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万夜长歌》——少伊人》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重生之大唐天子》: 甘露殿回忆往事。
第一章 甘露殿回忆往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观,道观里有一名老道士,他头发花白,却依旧精神抖擞,正在给小弟子讲述这个历经万世而不倒的大唐帝国的故事。
“忆明皇开元年初,练兵而强国,有席卷天下、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虽此时大唐历经数变,百废俱兴。然天子圣明,百官恪尽职守。内有姚崇、张让之贤臣,外有镇守边疆之勇士。
守先祖之基业,固大唐之位。百越臣服,天下无可挡兵戈之师。
昔吐蕃叛乱,天子御驾亲征,帅诸色蕃兵二万人,京兆府兵一万人,飞骑二万人,万骑五万一千人,其马四万匹。功业可比秦皇汉武。
于是明皇之心,自以为天下安定,垂首而天下治。于是乎,任奸佞李林甫为相,大唐渐衰。
继李林甫之后,杨国忠之流乱政,故天宝年间,民不聊生。盛世之余晖,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天宝十五年,四镇节度使安禄山聚兵反唐,浮尸千里,分裂山河。天子受奸臣蛊惑,弃天下之都长安而奔蜀中。
幸得先帝马嵬托梦,天子中途醒悟。诛奸臣,用贤才。天不亡国,圣人李耳以仙丹授之,大唐以区区一年之时而平定安史之乱……
自此,天下再度一统。史称“宣武中兴”
明皇于兴成25年驾鹤西去,天下之盛况,隐隐胜于开元。
驾崩之日,百凤哀鸣,天降血雨。
明皇之后,后世之君蒙故业,因遗策,无敢更改明皇之政令者。天下数百年未更朝换代。民生之乐业,百姓之仙国。
唐之天下近千载,长于周乎!”
数年后,有一个史学家将它整理成了一本书,叫做《大唐天子传》,为后人所称道。
但是唐宝应元年,甘露殿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倒在陈旧的龙床上面,他眸光暗淡。
看着墙上的贵妃画像,泪如雨下。口中不时的吐出几口鲜血,却丝毫未觉。嘴唇微微翻动,似在交代遗言。
“李辅国,张后,朕昔日待尔等不薄,如今尔等却步步相逼,是何道理?
亨儿,朕想你,听说你也病了。朕这一生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你素来耳根子软,又有些惧内。当初被推上皇位,身不由己。
如今外戚、內宦哪个不是披着羊皮的狼,而你又大权旁落,我李家天下恐怕复兴无望了,愿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此生。朕便死而无憾了。”
这个将自己一生都献给大唐的老人,临终时还不忘大唐的安危。五十年的太平天子在这一刻终究到了尽头。
殿中很是萧瑟,那张好久没有坐过的龙椅上已经布满了灰尘。而两只体型肥大的老鼠正趴在龙椅的下面,啃食着那名贵的檀木,不时“吱吱”的叫几声,仔细看去,整个龙椅的里面已经被蛀虫和老鼠掏空了,只剩下一个空壳。
一个华而不实的空壳!
角落里蛛网密布,殿中铺着厚厚的一层灰,上面的脚印屈指可数。整个宫殿里,黑的有些吓人。只有桌上的那盏灯还在闪烁着米粒儿大小的光芒,正如同那个气息奄奄的大唐帝国。
老人努力用手去抓那幅画,试图挣扎着坐起来,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再次躺回床上,“咳咳咳……”
费力的咳嗽着,老人的意识渐渐模糊了,他隐隐约约的看到了那位日思夜想的杨贵妃,和那个放荡不羁的李白还有那个忠心耿耿的高力士。
老人的记忆如同一个快进的电影,背景在不停的更换。
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夜晚,月光如水,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和太平公主一起诛杀韦后,夺回了大唐江山。
当时曾有人建议,要把发动政变的事先向父王报告,是他胸有成竹地说:“我是为了拯救社稷,为君主、父亲救急,成功了福祉归于宗庙与社稷,失败了我因忠孝而死,不连累相王。
怎可以报告,让相王担心呢!现在报告,相王若赞成,就是害他参与了危险的起事;若他不赞成,我计谋就失败了。”
于是,那个意气风发的他决定背着相王,立即行动。最终发生了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年少的他,从心底看不起他那懦弱的父亲,却不料,自己的儿子竟更加不堪。这算不算报应?
