老街民办小学,日,内/外

小学没在一个祠堂里,课桌是几块长松树板用土砖搁置起,课凳是家长家里带来的。大家叽叽喳喳十分热闹。

女老师:“我姓丁,大家叫我丁老师。大家安静,名己经报好,请家长离开。现在开始点名,叫到的同学应一声‘到'大家听清楚了吗?”

家长陆续离开。老师开始点名。

“赵一龙。”

“到”

“赵能。“

“到。“

“柳苟生。”

“到。“

”郭铁生。”

”到”。

“赵水田。“

“来了。“

大家哄堂大笑。

丁老师:“你捣什么蛋?“

赵水田濞了濞浓鼻涕:“呃到。“

“赵小花。“

“到。“

“赵忠。“

“到。“

……

丁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是报到。明天正式上课。要你们家长为你们备好一百根小棒。现在下课。“

5、民办小学,日,内

丁老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选好班干部,其中班长一名,学习委员一名,劳动委员一名,体育委员一名。先说说谁是班长人选。“

赵一龙:“选赵能吧,他是上校。“

女同学捂着嘴偷笑。

丁老师:“那学习委员呢?“

赵金根:“小花吧,女娃子学习更用功。“

丁老师:“劳动委员选谁?“

赵水田:“选苟生吧,他人高力气大。“

丁老师:“体育委员呢?“

赵竹根:“选一龙,他划水最快,肚脐眼子都能漂在水上面。“

女同学又捂着嘴笑。

丁老师:“严肃点!“

赵竹根:“本来就是嘛!“

丁老师:“现在正式上课。我写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在黑板上。象一根扁担的念一,一个手指头、一头牛都是这个一。“

赵水田:“一个鸡腿、一碗肥肉都是这个一吧?“

丁老师用竹鞭抽了一下课桌:“严肃点,就长了一张什么都想吃的馋嘴!同学们,这个象鸭子一样的字念二。我们都有两只手,两条腿都用二表示。“

郭铁生:“老师,我们为什么不说二只手二只脚呢?“

丁老师:“这是习惯用语,意思是一个。同学们,这个象耳朵一样的字念三,这个象旗子样的念四,这个象钩样的念五……“

6、民办小学,日,内

丁老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至十的阿拉伯数字……“

郭光荣:“老师,什么是阿拉伯?“

丁老师:“阿拉伯是外国的国名。“

郭光荣:“为什么要学外国人的字?“

赵水田:“不是要反修防修吗?还投靠外国人!“

丁老师:“这是为了方便计算。别打岔,现在我要开始检查昨天的学习情况。赵水田,你先来。“

丁老师刚拿起教鞭,赵水田便飞快念完一至十并立刻坐下。

丁老师:“赵水田,我还没叫你坐下,站起来!“

丁老师一个一个指着让他认,赵水田:“扁担是一,鸭子是二,旗子是3,耳朵是4,钩子是8,棒棒糖是5……“

丁老师:“什么乱七八糟的!赵小花,你来。“

赵小花指哪念哪。

丁老师:“完全正确!赵水田听清看清了吗?“

赵水田:“还有一点点没看清楚。“

丁老师:“那就继续站着看,直到看清为止。赵一龙,你来。“

赵一龙十分轻松地念了出来

10、民办小学,日,内

丁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加法。请同学们拿出一根小棒。大家看,我左手是一根,右手也是一根。我两个手的放在一处是几根呢?“

一同学:“是三根。“

另一同学:“不对,是两根。“

丁老师:“如果我再放进去一根呢?”

