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尘的剑》——在下墨某

发表时间:2018-10-19浏览:96次

玩家点评

条评论
36.59.*.* 来自安徽省的网友 发表于:2018-10-19
《绝尘的剑》——在下墨某《绝尘的剑》——在下墨某其实看到你的《山河永寂》是偶然的,我向来对榜上的作品不太注意,但并不是看不上,只是习惯罢了。给小说取个名字是件难事,因为用几个字包揽全文,甚至要和自己的所想相合,甚是不易,然而,打动我去看你文字的是“山河永寂”这个题目。纵坐拥天下,亦有死却已死,永远不起一点涟漪。万股空虚,一朝风月的悲慨和难以言说的岑寂。虽然是帝王悲文(包括我的《醴水·苍声》)大多都要走的路子,百年不变的调儿,千年不易的词儿。但“山河永寂”着实大有分量。 李后主和赵匡胤,怎能不是个悲剧?悲剧的调子是一开始就打好的。这样,风调融汇,就好一气呵成了。对于你的文,情节不做多评,对于文笔,南窗我有一些要说。 粗看你的文字,感觉不沉但很稳,细腻,气氛营造的很统一,大关系很好,比较上正统路子,不像某些文字一味地追求张扬或华丽的堆砌或是一些很浮躁的东西。个人风格和记号虽然不明显,但能够让人安下心来读。读到你的某些文字,就让我想起徐志摩《沙扬娜拉》中的一句:“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山河永寂》是一朵水莲花,但它并不娇羞,是微绽的水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在一个遥远的深处,叹着颓唐忧伤。赵匡胤,李煜,总让人想到国破山河,但一寒呵说:“历史总归有它的本来面目,史书为鉴,而我不过是写一场梦而已。”“到底是荒淫无度还是祸国殃民,那都不是我的梦。”作者想写的,不是史,是心吧,心之所想。所以,感觉亡国之悲,盛衰无常也是淡淡地弥漫的。 喜欢这句话“有些人的风骨是浸润进了骨血里。可以折腰,不可以折了风骨。”就如同才高八斗的陈王,文章可以永志,可以写史,可以寄情,只要有本心,要有风骨。 我能想象得到作者想象里的那些画面,碧水连天,夜雨无疆,夜,是深沉,人,是清浅的疏影儿,可望而遥不可及的美好。所想,有时真的就像一包速溶咖啡,你用羹匙搅拌着泡沫飞旋成圆圈,喝尽以后,那些飞旋的梦想的颗粒都沉淀在杯底了。 能想象到作者寻着那些李煜的词,这是一个可以把伶工之词转为士大夫之词的古人,不期待我们今天真能把那些古人的词句,或喜欢的,或非议的,都融进骨血。只要又共鸣,想去追忆,就好,就足够,就是层出佳作的前提。 “大悲之下,怨悔之气摧枯拉朽。”足以贯通全文。 一言以蔽之:缘断情不断,情若以断,还有千古万古的遗梦绵绵而来。 一辈古人。 一辈文人。 只是稍稍翻阅了一寒呵的文,没想到我竟能得到你的评论了,还是沙发,是支持的。评论虽是寥寥数字,但你想象不到这对于我来说是怎样的鼓励。这是我第一次些小说的。一直没有评论和反映,本以为《醴水苍声》注定要沉下去了,只有我还在用心地写,但看到肯定的留言,就有了一种动力。在此,谢了。 对于一寒呵,还有一点建议,对于文字,希望你能再有些想法,不仅仅是情节和人物上,让文字再有些深层的起伏。 以文会友啦~~~
222.32.*.* 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网友 发表于:2018-10-19
早知缘灭又何必缘起!\r\n  通常看过的一般小说里都是美人与王子的故事,什么喜的、悲的、浪漫的、曲折的、天马行空的…,《山河永寂》是第一次接触过的耽美文,本是试着捕捉念头的,却陷在李从嘉那身夜雨里不能自拔,一寒呵笔下的‘情’,就像一泽泥潭,走进去便不能轻易出来了。\r\n  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里,子与子的爱情是早注定的结局,纵使在美好的恋情,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感伤,悲叹。\r\n  李从嘉,赵匡胤,赵光义都在赌一个情字,不管是谁对谁的,结果都是输了。悲壮的爱情与历史相辅相成,让人不想去相信真正历史的存在,一寒呵笔下的两位奇男子,一位是一腕倾城,风华绝代;一位是纵横天下,霸气凛然。