他看到了先天元年,父皇禅位时,群臣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景象。
在诛杀太平公主之后,他第一次真正掌握这个多灾多难的大唐时的豪情壮志,那天他获得了这个帝国的最高统治权。
直到那天,他才觉得自己像一个皇帝。
因为那一天早朝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比哪一天都响亮。
然而,大唐经过太多的内乱,退位让贤的父皇给他留下的是仅仅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天下,为此,他任用许多能臣贤将,罢免贪官污吏,轻徭薄赋,重视民生。
最终向世界展现了这个帝国的风采,甚至还和西方的霸主阿拉伯帝国战了一场,不过那次因为对方不宣而战,大唐仓促应战,所以败了,但是对方的损失却是大唐的数倍不止,虽败犹荣。
他仿佛看见了泰山封禅时的那个开元盛世。那时天下安定,四海升平,洋洋大朝,万邦俯首。那天的他,站在那泰山之巅,俯视天下,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那个盛世是秦皇汉武所不能及的,凭此他足以向李唐的列祖列宗交代,
他看见了安史之乱后,他仓皇出逃的落魄,那时的他众叛亲离,形同丧家之犬,马嵬之变后,江山美人皆为一场空,他的心中已经充满了丧失了军心、民心的无奈与悔恨。他曾经贵为天子,到了晚年,却保不住一个柔弱的女子。
可笑!
可悲!
可叹!
他仿佛看见了亨儿被拥立时他内心的复杂,他为了这个国,为了这个家,他放弃了皇位,可他又得到了什么呢?软弱的儿子终究难当大任,以至于皇室颜面扫地,李唐子孙一代不如一代。
他轻轻吹了几声紫玉笛,声调极其悲凉,却不抵他心中的万分之一,老人放下了手中的玉笛,慢慢的闭上了眼睛,他累了,需要好好的睡一觉。
与此同时灯中的那缕微光毫无征兆的灭了,而从这天开始,那个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从此便再无中兴的可能。
父子连心,兴庆宫中的肃宗从梦中惊醒,似有所感,想要去甘露殿去看看他的父皇,“来人,摆驾甘露殿!”他心里终究是孝顺的。
然而,殿外的宦官急忙入内,“陛下,夜已经晚了,还请歇息吧。李辅国大人吩咐了,没有他的命令,陛下哪也不许去。希望陛下还是老老实实的待在这寝宫之中,莫言让我等为难。”
“放肆,他是皇上,还是朕是皇上?你要造反吗?”肃宗很生气。
“奴才不敢,但李大人走之前说,这也是皇后娘娘的意思。”威胁之意不言而喻,谁不知道他对皇后言听计从。
“什么,朕怕是这天下最窝囊的皇帝了吧,即使是汉献帝也有在宫中行走的权力,罢了,你退下吧!……等等,今夜之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果被我发现,你在外面乱嚼舌根,朕定要诛你九族!”肃宗紧紧的攥着龙被的一角,他痛恨自己的软弱,以至于一个小小的太监也敢这样对他说话。
他们终究还是忘了谁才是这天下的主人。
“啫,奴才明白。”这名宦官的眼中露出几分不屑,微微施了一礼,匆匆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第二天黎明,有宫女进入卧房时,无意间发现唐玄宗李隆基已经双目紧闭,四肢僵硬而死。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肃宗那里,听到消息后,肃宗狠狠的吸了一口气,泪水从眼角无声的流过,病情恶化,心灰意冷。从此不再过问国事,李辅国、张后等人趁机大肆揽权。
