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32.*.* 来自山东省济南市的网友 发表于:2019-01-10
有朋友看了前面,总觉得不可思议,以现代人的观点,很难接受四阿哥对小芸的表现。如果你真有这样的感触,那说明我要表达的意思就传达给你了。正是由于以现代人的观点很难理解四阿哥是喜欢晓芸,所以才会有晓芸后面一再的拒绝、回避和顺其自然,因为晓芸也是由现代穿过去的,所以她很清楚,四阿哥对她如此,不是出于爱。\r\n下面我就全文四阿哥和晓芸感情的发展做一个我自己在写作时初衷的分析,仅供参考。\r\n我所要表达的四阿哥对晓芸的感情,不是一见钟情,不是自始自终,而是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过程。\r\n最初相遇,四阿哥被晓芸的美貌所吸引。晓芸是美的,而且应该是相当的美,我虽然没有在文中直接用面貌描写,但从侧面,读者应该能有所感觉。试想一下,一个如此美丽的女人,在柳絮漫天的环境里,静静得读书,应该是怎样一幅美丽的画面。所以四阿哥在看到这幅画面后,被吸引了,并有着想亲近的轻薄举动。此时的四阿哥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虽然历史上说他城府很深,但我相信那是以后的事,一个二十多岁的人,他的阅历经历在那,在深会有多深呢?更何况早期,康熙也是说他很急躁的,所以此时他做出轻薄举动应该不足为其,尤其是在那个时代。一个皇子,一个宫女,地位等级太过悬殊,他要她不过易如反掌。后来,晓芸运动后所散发的健康美,以及运动时那柔软腰身的显示,我想四阿哥想和她进一步亲近,当然是难免的。更何况晓芸还显示出与那个时代女子的不同,以及能为他泡上一杯口味不同的茶呢!但晓芸回避了,她清楚知道,这种亲近的要求只是兴趣,是一时的。四阿哥很是生气,屈尊白等了她一下午,本想怪罪,但看她事出有因,也就算了。但当他从晓芸的眼中清楚得看到,晓芸对他,乃至他身份的无意后,他很挫败的走了。\r\n接着,四阿哥对晓芸就是回避了。但人就是奇怪的,你越是刻意回避,你就会不自觉地关注她,所以会有四阿哥托别人送茶和茶具。但四阿哥此时对晓芸并不想死缠烂打,只是在等让时间忘记。可能十三阿哥感觉到他的变化,而且是自瓮山行宫后开始的,自然要找机会去瓮山行宫看看。此时四阿哥是不愿再来的,却也被十三,或者是心中那一点矛盾拖来了。来时,四阿哥是冷淡的,但在看了晓芸茶艺表演后,进一步发现了晓芸内在涵养的美,以及文化修养上的心灵相通,所以此时他打算不错过晓芸了,但有了前面的拒绝,让他这次行为乖了一下,不再似前面那么轻浮,透着一些鄙视晓芸的意味。晓芸这时还是拒绝的,直到年前被四阿哥从湖中救起,她不能漠视了,但注意只是不漠视,不代表主动。\r\n后面,在晓芸这段不漠视这感情的时间里,四阿哥对晓芸也并没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文中我出现了一首词《清平乐》来反映这段时间的相处。我文中凡是出现的诗词,并不是点缀,亦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故事内容的一部分。这首清平乐所说的意思是什么?大家都知道,鸿雁、鱼都是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而此时鸿雁虽然在天上,鱼也在水里,而我给你的讯息却无法传递。这就是这首词地意思,说明,此时四阿哥的重心不在晓芸身上,晓芸不过是他闲暇时才想起要见的一个美丽的女子而已。所以晓芸一听康熙说让她进宫,她会害怕,会有“怕在宫中天天见面,也不能抵在行宫中几个月见一面”的感叹。因为此时四阿哥就是很长时间才会想到要来看晓芸的,晓芸才入宫时,也是如此。