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33.*.* 来自山东省济南市的网友 发表于:2019-02-22
在2011年11月11日,我看《那些年》跨零点,为自己庆祝千年一遇的大光棍节,在电影院里,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有关《那些年》成功的秘密,其实很简单。\r\n \r\n 每一个观众或许都能在《那些年》里找到自己(尤其男孩子们),就好像电影里男主角的独白“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胖子”。还好我不是个胖子,不过,我的故事里也有一个胖子。那个胖子很老实,很聪明,很善良,有时会被欺负,只要看到他,他就在吃,或是在去吃的路上。班上总有一个帅气,调皮,绝对不走寻常路的无知无畏二B少年,自恋程度非比寻常。还有看上去很猥琐的哥们儿,漂亮女孩身边那个总是很平凡的姐妹,还有一个非常欠扁自以为是的女老师(一般都是教英文的,会洋文所以自命不凡),还有某次或某几次为了查出谁做了坏事而迟迟不放学全班留堂的傍晚??那些年,我们骑着自行车,一路追打就到了学校,不正经上课,交朋友的方式就是在朋友身上恶作剧,被集体罚站,毕业,然后上大学就各奔东西??当然,最重要的是,永远永远都有一个,所有男生都在追的女孩。\r\n \r\n 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听小虎队、林忆莲、范晓萱??后来谢霆锋横空出世。千禧年一过,周杰伦就红遍了整个亚洲??我们的青春有相似,所以才会有动人的真理。我不能说九把刀是位优秀的导演,但他确实是个优秀的作者,他塑造出来一种感觉,那种感觉让我以为,电影里说的那些都是真的。而且,电影里说的那些,的确也都是真的,因为它在几乎每一个同时代的人身上都发生过,或至少片段式发生过。九把刀用一个真理,说了一代人的青春。但即便是这样,《那些年》还是有些让我失望的地方。\r\n \r\n 一贯经验里,好电影架不住熟人念叨,身边太多朋友说好,等自己走进电影院的时候偏偏就开始挑三拣四,觉得差强人意,这是个期望值与现实差距的问题。不过如果纯粹客观的看《那些年》,还是脱不了小说结构的魔咒。整个故事呈现散文的结构,以小品片段呈现出来,主人翁从外形到心态都没有任何变化,有戏剧基本要素的缺乏,总觉得如果导演九把刀能有一个熟谙商业片结构的副导,这电影会更加完美。好在青春片是台湾独有的形式,而九把刀又让那些闲散的段落每个都有那么些笑点,一个接一个,我也就忘记了要去挑剔。\r\n \r\n 我想起当年的《海角七号》,那部电影没有追忆什么,但我总觉得台湾电影人所秉持的精神是一致,而且积极的。他们从不指望能像好莱坞那样做出什么传奇,也不像大陆电影那样整成偏要深刻到近十年智商非140+就他!!的看不太懂。台湾电影人接着台湾的地气,做出平凡人物的故事,营造时代气息,最后让观众产生共鸣。这种坚持,必须致敬一下。或许很多人会说台湾电影里的爱情是幼稚的,但我在台湾呆过的那段时间里发现,他们本就是那样生活着,所以很多价值观就与大陆和香港不同。走进电影院就算是走进了导演生活的世界,所以,就暂且入乡随俗吧。\r\n \r\n 《那些年》结尾的时候,我哭了。我明明知道男主角会做什么,但当他做的时候,我还是被震撼到。我回想起自己十几岁年华时的爱情,也曾有男孩与我之间互相都保留着某种执着。会觉得结尾很精彩,至少对我来说,是源于自己的某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我的婚礼上,那个男孩,也能做出这么疯狂的事。是共鸣,让这部电影赢了。\r\n \r\n 我们这一代,中间的孩子也到了奔三的年龄,大家散了,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漂着。我们忙碌的工作,偶尔,抽空会回想一下晚自习讲鬼故事被吓得够呛不敢回家的那些日子。看过《那些年》以后,会有多少人,想要拿起!!,拨通某个已经多年都不曾想起的!!号码。\r\n 现在橙子的那些年同样是感动着我让我抓狂,让我留恋,橙子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