他们执意用江山赌情,情节里的误会,欺骗,算计,都是牵绊不清的情意。\r\n  什么国恨家仇,抛开了,所有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这唯美爱情的一场陪衬。\r\n 故事里塑造的人物,每一个都是不可替代的唯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走完了短暂的一生。看似小人物的故事,牵引着整个故事的发展。\r\n  哎!再一声叹息,这凄美的帝王之恋。更也许这便是历史以外不为人知的一面,像是一种揭露,入情入理,每个人都有要守护的人,却谁都没有守住,这样的遗憾,竟也是种美。\r\n  感谢一寒呵拿起笔记下这枚爱情故事,使我们感染耽美的浪漫,享受这唯美爱情的甜美与心伤。【f01】
222.50.*.* 来自广东省汕尾市的网友 发表于:2018-10-19
好文一定要收了细看。
121.77.*.* 来自上海市的网友 发表于:2018-10-19
首先先谢谢一寒呵的勤笔。一般来说,我只选择全本阅读,不想偶然撞进了南唐旧梦,却也遇见一个勤奋的作者,每日两三章的更新也使我******的期待没有落空。\r\n一般而言,同性之情是比较另类的,然而一寒呵唯美的文笔却使本文没有丝毫的粗俗之气,反而使我常常陷于其中的悲欢情深。\r\n情,是本文之精魄,而世上写情之人本多,能使我如此不舍地阅读此文的另一原因,就是一寒呵能将这样眷眷私情置于一个的大的历史背景中,使得文章不再空有泛情而无所依,读来倒象是史上真有这么回事似的。且不说书中的主人公们都是在历史上真有其姓其名的人,便是一些大的事件也是与历史相符的——李煜先后娶周家二女为后、赵匡胤陈桥黄袍加身、李煜降宋北上进京、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等等。或许历史上赵光义真是赵匡胤的弟弟(其母长寿而享太后之尊)、或许历史上李煜对小周后女英的爱情也许比对娥皇更热烈(始于《金缕鞋》一词),但作为小说的性质,更是为了服务于作者全文的需要,一寒呵对于这些事情的处理也算得是严密而合理的。\r\n总之,这是一篇言情之文,文笔清丽情境华美,情深之处难忍一掬之泪;同时这也算是一篇历史小说,戏说不离大宗,百变不拘小节。我喜欢这种能融两者于一体的小说,也祝贺一寒呵顺利完成此长篇大作。
106.94.*.* 来自重庆市的网友 发表于:2018-10-19
都是为了一情字,如果无情,就不必如此纠结,可如果无情,便是冷冰冰的故事
60.195.*.* 来自北京市的网友 发表于:2018-10-19
我一般不怎么读历史题材的小说,总觉得历史题材的小说写的单调乏味。但读《山河永寂》却发现历史小说也可以写的那么细腻。宛如一幅巨画,整个历史跃然纸上,耳边仿佛有流水之声。历史有如惊雷,作者娓娓道来让人感到无限沧桑。山河本无情,世人自忙乱。躁动的心、坚定的情都如此让人感慨。\r\n我读《山河永寂》首先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书中人物的感情如丝如屡,都被描写的依稀可见,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了感情。从第一章几曾识干戈开始,无处不动情,不难看出作者便是一位多情之人。多情之人写多情难免特别的出色。\r\n其次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构思奇特,讲皇权的争斗,实际却主要写情,主人公的多情淡雅让人由衷喜爱。他不原争权却陷入皇权之争,为了情一再退让,最后却终成后唐主。他对人一向深情终得天下心。滚滚红尘如此多情。\r\n“草木尚且还能等待春风吹绿,世事人心再无发枝的可能。”这是文中的一句话,我想这也是作者题目的意思吧!我想这也是我想要表达的主题但我却写不出作者这么精彩的文章来,我只好用一首熟悉的词来附和一下。\r\n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笑谈中。\r\n 红尘滚滚,山河永寂。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