赵水田:“是四根。“

郭光荣:“可能是五根“。

丁老师:“到底是几根呢?我们数一下不就清楚了吗?“

大家数了数,是三根。丁老师:“我再往内放两根,是多少呢?赵竹根,你数一下。“

赵竹根:“应该是四根吧?“

丁老师:“赵一龙,你说说。“

赵一龙:“三后面是四,四后面是五,五根“

丁老师:“他这种学习方法值得借鉴。上午的课上到这里。下课。“

赵能:“起立!“

11、民办小学,日,内

丁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语文课。下面我念一句你们跟着念一句:晒谷场,四四方谷子铺在晒场上,“

同学跟着念。

丁老师:“队长叫我守晒场,我拿竹杆站场旁。”

同学们跟着念。

丁老师:“我家有只老母鸡,带群小鸡要进场。“

同学们跟着念。

丁老师:“我挥竹杆赶呀赶,赶得它们逃得慌。“

同学跟着念。

丁老师:“恰好队长看见了,夸我爱护集体粮。“

同学跟读。

丁老师:“我说队长不要夸,爱护集体理应当。“

同学跟读。

丁老师:“下面我们几句加到一起念:晒谷场四四方,谷子铺在晒场上。“

同学跟着念。

赵金根举手。

丁老师问:“你有什么问题?“

赵金根:“丁老师,这个小子是个傻子吗?“

丁老师:“他是个好孩子,你为什么这么问?“

赵金根:“他赶走人家的鸡也就是了,自己家的鸡也赶,这不是傻子是什么?“

丁老师:“他这叫根正苗红,爱护集体利益,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哪象你自私自利!大家接着念:队长叫我守晒场,我拿竹杆站场旁。我家有只老母鸡,带群小鸡要进场“

同学们停停顿顿地念着……

12、老街,放学后,外

放学后大家都在玩橡子、玻璃球,几个女生在玩丢手娟。赵水田和赵忠伏在地上玩旋子,收工回来的铜匠问水田:“鼻涕佬,今天老师教了什么课文哪?“

赵水田立刻擤掉鼻涕:“呃晒谷场,呃方方圆,谷子呃堆在一旁旁。“

铜匠冲他做了个鬼脸,笑了笑:“你们老师教书差点,还是我来教你吧。人之初,墨墨乌。不吃饼,不读书。念哪!“

赵水田皱着眉头挠了挠头。一旁的女生一边笑一边踢毽子,踢一脚念一声:”人之初,墨墨乌。不吃饼,不读书。”她们边踢边笑着。

13丶民办小学,日,内

丁老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已学习两天了。今天我来抽查背诵情况。赵水田,你先“来。

赵水田摸了摸头,清了清嗓子开始背诵:“人之初,墨墨乌。不吃饼,不读书。“

丁老师又好气又好笑地:”什么乱七八糟的!站着听人家背。赵竹根,你来。”

赵竹根:“晒谷场,四四方,谷子铺在晒垫上。“

丁老师:“是铺在晒场上。好了,算你正确。坐下。“

这时赵贵生进学校,对丁老师:“下星期必须教他们学《老三篇》!“

14、赵子川家,夜,内

晚饭后,赵子川在一旁抽旱烟,梅香在剁猪草,兰香在择菜,菊香在玩毽子。刘翠花拿出一个塑料本,对赵一龙:“这是***写的《老三篇》。你若想当好革命事业接班人,就认真背好。今天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你跟着我念: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赵一龙跟着念。

刘翠花一边纳鞋一边口中念,看得出她能流利背诵。

刘翠花:“我们这支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

赵一龙跟着念。

刘翠花:“是彻底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支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赵一龙仍在跟读,刘翠花继续在一边纳鞋一边教一龙念。

大家都睡觉去了,赵一龙开始打呵欠。

15、民办小学,日,内

丁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减法。你们手上有10根小棒,去掉一根剩多少呢?“

有的同学说九根,有的说八根。

丁老师:“说九根的是正确的。现在我再拿出一根是多少呢?“

大家纷纷数着,都说剩八根。

丁老师在黑板上写看:10一1二9,10一2二8,10一3二7,10一5二5

丁老师:“大家看黑板,这一横就叫减号,表示你从大的数字里拿出后面的数字。同学们弄清楚了吗?“

大家:“清楚了!“

丁老师:“现在,你们一根一根地拿掉,再数一数。当你拿掉五根,就还有五根。当你十根全拿掉了,就剩下0根了。0不代表有,也不代表没有,它是一种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