纵观玄宗一生,功过竟不可论述。李隆基曾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病逝,终年78岁,葬于泰陵。
这是历史原本的走向,然而诸天万圣却在此开了个玩笑。玄宗驾崩前所用的紫玉笛乃是通天教主所铸,前身是三十六品造化紫竹。可以逆乾坤、转轮回。后被西方二圣所封印。
而玄宗以帝王之气吹奏此笛,以人间帝王的功德为基,又因泰山封禅,天降气运得到加持。最终解除了封印,玉笛携着明皇的魂魄在时空中穿梭,无意间竟改变了整个大唐王朝,当然这是后话。
第二章 倒计时,马嵬之变前一天
这紫玉笛在时空中穿梭,期间李隆基也隐隐约约看到了许多历史的画面,可以说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
一天李隆基正在时空中穿梭时,紫玉笛金光一闪,李隆基顿时晕了过去。
“陛下,陛下,马嵬驿到了!”富丽堂皇的龙车上,一个太监恭恭敬敬的对着一个年过半百的皇帝提醒道。
“马嵬驿……马嵬驿?”李隆基悠悠转醒,听到这个熟悉的地名,不觉冷汗淋漓。
这个地名,李隆基十分熟悉。天宝十五年六月十四,唐朝马嵬之变,杨贵妃被迫自缢。
从此君王无帝权,李隆基这个五十载的天子也成为了天下的笑柄。那句“若陛下不杀爱妃,我六军将士将血染马嵬破!”他至今难忘。
想到这里,李隆基回头看去,那个满脸带着笑的太监,正是那个对他忠心耿耿的高力士。有人说唐朝的宦官干政是从高力士开始的,在李隆基看来这是笑话。
高力士一生从未有过干政的野心。当李隆基是天子时,高力士伴在左右一起度过了许许多多的刀光剑影,共同面对了无数阴谋诡计。
当李隆基是太上皇时,高力士怒斥李辅国,救了李隆基一命。
当李隆基驾崩后,被李辅国流放的高力士伤心欲绝,要为李隆基殉葬,最终伤心欲绝,呕血而死。
虽然对自己能够重生感到不可思议,但是李隆基却明白是那个玉笛的功劳。
只是如今最关键的问题不在那个紫玉笛上,他迫切的想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马嵬之变开始了没有?
于是李隆基急忙出声
问道:“力士,今天是几月几日?”
“启禀陛下,今天是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日。”高力士回答的很认真,并未有丝毫敷衍。
这话对玄宗来说却如同催命符一般。
“什么!”
一向遇事沉着冷静的李隆基从轿中一跃而起。险些撞到轿子顶。
“陛下,有什么吩咐?”听到声音的禁军主帅陈玄礼问道。
“无事,尔等先退下。”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明天就是马嵬之变那天了,那么今天如果再不采取点措施,他的人生便又会和前世一样。
想到这里,李隆基沉吟了片刻,然后下定了决心,下达了他重生之的第一个命令:
“传令!全军停车,高力士,速速传令:丞相杨国忠蛊惑君主,欺上瞒下,拉出去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召集军队,等候天子训话。随行百官,一律到校场听宣!”