四阿哥此时重心在哪?当然是在皇位上,不过此时他还是太子DANG。所以晓芸会有“咏梅”那首诗的表态,会对十三说,四阿哥是要做大事的人,让他忘了她。因为晓芸对他们此时感情有太多的不确定,更何况她又知道历史,就更难想象以后他们的感情会怎样发展了。\r\n大家看文,会发现,文中四阿哥见晓芸频繁是从两人在秋狄后说好在一起后开始的。此时,他们的感情才有所上升。因为晓芸的抗拒,以及兄弟的插入,让四阿哥发现晓芸对他不知道不觉已经重要起来,而且他也认清,太子永远是太子的事实,所以他是打算和晓芸在一起,放弃争夺了。\r\n接着发生了变故,在这场变故中,他们的感情又得到了提升。但此时四阿哥的心也蠢蠢欲动起来,自然也将晓芸放到了次位上。但这次的蠢蠢欲动让他换来的是十三的监禁,晓芸的获罪,所以他重病不起。但随后又决定起来争夺。这场变故,也让四阿哥成熟起来,所以他开始慢慢转变,开始利用身边的人作为砝码了,而不是依附太子。\r\n但此时,横在他们感情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八爷DANG。且不说祸由八爷DANG挑起,就是后来晓芸从行宫再次发往浣衣局也是由八爷DANG的原因,文中没有明说,却用四阿哥的话挑明的“没有他,我们不会被迫分离”。因为在一废太子时,四阿哥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所以此时八爷DANG的重点,除了太子,自然少不了四阿哥。所以晓芸流产,四阿哥会认为是八阿哥故意的,而晓芸又替他求情,再加上之前晓芸和八爷之间的关系,有太多让四阿哥误会,所以四阿哥彻底生气了,觉得要冷落晓芸。但在这段冷落时,他还是让瑾儿问晓芸的意思,可晓芸的回答让他又嫉恨了一些。晓芸当时回答是借陈阿娇与汉武帝之间的爱情,说陈阿娇当年即使那般被汉武帝宠,终免不了被冷落,后虽然重金请司马相如写了篇赋,再次让汉武帝与她和好,但这种勉强的感情如何向人倾诉?所以就在这样的误会中,一分离就是若干年。\r\n晓芸重回康熙身边开始,四阿哥还是冷淡的,虽然由后面看,他这么多年没有忘记晓芸,但面上依然冷淡。此时晓芸说四阿哥“修为愈发深了。”因为在这么多年的权利斗争中,四阿哥真的成熟了,会很好的掩饰自己的内心,所以晓芸即使是和他交谈,也看不清他此时的心,甚至有不知他到底在回忆什么的感叹。\r\n后面两人再次和好在一起,此时的感情应该就是相濡以沫了,晓芸对四阿哥不在计较别的,也不在计较他会不会宠其他妻妾,只是要和他在一起就行了,也明白爱情可以为很多事情让步。毕竟他们现在都是三十快四十的人,看感情不会再向年轻时那般认为了。四阿哥也是如箭在玄,虽然不想冷落晓芸,但又不得不把晓芸放在次位。但此时次位,不再像若干年前是四阿哥主动将其放在次位的,而是被当时的环境被迫放在次位的。经历那么多,两人的感情真正在此升华了,所以我会将此文感情定为日久生情,而不是一见钟情。\r\n但由于政治原因,他们还是被迫分开了,经过再次的分离,两人只能是彼此怀念,晓芸也曾说过,人间别久不成悲,她现在不会为分离而感觉悲伤,觉得有回忆也是美好的。\r\n的确,让他们最后在一起,是我不忍之举,但不要认为这个结局就是皆大欢喜的。如果读者肯算算年龄的话,他们在一起时晓芸已经45岁,四阿哥也50岁,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已过去,即使在一起也不过相依渡过残生而已,真没有什么欢喜而言。所以我将这故事定为正剧,既不悲亦不喜啊!\r\n这就是我创造的四阿哥和晓芸感情线的初衷,至于让大家可能困惑的八阿哥和十三阿哥的过程,我后面还会找机会阐述。当然只作参考!\r\n还是感谢朋友们的支持!感谢朋友在看过故事后发表感叹,这让我感觉您是真的读了我的故事,真的很高兴!欢迎更多的朋友发表感想啊!