16、赵子川家,晚饭后,内

大家都各忙各的,赵一龙坐等刘翠花。刘翠花把塑料本交给赵一龙:“《为人民服务你已学了十来天。以后不用等我,自己念熟,不认识的字问一声。争取这几天背诵。“

赵一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刘翠花:“泰山,”

赵一龙:“或轻于……“

刘翠花:“鸿毛”。

赵一龙:“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丶压近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17、赵子川家,晚饭后,内

梅香在剁猪草,兰香在收碗筷,赵子川抽完烟抱了一堆硬等在劈。刘翠花提来两个火笼,一个交给一龙,一个放在自己胯下。

刘翠花:“你必须在这次寒假里背出《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

赵一龙嘟着嘴:“这有多难啊!“

刘翠花:“难吗?红军打着赤脚走完二万五千里难不难?愚公一家搬走两座山难不难?跟着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觉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赵一龙吃力地跟看念。

刘翠花:“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赵一龙跟读,刘翠花不断地领读。

一阵过后,赵一龙开始打哈欠。

刘翠花:“今天就学到这儿,洗个脸去睡。明天早点起床,别学你爸赖床上锹都铲不起!

18、赵子川家,外面正下雪。

孩子们都在外面滚雪球丶堆雪人。

赵一龙一边断断续续念着《纪念的求恩》一边看着外面的孩子尽情玩耍。

郭铁生在外面叫喊:“一龙,别躲在家里,出来玩啊!“

赵一龙盯了一眼刘翠花,干脆去了里屋。

刘翠花:“实在想玩就出去玩一小会。“

赵一龙:“妈,为什么别人可以玩而我却不能?“

刘翠花:“因为我家一龙哪,要实现妈妈年轻时的远大理想,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材啊!“

赵一龙似懂非懂地:“哦!

刘翠花:“去玩一小会,要自觉。“

赵一龙高兴地奔出家门。

19、赵子川家,夜,内

晚饭后,一家人在烤火。梅香兰香在做寒假作业,赵一龙在轻声念着《愚公移山》。

菊香:“妈,明天过年吃什么好的?”

刘翠花:“你只记到吃!队上分了两斤半肉,你爸打到一只野鸡。“

菊香:“那明天可以吃一顿好吃的了!“

刘翠花:“你想的美!肉吃个7两,野鸡吃个半只!“

菊香:“这么少?“

刘翠花:“正月不兴人家来拜年哪?“

20、赵子川家,日,内/外

老街有人在放鞭炮。刘翠花和梅香在端饭菜上桌,然后也放了一挂鞭炮。

刘翠花:“都上座吧。梅香给你爸倒酒。孩子们,你们又大一岁了。爸妈希望你们个个成为栋梁之材,来,大家吃吧!“

孩子们碗里都盛着白米饭,桌上一小碗肉,一大碗野鸡汤,一碗胡萝卜一碗海带。大家幸福地吃着,刘翠花和赵子川都是半碗饭加一些土茯苓。

刘翠花一边吃着一边落着泪。

画外,刘翠花的心声:“孩子们哪妈盼着有一天米饭、鱼肉管你们个够的那一天啊!”

2|、赵子川家,日,内/外

赵一龙和赵子川都换了件衣服。

菊香:“妈,我也要去外婆家。”

刘翠花:“女孩子家家的,不兴走亲戚家。等会妈煮鸡蛋面你们吃。“

菊香嘴嘟得老高:“凭什么哥哥就可以去!“

刘翠花:“哥哥是男人,男人是当家理事的;女人是在家做饭带孩子的!“

赵子川扛着土铳,赵一龙背着点心烟酒开始走亲戚。

22、拜年的路上,日,外

赵子川一边走一边叮嘱一龙:“你己经是个学生了,要懂礼貌,象个书生。一会儿见了外婆、舅舅和舅妈,要先下跪拜年,再赠送礼物。上桌吃饭,外婆家的可随便点吃莱,舅妈家的鱼和肉,每样只能伸一次筷子。胡萝卜、豆芽可多吃点。挟菜不能站起来,吃自己身边够得着的菜。吃饭口中不能咂咂出声,这种吃相不雅。”

一龙:“爸,我记住了。”

23、一龙外婆家,日,内/外

父子俩一进门,赵孑川便作了个揖:“岳母新年好,祝您越过越健旺!”