李隆基在心中自言自语道:你们当年不就是为了杀杨国忠吗?现在我下旨杀了他,你们应该就不会叛乱的吧!至于杨玉环,如果不是你,朕又何至于此,别怪朕心狠。
“啫。”高力士觉得今天的皇上有点不一样,但他不会去问,伴君如伴虎,皇上的命令他只需要去执行就好。
他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而且,他也想要除掉杨国忠,毕竟这厮仗着他妹妹被皇上所宠爱,从不把他这个内侍监放在眼里,多次公然讽刺他是阉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
高力士先去了丞相杨国忠所在的轿子,里面的杨国忠正在饮茶取乐,丝毫没有把这次出逃当做是一种耻辱,毕竟蜀中是他的家乡,他的地盘,一旦到了蜀中,那么凭借他剑南节度使的数万部队,即使是这天子李隆基也无法逃出他的手心。
这是他的自信所在。
听到李隆基要杀他的命令后,杨国忠手一抖,茶杯从高空跌落,碎了一地。他实在不明白这天子为何会如此?莫非自己和吐蕃之间的协议被他知道了。
杨国忠狠下心来,假装镇定。“高公公,本相知道你素来与我不和,今天不会是假传圣旨吧,你要知道,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如果公公能够积极认错的话,本相可以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不然的话,到了蜀中,公公可要自求多福了。”
“陛下圣旨在此,信与不信由你,来人,将他推下去,斩了。”面对一个将死之人的威胁,高力士也不愿多说几句废话。挥了挥手,周围的禁军将士急忙拿出手中的武器,一刀劈了下去,像是害怕皇上反悔似的,连刑场都免了。
祸国殃民的一代奸相杨国忠便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不知向他这样的人会进入十八层地狱的那一层里。
看到杨国忠之死,禁军将士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可以说,随行的人,没有哪一个比禁军将士更希望杨国忠死。
禁军将士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得知逃往蜀中的命令是杨国忠提出来的后便早已不满。
但杨国忠却依旧我行我素,在撤往蜀中的过程中,鱼肉乡民,私自克扣军饷,众将士早有杀他之意,只是因为杨国忠位居高位,所以只能忍着。如今,听到天子命令,自然欲除之而后快。
看到事情进展如此顺利,高力士便让另一个太监袁思艺到禁军主帅龙虎大将军陈玄礼处传旨,自己便拿着杨国忠的首级回去复命了。
高力士明白,一旦杨国忠死了,他和杨氏一门便是不死不休的仇敌,再无可以和谈的可能。这是一场速度与时间的赛跑,这是一场机遇和危险的抉择,一旦那个女人去见了陛下,使得陛下反悔,自己便要给杨国忠陪葬了,所以他得到杨国忠头颅后,使出浑身解数便一路小跑。
然而,那个人比高力士跑的还要快。
当高力士回到龙轿前的时候,刚好见到一个体态丰腴的美女在李隆基的肩上痛哭,哭的那是一个梨花带雨。看到这里,高力士的心就凉了半截。
然而李隆基面露冷色,心里更是生气。要不是知道她和安禄山之间的那些苟且之事,无论是谁都会露出几分恻隐之心。
然而,现在,李隆基越看她,越觉得讨厌。想到她曾经和那个胡儿之间有过苟且之事,自己却如同一个傻子一样。心中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了。
“杨玉环,你闹够了没有?那命令是朕下的,朕有没有受到高力士的蛊惑,你自己清楚。
曾经朕以为你是朕的全部,真也是你的全部,但是你辜负了朕的深情。
你给朕退下,至于你哥哥,要不是他欺上瞒下,朕何至于此,将他五马分尸,尚不足以解朕心头之恨。
而你,你和安禄山之间那些事,你真以为朕不知道吗?”说罢,李隆基拂袖而去。他实在不想和那个女人说话,看到她便觉得恶心。
而气喘吁吁的高力士急忙跟上。
“力士,朕视你如同心腹,为什么李林甫,杨国忠之流败坏朝纲,你却不提醒朕。贵妃和那安贼行苟且之事,你也没有向朕汇报。不知你有何解释?”