一龙外婆:“好好好,祝姑爷一家平平安安,年年有余!”

一龙:“外婆新年好,外孙给您拜年!”说着,恭敬地跪下。

一龙外婆赶紧扶起:“我家外孙长大了,懂礼貌了!”

老人沏荼,上瓜孑、花生、柚孑干招待。

一龙捧上两包桃酥:“外婆,这是我妈给您买的。”

一龙外婆:“一龙啊,你这么懂礼貌,是跟爸爸学的吧?”

老人起身端菜上桌,有鸡,肉,魚,海带,豆芽:“都温好在锅里,上座吧。”

赵子川尽兴地喝着岳母一次次为他斟的酒。

一龙挟了一块鸡,吃完后又挟了一块肥肉,之后筷孑一直落在海带和豆芽中。

外婆见后,挟了个鸡腿给他:“孩孑,这是外婆家,不要听你爸的,外婆的东西就是留给你吃的!”

一龙看了一眼父亲,不知所措。

赵孑川:“外婆这么疼你,你就吃吧!”

外婆又给他挟了一块鱼:“以后吃外婆的东西,不兴客套!”

一龙:“谢谢外婆!”

24丶赵一龙舅舅家,夜,内

赵一龙提着一只野鸡进舅舅家的门。他把野鸡交给舅妈,然后下跪:“舅舅舅妈新年好!”

舅妈:“这孩孑真懂礼貌!姐夫,这野鸡……你明天带回去给孩子们吃吧!”

赵子川:“他们吃了不少,你们尝个鲜吧!”

一龙舅舅:“姐夫,上席吧,早准备好了。”

三人坐下,一龙舅妈为两个男人倒酒,给一龙盛饭。

一龙舅舅:“给一龙倒点酒。”

一龙:“我从来不喝酒的!”

一龙舅舅:“这怎么行?再过几年你也就是男人了,不喝酒怎么行?”

赵孑川端起酒碗递给一龙:“喝一口!”

一龙硬着头皮喝了一口。

舅妈给他挟菜。一龙留下一块鱼和一块肉,把多余的挟回。

舅妈:“一龙,你多吃一些。”

一龙:“舅妈,够下饭的了。”

舅妈:“这孩子,太拘礼了。姐夫,你也管得太严了!”

赵子川:“菜够下饭就行了,我喝酒也很少吃菜。”

一龙舅舅:“一大群孩子,真不容易,我家一个都觉得艰难。你受苦了!”

赵孑川:“哎,怎么不见宝根哪?”

一龙舅舅:“他外婆惯他,赖在那不回来。”

两人边喝酒边拉家常。

25、一龙外婆家,晨,内/外

外婆:“一龙哪,叫你爸起床吃饭。”

一龙:“我爸一大早出去打猎了”。

外婆:“他一会儿都闲不住。你先洗口洗脸。”

这时赵子川土铳上挂着一只野鸡回来。

他把野鸡交给岳母:“岳母去熬点汤喝吧。”

岳母:“你带回去给孩子们打牙祭吧

赵子川:“他们常吃,您收下。”

洗漱完毕,父孑俩上桌。

老人为赵一龙挟了不少好菜,又给赵子川倒酒:“子川,这壶温好的酒你把它完成再走。”

过了一会,岳母又问:“家里都还好吧?”