高力士听到这句话,两腿不停的颤抖。心里却是在腹诽,我告诉你,你听的进去?若是旁人,高力士自然又得和他争吵不休,但这是皇上的话,他高力士只能把这苦咽到肚子里了。
而李隆基也并非是真的要怪罪高力士,只是想要找个台阶罢了,因此一句话揭过。高力士暗暗松了一口气。
杨玉环没有因为李隆基的离去而起身,刚刚她从陛下的眼睛中看到了一丝稍纵即逝的杀意。这目光,让她感到害怕,心里更是一阵莫名的心虚。
原来他什么都知道,他只是不说罢了,自己把他当做一个傻子,却不知道他也把自己当做一个傻子。
此刻,她后悔了,但是一切都晚了。
人是一种奇怪的事物,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君臣两人来到了校场,只见下面军旗飘飘,文武分立左右。文官无精打采,武将脸上愤懑不平的一览无余。
一向作为皇帝影子的高力士高呼一声,“皇上到!”原本正在吵架的群臣急忙跪倒在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李隆基发现,这句万岁万岁万万岁早已经底气不足了,但是他并不在意。毕竟这一切都是他所造成的。
李隆基面无表情的从高力士的手中取过杨国忠的头颅,“众位大臣,朕因为受杨国忠的蛊惑,西逃至蜀地。
幸得昨夜先帝托梦,如今罪魁祸首已经伏法。朕决定设灵武为陪都,全军前往灵武,朕将在灵武指挥大局,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只要我李唐尚有一个能战之人,这天下便不会拱手让人。
此外改年号为宣武,意为宣扬武力。不知诸位大臣觉得如何?”
“臣等并无异议,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次,武将们很是激动,他们宁愿马革裹尸也不愿苟且偷生。如果军队不战而逃,这是对他们最大的羞辱,既然不战,那要武将何用,要大军何用?
听到这句话,李隆基微微一笑,历史终究还是因为他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他的话却还没有停止“高适听封,汝在长安时曾经劝朕守城,忠心可嘉。封你为户部尚书,望汝可以精忠报国。”
“诺。”年轻的高适原本早就心灰意冷了,如今看到天子今天的所作所为,心里再次燃起了希望之火,而听到自己被封为六部尚书后,更是心潮澎拜。
作为年轻人,哪个没有兼济天下的豪情。从这天开始,一向闻名于文坛的大唐才子正式步入了大唐高层。
数年后,大唐少了一名风流才子,却多了一位治世能臣。
而李隆基之所以在这时候想起高适,并不是没有原因。
公元755年,唐玄宗宠信的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妄图篡位。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破长安门户潼关。
当得知安禄山叛乱后,杨国忠向李隆基提出要逃往蜀中,杨国忠这个逃跑方案提出来,群臣是什么反应呢?
当时的大部分官员都唯唯诺诺,什么也说不出来,三公九卿没有一个表示反对的。
可是,就在这时候,有个低级官员说话了。他说:“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天子应御驾亲征。臣请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军防遏。”
说话的是谁呢?监察御史,同时也是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大敌当前,高适以一介书生,慨然提出全体动员,誓死守城,真是给天下读书人增色!
他当时虽然官职较低,但是却给李隆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命郭子仪为平乱大将军,朔方节度使,灵武郡太守,在朕未到灵武期间,负责平乱事宜,不设监军。”李隆基在时空中穿梭时,可是清楚的看到郭子仪将军的风采。有人说他是中唐的支柱,其实一点儿也不为过。
唐朝的大部分叛乱(包括安史之乱)都是他平定的,然而他一生却是忠君报国,淡泊名利,即使每次打完胜仗便被架空,也毫无怨言。
“废杨贵妃为庶人,赐三尺白绫。诛杨国忠九族,以示天威。”
“诸位可以自行散去了,望朕与尔等同心协力,再次铸就一个大唐盛世。”说完,李隆基留给群臣一个苍老的背影。回到了轿子里,静静的看着轿外,一言不发。
虽然他知道了贵妃不忠于他,但是她是被自己强行从儿子那里抢来的,自己并不恨她。
再说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如今便要阴阳相隔了,无论如何,总有几分不舍。
编后语:关于《《重生之大唐天子》: 甘露殿回忆往事》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仙剑留情》免费试读_江南白玉京》,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