赵子川:“岳母不用挂念。就是翠花老是数落,我心里总感到憋屈。”

岳母:“孑川哪,你是个大知识分孑,别跟她一般见识!”

赵子川自嘲地:“知识分子?我窝囊一辈孑啊,岳母!”

岳母:“我知道,你是时运不济。亲家母也太不讲道理。一龙都这么大了,好好培养他,你就不冤枉了。来,喝酒。”

赵子川擦了擦双眼:“是啊,他是我的全部希望啊!”

岳母:“孑川哪,你不动一下筷孑,快吃点莱呀!”

赵子川饮干碗中酒,旋即下桌:“一龙,去跟舅舅舅妈道谢!”

他从墙角拿起土铳:“岳母多保重!”

一龙回来,拉着外婆的手:“外婆,到我家去住几天,陪妈妈说说话。”

外婆:“好好好!外婆老了,拿不出多少了。这一块钱,给你去买点吃的。”

一龙:“谢谢外婆!外婆再见!“

两人上路,后面响起報炮声。

26丶民办小学,日,内

丁老师伸出两个指头:“同学们,这是几呀?“

大家:“是2。“

丁老师:“两个这么多是多少呢?“

大家数着指头:“是4。“

老师在黑板上写着:1x|二1,1x2二2,2x2二4,2x3二6,2x4二8;

丁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发给你们的信纸,抄写黑板上的口决。“

老师继续在黑板上边写边抄,边念。

同学们一边抄一边跟着念。

丁老师:“同学们,这个表叫做九九乘法口诀,大家一定要十分流利地、准确地背出来。因为以后的除法也同样要用到它。现在大家自由念,直到能背出为止。“

大家认真地念着,声音一片嘈杂。也有人没念多久就开始打哈欠。

丁老师用教鞭在教桌上抽着:“不要动不动就打哈欠,不要偷懒!“

27、民办小学,日,内

丁老师:“同学们,我们开始检查昨天学习的乘法口决。赵小花,

你先来吧。“

赵小花非常准确地背了出来。

丁老师:“赵水田,你接着背“。

赵水田虽然背得有些结结巴巴,但总算背出来了,丁老师微笑着请他坐下。

丁老师:“郭光荣,你接着来。“

郭光荣:“这个容易。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一五得五,一六得六,一七得七,一八得八,一九得九,一十得十,……“

丁老师非常生气:“行了,乱七八糟的,站到门边听人家背!“

赵一龙正往前排的同学背后贴乌龟,被老师发现。老师来到他的坐位边突然说赵一龙,:“你背!“

赵一龙站起干咳几声开始背诵。他背得十分流畅,老师脸上掠过一丝微笑,示意他坐下。

丁老师:“以后我还会经常抽查,谁都不能蒙混过关!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它是伟大领袖***著作《为人民服务》。大家翻到语录本第三页跟着我念: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人民的军队,“

同学们跟着念。

丁老师:“大家认真点,这篇文章是要求背诵的,不可以偷懒。“

老师不停地领读,没多久一杯茶就喝干了。同学们有口无心地念着,边念边打哈欠。有的人干脆伏在木板上睡着了。

28、民办小学,日,内

丁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为人民服务》,请大家翻到第七页跟着我念:“人固有一死,成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大家跟着念。

丁老师:“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苟生举手,丁老师问:“有什么问题?”

苟生:“他比一座山还重,八仙有这么大的力气去埋他吗?”

大家哄堂大笑。老师喝道:“这是比喻,乱弹琴!接着念。“

老师继续领读,同学都有口无心地跟着。当然有不少人是在打盍睡的。

29、民办小学,日,内

丁老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我们己经学习两周多了,今天我们抽查背诵情况。首先请郭光荣先来。“

郭光荣站起来,结结巴巴背了几句就背不下去了。老师把他请到门边罚站。

丁老师:“赵水田,你试试。“

赵水田:“我们的共呃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呃路军是是是……“

老师:“行了,站过来,都是饭桶!赵小花,你来。“

赵小花背了一段也背不下去了。

丁老师:“郭铁生,你试试。“

铁生背得比较流利,但一会儿后也卡了壳。

丁老师皱了皱眉头,示意大家都坐好。

丁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除法。“老师在黑板上书写:4÷2二2,8÷2二4,

老师:“同学们,这是几?对是4,如果我们要把它分成两等份,一份是多少呢?对,是2。这就叫除法,中间这个你号叫除号,前面的数字叫被除数,表示要把这个数字几等份,后面的数字叫除数,表示要把前面的数字分成几份;得数叫商,商乘以乘数等于被乘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被乘法九九表维持着,联系着。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大家回去后好好琢磨。下课!“

大家迫不及待地往外跑,嘴里直喊着“过年去哟!“

30、小河,下午,外

小河里,大家都争着下网,个个都有收获。他们哇哇叫个不停。

快近黄昏,他们来到两河口,水势己经很大。他们又溯河而上,沿途返回。

上岸后,大家唱着《打靶归来》的歌曲高兴地回家。

3|、民办小学,日,内

丁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大家翻到课本第十一页。大家跟着我念:一九二一年秋,我们伟大领袖***去安源。***一到安源,便进工栅下坑井,号召工人兄弟团结起来,抱成一个团,跟资本家斗争到底。红太阳照亮了安源山。“

老师教一句,同学们跟一句。整个教室读书声不断。

丁老师:“这样的课文很适合你们的年龄。现在,我来抽查大家的背诵情况。赵水田,你先来。“

赵水田站起,十分流利地背了出来。

丁老师:“很好!郭光荣,你来。“

郭光荣也顺利背出。

丁老师十分满意地微笑着。

丁老师:“现在大家休息十分钟,下节课我们学习另一篇新课文。下课。“

大家都去外面做游戏。

过了一阵,丁老师招呼大家生下上课。

丁老师:“大家跟着我念。一只出生三个月的小马看到河对岸的嫩草想过去吃,“

同学们跟读。

丁老师:“它刚要下河,一只小白免大声制止它:

同学跟读。

丁老师:“你不要命了?昨天我的几个小伙也是想过去吃嫩草,都己经俺死了!“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跟读。

丁老师:“这时,一头老牛正在岸边吃草,它说,水很浅,能淌过去。“

同学们越来越有兴趣地跟读。

丁老师:“小马倒底过得去还是过不去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这时,水田正在把乌龟贴到前排同学的背上。丁老师用教鞭抽了一下教桌:“不许做小动作!“

32、民办小学,日,内

课间休息,赵贵生又戴着红袖章来到教室,问丁老师:“《老三篇》教会了吗?“

丁老师:“文章太长,大家都背不出来。“

赵贵生:“我看是你的态度有问题!明天我来检查,如果还是背不出来,你给我滚蛋!“

丁老师:“不用等明天!我会割稻子会插秧,我今天就走!“

赵贵生气急败坏地:“滚,给老子滚得这远的,不要让我再看到你这臭娘们!“

丁老师的离开,大家都茫然不理解。有的女同学开始擦眼泪,有的男生目送她走远。

望着这位严厉的小女人的背影,大家突然鼻子发酸,都放声哭了起来。

编后语:关于《《枫树镇》:第一卷往事如烟 第一集》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东方晨》: :你这是要上天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Jing
Jing 四川省绵阳市 发表于:2019-03-25 01:19:33
《枫树镇》:第一卷往事如烟《枫树镇》:第一卷往事如烟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
江山策
江山策 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2019-03-25 01:16:46
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
如此闹心i
如此闹心i 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2019-03-25 01:11:12
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
2015年
2015年 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2019-03-25 01:07:39
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
艾猫·夫来尹
艾猫·夫来尹 安徽省六安市 发表于:2019-03-25 01:02:24
为作者冲了一杯咖啡。作者赶稿一定困死了,冲杯咖啡吧,我的一片心意。倒数6天,快乐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